80、神龙入佛 (2/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千古奇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云:‘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
“老方丈!何谓天神?”
“天众是也。”
“何谓龙神?”
“龙众是也。”
“老方丈!何谓夜叉神?”
“即飞空鬼。”
“何谓乾闼神?”
“即天空音乐神。”
“何谓阿修罗神?”
“即非天神。”
“何谓迦楼罗神?”
“即金翅鸟神。”
“何谓紧那罗神?”
“即天上歌唱神。”
“何谓摩侯罗迦神?”
“即大蟒神。”
“孰是善神,孰是恶神?”
“谁都是善神,谁都是恶神。善恶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如此说来,天龙八部是善恶混杂其中,难分真伪了?”
“非也?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层断除,无明断尽,佛性也就彻底圆满,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萨,了生死入涅磐,根本也没有什么善恶可言。至于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走出世间法,乃是无善无恶。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象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故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区别,唯有如此,才能平等博爱地来普渡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着而已。”
“方丈!佛教不言善,不言恶,那人性之本究竟是善还是恶?”
“悟静!看来你还未领悟老衲刚才所言的真正含义。”
“方丈!悟静在入佛门之前,虽是一介武夫,但我对于世间各家学派对‘性本善?性本恶?’的纷争还是了若指掌。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讲性本恶,**认为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告子讲性无善无不善,甚至还人推崇孟子主张‘食,色,性也’,而后人则多数倾向于孟子。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阿弥陀佛!悟静!你休要再受其观点主张的影响,只要你一心向佛,总有一天会悟出禅机,你便不会再搅在‘性本善?性本恶?’的纷争之中。到那时,你便会超凡入圣,无有生死善恶之分了。”
“方丈!总而言之,佛教之中还是有善恶之说的。”
“阿弥陀佛!悟静言之有理。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也就是说佛教也主张人性本善之论。但是,事实之上,佛教虽说是性善论,也可以说是性恶论。然而,佛教的本质,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
“既是如此,佛教之善恶,当应随缘而定。”
“善哉!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却是性恶之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但目的还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适其所适、因缘而定。
若从根本上说,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坠地时算起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也就是业。但他们却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孟子偏重理性价值,所以说是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而实际上,他们都是片面之观。
从这一点上讲,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看众生皆有佛性,他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达成‘佛性’目的。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人之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
“如此说来,佛教的善恶观与**的善恶混合以及公孙子的性无善无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有大同小异之处?”
“阿弥陀佛!不可如此乱加联系。佛教善恶之观超凡脱俗,谁也无法取替。佛教说善说恶,但其本质上又讲无善无恶。可这也不能等同于公孙子的性无善无恶之论,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之位上,人性并非没有善恶,只是在出世以后,才设法加上善恶的名目。这从根本上来说,性无善无恶论便没有道出人性之本源。而佛教认为,人性的善恶之观不是一成不变,要彻底废除一切善恶及无善无恶的定论。”
“阿弥陀佛!经老方丈这么讲说,悟静渐渐在开悟。”
“阿弥陀佛!不再言善言恶,你则会立即醒悟。”
“承蒙老方丈开导。请老方丈继续为弟子说法。”
“善哉(载)!汝还有何佛理未通?”
“弟子请问,何谓芸芸众生?”
“芸芸众生即是说宇宙众生、大千世界不可胜数。”
“何谓大千世界?”
“佛教以每一千大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一千的三次方个太阳系,相当于天象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
“何谓西方极乐世界?”
“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也称弥陀净土。它在《华严经》中的位置虽然不高,但它在地处东方的中原和扶桑的佛教僧侣心目中,却是一切佛国中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一个。《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净土宗就是以念阿弥陀佛,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为目的。”
“西方极乐世界究竟如何?”
“佛经中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尽善尽美**奇妙的仙境。在那里,国土以黄金铺地,所有一切器具都是由无数珍珠玛瑙、百千种香料共同粘合而成,到处莲花结香、鸟鸣雅音。在西方净土里,众生没有任何痛苦,享受着无限乐趣。如若饮食,则七宝器钵自现眼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衣着果品、花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声乐,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心所欲,应念即至,吹之便去。在那个冥冥高空之上的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人间的痛苦忧愁都会顿然消失,人们可以得到世间所求而不得的幸福和快乐。这个圆满世界乃由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佛国净土。在十方法界之内,有着十方的诸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祗是无量佛国净土中的一个。”
“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净土之一,那其他净土该当如何?”
