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公子世无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场秋雨一场寒。
大周景祯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的朝会上,前不久刚由御史台左都御史升任正二品户部尚书的古正明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如果只是元玺皇帝龙颜大怒,满朝文武多半会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看戏,眼见即将就要进入仲秋八月,户部居然还没有把各州今年的秋收数目汇总呈报,身为堂官的古正明确实有渎职之嫌,但天子的斥骂中还夹杂着内廷首领太监阴阳怪气的揶揄,不光他姓古的脸面上挂不住,一众文官实在难以接受。
圣人云,天子当亲贤臣、远小人。
治国理政从来都该倚重腹有经纶的读书人,前朝宦官乱权的前车之鉴就在史书上字字泣血,先帝景祯在位时虽说也极为信赖平公公,可那位在朝堂上口碑不错的老太监行事有知轻重、知进退的分寸,如今元玺皇帝对吴廷声的厚爱,已经让衮衮诸公觉察到了社稷将倾的危机。
平公公统领内廷时,看在他的面子上,朝中很少有人会以轻蔑语气称呼宫里太监为阉人,现在不一样了,吴廷声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出身卑贱的阉货,堂而皇之以安北节度使的身份在名义上执掌雍州、凉州以及京畿所在的中州兵马不说,竟胆敢在保和殿御阶上,对一位朝堂穿紫的正二品重臣极尽冷嘲热讽,坐在花梨木太师椅上的首辅杨公脸色无比难看。
不只是户部尚书,连新任御史台左都御史的纪箴也被指着鼻子挖苦了一通,面对这种对清流言官莫大的侮辱,纪箴比当日被陈无双左右开弓甩了两个耳光还难受,想要出列驳斥,却突然意识到户部尚书就是前任的御史台主官,古正明都只顾着擦拭额上冷汗不敢多做辩解,他跳出来争个什么?
相比而言,另一位有资格在保和殿上穿蟒袍的太监就显得安分了许多。
领了平西节度使官衔的御马监太监总管毛焕容为人很低调,尽管有让一众文臣武将艳羡的带刀上殿殊荣,却一连多日来在朝会上秉持沉默是金的做派,颧骨高耸的白净瘦削脸庞上似乎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模样,低着头站在武将队列中,身后是刻意跟他拉开一步距离的绥东节度使耿树颐。
自从太祖皇帝头一次在保和殿召集群臣,大周朝堂就是文武对峙泾渭分明的光景。
耿树颐是景祯九年的殿试状元,入仕之初在翰林院先做了几年侍讲学士,然后辗转礼部、户部、吏部任职,为人老成持重,元玺皇帝李敬辉继位登基之前才官至正五品太子洗马,据内廷里不知从何处传出来的说法,是先帝景祯有意压他几年,十年不鸣厚积薄发,一朝得势就是从二品的绥东节度使。
就任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武英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卫成靖一连在流香江喝了三天花酒。
这场朝会好像只是为了痛骂一顿古正明,元玺皇帝扔下一句“十日之内朕见不到户部呈报,你便趁早告老还乡”就拂袖而去,朝会就在这种满朝文武对吴廷声的愤懑中散了,混在文官队列中走出保和殿的陈季淳却很清楚,一个时辰的功夫里,高坐龙椅的天子至少饶有深意地看过他七八眼,他低着头只当不知道,走在他前面的礼部尚书王盛怀接连摇头叹息。
走下丹墀,王盛怀才匆匆加快脚步追上首辅大学士,“杨公慢些,杨公慢些。”
婉拒了小太监撑伞好意的杨之清微微顿了一顿,皱眉回头,先看了眼保和殿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的琉璃瓦顶,才把目光落到这位在新君登基后既没加官也没进爵的礼部堂官,轻声问道:“王大人有事?”
王盛怀走到近处,一副痛心疾首的神色,低声道:“杨公啊,今日那吴廷声的嘴脸···”
杨之清眉头皱得更紧,斥道:“噤声!”
宫城之中人数最多的不是如今拱卫帝君的龙吟营甲士,而是无处不在的内廷太监,王盛怀刚刚走出保和殿就议论位同当朝从一品的内廷首领太监,可想而知,接下来不管他还要说什么,这些话不出一刻钟就会传到吴廷声的耳朵里去,后果不堪设想。
没想到王盛怀不顾礼部尚书气度,扭头狠狠往伞外吐了口唾沫,恨声道:“王某堂堂一部尚书,他姓吴的即便在宫中只手遮天,能奈我何?宦官专权乱政的前朝旧事就在史书上白纸黑字,若不将其苗头扼杀,国将不国啊!杨公···”杨之清根本不等他把话说完,冷哼一声扭头就走,大步流星,丝毫不顾地上积水沾湿官袍下摆。
这一来大大出乎了王盛怀的意料,他怔怔站在原地看着当朝首辅的背影远去,两耳中都是路过他身侧的同僚低低叹息声,无论如何,他都想不到而且也不相信,有“文人表率”之美誉的保和殿大学士,竟会是这种态度。
直到陈季淳轻轻唤了声尚书大人,王盛怀才像是如梦初醒,冷笑道:“好好好,都不管,倒是王某狗拿耗子了。去他娘的规矩吧,老夫眼不见心不烦,大不了就是辞官不做!”
