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国强还没有正式到任名声就已在财税系统传开了,倒不是他本人做了十分突出的事情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陈晓娜的功劳。

    陈晓娜的功劳有三个,一是廿八南漳电视台晚间连着播出了两台晚会,“‘水镜杯’卡拉oK大赛”和“南漳县军民新春联欢晚会”;二是廿九襄樊电视台晚间播出了“襄樊市军民新春联欢晚会”;三是“襄樊商业系统新春联谊会”赶在廿八晚上在人民剧院举行。

    陈晓娜的这三个“功劳”让陈国强成为了财税系统的焦点人物,市县两级高频次的曝光不仅令很多人认识了陈晓娜,也让陈国强成为同事们盛赞的对象,很多人打听着陈晓娜的情况,还有些关联企业想通过陈国强邀请陈晓娜去自己的联谊会上客串一把,这不仅是陈国强没有想到的,更是陈晓娜没有想到的。幸好陈国强刚到市局,很多人对他还不熟悉,即便是想邀请陈晓娜也都是托陈国强的上级领导代办,这位领导也是很体恤下属,只是向陈国强发出了财税系统年后政企联谊会的邀约,其他的均被他一一婉拒了,这样一来,陈晓娜在年后的正月十六又多了一场演出,而且还是人民剧院。

    想着年后就要举家迁往襄樊,现在的住房也将被单位收回去,陈国强和李玉芹商量了一下,决定年卅带着陈晓娜和陈晓非回老家板桥过年,年初二再返回。算一算,陈国强快有十年没有回老家了,他提前给在镇政府做文书的哥哥陈国俊打了个电话,把行程讲了一下。

    陈国强要回家过年,这是哥哥没有想到的事情,也是父母没有想到的事情,弟弟十年没回来了,这让做哥哥的感觉到紧张与开心。紧张的是时间紧,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开心的是,弟弟从县里升调到市里,这个消息早就在镇上传开了,弟弟的出息让他这个哥哥脸上有光,只是这压力更大了,总感觉自己不如弟弟优秀,也因为这样,他每天都教育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当然树立的榜样是陈国强,而非陈晓娜。

    陈国俊的思想相对保守,他始终认为陈晓娜喜欢唱歌那属于“不务正业”。大儿子陈晓棠去年在陈国强的帮助下被招进了县酒厂做销售,已经不用他再去担心会学走样;小儿子陈晓君和陈晓娜年龄相当,他可不想小儿子和这个侄女一样,希望他能像陈国强一样出人头地,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陈晓君在县三中读书,今年也是刚上高三,成绩上比陈晓娜是好一些,但要说特别优秀也算不上,想上一所好的大学还需要再加把劲,这也是陈国俊比较头痛的问题。

    陈国强的父母都还健在,父亲陈上元和母亲曾凡英都是土生土长的板桥人。上溯三代,陈家也算是板桥镇上数一数二的人家,有一栋祖传的宅子在镇子的边上,砖木结构,属于明清时期的风格。从外面看,高墙低门小窗,感觉不出有多特别;里面却是别具特色,两层木结构房,四合围院,户户相通相连,所有的门窗屋檐都有精致的雕花装饰,院内的青石板以及那些盛花的石器令人感觉到宅子的时代厚重性,也能感觉到久远的鼎盛气息。

    陈家最早是经营山货起家,祖上几代人都是顺着荆山或是沿着漳河把这里的山货带到襄樊、荆州、武汉等地去卖,到了陈上元这一代受到某些限制,陈家的经商能力逐渐变弱,最后只能靠种田生活。

    陈国强两兄弟倒是争气,也算是祖上的庇佑,陈国俊读完初中的时候正好赶上教育停摆,只好很早就随陈上元务农,幸好当时公社的书记看中了陈国俊,就把他弄到公社里做些记账的事情,这才让陈国俊得了个令人羡慕的好去处。陈国强倒是挺争气,初中毕业的时候就考上了县财校,一毕业就被分配到税务所,没干多久就被调到县局,算是靠自己的能力为老陈家光耀门楣。

    像陈家这样的门户,虽然在陈上元这一代有些败落,但偌大一个宅子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大门大户,所以陈国俊的婚姻根本不用陈上元操心,到了适婚的年龄,陈国俊就和镇中心小学的教师肖虹结成了夫妻,这让陈家的这所大宅重新有了新的生机。

