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异时空纵横三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节 聚雄兵欲取江东
得周瑜又聚贤才
周瑜对我说道:“贤弟欲取江东当知道江东有二张可为大助?”我笑道:“可为彭城张昭张子布,广陵张绂张子纲?”周瑜一惊道:“贤弟果然见识广薄,便是此二人。贤弟应该即日便派人去请。”我笑道:“不可。此二人都是才高之士,必有傲骨,怎么会一书相招便到,逊当亲往拜访。就凡请公瑾代我镇守大军,我与伯符兄前往便可。”周瑜称是,我于是和孙策并五子领八百虎贲军骑兵亲自去请二张。张昭、张绂见我诚意甚足,而且亲自登门相请,非常高兴,数人相谈,各自佩服,都同意出山相助。我大喜过望,便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绂为参谋,正议校尉。回到历阳大营,商议共击刘繇。
经过商议,我发现众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都是要先攻牛渚,再取曲阿。为什么选择从牛渚进兵呢?因为牛渚是长江下游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是江东六郡的北方门户,且地势平缓,极利于大军强渡。可能现代的人对牛渚这个名字是比较莫生的,那么采石(矶)这个名字后人就比较熟悉了。历史上北方攻击南方割据政权,大都是选择以此为突破口的。譬如:原三国时曹操便多次率兵从合肥等出杀奔濡须口,而濡须口正是牛渚(采石)的屏障,也是想从牛渚发兵攻取江东;公元1168年金国完颜亮率倾国之兵南下攻宋,便是被南宋著名儒将虞允文大破于采石。相似的战例还有很多,可见牛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现在还没有在濡须口修筑濡须坞的情况下(濡须坞是三国时由吕蒙修建的,现在并没有),直取牛渚是最佳的进军路线。看众人对作战路线并无疑问,我便令诸人各自回帐准备即日开拔牛渚。
夜里,我回到帅帐,不禁心潮澎湃。得江东二张并不是令人特别惊喜的大事,我最高兴的还是收了周瑜这位三国中大大的名将。历史上有很多人对周瑜有所误解,老是拿周瑜和诸葛亮比较。认为周瑜才学不如诸葛亮,心胸不如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三气,活活气闷而死。想到此,我不禁摇摇头,想起了自己大学时曾经对周瑜所做的一番研究。当时我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方才找到了周瑜与诸葛亮二人的本来面目,我甚至还依稀记得当时的论文的一些内容:
《三国演义》里罗贯中老先生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胡说八道,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庐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却尚在流窜、隐居之中 。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孙氏政权开国元勋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孔明14岁那年(公元194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17岁时(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转到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荆州南阳郡)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长江以南苏、浙、皖一带)基业之时,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读之中。此时的瑜、亮自然无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谈起。
赤壁之战唱主角的是周瑜 ,而孔明只是参与战事的配角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不治身亡,孙权承父兄之业继为江东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吴奔丧,后留在吴会,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同执掌军政大事。其时,孙权才19岁,周瑜尽心辅佐,为树立孙权威望和巩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击败了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对柴桑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再次讨伐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先队部队的统帅),率诸将取得了击败黄祖的重大胜利。征讨黄祖后,周瑜受命镇守鄱阳。
其年农历七月,曹操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过程中,诸葛亮方与周瑜各... -->>
第九节 聚雄兵欲取江东
得周瑜又聚贤才
周瑜对我说道:“贤弟欲取江东当知道江东有二张可为大助?”我笑道:“可为彭城张昭张子布,广陵张绂张子纲?”周瑜一惊道:“贤弟果然见识广薄,便是此二人。贤弟应该即日便派人去请。”我笑道:“不可。此二人都是才高之士,必有傲骨,怎么会一书相招便到,逊当亲往拜访。就凡请公瑾代我镇守大军,我与伯符兄前往便可。”周瑜称是,我于是和孙策并五子领八百虎贲军骑兵亲自去请二张。张昭、张绂见我诚意甚足,而且亲自登门相请,非常高兴,数人相谈,各自佩服,都同意出山相助。我大喜过望,便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绂为参谋,正议校尉。回到历阳大营,商议共击刘繇。
经过商议,我发现众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都是要先攻牛渚,再取曲阿。为什么选择从牛渚进兵呢?因为牛渚是长江下游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是江东六郡的北方门户,且地势平缓,极利于大军强渡。可能现代的人对牛渚这个名字是比较莫生的,那么采石(矶)这个名字后人就比较熟悉了。历史上北方攻击南方割据政权,大都是选择以此为突破口的。譬如:原三国时曹操便多次率兵从合肥等出杀奔濡须口,而濡须口正是牛渚(采石)的屏障,也是想从牛渚发兵攻取江东;公元1168年金国完颜亮率倾国之兵南下攻宋,便是被南宋著名儒将虞允文大破于采石。相似的战例还有很多,可见牛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现在还没有在濡须口修筑濡须坞的情况下(濡须坞是三国时由吕蒙修建的,现在并没有),直取牛渚是最佳的进军路线。看众人对作战路线并无疑问,我便令诸人各自回帐准备即日开拔牛渚。
夜里,我回到帅帐,不禁心潮澎湃。得江东二张并不是令人特别惊喜的大事,我最高兴的还是收了周瑜这位三国中大大的名将。历史上有很多人对周瑜有所误解,老是拿周瑜和诸葛亮比较。认为周瑜才学不如诸葛亮,心胸不如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三气,活活气闷而死。想到此,我不禁摇摇头,想起了自己大学时曾经对周瑜所做的一番研究。当时我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方才找到了周瑜与诸葛亮二人的本来面目,我甚至还依稀记得当时的论文的一些内容:
《三国演义》里罗贯中老先生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胡说八道,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庐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却尚在流窜、隐居之中 。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孙氏政权开国元勋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孔明14岁那年(公元194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17岁时(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转到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荆州南阳郡)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长江以南苏、浙、皖一带)基业之时,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读之中。此时的瑜、亮自然无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谈起。
赤壁之战唱主角的是周瑜 ,而孔明只是参与战事的配角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不治身亡,孙权承父兄之业继为江东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吴奔丧,后留在吴会,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同执掌军政大事。其时,孙权才19岁,周瑜尽心辅佐,为树立孙权威望和巩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击败了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对柴桑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再次讨伐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先队部队的统帅),率诸将取得了击败黄祖的重大胜利。征讨黄祖后,周瑜受命镇守鄱阳。
其年农历七月,曹操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过程中,诸葛亮方与周瑜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