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64章 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七分帐
这时他才回过神来,今天是朝廷满十休一的日子。
赵与芮掌权后,决定上十天休一天,各部轮流留一人当值,其余官员可以休息一天。
难怪今天大伙都来卖田,后来发现,现场还有官员来买田的。
并不是所有官员认为田价会跌,大部份官员还是认为现在有利可图。
除了部份官员,现场还有一些地主,有的可能是收田的,有的是卖田的。
刘八太尉也在现场。
他看起来四十多岁,一身华服,手上拿着一串小佛珠把玩。
现场闹哄哄的,有人说明年不会重税,官家要这么干,不是得罪天下地主吗?
也有人说,官家丈量粮田,就已得罪了,还怕个屁,官家手中有刀的,你们是没见过官家在丽正门杀人。
还有人道,就算收重税怕什么?难不成我一亩田三石粮,他收三石吗?总不可能亏本的,怕什么,不要卖。
赵汝述心想,以他对赵与芮的了解,一亩田产量三石,赵与芮收四石五石还真是可能的,赵与芮的目标就是不准官员和地主囤田。
皇帝在想法设法,让天下的田,平均到天下人手中。
赵汝述太了解赵与芮了,收重税绝对的。
赵与芮不止一次在朝廷上谈到土地兼并的严重性,而现在防止土地兼并最好的办法,就是收重税,收到地主们肉痛,不得不卖田为止。
他在边上听了会,发现刘八太尉比四海商铺收的贵。
上等田五十贯,下等田十五贯。
这价钱放在临安和两浙以外,都算不低,但临安附近的田全国最贵,这真是没办法,所以这价现在算是比较低的。
现场也有两位富商地主,和刘八太尉一样收田,价钱都差不多。
然后会看路程远近,方便是否,略加减。
赵汝述找到一个姓周的大地主。
这位周大官人祖上在六朝时显赫一时,大伙听过的就有西晋三害(周处、猛虎、长蛟)中的周处,在六朝时,周氏多人被封为王、公、侯,族中做过太守的数不胜数,到宋哲宗时,周氏周葵累拜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做到了宰相级别。
这周家是从三国到宋都算是名门世家,相当牛逼的存在。
周大官人家中有两万六千多亩田,在临安城可排前三。
连秦家的田都没有他家多。
这家伙就不信邪,我周家从三国到两宋,传承上千年,还没听过有皇帝要没收地主家田,要收重税的。
历古以来收税也是往老百姓头上收啊,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七分帐,这个道理哪个统治者不懂?
周大官人认为,皇帝是做做样子,最后还是要从老百姓头上弄重税。
再说,你税能多重?我不信你一亩田收一石,就算你收一石,我一亩田产三石,除了给佃户的,还是有的赚。
周大官人和刘八太尉是临安最大的几个大地主,也是最不相信皇帝会这么干的人。
而他有个农庄和赵汝述的粮田距离比较近,那家庄里,他常年储粮超过十万石。
于是周大官人对赵汝述加价,上等田五十二贯,下等田十六贯。
赵汝述大喜,赶紧卖了。
他自己有两千两百多亩田,他琢磨了皇帝的心思后,卖了一千多亩,留了一千两百亩。
卖完后有些肉疼,但想想赵与芮的做事风格,他咬牙忍了。
这样又到手四万多贯,这么多钱放家里肯定不行,
赵汝述和梁成大出来时,两人都把田卖了,当然,这会手续比较麻烦,原本朝廷还要重做‘砧基簿’但现在会按福建的来,以后改成私田证,所以双方先签了合同,拿了部份定金,交接的事,还要等等。
两人出来后先对视一眼,接着同时暗暗叹了口气。
赵与芮登基后,对官员挺好的,总体工钱和待遇稍微加了点,文官加的少,武官加的多。
但是清丈粮田,准备收税这事,还是很打击这些田产较多的官员。
梁成大看看赵汝述,摇头道:“我看陛下这么下去,早晚还得重收商税。”
赵汝述心中一个咯噔,他家商铺也不少呢。
赵汝述马上道:“好像听说过,皇城司所属的锦衣卫,正在逐一登记京城所有商铺。”
袁密海以前负责他几个商铺,都收到锦衣卫上门的消息,当然,这会也没说要收税,只是登记商铺一些资料,老板是谁,面积多大等等。
赵汝述听梁成大这么一说,感觉有可能是真的,搞不好,下一步皇帝又要收商税。
“特娘的。”他再也忍不住了:“何时是个头... -->>
第264章 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七分帐
这时他才回过神来,今天是朝廷满十休一的日子。
赵与芮掌权后,决定上十天休一天,各部轮流留一人当值,其余官员可以休息一天。
难怪今天大伙都来卖田,后来发现,现场还有官员来买田的。
并不是所有官员认为田价会跌,大部份官员还是认为现在有利可图。
除了部份官员,现场还有一些地主,有的可能是收田的,有的是卖田的。
刘八太尉也在现场。
他看起来四十多岁,一身华服,手上拿着一串小佛珠把玩。
现场闹哄哄的,有人说明年不会重税,官家要这么干,不是得罪天下地主吗?