    肖虹是镇中心小学为数不多的在编教师,也是一位极其温柔的女性,她的到来,让整个陈家开始弥漫着书香气息。也正是受嫂子的影响,陈国强后来才找了李玉芹做妻子,算是延续了陈家的书香气息。

    陈国俊打电话让陈晓棠提前回来,正好陈晓君放假,陈晓棠就转道去三中把弟弟接上一起回到家里。其实这是陈国俊的紧张所致,陈上元和曾凡荣听说小儿子春节要回来,早已忙碌上了,等陈晓棠哥俩儿回到家里的时候,年货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这山里过年可比不得城里,过年的物资都是现成的,就地取材,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提前张罗,最重要的是在年前选个好日子把养了一年的猪或者是其他家畜宰杀了也就算完事儿了。陈家也不例外,按陈上元定的规矩,每年的廿六是陈家杀猪的日子。

    今年的日子不错,所以,在春上的时候,陈上元就进城挑了三只小猪崽儿、两只山羊和十几只小鸡,一年里,他和曾凡荣可没闲着,伺候着这些个家畜可算是尽心尽力。说来也是,孙子辈儿们都长成了大人,对于老两口来说,家里根本不需要他们再下地干活或是干其他劳力活儿,就这些家畜倒是让他们找到了乐趣。陈国俊两口子也看到了父母的乐趣所在,所以对于他们这样做也从来不持反对意见,闲的时候两口子还会帮着些,他们的日子与大部分的山人比起来算是过得轻松自在。

    陈家的年夜饭也是二十八道菜,这可都是老爷子的功劳,不过,他在做菜的时候叮嘱着陈国俊哥俩儿在旁边看着,很有耐心地跟他们讲着每道菜的做法,老人想得很简单,这二十八道菜是陈家一直传下来的,他不想在自己的手上流失,让这哥俩儿学着,以后若是自己归山西去,他俩在春节的时候也好能做出一桌像样的饭菜来。

    曾凡荣则带着两个儿媳妇在旁边包着饺子,而孩子们则围在一起相互交流着学习上或是工作上遇到的趣事。

    陈晓娜是孩子们当中唯一的女孩儿,自然会得到堂哥陈晓棠的关爱。对于陈晓娜最近的风头,陈晓棠自然晓得,他很羡慕这位堂妹,总觉得堂妹与其他女孩子不一样,总有一天会闯出他们这些男孩子都不能闯得一番天地。

    陈晓君听完哥哥对堂姐的介绍更是崇拜到不行,虽然陈晓娜的风头还没有波及三中,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三中的同学们一定都会对他羡慕不已。

    只有陈晓非很冷静,每天与姐姐相处,早就没了新鲜感,只是近几日总是不见姐姐,心里有些想念而已,倒是对于两位堂哥,许是很久不见,亲热得不行。

    陈上元的二十八道菜与何家、郑家、卢家的都有些不同。大部分的食材取自近山远水。鸡是自己散养的,绝对健康,所以那锅鸡汤除了厚厚的油脂外,松木发出的蘑菇被这层油脂爆出浓浓的香味;蒸菜里没有米粉蒸肉,而是用一道扣肉替代,那也是上好的五花肉烹制而成,再加上春天采集的野菜制成的干菜垫底,浓郁的香味自然不同一般;大条的鲤鱼不同于城里水产养殖的品类,是陈晓棠两兄弟回家后跑到漳河里捉到的;最有特色的是一道蒸野菜,好几种春天采摘的野菜晒干后混杂在一些,撒上秋天收藏的包谷面儿,那是一道纯天然的味道,是城里人怎么也享受不到的天然美味。当然,陈晓棠两兄弟的收获不仅仅只有几条鱼,还有一些小虾米,虽然躲在石头缝隙中,还是被两兄弟小心翼翼地捉到了;最为奇特的是一种叫石缝鱼的,专门生活在石头缝中,个头不大,但味道极其鲜美,这也算是两兄弟的意外收获。还有一道菜叫野花蛋圃,是用全年山间的野花与蛋液混合在一起在油锅里炮制而成,成形后像一张饼,金黄的蛋体中充溢着花的骨朵,香气四溢,这也是陈上元的独创菜式,镇上的书记就特别爱他这口儿,也是陈晓娜的最爱。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