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第579章 卷五 长安朝堂巨变! (1/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这太子,不做也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579章 卷五 长安朝堂巨变!
对于长安勋贵阶层而言,其实很少有什么秘密。
圈子就这么大,但凡有点儿什么风吹草动的,几乎大家都知道了。
当然,这只局限于他们这个圈子。
而李二才是整个大唐最顶级的勋贵。
别忘了,他除了是大唐皇帝以外,还是如今李家的大家长。
是以,这个消息怎么又可能瞒过他呢?
“有意思。”李二笑道,“储备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你的胃口了么?”
秦琼要是去了大明,如果身体真有所好转,那绝对会是爆炸性的消息,更是活招牌。
别忘了,如今大唐朝堂上的这些股肱之臣哪个不是垂垂老矣?
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有着致命的诱惑。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能治好秦琼的病,李二还真不会拒绝。
一来嘛,毕竟是追随了自己多年的老兄弟,他虽然心狠,但还不至于狠到这个地步。
二来嘛,也是最重要的,他要是表现得太过于无情,会寒人心的。
这般想着,李二叹了口气,还别说,李承乾这一手他还真无力施为。
当然,一切都要看秦琼在日月山是否能治好他的病根儿。
其实,从这方面来说,李二其实已经接受了这件事儿。
果不其然,当第二天秦怀道陪同秦琼上朝的时候,秦怀道甚至只是口头上讲述了一番,连奏章都还没拿出来,李二当即就点头允了,甚至还一脸欣慰地说道:“怀道孝心有加,朕甚是欣慰,房卿,传旨,加封怀道……”
房玄龄闻言,躬身领命,对此,不管是他还是众人,对此都没有感到意外。
在这个以孝治国的年代,这种事儿,真就正常。
当然,至于李二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众人也在揣测。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
毕竟他们都上了年纪,未来,也是他们的一条退路。
房玄龄就王玄策一事儿又在朝堂上和李二以及众人商议了一番后,其余官员也是纷纷上奏。
当然,内容各有不同。
大唐嘛,毕竟如此庞大一个国家,不可能事事都围绕着大明在转。
花费了约莫一个时辰的功夫,李二才初步的处理完这些繁琐的事物,看了眼众人,李二问道:“众卿可还有本可奏?”
见无人搭话,李二便从桌案上拿出了一道奏章,道,“众卿若是无事了,那朕就和众卿聊聊。”
说着,李二还扬了扬手中的奏章,道,“这是密谍司的奏章,详细的讲述了大明是如何一战灭了吐蕃的。
当然,说是灭了吐蕃也不准确,从密谍司送来的奏章上来看,吐蕃的主力虽然彻底被松赞干布葬送了,但各地部落如今正在组织兵马,试图将大明从吐蕃的领土上赶出去。
大明其实留在吐蕃的兵力极其有限,如今就剩下达步屈麾下的一万将士,配合苏毗,征伐吐蕃残余势力。
结果其实我们都能猜到,吐蕃的残余势力,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明如何做到一战灭其松赞干布所率领的吐蕃大军。”
一说到这个,众人都来精神了。
这也是他们好奇的。
按理说,吐蕃并不弱的,纵使是大唐出兵,也未必能以如此速度灭掉吐蕃,当下,众人就看向了李二,期待着下文。
李二也没卖关子,笑道:“此战,大明胜在军械1
说罢,李二就让内侍将密谍司的奏章给送了下去,那些武将可是毫不含糊,三步并两步就将奏章从内侍手里抢了过来,甚至,还对那些文官嘲讽道:“排兵布阵的事儿,你们看得懂么?”
大唐的武将是真的彪悍,怼起文官来,那也是毫不含糊。
不过那些文官也懒得和他们争抢,毕竟在个人体力上,他们还真比不上这些家伙。
等众人都看完了奏章,无不是摇头无语。
而最受打击的无疑是那些武将。
李孝恭甚至摇了摇头道:“这么下去,我们这些老家伙,怕是没什么用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多少带些落寞。
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大明弄出来的这些新式军械,正在逐渐让他们远离战常
可问题是,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啊!
