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父亲的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全中国,远在江南山野小镇的万德玲,被炮声震醒了。
有几年时间,她过得很安逸。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朴实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生息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所有人都叫她福生妈,后来,她又生了个女儿,起名枣花,就又有人叫她枣花娘。往日的万德玲消失了。经历过惊涛骇浪、出生入死的女战士,在江南这个不知名的小镇里,静静度着她的人生。
如果不是日本军队打进来,万德玲可能真的不存在了。
1937年,从报纸上发出的声音,将德玲惊醒。
组织原来一直在战斗!红军没有被消灭,他们从南方打到陕北,在那片高原上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一些久违的名字在报纸上出现,朱德,*,周恩来,他们全都健康地活着!在很远的地方,领导着那支永不言败的军队顽强战斗。如今,红军改编为两支部队,江南部队叫新四军。
几乎被扑灭的火焰,在这广阔的国土上,分散成万点星火,如今又渐渐集聚,将要形成新的火焰!
新消息不断在报纸上出现。
淞沪抗战,南京大屠杀!国共再度合作,一致抗日,接着是释放政治犯。
丈夫对这些没有丝毫兴趣。对于德玲的过去,陈子敬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她是妻子,是两个孩子的妈,这就够了。他知道妻子有些文化,从来没有去细想它。一个女人而已。女人的天职,就是伺候丈夫,为丈夫生一个比一个结实的孩子。除此之外,女人还能要什么呢?
天亮了。陈子敬伸伸懒腰,睁开眼,红红的晨光从窗子里照进来,把屋里映得亮堂堂。砖铺的地上,散乱地堆着枣花的裤子和褂子,这孩子睡觉一向不老实,常常把被子上搭着的衣服蹬一地。
另一个小床上,福生的被子平平展展,显示着和妹妹的不同。
陈子敬去推妻子:“福生娘,福生娘!”
德玲睁开眼,看了看窗子说:“还早哩,叫什么呀?”昨晚她又是很晚没睡着,半夜起来几次,看着丈夫睡得那样死,不由得气愤了一阵。这些陈子敬都不知。换了个称呼,还是去推她:“枣花娘,起来呀,该做早饭了!”以往都是德玲做早饭,可是今天她忽然生气地说:“你就不能做吗?”陈子敬吃了一惊,看着德玲。这是怎么啦?今天陈子敬要去远处进货,以往这个时候,妻子早就起来了,做好早饭,给他准备好衣服、袋子等等,等他出门。
陈子敬没有和妻子较劲,自己起来去灶边,点燃火,将水米下锅。陈子敬做饭是把好手,很快,饭就香了。
德玲睡在床上,听见丈夫走来走去的忙活,心里也有点愧疚。这几年,她已经习惯了做饭洗衣服,今天突然对丈夫发态度,他一定不知所措的。
她很快穿起衣服,走到儿子床边,叫着:“福生,福生!”儿子哼了一声,再叫,儿子睁开眼,憨憨地叫了声“娘!”福生这孩子,天生厚朴,小小年纪,天天跟在娘前后。娘做事,他就在一边帮忙。娘拣菜,他也用小手去将菜根上的泥土摔掉,娘去河边洗衣服,他为娘拿着棒槌。福生走路脚很重,德玲走在前面,听见后面福生咚咚的脚步声,心里总要泛起疼爱的波浪。这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啊!
看儿子娇憨的样子,德玲止不住去儿子脸上,亲了一口。
那边的枣花已经醒了。“娘,也来亲亲我!”枣花小哥哥两岁,平时都跟着哥哥玩,哥说东,她不往西,有时在晚上,兄妹俩在油灯照不到的地方躲猫,枣花一下子看不见哥,就哭起来。娘要是抱了哥哥,她看见,非要娘抱她不可。现在枣花又吃醋了。
德玲笑起来,走到女儿床前说:“你莫学哥,他是懒虫!”
枣花说:“懒虫你还亲他呀!”德玲说:“没有呀,哪个亲了他的啊?”福生也说:“就是没有,娘只给我盖了盖被子啊!”
枣花说不过哥,看看又要哭了!
德玲哈哈大笑,一把将女儿连被子抱在怀里:“好了好了,我的乖女儿,娘现在就亲你!”说着在女儿脸上啜了一口,枣花破涕为笑。那边,陈子敬大声说道:“饭熟了啊!哪个不起来,当心吃不上饭啊!”