也有人说,官家丈量粮田,就已得罪了,还怕个屁,官家手中有刀的,你们是没见过官家在丽正门杀人。
还有人道,就算收重税怕什么?难不成我一亩田三石粮,他收三石吗?总不可能亏本的,怕什么,不要卖。
赵汝述心想,以他对赵与芮的了解,一亩田产量三石,赵与芮收四石五石还真是可能的,赵与芮的目标就是不准官员和地主囤田。
皇帝在想法设法,让天下的田,平均到天下人手中。
赵汝述太了解赵与芮了,收重税绝对的。
赵与芮不止一次在朝廷上谈到土地兼并的严重性,而现在防止土地兼并最好的办法,就是收重税,收到地主们肉痛,不得不卖田为止。
他在边上听了会,发现刘八太尉比四海商铺收的贵。
上等田五十贯,下等田十五贯。
这价钱放在临安和两浙以外,都算不低,但临安附近的田全国最贵,这真是没办法,所以这价现在算是比较低的。
现场也有两位富商地主,和刘八太尉一样收田,价钱都差不多。
然后会看路程远近,方便是否,略加减。
赵汝述找到一个姓周的大地主。
这位周大官人祖上在六朝时显赫一时,大伙听过的就有西晋三害(周处、猛虎、长蛟)中的周处,在六朝时,周氏多人被封为王、公、侯,族中做过太守的数不胜数,到宋哲宗时,周氏周葵累拜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做到了宰相级别。
这周家是从三国到宋都算是名门世家,相当牛逼的存在。
周大官人家中有两万六千多亩田,在临安城可排前三。
连秦家的田都没有他家多。
这家伙就不信邪,我周家从三国到两宋,传承上千年,还没听过有皇帝要没收地主家田,要收重税的。
历古以来收税也是往老百姓头上收啊,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七分帐,这个道理哪个统治者不懂?
周大官人认为,皇帝是做做样子,最后还是要从老百姓头上弄重税。
再说,你税能多重?我不信你一亩田收一石,就算你收一石,我一亩田产三石,除了给佃户的,还是有的赚。
周大官人和刘八太尉是临安最大的几个大地主,也是最不相信皇帝会这么干的人。
而他有个农庄和赵汝述的粮田距离比较近,那家庄里,他常年储粮超过十万石。
于是周大官人对赵汝述加价,上等田五十二贯,下等田十六贯。
赵汝述大喜,赶紧卖了。
他自己有两千两百多亩田,他琢磨了皇帝的心思后,卖了一千多亩,留了一千两百亩。
卖完后有些肉疼,但想想赵与芮的做事风格,他咬牙忍了。
这样又到手四万多贯,这么多钱放家里肯定不行,
赵汝述和梁成大出来时,两人都把田卖了,当然,这会手续比较麻烦,原本朝廷还要重做‘砧基簿’但现在会按福建的来,以后改成私田证,所以双方先签了合同,拿了部份定金,交接的事,还要等等。
两人出来后先对视一眼,接着同时暗暗叹了口气。
赵与芮登基后,对官员挺好的,总体工钱和待遇稍微加了点,文官加的少,武官加的多。
但是清丈粮田,准备收税这事,还是很打击这些田产较多的官员。
梁成大看看赵汝述,摇头道:“我看陛下这么下去,早晚还得重收商税。”
赵汝述心中一个咯噔,他家商铺也不少呢。
赵汝述马上道:“好像听说过,皇城司所属的锦衣卫,正在逐一登记京城所有商铺。”
袁密海以前负责他几个商铺,都收到锦衣卫上门的消息,当然,这会也没说要收税,只是登记商铺一些资料,老板是谁,面积多大等等。
赵汝述听梁成大这么一说,感觉有可能是真的,搞不好,下一步皇帝又要收商税。
“特娘的。”他再也忍不住了:“何时是个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