大明的这些新式军械,让他们逐渐对未来的战场升起了一种陌生感,颇有一股子英雄迟暮的落寞。
当然,这种落寞也只是片刻的。
毕竟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娘儿们唧唧的倒也不至于,只是一转瞬,众人就开始研究起如何破解大明的这些新式军械了。
而那些文官却开始沉思了起来。
片刻之后,一众文官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段纶。
段纶知道他们的意思,当即就苦着张脸说道:“不是,我工部又不管火药,火药的问题你们得问阎立德埃”
“不单单是火药的问题。”有人当即说道,“昨日截杀禄东赞的那些人,听闻他们手上的连弩能连发数十箭,而且手上的其余兵器,也是我大唐闻所未闻的。”
说到这个,那些武将也来了精神,侯君集更是当即说道:“对,老夫也听说了,虽然他们的那种连弩远程的杀伤力不足,可在两军冲刺的最后数十步之内,绝对是神兵利器1
“这倒是的。”李靖也说道,“如果我们不是提前知道了,哪怕我们对上他们,可能也要吃个闷亏,只能说这吐蕃输得不冤。”
听着众人的商议,李二倒也没打断,只是吩咐人去将阎立德传了过来。
对于大明的新式军械,他也很上心,甚至可以说,他是最上心的一个。
毕竟,掌控着这些新式军械的人是李承乾,这让他有了危机感。
等阎立德来了的时候,众人还在商议,李二见状,摆了摆手,说道:“将奏章拿给阎卿看看。”
众人闻言,这才安静了下来,也不知道是谁,将奏章递给了阎立德。
阎立德其实猜到了,随着吐蕃被灭,李二能招他来,原因是什么,还不是呼之欲出了?
不过在看完了奏章之后,阎立德也是愣了一下。
好家伙,大明的火药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么?
不过对于大明的创新,他还是很佩服的。
不管怎么说,大明和大唐的火药研发出来,不过是前后脚的事儿,而大明在实战上的运用却比大唐要成熟多了。
“阎卿有何看法?”李二见阎立德合上了奏章,便问了一句。
阎立德闻言,躬身道:“是臣无能。”
“这会儿,没人说你无能不无能。”李二没好气地问道,“朕问的是,我大唐能否做出这些东西来。”
“做出来没问题。”阎立德说道,“原理倒也不难,无非就是利用火药爆炸的冲击力罢了。”
李二点了点头,他也觉得做出来问题不大。
“可我们的思维模式确实是个问题。”阎立德继续说道,“大明在这方面,的确强于我大唐,他们仿佛永远都不欠缺创新的精神,敢于尝试,也不惧怕尝试后的失败。
这恰恰是我大唐不能比的,说起来,就算今日我大唐模仿大明做出了这些东西,但谁知道明日大明又做出什么东西来呢?
难道要我们一直去模仿大明不成?这让我天朝上邦的脸面往哪儿搁?”
说完,阎立德重重地叹了口气,仿佛心有千千郁结一般。
而他的这番话,也让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的确,如果一直如此的话,大唐永远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一味的模仿,终究不是个办法。
长此以往的话,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阎卿有何想法?”李二其实猜到了阎立德想干什么,毕竟几年了,将作监一直都有这个想法。
只是以前李二的确没办法支持阎立德这么做,不过如今倒是一个好时机。
阎立德当即说道:“陛下,微臣请奏,开工科,办工学院。”说着,阎立德还从袖笼里拿出了一本奏章,继续说道,“我大唐人才辈出,之所以在工业上步步落后于大明,其原因就是大唐的工匠都被固有思维所局限了。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从孩子开始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否则,我大唐的工业很难追上大明。”
对于这个设想,阎立德准备了三年有余。
而这本奏章,在他袖笼中也放了足足三年!
甚至就连奏章都换了好几本,为的就是等一个机会。
很显然,今天,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而他这话一说出来,国子监的孔颖达当即就说道:“陛下不可,自古以来,哪儿有工科一说?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又何来匠人?
若是让匠人登堂入室,岂不是颠覆了老祖宗千百年来的传统?”
站在孔颖达的立场,他是坚决反对所谓工科的。
这是在挤占他们士族的利益,他岂会同意。
当下,不少人也站了出来反对。
对于这一幕,阎立德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见状,还是忍不住扼腕叹息,甚至还有些微的愤怒。
而就在这时,段纶却是站了出来,说道:“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未必就是对的,如今既然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拨乱反正?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儿?
诸位其实都能看到问题所在,为什么就不能做出改变了?难道说,你们真就那么惧怕匠人?还是说,你们连与匠人竞争的勇气都没有?”
他是工部尚书,自然站在阎立德这边。
虽然他也属于士族的既得利益者,但屁股决定思维,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他就只能如此。... -->>
第579章 卷五 长安朝堂巨变!