两个孩子立刻争先恐后穿衣服,小枣花一慌,将袖子穿错,急得叫娘:“娘,娘,快帮我!”福生看了,赶紧跑过来,帮妹妹把袖子脱掉,重新穿好。
德玲看得心里一动。儿子,真的是厚道啊!
吃过饭,陈子敬用一根棍子挑起一卷麻袋,对儿子说了个:“我走了,在家听你娘的话啊!”福生说:“爹,早点回来啊!”给爹把门打开,看着爹走出去,他又到路上,朝着爹走的方向看了一阵。
德玲收拾着碗筷,想着心思。
我还是战士吗?德玲暗暗问自己。不敢回答。
流落到这里,被丈夫收留,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对儿女的疼爱渐渐占据了她整个的胸腔。往往梦醒,看着那样宁静的夜空,听着孩子匀称的呼吸,一时真不知哪是梦,哪是现实。
组织又在大地上传出了声音,那声音像春雷,在德玲心里引起轰鸣。不眠的夜里,德玲感到自己的热血在沸腾,一种沉睡多年的向往又在心里复活。无数面孔在她眼前浮动,董先生,向先生,邵先生,肖老师,石大姐,张飞,那么多优秀的同志牺牲了,那么多同志还活着!日本鬼子打进了中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德玲隐隐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刚刚在华夏大地上开始,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去奋斗。她,万德玲,一个组织培养多年的战士,该不该在这世外桃源一样的小镇沉睡?
传来消息,日本人离这里已经不远,占领了一些县城。
邮局的墙上,多了些小报,几乎天天有新消息。到处建立了游击队。不知道什么来头,不知道是什么党派,有的部队长连姓名都没有,张司令,李团长,就算交代了。
德玲天天去看报。知道新四军到了离这不远的地方。
那天,忽然发现一个极其熟悉的人名,开始她几乎以为自己在梦中。
“新编第四军挺进支队长某某,参谋长某某,政治部主任……”
德玲在这个名字面前楞住了。说惊雷在平地炸起,也不足以形容德玲当时的感觉。
他怎么会活在人间?是不是梦幻啊?德玲又将那篇报道仔细看了一遍,确确实实写着:政治部主任肖笛峰。
绝对不可能是同名同姓,这样的名字很难重叠。何况,地位正符合身份,不可能有这样的巧合。一定是肖老师。那个带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教师,那个和自己生死与共的亲人,那个忠诚无比、在最后一刻还记得掩护妻子的大丈夫。好多年了,都以为他已经英勇牺牲,没想到今天他又出现在视线里。
那么说他牺牲是误传。释放政治犯,他自由了?
德玲忽然感到一阵惶惑,肖老师还活着,而自己呢,已经和别人成了家,养了孩子。要是见了面,对他说什么呀?他会责怪自己吗?一时心里乱纷纷的,脑子一阵阵晕眩。转念一想,不管怎么说,肖老师还活着,就是好消息。曾经有多少个夜晚,想到他,心里刀扎一般,恨不得和他共赴九泉!如今他竟然奇迹般地活在人间,该高兴才对呀!德玲的心,时而高兴,时而内疚,只想放开步子,跑到什么地方去大喊一阵,跑到筋疲力尽,将最后一丝气力也耗尽。肖老师活着!真好啊,老天,你是有眼睛的!
德玲的心狂了,整个沉浸在对肖老师的思念之中。
整夜整夜地想着,几次下决心,又几次放弃。
孩子。天大的问题。我不在,福生怎么办?枣花呢?
那天,陈子敬夜里不回,德玲对女儿说:“枣花,你爹今晚不回,你跟我睡吧。”
枣花说:“好咧。哥,你一个人睡吧,娘叫我和她睡哩。”
德玲说:“哥哥也和我们一起睡。”福生笑了,立刻爬到德玲床上来。
枣花很快也上了床。一边说:“娘,哥睡那头吗?”