“一切净土,尽是妙不可言。所以,佛教三宝弟子也有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愿往生甚世界的。东晋时代的道安大师、唐代的玄奘大师及窥基大师,都是愿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内院的弥勒净土。如果是悲愿宏深而信心坚强的佛教徒们,也有不愿往生他方佛土而愿生生世世在人间度化。
至于华藏世界,也即莲华藏世界,《华严经》中说是毗卢舍那佛的显现,各类生灵动物,山川大地,一切现象都是佛光佛体,一切声音都是佛法的狮子吼。毗卢舍那佛就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他的国土全部是佛教化众生的净土。莲华藏世界的构成特别妙胜,由须弥山无数风轮所持。最下面的风轮能持上面的一切宝焰,最上的风轮能持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莲华,四周为金刚轮山所围绕。莲华藏世界有无数香水海,每一香水海各有大莲华,每一莲华中又包藏无数世界,所以称莲华藏世界。莲华中包藏的多层次世界,次第布列,其中第十三重为娑婆世界,为人类所居住。由于整个莲华世界是光明灿烂的世界,因此娑婆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的本性,只要彰显佛的本性,就能得道成佛。”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何其远也!”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远可至无限天边,近可在有限眼前。关键在于你怎样修心养性。”
“方丈!悟静已得知何为西方极乐世界,但不知那十八层梵天又为何物?”
“天并不止是指天。它包括六欲天,**十七天或十八天,无**四天。欲界六天又称六欲天,即四大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在欲界六天之上,具体分为十八层梵天,高高居于地球和欲界之上。**为四禅十八梵天。初禅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大自在天。无**四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
“何谓十八层地狱?”
“地狱是欲界六道最低的空间位置,十八层并非确数,极言其低而已。不管是八大地狱、十大地狱还是十八层地狱,数量多少并不重要,只要世人不敢为恶,一心向善向佛即足矣。”
“何谓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乃是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鬼、地狱不断流转,不断在苦海中沉浮,生生延续,世世升沉,永无止境。这便是佛家所言的六道樊笼。地狱、鬼、畜生为三恶道,阿修罗、人、天为三善道。其中地狱是最低最痛苦之界,最高、最清净的是天。由于业力的性质不同,所得的报应也就不同,来世就会在不同的境界中轮回。只有弃恶从善,虔诚修持,才能跳出六道樊笼,求得超脱生死的解脱。”
“何谓劫数?”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是既有消有长而又无始无终的。世界消长一周期要经历成、住、坏、空四期,也称四劫。劫是梵语‘劫波’音译的简称,意为时分。其长时、大时,是无法计量的极长时间,与极短暂时间‘刹那’相对。”
“神卦先生常说劫数难逃,其指何意?”
“其言是指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
“何谓因果报应?”
“佛教之‘因果报应’应该说是‘因缘果报’,种下什么种,将得到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立刻就报!这说的就是因果报应。”
‘方丈所言即是。此次为害武林的恶人,必将得以恶报。悟静亟待这一天的到来。’
“善哉!善哉!等到你托胎转世之日,这一天也必来临。”
“托胎转世?!何谓托胎转世?”
“人有四期生灭循环,即本有、死有、中有、生有。人就是从本有至死有,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又从生有至死有,如此次第辗转生死,循环不息。如上佛理,汝可记清?”
“悟静已铭记于心。”
“四大皆空、普渡众生等佛义,汝可知晓?”
“四大皆空指地、水、火、风皆空,以至无我;普渡众生是说要度尽一切有情众生,使皆成佛,而后自己才由菩萨位进入佛位。正是体现了我佛的宽大慈怀。”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悟静你既已懂得这些佛理,汝可知人生之真谛?”
“方丈!你早已给弟子讲过,若问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现实,只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
“哈哈哈!善哉!善崽!汝子可教也。人生的确是一场梦。不过佛家的人生真谛是对人生现象和奥秘的一种概括,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是关于生死和涅磐的因果理论。”
“何谓苦谛?”
“即人生的旅程。”
“何谓集谛?”
“即人生的命运。”
“何谓灭谛?”
“即人生的归宿。”
“何谓道谛?”
“即人之正道。”
“人生既是一场梦幻,佛家所说的这四条真谛不也是虚空如梦么?”
“善哉!佛家讲这四谛,无非是教人超脱生死,获得解脱的涅磐境界。到那时,一切就会变得虚无缥缈,空然如梦。但是,人若想达到这至高无尚之境界,还必须认识这四谛。你可对它们真正了解了么?”
