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06章 ,黄河大桥与层层加码

    巡视完洛阳城之后,他一路顺流而下进入东郡,东郡在大汉也是一个纺织中心,他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东郡的主要地盘都是沿着黄河一线,黄河南岸上千里的河道都被东郡把持,整个东郡就像一个长条,这就导致了萧何这一路看到的水力纺纱车特别多,每过一段河道就有一大片的水车出现。

    同时东郡的码头也特别多,几乎每隔百里就能看到一個码头,上面停满了各式的运输船,而每个码头后面则是一个繁华的城池,它们为这个码头提供服务。

    东郡郡守是萧何的老朋友王陵,萧何的船队来到东郡治所濮阳,王陵却早在码头等候多时了。

    王陵看到萧何下船就哈哈大笑道:“没想到你会成为大汉丞相,真给我们沛县人争脸。”

    王陵也为沛县豪族,在地位上比刘邦高多了,历史上刘邦未发迹时,以“兄事”他,当然这里因为徐凡的乱入,历史发生改变,王陵和刘邦他们一起投靠徐凡,大汉开国之后王陵以为军功分封为伯爵。

    天下一统之后,王陵开始由武转文,开始成为大汉的太守,但这个时候王陵的发展差不多到极限了,因为没有人推举,九卿之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只能在太守之位辗转,已经历经两地为太守,当然这个待遇也不算差,大汉的一个郡,相当于后世的行省,这本就是很多汉吏一生的极限。

    萧何成为丞相之后,王陵是非常高兴的,一为自己的老朋友成为大汉的丞相高兴,二就是为沛县势力在朝廷大增感到高兴,认为自己还有更进一步的空间。

    王陵也是心高气傲之人,历史上他就瞧不起刘邦,及刘邦起兵沛县,王陵党聚数千人,占据南阳自立为王,现在王陵的情况和历史不同,但他也不认为自己的才能只能做两千石的太守。

    但大汉的三公九卿位置有限,大部分都被陈郡元老把持,他想更进一步的希望极其渺茫,但现在萧何为丞相,他的几乎就大了。

    萧何笑道:“这是丞相举荐天子提拔,某勉力为之。”

    王陵道:“那也得你有本事,要不然丞相怎么会举荐你,陛下又怎么会提拔你。”

    萧何问道:“东郡的情况如何?

    王陵道:“背靠黄河,发展的还不错,前任太守吴军大力修建码头,发展码头服务业,修驰道,靠着运输业带动了东郡的发展,现在黄河水道的运输船有三分之一会在我东郡停靠,东郡为这些运输船提供后勤,每年能赚不少钱。”

    萧何道:“爱修码头的吴军1

    吴军在大汉算不得太出名,要不是这次忽然被提拔为九卿之一的廷尉,他也就是在大汉默默无闻的五十名太守之一。

    陈郡老兵,因伤退役,成为亭长,而后一步步从蔷夫,县令,成长为大汉的2000石太守,即便大汉朝廷极其务实,但像吴军这样大汉官场每个阶层都经历过,一步一步往上走的汉吏还是非常少见的。

    但他忽然成为廷尉之后,很多人就开始了解他的过往,这其中最让人吃惊的就是吴军曾经把朝廷拨下来修水渠的钱财,用来修码头了,这样重大的事故,最后却只是让他在政务学院学习了半年。

    而后他成为东郡太守之后,却依旧在东郡修码头,一时间大汉的官场都称呼他为码头太守。

    王陵道:“码头太守的名声虽然不好听,但却也不得不承认,人家是有远见的,东郡这两年发展的不错,全靠吴太守当年定下来的产业发展策略。”

    “中原本是富裕之地,但这些年天下太平,粮食的价格直线下降,依靠种地百姓只能吃饱,很难富裕,东郡也就是纺织业还过得去,其他的行业就不行了,想要发展特色产业,但中原又不能种甘蔗,钢铁业也比不上陈郡,关中,河北之地,又比不得洛阳富裕。”