德玲说:“不,我们三个睡一头。”
福生得意了:“娘,我不挨着枣花,她夜里说梦话。”
枣花说:“你才说梦话哩。”
娘三个说说笑笑,德玲吹灭灯,上床。两个孩子都依偎着她,将脸埋在她身体上。
夜漆黑,德玲在枣花脸上亲着,枣花毫无知觉。又回身,亲着福生的脸。孩子啊,你们是娘的心头肉!要是有一天,娘不在了,你们会多么难过啊!抚摸着孩子的小脸,德玲千头万绪。石大姐估计已经不在了,可是她那双眼睛,此刻正看着自己!机关的厨子,保姆,送她走的时候,真情显露,“那一天,我们要在黄浦江边聚会!”厨子豪气的话。他还活着吗?那样残酷的斗争!张飞,春花,老刘,多少同志,多么顽强的队伍!肖老师被捕,受了多少酷刑,他是怎么活下来的!这样多的同志,有的死了,有的还活着,无论生死,他们都怀着远大的目标。可是我呢?我不是逃兵。是环境造成这一切。如今环境变了,我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吗?德玲反复考虑,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
找肖老师去!返回自己的队伍。个人的事,无所谓,该怎么,就怎么吧!
德玲偷空,给陈子敬写了一封信。
“陈兄,”考虑很久,给了这样一个称呼。非常时期,一旦离开,谁也不知道结果怎样,这一别,说不定就是阴阳两界!陈子敬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她,给了她遮风避雨的港湾,这是她不能忘记的。这个温厚的男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勤勤恳恳经营着这个小家庭。他没有错。只是我,不是合适的对象。
“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你身边了。感谢你这些年对我的照顾。孩子交给你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你知道,孩子是我的心头肉,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会丢下他们的。拜托你了,我会永远感激你的。孩子长大也会感激你!不要问我到什么地方去,也不要问我去做什么,我只能告诉你,这是我的命运,绝对不能逃避的命运!愿你保重身体。如果可能,为孩子找个妈,我在远方也会为你们祈福!”写好这封信,就像母亲生下一个难产儿,有一种解脱感。她把这封信藏在柜子的夹层里,准备在离家的时候放在枕头下边。
那天,借着福生生日,给福生和枣花都照了相,德玲将照片贴身藏了。
一切准备好了,只等着上路。去那里要走好多天。带一点钱,带几件换洗衣服,其余的都不需要了。
这些天,德玲总把两个孩子揽在面前,亲不够,抚摸不够,福生似乎觉察到什么,问:“娘,你怎么眼睛是红的啊?”德玲说:“风大呀,风把娘的眼睛吹红了。”福生便笨笨地跑去关门。德玲看着儿子幼稚的身影,眼泪真的流下来了。
预定的日子到了。陈子敬不在,德玲把两个孩子领到隔壁汪婆家,对汪婆说:“那边村子里有个客户的款子要收,我去一下,孩子麻烦您管管。”汪婆高兴地答应了。
德玲对福生说:“带着妹妹好好玩啊!凡事让着妹妹,她小不懂事,你是好孩子!”福生懂事地嗯了一声,对她说:“娘,你要早回啊!”就像是知道什么似的,眼睛一直看着娘,也不说话。
德玲心如刀割,赶紧转身走了。到转弯处回头,儿子还牵着妹妹在呆呆地望着娘哩!看娘回身,福生又叫了声:“娘,早些回啊!”
可怜的孩子,娘是一去不回了啊!德玲吞下眼泪,狠着心往前走,走到镇外,四下无人,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德玲挽着个小包袱,一副农妇打扮,朝着那个方向,一路走,一路打听,走了很多天,看到了一个较大的庄子。打谷场上,一些穿灰军服的士兵在操练。
这是不是新四军呢?她拿不准。新四军军服她没见过,可不能弄错了。
路边有农舍,德玲走进一家,向一个大娘讨水喝。喝着水,她装作不经意地问大娘,庄子里住的什么部队?大娘立即说,新四军。又补充一句,李司令的队伍。德玲心里有了底。谢了大娘出来,便向村口的岗哨走去。
站岗的士兵只有十七八岁,稚气的圆脸,看着德玲,眼睛里却不乏警惕。德玲说自己是来找丈夫的,丈夫跟一个朋友去投新四军,好久没有消息。马上问士兵,你们是不是新四军?