说罢也不理会有辅正伯爵位的右侍郎想要说什么,扔了手中纸伞,冒雨走出这座阴冷宫城。
对把守宫城端门的龙吟营甲士而言,每日里最有趣的事情就是看百官上朝、散朝,这里面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举动都有官场大学问,比如不管杨公上朝之前来得多晚,他不率先进门文武百官就只能静静等着,哪怕是冷风冻透厚厚棉衣的寒冬腊月,也没有人敢抱怨半句。
可今日最先走出宫城大门的不是杨公,而是暂代次辅之权的文华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这位在朝堂只居于杨公一人之下的蒋之冲压低伞沿快步走出脚步回声的门洞,招手叫来自家马车,头也不回地离去,有些诧异的龙吟营亲军侍卫对视一眼,秋雨连绵的天气说府上失火是不大可能,莫非蒋大人有妾室今日临盆,急着赶回去看降临蒋家府邸的是贵子麟儿还是弄瓦千金?
陈家四爷循规蹈矩缓缓撑着伞走出宫城,回味着今日朝会上所发生的一切,在元玺皇帝的斥骂声中失了神的列位臣工好像都没有在意一道任命旨意,陛下抬举工部衙门一个正七品的小吏入宫做了起居郎,陈季淳对那人没有过多印象,想了一阵子也没记起他背后的靠山是哪一位,索性不再太过在意,上了马车。
车夫将要驾车拐进乌衣巷的时候,陈季淳突然掀开门帘一角,吩咐道:“时辰还早,先去一趟吉象坊,不急着回府。”
车夫答应一声,勒转马头。
皇家祭奠、祭祖或是每月十九的大朝会,天子都要乘坐白象銮驾以示威仪,大周开国之初,吉象坊就... -->>
一场秋雨一场寒。
大周景祯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的朝会上,前不久刚由御史台左都御史升任正二品户部尚书的古正明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如果只是元玺皇帝龙颜大怒,满朝文武多半会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看戏,眼见即将就要进入仲秋八月,户部居然还没有把各州今年的秋收数目汇总呈报,身为堂官的古正明确实有渎职之嫌,但天子的斥骂中还夹杂着内廷首领太监阴阳怪气的揶揄,不光他姓古的脸面上挂不住,一众文官实在难以接受。
圣人云,天子当亲贤臣、远小人。
治国理政从来都该倚重腹有经纶的读书人,前朝宦官乱权的前车之鉴就在史书上字字泣血,先帝景祯在位时虽说也极为信赖平公公,可那位在朝堂上口碑不错的老太监行事有知轻重、知进退的分寸,如今元玺皇帝对吴廷声的厚爱,已经让衮衮诸公觉察到了社稷将倾的危机。
平公公统领内廷时,看在他的面子上,朝中很少有人会以轻蔑语气称呼宫里太监为阉人,现在不一样了,吴廷声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出身卑贱的阉货,堂而皇之以安北节度使的身份在名义上执掌雍州、凉州以及京畿所在的中州兵马不说,竟胆敢在保和殿御阶上,对一位朝堂穿紫的正二品重臣极尽冷嘲热讽,坐在花梨木太师椅上的首辅杨公脸色无比难看。
不只是户部尚书,连新任御史台左都御史的纪箴也被指着鼻子挖苦了一通,面对这种对清流言官莫大的侮辱,纪箴比当日被陈无双左右开弓甩了两个耳光还难受,想要出列驳斥,却突然意识到户部尚书就是前任的御史台主官,古正明都只顾着擦拭额上冷汗不敢多做辩解,他跳出来争个什么?