对于长安勋贵阶层而言,其实很少有什么秘密。
圈子就这么大,但凡有点儿什么风吹草动的,几乎大家都知道了。
当然,这只局限于他们这个圈子。
而李二才是整个大唐最顶级的勋贵。
别忘了,他除了是大唐皇帝以外,还是如今李家的大家长。
是以,这个消息怎么又可能瞒过他呢?
“有意思。”李二笑道,“储备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你的胃口了么?”
秦琼要是去了大明,如果身体真有所好转,那绝对会是爆炸性的消息,更是活招牌。
别忘了,如今大唐朝堂上的这些股肱之臣哪个不是垂垂老矣?
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有着致命的诱惑。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能治好秦琼的病,李二还真不会拒绝。
一来嘛,毕竟是追随了自己多年的老兄弟,他虽然心狠,但还不至于狠到这个地步。
二来嘛,也是最重要的,他要是表现得太过于无情,会寒人心的。
这般想着,李二叹了口气,还别说,李承乾这一手他还真无力施为。
当然,一切都要看秦琼在日月山是否能治好他的病根儿。
其实,从这方面来说,李二其实已经接受了这件事儿。
果不其然,当第二天秦怀道陪同秦琼上朝的时候,秦怀道甚至只是口头上讲述了一番,连奏章都还没拿出来,李二当即就点头允了,甚至还一脸欣慰地说道:“怀道孝心有加,朕甚是欣慰,房卿,传旨,加封怀道……”
房玄龄闻言,躬身领命,对此,不管是他还是众人,对此都没有感到意外。
在这个以孝治国的年代,这种事儿,真就正常。
当然,至于李二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众人也在揣测。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
毕竟他们都上了年纪,未来,也是他们的一条退路。
房玄龄就王玄策一事儿又在朝堂上和李二以及众人商议了一番后,其余官员也是纷纷上奏。
当然,内容各有不同。
大唐嘛,毕竟如此庞大一个国家,不可能事事都围绕着大明在转。
花费了约莫一个时辰的功夫,李二才初步的处理完这些繁琐的事物,看了眼众人,李二问道:“众卿可还有本可奏?”
见无人搭话,李二便从桌案上拿出了一道奏章,道,“众卿若是无事了,那朕就和众卿聊聊。”
说着,李二还扬了扬手中的奏章,道,“这是密谍司的奏章,详细的讲述了大明是如何一战灭了吐蕃的。
当然,说是灭了吐蕃也不准确,从密谍司送来的奏章上来看,吐蕃的主力虽然彻底被松赞干布葬送了,但各地部落如今正在组织兵马,试图将大明从吐蕃的领土上赶出去。
大明其实留在吐蕃的兵力极其有限,如今就剩下达步屈麾下的一万将士,配合苏毗,征伐吐蕃残余势力。
结果其实我们都能猜到,吐蕃的残余势力,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明如何做到一战灭其松赞干布所率领的吐蕃大军。”
一说到这个,众人都来精神了。
这也是他们好奇的。
按理说,吐蕃并不弱的,纵使是大唐出兵,也未必能以如此速度灭掉吐蕃,当下,众人就看向了李二,期待着下文。
李二也没卖关子,笑道:“此战,大明胜在军械1
说罢,李二就让内侍将密谍司的奏章给送了下去,那些武将可是毫不含糊,三步并两步就将奏章从内侍手里抢了过来,甚至,还对那些文官嘲讽道:“排兵布阵的事儿,你们看得懂么?”
大唐的武将是真的彪悍,怼起文官来,那也是毫不含糊。
不过那些文官也懒得和他们争抢,毕竟在个人体力上,他们还真比不上这些家伙。
等众人都看完了奏章,无不是摇头无语。
而最受打击的无疑是那些武将。
李孝恭甚至摇了摇头道:“这么下去,我们这些老家伙,怕是没什么用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多少带些落寞。
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大明弄出来的这些新式军械,正在逐渐让他们远离战常
可问题是,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啊!