士兵毫不犹豫地说,那还有假!举起胳膊说,看我们的臂章!臂章上,一个冲锋的士兵,端着刺刀,两个醒目的大字:抗敌。
士兵还在问德玲,知不知道丈夫在哪一部分?德玲却无心回答。没有疑问了,她找到了新四军。肖老师,失散多年的亲人,就在这支部队里。他对士兵说,要找他的上级,有重要的事情。士兵奇怪地打量着她,这个尘垢满面的农妇,有什么重要事情?但是他还是朝庄里喊了一声,走过来一个高个干部,挎着短枪,问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德玲说要找官长,干部说我就是。听说德玲有重要事,干部便带着她进了村,到一间小屋里。
屋里先有两个人,都穿着军服,德玲走进去,还没落座,止不住激动,叫了声“同志!”几个军人都愣住了。一个人问她,谁是你的同志?德玲直截了当地说:“我找你们这里一个叫肖笛峰的人。”坐在板凳上的两人都站起来,一个人说:“你,你怎么认识他?”。高个军人摆摆手,问,肖笛峰是你什么人?德玲说,你带我去见他,他知道我。高个军人“哦”了一声,和那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说你们都在这呆会。转身出去。
不一会,高个军人进来,叫德玲跟他走。
德玲跟着到了一间大屋,里面有几个军官,一个年龄四十多的对德玲说,我是李司令,这两个,都是领导。说吧,你是什么人?
德玲说,我认识肖笛峰。我要见他。李司令说,肖主任不在。你跟肖主任什么关系?
德玲说:“我和他一起共过事。”
“哦?”李司令说:“共什么事?”
德玲*地说:“肖笛峰介绍我加入的共产党。”
旁边一个军官霍然站起:“啊!你慢慢说。”这军官约有三十多岁,四方脸,大眼睛,很精神,他走到德玲身边,递给她一杯开水。李司令说,这是我们黄参谋长,肖主任不在,党的事,你可以跟他说。
德玲喝了一口水,简略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从大革命,到上海地下党,到如何因为组织失散而流浪,如何在山乡小镇做一个主妇。没谈完,眼泪已经漫出眼眶,滴在地上。
几个人都被深深震动了!李司令激动地说:“苏同志,你吃苦了!这么多年,你孤身一人,一直对党忠心耿耿!”停了停,他又说:“不过你是老同志了,应该知道,这一切都要得到证实。”
德玲说你们让肖主任来,他一来,什么都清楚了。
几个人一愣,互相看了一眼。李司令叫把德玲带到旁边小屋休息。德玲在小屋坐了会,很快又叫她过去。
德玲坚定地看着李司令,诚恳地说:“我在武汉的事,肖主任一定能证实,上海的情况,我相信一些领导人还在,他们能证实。至于离开组织之后,我请求组织派人调查。我是清白的。”
李司令背着手,在屋子里走了几步,回过头来,对德玲说:“你讲述的一些情况,如果没有真实的斗争经历,是讲不出来的。我个人基本相信。可是你应该知道,我们办事得按程序来,至少在短时间内,没有法子取得证明。现在是战争时期啊!”
德玲说:“肖主任可以证明啊!你们为什么不让我和他见面呢?”
李司令看着德玲,缓缓地说:“告诉你吧,肖主任牺牲了。”
啊,如同一颗炸雷响在头顶,肖老师牺牲了!千里迢迢来这里,肖老师是她一路上的灯,顷刻之间,这盏灯就熄灭了。德玲几乎站立不住。一丝念头在脑海里闪现,或许是误会?过去,也曾以为肖老师牺牲,那样阴森的魔窟,进去的人都牺牲了。可是他却活出来了。这次会不会又是误会呢?
黄参谋长明确告诉她,肖主任确确实实牺牲了,他亲手安葬的。
德玲无力地坐在板凳上。
黄参谋长对她讲了肖老师牺牲的经过。
肖老师不是牺牲在战场上。他去一个部队文工团检查工作,刚好文工团排演节目,是一个活报剧,内容是惩治汉奸的。肖老师和几个领导坐在跟前观看。
剧中有一个场景,士兵将汉奸押到一边枪毙。士兵用的枪是临时从部队借来的。演员举着枪,对那个“汉奸”吼一声:“我代表人民,处决你这个卖国贼!”然后扣动扳机,“汉奸”倒下,剧就结束了。
谁也没有料到那支枪里有一颗子弹没有退出来!