“悟静只是一知半解。”
“善哉!一知半解便是‘无明’,你要彻底消除无明业障,才有可能最终得道成佛。”
“请老方丈开导悟静之明。”
“善载!佛祖释迦牟尼在快得道成佛之时,他逆观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从老死逐渐观到无明,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现象有真正原动力和人生痛苦的最后总根源是‘无明’,即对人生实相的盲目无知。如果能正确认识人生的实相,认识十二因缘的实相,就能灭尽无明,没有无明也就没有行,直至没有老死,一切痛苦也会因之顿然消亡。这样,也就能超脱凡俗而升入佛国净土。”
“老方丈!灭谛讲的是人生的归宿,是否就是超脱凡俗身入佛国净土?”
“善哉!灭谛之‘灭’是指人生苦难的灭寂,解脱。此乃是人生最终、最高、最理想的境界和归宿,也就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它也称为‘爱灭苦灭圣谛’爱,即贪欲。灭谛是指灭尽贪欲,灭除痛苦,不再生起之道。灭尽贪欲就是灭除痛苦的根源,贪欲尽,则痛苦尽矣。灭掉**望,也就灭掉了痛苦。”
“悟静明白!要灭尽贪欲,灭尽痛苦,人必自己掌握命运而走上正道。”
“善哉!善哉!人之命运,全在自己掌握之中。没有人会把你推入地狱,也没有人会把你带入佛国净土。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看破人生八苦、逆观十二因缘、灭尽贪欲而归入八正之道。只要自我奋发努力,一定会有光明灿烂的明天。要知道,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在人之上绝没有一个可以操纵我们生死、成败与祸福的神。人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是自己的主宰。”
“承蒙老方丈赐教!悟静终于明白人生之真谛。”
“阿弥陀佛!明白人生之真谛,不能全靠言传口授。重要的是,你还要亲身去体验;要明白世上的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必太贪恋,不必太贪求,要普施恩慧,看破名利枷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老方丈!如今世道险恶,邪恶横流。我辈当应急公好义,古道侠肠柔骨,还世间一个太平,让公理与正义充满人间。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身为武士,理当行侠仗义、‘铁臂挡邪’,视死如归。这应该是我人生的真实意义。”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佛常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悟静果能如此,便是去佛不远矣。”
“悟静不才,方丈过讲。”
“老衲传授你佛法教义,是教你知晓人生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日子里,老衲还要传授你观音咒、藏密功法、金刚掌、铁砂掌、达摩掌和超然神功。有朝一日,等你功满垂成,自可下山去完成你人生的宿愿。”
“多谢老方丈!悟静一定不负所望。”(未完待续)
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云:‘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
“老方丈!何谓天神?”
“天众是也。”
“何谓龙神?”
“龙众是也。”
“老方丈!何谓夜叉神?”
“即飞空鬼。”
“何谓乾闼神?”
“即天空音乐神。”
“何谓阿修罗神?”
“即非天神。”
“何谓迦楼罗神?”
“即金翅鸟神。”
“何谓紧那罗神?”
“即天上歌唱神。”
“何谓摩侯罗迦神?”
“即大蟒神。”
“孰是善神,孰是恶神?”
“谁都是善神,谁都是恶神。善恶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如此说来,天龙八部是善恶混杂其中,难分真伪了?”
“非也?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层断除,无明断尽,佛性也就彻底圆满,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萨,了生死入涅磐,根本也没有什么善恶可言。至于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走出世间法,乃是无善无恶。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象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故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区别,唯有如此,才能平等博爱地来普渡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着而已。”
“方丈!佛教不言善,不言恶,那人性之本究竟是善还是恶?”
“悟静!看来你还未领悟老衲刚才所言的真正含义。”
“方丈!悟静在入佛门之前,虽是一介武夫,但我对于世间各家学派对‘性本善?性本恶?’的纷争还是了若指掌。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讲性本恶,**认为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告子讲性无善无不善,甚至还人推崇孟子主张‘食,色,性也’,而后人则多数倾向于孟子。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阿弥陀佛!悟静!你休要再受其观点主张的影响,只要你一心向佛,总有一天会悟出禅机,你便不会再搅在‘性本善?性本恶?’的纷争之中。到那时,你便会超凡入圣,无有生死善恶之分了。”
“方丈!总而言之,佛教之中还是有善恶之说的。”
“阿弥陀佛!悟静言之有理。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也就是说佛教也主张人性本善之论。但是,事实之上,佛教虽说是性善论,也可以说是性恶论。然而,佛教的本质,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
“既是如此,佛教之善恶,当应随缘而定。”
“善哉!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却是性恶之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但目的还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适其所适、因缘而定。
若从根本上说,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坠地时算起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也就是业。但他们却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孟子偏重理性价值,所以说是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而实际上,他们都是片面之观。
从这一点上讲,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看众生皆有佛性,他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达成‘佛性’目的。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人之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
“如此说来,佛教的善恶观与**的善恶混合以及公孙子的性无善无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有大同小异之处?”