相比而言,另一位有资格在保和殿上穿蟒袍的太监就显得安分了许多。
领了平西节度使官衔的御马监太监总管毛焕容为人很低调,尽管有让一众文臣武将艳羡的带刀上殿殊荣,却一连多日来在朝会上秉持沉默是金的做派,颧骨高耸的白净瘦削脸庞上似乎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模样,低着头站在武将队列中,身后是刻意跟他拉开一步距离的绥东节度使耿树颐。
自从太祖皇帝头一次在保和殿召集群臣,大周朝堂就是文武对峙泾渭分明的光景。
耿树颐是景祯九年的殿试状元,入仕之初在翰林院先做了几年侍讲学士,然后辗转礼部、户部、吏部任职,为人老成持重,元玺皇帝李敬辉继位登基之前才官至正五品太子洗马,据内廷里不知从何处传出来的说法,是先帝景祯有意压他几年,十年不鸣厚积薄发,一朝得势就是从二品的绥东节度使。
就任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武英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卫成靖一连在流香江喝了三天花酒。
这场朝会好像只是为了痛骂一顿古正明,元玺皇帝扔下一句“十日之内朕见不到户部呈报,你便趁早告老还乡”就拂袖而去,朝会就在这种满朝文武对吴廷声的愤懑中散了,混在文官队列中走出保和殿的陈季淳却很清楚,一个时辰的功夫里,高坐龙椅的天子至少饶有深意地看过他七八眼,他低着头只当不知道,走在他前面的礼部尚书王盛怀接连摇头叹息。
走下丹墀,王盛怀才匆匆加快脚步追上首辅大学士,“杨公慢些,杨公慢些。”
婉拒了小太监撑伞好意的杨之清微微顿了一顿,皱眉回头,先看了眼保和殿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的琉璃瓦顶,才把目光落到这位在新君登基后既没加官也没进爵的礼部堂官,轻声问道:“王大人有事?”
王盛怀走到近处,一副痛心疾首的神色,低声道:“杨公啊,今日那吴廷声的嘴脸···”
杨之清眉头皱得更紧,斥道:“噤声!”
宫城之中人数最多的不是如今拱卫帝君的龙吟营甲士,而是无处不在的内廷太监,王盛怀刚刚走出保和殿就议论位同当朝从一品的内廷首领太监,可想而知,接下来不管他还要说什么,这些话不出一刻钟就会传到吴廷声的耳朵里去,后果不堪设想。
没想到王盛怀不顾礼部尚书气度,扭头狠狠往伞外吐了口唾沫,恨声道:“王某堂堂一部尚书,他姓吴的即便在宫中只手遮天,能奈我何?宦官专权乱政的前朝旧事就在史书上白纸黑字,若不将其苗头扼杀,国将不国啊!杨公···”杨之清根本不等他把话说完,冷哼一声扭头就走,大步流星,丝毫不顾地上积水沾湿官袍下摆。
这一来大大出乎了王盛怀的意料,他怔怔站在原地看着当朝首辅的背影远去,两耳中都是路过他身侧的同僚低低叹息声,无论如何,他都想不到而且也不相信,有“文人表率”之美誉的保和殿大学士,竟会是这种态度。
直到陈季淳轻轻唤了声尚书大人,王盛怀才像是如梦初醒,冷笑道:“好好好,都不管,倒是王某狗拿耗子了。去他娘的规矩吧,老夫眼不见心不烦,大不了就是辞官不做!”
说罢也不理会有辅正伯爵位的右侍郎想要说什么,扔了手中纸伞,冒雨走出这座阴冷宫城。
对把守宫城端门的龙吟营甲士而言,每日里最有趣的事情就是看百官上朝、散朝,这里面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举动都有官场大学问,比如不管杨公上朝之前来得多晚,他不率先进门文武百官就只能静静等着,哪怕是冷风冻透厚厚棉衣的寒冬腊月,也没有人敢抱怨半句。
可今日最先走出宫城大门的不是杨公,而是暂代次辅之权的文华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这位在朝堂只居于杨公一人之下的蒋之冲压低伞沿快步走出脚步回声的门洞,招手叫来自家马车,头也不回地离去,有些诧异的龙吟营亲军侍卫对视一眼,秋雨连绵的天气说府上失火是不大可能,莫非蒋大人有妾室今日临盆,急着赶回去看降临蒋家府邸的是贵子麟儿还是弄瓦千金?
陈家四爷循规蹈矩缓缓撑着伞走出宫城,回味着今日朝会上所发生的一切,在元玺皇帝的斥骂声中失了神的列位臣工好像都没有在意一道任命旨意,陛下抬举工部衙门一个正七品的小吏入宫做了起居郎,陈季淳对那人没有过多印象,想了一阵子也没记起他背后的靠山是哪一位,索性不再太过在意,上了马车。
车夫将要驾车拐进乌衣巷的时候,陈季淳突然掀开门帘一角,吩咐道:“时辰还早,先去一趟吉象坊,不急着回府。”
车夫答应一声,勒转马头。
皇家祭奠、祭祖或是每月十九的大朝会,天子都要乘坐白象銮驾以示威仪,大周开国之初,吉象坊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