这是一个新兵的枪。他以为枪里没有子弹了,交给剧团,枪一大堆,也没有人逐一检查,就那样交给演员。
那演员按照布置,对着“汉奸”的后脑勺一扣扳机,“砰!”巨大的一声,枪*出子弹!瞬间,“汉奸”*迸裂!子弹穿过脑袋,射在对面的石头墙上,反弹过来,打在肖老师鼻梁上,又一反弹,将另一个领导的大腿击伤。
人们只顾去看那个“汉奸”,没成想肖老师已经不声不响地躺到了地上!
有人大声喊着“肖主任受伤了!”卫生员赶紧过来,他已经双目紧闭,失去知觉。人们迅速将他送医院,就在路上,他停止了呼吸。
德玲心里阵阵发痛,一个英雄的男子,那样的惊涛骇浪都平安度过,却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事故中失去生命。
德玲抬起头,看着李司令说:“我希望能早点参加工作。”
李司令说:“我们这里紧临敌占区,各种势力的渗透很厉害,不得不提高警惕。我们考虑了一下,最好请你暂时离开这里,等情况明朗了再来。我们给你一笔路费。”
德玲一听就急了,她站起来,大声说:“不!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我好不容易找到组织,绝不离开!”
黄参谋长看着她,没出声。德玲对他说:“我可以做一个普通士兵,无论干什么都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离开组织!”
屋里的几个人都不做声。良久,黄参谋长说:“假如你一定要留着,可能要受委屈的!”德玲问什么委屈?黄参谋长说:“在彻底查清你的事情之前,不能恢复你的党籍,不能担任任何职务,只能做普通工作,而且还要对你实行监视。你能接受这些吗?”
德玲不加考虑地说:“这有什么!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一切考验。”
很快就决定了,德玲到部队文工团去,没有任何职务。一会,文工团长来了,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姓蔡,参谋长把他叫到隔壁,谈了一阵,蔡团长带着德玲,去了文工团驻地。
团里有不少女同志,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姑娘,几个姑娘带着德玲,领了一套军装,穿起来,对着镜子一照,还真有点英姿飒爽。一个姑娘高兴地笑着说:“呵呵苏佳同志,美女啊!”
这姑娘叫李芳,是附近农村的姑娘,喜欢唱歌,部队到这里,她要求参军,就到了文工团。她对德玲很热情,领德玲去宿舍,张罗生活用品,直到德玲安置好才走。
蔡团长和德玲谈话,告诉她,团里为她成立了一个三人小组,德玲的一切要听从小组的安排。都是女性,一个叫袁静,一个叫吴月华,另一个就是李芳。
当时都见了面,德玲感到大家对自己还是欢迎的,气氛很友好。“我们都佩服你的经历,”蔡团长说:“但是组织纪律我们必须服从,相信你是理解这一切的。”
当天晚上,德玲和这三个人宿在一起。
德玲做了一个新兵。
“立正——”一声口令,所有人都“啪”的一声挺立。向右转,跑步,长长的队伍,穿过早晨宁静的村庄,沿着那条车路向前跑去。
远远的田埂上,警卫连的士兵,也在跑步,不同的是,他们是持枪的。
警卫连和文工团,都是司令部直辖的单位,另外还有一个连的战斗部队,也一起,负责保卫司令部。总有三百多人,一起行动。
早饭后学习。由政治教员念文件或者报纸,讲抗战要义,讲军人守则。战斗部队的士兵,在操场上刺杀,瞄准,练习进攻与防守。文工团就排练节目。
德玲没有具体任务,她为演员们清理衣物,搬道具,写海报。这些小事,真要一件件做好,也需要功夫。
“苏佳,搬两条凳子来!”有人喊。德玲马上过去,将凳子放在指定地方。
“苏佳大姐,”这是李芳在喊:“麻烦你帮我把绳子的那头牵着。”她手里拿着一根绳子,正往墙上一颗钉子上拴。德玲等她拴好,马上将这一头麻利地拴在另一面墙上,绳子上挂上一块床单,就是幕布。德玲做这一切,既麻利,又稳妥,李芳夸耀地说:“苏佳,你怎么这样能干哪?”