“阿弥陀佛!不可如此乱加联系。佛教善恶之观超凡脱俗,谁也无法取替。佛教说善说恶,但其本质上又讲无善无恶。可这也不能等同于公孙子的性无善无恶之论,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之位上,人性并非没有善恶,只是在出世以后,才设法加上善恶的名目。这从根本上来说,性无善无恶论便没有道出人性之本源。而佛教认为,人性的善恶之观不是一成不变,要彻底废除一切善恶及无善无恶的定论。”
“阿弥陀佛!经老方丈这么讲说,悟静渐渐在开悟。”
“阿弥陀佛!不再言善言恶,你则会立即醒悟。”
“承蒙老方丈开导。请老方丈继续为弟子说法。”
“善哉(载)!汝还有何佛理未通?”
“弟子请问,何谓芸芸众生?”
“芸芸众生即是说宇宙众生、大千世界不可胜数。”
“何谓大千世界?”
“佛教以每一千大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一千的三次方个太阳系,相当于天象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
“何谓西方极乐世界?”
“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也称弥陀净土。它在《华严经》中的位置虽然不高,但它在地处东方的中原和扶桑的佛教僧侣心目中,却是一切佛国中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一个。《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净土宗就是以念阿弥陀佛,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为目的。”
“西方极乐世界究竟如何?”
“佛经中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尽善尽美**奇妙的仙境。在那里,国土以黄金铺地,所有一切器具都是由无数珍珠玛瑙、百千种香料共同粘合而成,到处莲花结香、鸟鸣雅音。在西方净土里,众生没有任何痛苦,享受着无限乐趣。如若饮食,则七宝器钵自现眼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衣着果品、花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声乐,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心所欲,应念即至,吹之便去。在那个冥冥高空之上的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人间的痛苦忧愁都会顿然消失,人们可以得到世间所求而不得的幸福和快乐。这个圆满世界乃由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佛国净土。在十方法界之内,有着十方的诸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祗是无量佛国净土中的一个。”
“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净土之一,那其他净土该当如何?”
“一切净土,尽是妙不可言。所以,佛教三宝弟子也有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愿往生甚世界的。东晋时代的道安大师、唐代的玄奘大师及窥基大师,都是愿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内院的弥勒净土。如果是悲愿宏深而信心坚强的佛教徒们,也有不愿往生他方佛土而愿生生世世在人间度化。
至于华藏世界,也即莲华藏世界,《华严经》中说是毗卢舍那佛的显现,各类生灵动物,山川大地,一切现象都是佛光佛体,一切声音都是佛法的狮子吼。毗卢舍那佛就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他的国土全部是佛教化众生的净土。莲华藏世界的构成特别妙胜,由须弥山无数风轮所持。最下面的风轮能持上面的一切宝焰,最上的风轮能持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莲华,四周为金刚轮山所围绕。莲华藏世界有无数香水海,每一香水海各有大莲华,每一莲华中又包藏无数世界,所以称莲华藏世界。莲华中包藏的多层次世界,次第布列,其中第十三重为娑婆世界,为人类所居住。由于整个莲华世界是光明灿烂的世界,因此娑婆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的本性,只要彰显佛的本性,就能得道成佛。”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何其远也!”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远可至无限天边,近可在有限眼前。关键在于你怎样修心养性。”
“方丈!悟静已得知何为西方极乐世界,但不知那十八层梵天又为何物?”
“天并不止是指天。它包括六欲天,**十七天或十八天,无**四天。欲界六天又称六欲天,即四大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在欲界六天之上,具体分为十八层梵天,高高居于地球和欲界之上。**为四禅十八梵天。初禅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大自在天。无**四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
“何谓十八层地狱?”
“地狱是欲界六道最低的空间位置,十八层并非确数,极言其低而已。不管是八大地狱、十大地狱还是十八层地狱,数量多少并不重要,只要世人不敢为恶,一心向善向佛即足矣。”
“何谓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乃是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鬼、地狱不断流转,不断在苦海中沉浮,生生延续,世世升沉,永无止境。这便是佛家所言的六道樊笼。地狱、鬼、畜生为三恶道,阿修罗、人、天为三善道。其中地狱是最低最痛苦之界,最高、最清净的是天。由于业力的性质不同,所得的报应也就不同,来世就会在不同的境界中轮回。只有弃恶从善,虔诚修持,才能跳出六道樊笼,求得超脱生死的解脱。”
“何谓劫数?”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是既有消有长而又无始无终的。世界消长一周期要经历成、住、坏、空四期,也称四劫。劫是梵语‘劫波’音译的简称,意为时分。其长时、大时,是无法计量的极长时间,与极短暂时间‘刹那’相对。”
“神卦先生常说劫数难逃,其指何意?”
