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除了恋爱、上课和写诗,还有一件事是何志彬一直想做的。

    来到复旦之后,他经常会想起随何博文进山的情形。想到那晚在冯家老宅后山山顶草原上仰望过的星空;想到冯家手作工坊旁边那台吱呀作响的老水车;想到满目的翠绿笼罩整个荆山群脉;想到那平日里看似平静的漳河源;想到冯家老宅窗棂上的雕花以及那些散布在山脉之中像冯家老宅这样的古建筑……他总是在想,要做点什么才不负大自然所给予的这么丰厚地馈赠。

    那次从薛坪回到县城之后,何志彬和父亲有过一次长谈,内容就是关于荆山山脉之中深藏的那些“宝贝”。父亲告诉他,荆山之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荆山之富有,永远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惊喜。

    这些年,何博文深入荆山腹地,有时是与市地质勘测局的工作人员同行;有时是与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搭班,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只身前往。通过几年的摸查,在荆山之中发现了众多名贵的药材、千年的古木、远古时期的化石群、神秘的植物、濒临灭绝的动物、嶙峋怪石、钟乳暗溪、七彩瀑布群……当然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还有许多人为的风物,建于山巅之上的古山寨、和氏壁源生地、明清就已形成的古山道、星罗棋布的古民居建筑、古法造纸、荆山山歌、端公舞、呜音喇叭……

    何博文讲述的这些“宝贝”深深地吸引了何志彬,他没有想到,看似平静无奇的荆山,居然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了验证父亲所讲的这些,他还特意跑到图书馆去翻查资料,除了早期被发现的,父亲所讲述的大部分都没有记载。他又翻看了一些杂志,却发现几乎没有关于荆山之中的只字片语,对此,他有些失望。

    何博文曾经试探性地建议他先选择历史系,毕业之后回到这里,与自己一起并肩战斗,一起发现荆山之中更多的宝藏。

    何志彬依旧坚定地选择了新闻专业,他和父亲讲,发现宝藏固然好,但是荆山之中已有太多像他这样的“发现者”,却没有可以推广这些宝藏的“宣传者”,他想成为“宣传者”,毕业后用所学知识去宣传、推动这些“宝藏”的开发和保护。上海是个多元化的城市,也是通往世界的窗口,将来一定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借助这样的平台,可以更好的宣传与推广。

    做父亲的最能理解儿子的想法,他不再试图去说服何志彬,而是放手让儿子去做自己的选择。有一点,他觉得做的很对,那就是带儿子进山,带他走进自己的工作世界,他相信这将会在儿子未来的职业梦想里播下了一粒种子,儿子所说的那些关于推广的愿望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父子俩有一个共识:保护荆山之中的这些“宝贝”刻不容缓!

    这些“宝贝”之所以能完好地留存下来,得益于“交通不便”这一因素,恰恰也是这一因素制约了整个荆山的发展,导致山区贫困局面的形成。

    路不通,人出不去也进不来,原有的古山道早已破败不堪,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很多好东西运不出去,也鲜有人问之,这是导致贫困的主因。路通了,解决人进出问题的同时也会导致很多事物遭到破坏。

    比如说,修路就得开山,开山就得破坏植被和山体,并且会促使动物被迫迁徙,这是一种生态链的破坏,但不是最可怕的破坏,最可怕的破坏还是路通后,更多别有用心的人深入山区,大肆砍伐、猎杀等行为必将带给这里更多伤痛。这既是一对保护荆山的矛盾体,也是一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矛盾体。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修路利大于弊,而且应该加快修路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山区贫困的局面。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事情,可能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持续不懈的努力,或许需要几代人。

    如何博文所愿,暑期薛坪之行的确在何志彬的心里播下了种子,以至于在复旦的无数个夜晚依旧会梦见那晚的山顶星空。冯家兄妹在他的记忆里像是扎下了根,冯天漳对传统手作的坚持、冯天河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冯天源对郑雨的依恋,一切都令他难以释怀,总想着用什么方式帮助他们。