晚饭后,在一个打谷场上,点起几盏马灯,还没开演,孩子们已经来了一大帮,叽叽喳喳的,像小鸟一样,绕着场子飞跑。
乐队的同志,将各式各样的乐器都搬到打谷场上,调着音。孩子们乐得什么似的,看着那些古怪的东西,胆大的,将手试探的伸出去,想摸一摸二胡,或者笛子下面垂挂的红穗,也有用小手在鼓上拍着。乐队的人,虎起脸说:“看摸坏了!”那孩子便吃惊的缩回手去,引起一阵哄笑。
部队来了。一队队,肩着枪,雄赳赳喊着口令,走进场子,就地坐下,齐刷刷一条线。老乡们围在外面,扶老携幼,笑着,看着台上。
台子是土堆的,栽两根树桩,拉一根绳子,挂上几条床单,就是幕布。
锣鼓震响起来,间杂着喇叭的声音,幕布被徐徐拉开,几十个文工团员,昂扬地站在台上,整齐的军装,嘹亮的歌喉,一起唱起《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唱到最后,下面的部队一起和起来,老乡中也有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
合唱之后,是舞蹈。曲子是《大刀进行曲》,刀光闪闪,步履整齐,很是带劲。
拉二胡的专业水平很高,他拉了个独奏“四季美人”,曲调悠长委婉,老乡们对这曲子耳熟能详,也跟着哼。
最多的还是唱。组织很好,台上表演的空隙,台下的部队之间就拉歌。你唱个《八百壮士》,我就唱《五月的鲜花》,也有唱古曲《怒发冲冠》的,也有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虽然嗓子一般,但是气势不凡。最后,全体演员一起上台,高唱《国际歌》,雄壮的歌声,冲破夜的沉寂,传得很远很远。
散场了,老乡们到处吆喝着孩子,纷纷离去。德玲赶紧和同志们收拾场子。主要用草绳,能捆扎的都捆扎好,抢着扛,很快,这里就没有演出的痕迹了。
夜里来了命令,今晚不许脱衣服睡觉。
半夜时分,有人轻轻推着德玲:“苏佳,苏佳,快起来!”是李芳。德玲睁开眼,看见屋子的角落里亮着一盏小油灯,很暗,同屋的都站在地上。德玲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打好背包,将自己的东西背上,外面,已经有微微的脚步声了。
女兵们走出门,黑暗的巷子里,看得见隐隐约约的人影,偶尔,看见枪刺闪光。部队正悄悄地,却是不停顿地走向村外。夜雾,带着潮气包围着夜行人,德玲的头发上有了水珠,冷冰冰的流下来,流到脸上。李芳紧跟在她身后,吴月华在左边,袁静在右边,隔一会,就有一个人轻轻叫声:“苏佳”到德玲答应了才不叫。
德玲猛然意识到自己正被“三人小组”监视着,不禁哭笑不得。
队伍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在一个小村庄停下来,三百多人,悄无声息,先在村庄周围布下岗哨,封锁消息,大队进村,各自找好房子,悄悄住下来。
天亮后,侦察员回来报告,昨天下半夜,日本兵一千多人,从六十里外的县城长驱直入,包围了司令部住过的村庄。扑了个空,敌人很生气,抓了几个农民审问,得知部队在半夜转移,敌人放火将司令部住过的农民房子烧了。
德玲听了,出了一身冷汗。敌我斗争的形势真是严峻啊!昨晚要是不转移,后果不堪设想。
天渐渐黑了,队伍悄悄集结起来,向村外移动。
德玲背着一个包袱,里面是演出服装,其他人也都拿着东西。走出几里路,命令来了,叫文工团离开战斗部队,去一个村子宿... -->>
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全中国,远在江南山野小镇的万德玲,被炮声震醒了。
有几年时间,她过得很安逸。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朴实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生息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所有人都叫她福生妈,后来,她又生了个女儿,起名枣花,就又有人叫她枣花娘。往日的万德玲消失了。经历过惊涛骇浪、出生入死的女战士,在江南这个不知名的小镇里,静静度着她的人生。
如果不是日本军队打进来,万德玲可能真的不存在了。
1937年,从报纸上发出的声音,将德玲惊醒。
组织原来一直在战斗!红军没有被消灭,他们从南方打到陕北,在那片高原上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一些久违的名字在报纸上出现,朱德,*,周恩来,他们全都健康地活着!在很远的地方,领导着那支永不言败的军队顽强战斗。如今,红军改编为两支部队,江南部队叫新四军。
几乎被扑灭的火焰,在这广阔的国土上,分散成万点星火,如今又渐渐集聚,将要形成新的火焰!