    “吴太守定下,建设码头,为整个黄河一线的运输船提供后勤,已经成为了我东郡的支柱产业了,我东郡还发展造船业,专门制造500料,1000料的平底运输船,造船业的利润极其可观,现在每年可以为我东郡提供上亿钱的税金。”

    “吴太守已经为东郡的发展打好了根基,某只要不变动这些政策,东郡的发展就不会差,说起来某这还是沾了吴太守的看身上光。”

    即便有徐凡的开挂,让大汉江淮一代比历史时期要富裕,但大汉人口最多的还是中原一线,黄河仍然是整个大汉最重要的水上大动脉。

    大汉大兴产业之后,大汉一半的货物运输量都是走黄河河道,所以此时黄河上的运输船可谓是川流不息。东郡为这些运输船提高后勤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赚钱的产业。

    萧何感叹道:“却没有想到吴太守也是一员能吏。”

    而后一行人进入濮阳,和繁华的洛阳相比,濮阳就和大汉一般的县邑一样了,大汉产业大兴以来,发展最快的是洛阳,陈郡,会稽郡这样的大郡,因为大汉户籍制度不像大秦时期严苛,这些大郡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人口多自然就产业兴,产业大兴又会反过来吸纳更多的人口。

    其他的普通郡县,不但享受不到多少产业红利少,而且还要反被大郡吸他们的人口,想要留住人口就要想办法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做不到这点只能被大郡吸血。

    王陵带领萧何进入东郡府衙道:“我东郡有个项目,投资极大,想请老友你帮忙?”

    “什么项目?”

    “东郡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背靠黄河,又处于中原核心,我东郡不管是去关中,河北,江淮,齐地距离都相差不大,陛下曾经说过,要想富先修路,吴太守也是按照这个理念来发展东郡的,我东郡要成为天下各条商道的中心。

    但这却有一个问题,黄河虽然给我东郡带来了财富,但也阻碍了我东郡进一步向河北发展,从中原往河北之地的商队被黄河阻碍,当时的吴太守就想过要在黄河上修建一条跨河的大桥,这样一来,马车可以直接从东郡进入河北之地,可以极大减少商队的运输成本。”

    “黄河大桥?真能做到?”萧何吃惊的看着自己的老友。

    虽然这个时期的黄河,还不像后世那种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而变得极其狂暴的黄河,但现在的黄河依旧是中原最大的河流,其河道有上百丈宽,要在这么宽的河道上建设桥梁,这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

    “墨家的工匠计算过是可以做到的,以钢铁水泥为桩,弄一个可以承受百万斤拉力的柱子,在黄河两岸,拉住铁链,再在铁链上铺上木板,就可以载几千斤的马车过桥。只是这花费有点太高,大将的预算是12,000金,我东郡的财力难以承担这样的大项目,只能求助你大你这个大汉丞相了。”王陵道。

    萧何继续问道:“你这么重的一座桥梁架在黄河上,桥下的船只如何通过?

    要知道黄河可是我大汉最重要的运输航道,这桥架上去黄河不就截断了,这种事情朝廷是不可能同意的。”

    王陵笑道:“这点墨架大匠也想到过,桥梁距离黄河水面有3丈高,下面可以通过5000料的运输船。”

    萧何有点迷惑了,距离黄河水面这么高的桥梁该如何建设?

    王陵画了一个简单的后世很常见的斜拉钢索桥,这个时候萧何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要建一个十几丈高的柱子拉住桥梁,难怪一座大桥要花费上万金。

    萧何摇头苦笑道:“好友,伱这真是给某出难题,某只能向你保证,在贤者大汉会,某会支持你的计划,但能不能成功某就不能保证了。”

    黄河大桥资金花费不大,但技术难度上就是极其大,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个奇观,需要一个文明把自己的技术运用到最顶级才能制造出来的,萧何根本不敢保证这个计划能够通过贤者会。

    王陵笑道:“只要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