    到上海后,何志彬与冯家兄弟一直保持着信件往来。每次写信,除了一些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之外,总少不了要写几句鼓励的话给他们,寄信的时候如果正好碰见带上海风光的明信片也会捎带寄上一张。他总是鼓励冯天河好好读书,不断向他描绘山外世界的美好。逛书店的时候,看到有关于民俗方面的书籍,也会毫不犹豫的买下,然后给冯天源寄过去。此外,还不忘在给郑雨的信件中提醒他,给冯天源写信,他忘不了临别前天源妹妹对郑雨的依恋与不舍,却不知道对于这个妹妹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或许郑雨的信件与鼓励就是对天源妹妹最好的帮助吧。

    那些关于民俗方面的书籍对于冯天漳来说作用很大,受这些书的启发,他开始着手手作新品的开发,每次有新品问世,总是会第一时间寄给何志彬,然后等候他的建议。

    自从何志彬和郑雨离开后,冯世昌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变化,尤其是冯天漳。起初他不太明白儿子为什么要搞那些屡屡失败的创新,但是看见儿子在这种创新中所表现出的热情与专注,又颇感欣慰。当儿子的创新作品第一次成形时,终于难掩内心的激动,开心地笑了起来,在此之后,他变得更加支持儿子的创新,即便是儿子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也只会给予鼓励,甚至会尽毕生所学与儿子一起解决问题,这对于冯天漳来说才是最好的嘉奖和动力。

    何志彬在收到冯天漳的创新作品之后,总是会叫上楚如白一起鉴赏或是体验,冯天漳的名字自然也就开始被楚如白所认知。

    楚如白对于何志彬所描绘的山顶星空十分向往,不仅如此,在何志彬的描述下,他对整个荆山山脉里隐藏的风物都开始充满了好奇。两人当下约定,明年的暑期一同进山,寻找更多的宝藏。

    刚开始冯天漳所寄的创新作品实用性并不强,在楚如白的建议下,他加强了新作品的使用性,这使何志彬与楚如白的推广计划变得更加顺畅。

    按何志彬与楚如白的推广计划,首先会在校内寻找一批同学试用体验,再由这些同学在校内传播扩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范围扩大到其他学校。接着他们会联合这批参与体验的同学进行群体创作,通过市内的媒体进行宣传。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部,他们想在校内做一次展示,也算是一次小型的义卖会,所有的收益悉数捐给冯家兄妹所在的薛坪镇。

    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冯天漳新开发出来的古风笔记本,古法造纸加上就地取材的植物材料,再加上尤云翠祖传的植物染布技巧,整个效果典雅、端庄而不失新颖。

    计划的第一步实现的非常顺利,同学们已经不再满足那些少量的试用品,而是建议何志彬他们扩大数量,大家都愿意花钱来购买这样的手作品。

    将这些作品商业化处理本不是何志彬的初衷,但是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楚如白的建议,把这个手作品当成商品在校园代售,一方面对冯天漳是一种促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冯家的收入,冯天漳的创新有了经济支持,好的手作品才会源源不断的诞生。

    第二步的宣传也很奏效,很多同学通过校内的宣传了解到荆山的神奇与美丽,楚如白还把整个计划告诉了许多同学,知道的同学都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一下子就传播开了,这为手作品代售加分不少。

    有了何志彬和楚如白这两位“军师”,冯天漳在手作品的开发上变得更加用心,创意的灵感也越来越多,手作品的类别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也为何志彬他们的第三步计划创造了条件。

    叶琳瑶听说了他们的事情后,便责怪二人对自己做了隐瞒,像这样有意义的事情怎么可以不算上她?也不管二人是否同意,就果断地参与了进来。

    其实,何志彬和楚如白并非有意要对她隐瞒,他们只是担心像叶琳瑶这样的上海女生,对大山的向往不会太强,而且整个计划需要参与的人用心投入才能做好,他们担心叶琳瑶会半途而废。最终,这些担心都变成了叶琳瑶责备二人的理由。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