新消息不断在报纸上出现。
淞沪抗战,南京大屠杀!国共再度合作,一致抗日,接着是释放政治犯。
丈夫对这些没有丝毫兴趣。对于德玲的过去,陈子敬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她是妻子,是两个孩子的妈,这就够了。他知道妻子有些文化,从来没有去细想它。一个女人而已。女人的天职,就是伺候丈夫,为丈夫生一个比一个结实的孩子。除此之外,女人还能要什么呢?
天亮了。陈子敬伸伸懒腰,睁开眼,红红的晨光从窗子里照进来,把屋里映得亮堂堂。砖铺的地上,散乱地堆着枣花的裤子和褂子,这孩子睡觉一向不老实,常常把被子上搭着的衣服蹬一地。
另一个小床上,福生的被子平平展展,显示着和妹妹的不同。
陈子敬去推妻子:“福生娘,福生娘!”
德玲睁开眼,看了看窗子说:“还早哩,叫什么呀?”昨晚她又是很晚没睡着,半夜起来几次,看着丈夫睡得那样死,不由得气愤了一阵。这些陈子敬都不知。换了个称呼,还是去推她:“枣花娘,起来呀,该做早饭了!”以往都是德玲做早饭,可是今天她忽然生气地说:“你就不能做吗?”陈子敬吃了一惊,看着德玲。这是怎么啦?今天陈子敬要去远处进货,以往这个时候,妻子早就起来了,做好早饭,给他准备好衣服、袋子等等,等他出门。
陈子敬没有和妻子较劲,自己起来去灶边,点燃火,将水米下锅。陈子敬做饭是把好手,很快,饭就香了。
德玲睡在床上,听见丈夫走来走去的忙活,心里也有点愧疚。这几年,她已经习惯了做饭洗衣服,今天突然对丈夫发态度,他一定不知所措的。
她很快穿起衣服,走到儿子床边,叫着:“福生,福生!”儿子哼了一声,再叫,儿子睁开眼,憨憨地叫了声“娘!”福生这孩子,天生厚朴,小小年纪,天天跟在娘前后。娘做事,他就在一边帮忙。娘拣菜,他也用小手去将菜根上的泥土摔掉,娘去河边洗衣服,他为娘拿着棒槌。福生走路脚很重,德玲走在前面,听见后面福生咚咚的脚步声,心里总要泛起疼爱的波浪。这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啊!
看儿子娇憨的样子,德玲止不住去儿子脸上,亲了一口。
那边的枣花已经醒了。“娘,也来亲亲我!”枣花小哥哥两岁,平时都跟着哥哥玩,哥说东,她不往西,有时在晚上,兄妹俩在油灯照不到的地方躲猫,枣花一下子看不见哥,就哭起来。娘要是抱了哥哥,她看见,非要娘抱她不可。现在枣花又吃醋了。
德玲笑起来,走到女儿床前说:“你莫学哥,他是懒虫!”
枣花说:“懒虫你还亲他呀!”德玲说:“没有呀,哪个亲了他的啊?”福生也说:“就是没有,娘只给我盖了盖被子啊!”
枣花说不过哥,看看又要哭了!
德玲哈哈大笑,一把将女儿连被子抱在怀里:“好了好了,我的乖女儿,娘现在就亲你!”说着在女儿脸上啜了一口,枣花破涕为笑。那边,陈子敬大声说道:“饭熟了啊!哪个不起来,当心吃不上饭啊!”
两个孩子立刻争先恐后穿衣服,小枣花一慌,将袖子穿错,急得叫娘:“娘,娘,快帮我!”福生看了,赶紧跑过来,帮妹妹把袖子脱掉,重新穿好。
德玲看得心里一动。儿子,真的是厚道啊!