大明的这些新式军械,让他们逐渐对未来的战场升起了一种陌生感,颇有一股子英雄迟暮的落寞。
当然,这种落寞也只是片刻的。
毕竟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娘儿们唧唧的倒也不至于,只是一转瞬,众人就开始研究起如何破解大明的这些新式军械了。
而那些文官却开始沉思了起来。
片刻之后,一众文官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段纶。
段纶知道他们的意思,当即就苦着张脸说道:“不是,我工部又不管火药,火药的问题你们得问阎立德埃”
“不单单是火药的问题。”有人当即说道,“昨日截杀禄东赞的那些人,听闻他们手上的连弩能连发数十箭,而且手上的其余兵器,也是我大唐闻所未闻的。”
说到这个,那些武将也来了精神,侯君集更是当即说道:“对,老夫也听说了,虽然他们的那种连弩远程的杀伤力不足,可在两军冲刺的最后数十步之内,绝对是神兵利器1
“这倒是的。”李靖也说道,“如果我们不是提前知道了,哪怕我们对上他们,可能也要吃个闷亏,只能说这吐蕃输得不冤。”
听着众人的商议,李二倒也没打断,只是吩咐人去将阎立德传了过来。
对于大明的新式军械,他也很上心,甚至可以说,他是最上心的一个。
毕竟,掌控着这些新式军械的人是李承乾,这让他有了危机感。
等阎立德来了的时候,众人还在商议,李二见状,摆了摆手,说道:“将奏章拿给阎卿看看。”
众人闻言,这才安静了下来,也不知道是谁,将奏章递给了阎立德。
阎立德其实猜到了,随着吐蕃被灭,李二能招他来,原因是什么,还不是呼之欲出了?
不过在看完了奏章之后,阎立德也是愣了一下。
好家伙,大明的火药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么?
不过对于大明的创新,他还是很佩服的。
不管怎么说,大明和大唐的火药研发出来,不过是前后脚的事儿,而大明在实战上的运用却比大唐要成熟多了。
“阎卿有何看法?”李二见阎立德合上了奏章,便问了一句。
阎立德闻言,躬身道:“是臣无能。”
“这会儿,没人说你无能不无能。”李二没好气地问道,“朕问的是,我大唐能否做出这些东西来。”
“做出来没问题。”阎立德说道,“原理倒也不难,无非就是利用火药爆炸的冲击力罢了。”
李二点了点头,他也觉得做出来问题不大。
“可我们的思维模式确实是个问题。”阎立德继续说道,“大明在这方面,的确强于我大唐,他们仿佛永远都不欠缺创新的精神,敢于尝试,也不惧怕尝试后的失败。
这恰恰是我大唐不能比的,说起来,就算今日我大唐模仿大明做出了这些东西,但谁知道明日大明又做出什么东西来呢?
难道要我们一直去模仿大明不成?这让我天朝上邦的脸面往哪儿搁?”
说完,阎立德重重地叹了口气,仿佛心有千千郁结一般。
而他的这番话,也让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的确,如果一直如此的话,大唐永远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一味的模仿,终究不是个办法。
长此以往的话,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阎卿有何想法?”李二其实猜到了阎立德想干什么,毕竟几年了,将作监一直都有这个想法。
只是以前李二的确没办法支持阎立德这么做,不过如今倒是一个好时机。
阎立德当即说道:“陛下,微臣请奏,开工科,办工学院。”说着,阎立德还从袖笼里拿出了一本奏章,继续说道,“我大唐人才辈出,之所以在工业上步步落后于大明,其原因就是大唐的工匠都被固有思维所局限了。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从孩子开始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否则,我大唐的工业很难追上大明。”
对于这个设想,阎立德准备了三年有余。
而这本奏章,在他袖笼中也放了足足三年!
甚至就连奏章都换了好几本,为的就是等一个机会。
很显然,今天,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而他这话一说出来,国子监的孔颖达当即就说道:“陛下不可,自古以来,哪儿有工科一说?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又何来匠人?
若是让匠人登堂入室,岂不是颠覆了老祖宗千百年来的传统?”
站在孔颖达的立场,他是坚决反对所谓工科的。
这是在挤占他们士族的利益,他岂会同意。
当下,不少人也站了出来反对。
对于这一幕,阎立德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见状,还是忍不住扼腕叹息,甚至还有些微的愤怒。
而就在这时,段纶却是站了出来,说道:“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未必就是对的,如今既然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拨乱反正?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儿?
诸位其实都能看到问题所在,为什么就不能做出改变了?难道说,你们真就那么惧怕匠人?还是说,你们连与匠人竞争的勇气都没有?”
他是工部尚书,自然站在阎立德这边。
虽然他也属于士族的既得利益者,但屁股决定思维,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他就只能如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