“其言是指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
“何谓因果报应?”
“佛教之‘因果报应’应该说是‘因缘果报’,种下什么种,将得到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立刻就报!这说的就是因果报应。”
‘方丈所言即是。此次为害武林的恶人,必将得以恶报。悟静亟待这一天的到来。’
“善哉!善哉!等到你托胎转世之日,这一天也必来临。”
“托胎转世?!何谓托胎转世?”
“人有四期生灭循环,即本有、死有、中有、生有。人就是从本有至死有,从死有至中有,从中有至生有,又从生有至死有,如此次第辗转生死,循环不息。如上佛理,汝可记清?”
“悟静已铭记于心。”
“四大皆空、普渡众生等佛义,汝可知晓?”
“四大皆空指地、水、火、风皆空,以至无我;普渡众生是说要度尽一切有情众生,使皆成佛,而后自己才由菩萨位进入佛位。正是体现了我佛的宽大慈怀。”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悟静你既已懂得这些佛理,汝可知人生之真谛?”
“方丈!你早已给弟子讲过,若问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现实,只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
“哈哈哈!善哉!善崽!汝子可教也。人生的确是一场梦。不过佛家的人生真谛是对人生现象和奥秘的一种概括,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是关于生死和涅磐的因果理论。”
“何谓苦谛?”
“即人生的旅程。”
“何谓集谛?”
“即人生的命运。”
“何谓灭谛?”
“即人生的归宿。”
“何谓道谛?”
“即人之正道。”
“人生既是一场梦幻,佛家所说的这四条真谛不也是虚空如梦么?”
“善哉!佛家讲这四谛,无非是教人超脱生死,获得解脱的涅磐境界。到那时,一切就会变得虚无缥缈,空然如梦。但是,人若想达到这至高无尚之境界,还必须认识这四谛。你可对它们真正了解了么?”
“悟静只是一知半解。”
“善哉!一知半解便是‘无明’,你要彻底消除无明业障,才有可能最终得道成佛。”
“请老方丈开导悟静之明。”
“善载!佛祖释迦牟尼在快得道成佛之时,他逆观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从老死逐渐观到无明,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现象有真正原动力和人生痛苦的最后总根源是‘无明’,即对人生实相的盲目无知。如果能正确认识人生的实相,认识十二因缘的实相,就能灭尽无明,没有无明也就没有行,直至没有老死,一切痛苦也会因之顿然消亡。这样,也就能超脱凡俗而升入佛国净土。”
“老方丈!灭谛讲的是人生的归宿,是否就是超脱凡俗身入佛国净土?”
“善哉!灭谛之‘灭’是指人生苦难的灭寂,解脱。此乃是人生最终、最高、最理想的境界和归宿,也就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它也称为‘爱灭苦灭圣谛’爱,即贪欲。灭谛是指灭尽贪欲,灭除痛苦,不再生起之道。灭尽贪欲就是灭除痛苦的根源,贪欲尽,则痛苦尽矣。灭掉**望,也就灭掉了痛苦。”
“悟静明白!要灭尽贪欲,灭尽痛苦,人必自己掌握命运而走上正道。”
“善哉!善哉!人之命运,全在自己掌握之中。没有人会把你推入地狱,也没有人会把你带入佛国净土。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看破人生八苦、逆观十二因缘、灭尽贪欲而归入八正之道。只要自我奋发努力,一定会有光明灿烂的明天。要知道,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在人之上绝没有一个可以操纵我们生死、成败与祸福的神。人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是自己的主宰。”
“承蒙老方丈赐教!悟静终于明白人生之真谛。”
“阿弥陀佛!明白人生之真谛,不能全靠言传口授。重要的是,你还要亲身去体验;要明白世上的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必太贪恋,不必太贪求,要普施恩慧,看破名利枷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老方丈!如今世道险恶,邪恶横流。我辈当应急公好义,古道侠肠柔骨,还世间一个太平,让公理与正义充满人间。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身为武士,理当行侠仗义、‘铁臂挡邪’,视死如归。这应该是我人生的真实意义。”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佛常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悟静果能如此,便是去佛不远矣。”
“悟静不才,方丈过讲。”
“老衲传授你佛法教义,是教你知晓人生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日子里,老衲还要传授你观音咒、藏密功法、金刚掌、铁砂掌、达摩掌和超然神功。有朝一日,等你功满垂成,自可下山去完成你人生的宿愿。”
“多谢老方丈!悟静一定不负所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