吃过饭,陈子敬用一根棍子挑起一卷麻袋,对儿子说了个:“我走了,在家听你娘的话啊!”福生说:“爹,早点回来啊!”给爹把门打开,看着爹走出去,他又到路上,朝着爹走的方向看了一阵。
德玲收拾着碗筷,想着心思。
我还是战士吗?德玲暗暗问自己。不敢回答。
流落到这里,被丈夫收留,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对儿女的疼爱渐渐占据了她整个的胸腔。往往梦醒,看着那样宁静的夜空,听着孩子匀称的呼吸,一时真不知哪是梦,哪是现实。
组织又在大地上传出了声音,那声音像春雷,在德玲心里引起轰鸣。不眠的夜里,德玲感到自己的热血在沸腾,一种沉睡多年的向往又在心里复活。无数面孔在她眼前浮动,董先生,向先生,邵先生,肖老师,石大姐,张飞,那么多优秀的同志牺牲了,那么多同志还活着!日本鬼子打进了中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德玲隐隐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刚刚在华夏大地上开始,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去奋斗。她,万德玲,一个组织培养多年的战士,该不该在这世外桃源一样的小镇沉睡?
传来消息,日本人离这里已经不远,占领了一些县城。
邮局的墙上,多了些小报,几乎天天有新消息。到处建立了游击队。不知道什么来头,不知道是什么党派,有的部队长连姓名都没有,张司令,李团长,就算交代了。
德玲天天去看报。知道新四军到了离这不远的地方。
那天,忽然发现一个极其熟悉的人名,开始她几乎以为自己在梦中。
“新编第四军挺进支队长某某,参谋长某某,政治部主任……”
德玲在这个名字面前楞住了。说惊雷在平地炸起,也不足以形容德玲当时的感觉。
他怎么会活在人间?是不是梦幻啊?德玲又将那篇报道仔细看了一遍,确确实实写着:政治部主任肖笛峰。
绝对不可能是同名同姓,这样的名字很难重叠。何况,地位正符合身份,不可能有这样的巧合。一定是肖老师。那个带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教师,那个和自己生死与共的亲人,那个忠诚无比、在最后一刻还记得掩护妻子的大丈夫。好多年了,都以为他已经英勇牺牲,没想到今天他又出现在视线里。
那么说他牺牲是误传。释放政治犯,他自由了?
德玲忽然感到一阵惶惑,肖老师还活着,而自己呢,已经和别人成了家,养了孩子。要是见了面,对他说什么呀?他会责怪自己吗?一时心里乱纷纷的,脑子一阵阵晕眩。转念一想,不管怎么说,肖老师还活着,就是好消息。曾经有多少个夜晚,想到他,心里刀扎一般,恨不得和他共赴九泉!如今他竟然奇迹般地活在人间,该高兴才对呀!德玲的心,时而高兴,时而内疚,只想放开步子,跑到什么地方去大喊一阵,跑到筋疲力尽,将最后一丝气力也耗尽。肖老师活着!真好啊,老天,你是有眼睛的!
德玲的心狂了,整个沉浸在对肖老师的思念之中。
整夜整夜地想着,几次下决心,又几次放弃。
孩子。天大的问题。我不在,福生怎么办?枣花呢?
那天,陈子敬夜里不回,德玲对女儿说:“枣花,你爹今晚不回,你跟我睡吧。”
枣花说:“好咧。哥,你一个人睡吧,娘叫我和她睡哩。”
德玲说:“哥哥也和我们一起睡。”福生笑了,立刻爬到德玲床上来。
枣花很快也上了床。一边说:“娘,哥睡那头吗?”
德玲说:“不,我们三个睡一头。”
福生得意了:“娘,我不挨着枣花,她夜里说梦话。”
枣花说:“你才说梦话哩。”
娘三个说说笑笑,德玲吹灭灯,上床。两个孩子都依偎着她,将脸埋在她身体上。
夜漆黑,德玲在枣花脸上亲着,枣花毫无知觉。又回身,亲着福生的脸。孩子啊,你们是娘的心头肉!要是有一天,娘不在了,你们会多么难过啊!抚摸着孩子的小脸,德玲千头万绪。石大姐估计已经不在了,可是她那双眼睛,此刻正看着自己!机关的厨子,保姆,送她走的时候,真情显露,“那一天,我们要在黄浦江边聚会!”厨子豪气的话。他还活着吗?那样残酷的斗争!张飞,春花,老刘,多少同志,多么顽强的队伍!肖老师被捕,受了多少酷刑,他是怎么活下来的!这样多的同志,有的死了,有的还活着,无论生死,他们都怀着远大的目标。可是我呢?我不是逃兵。是环境造成这一切。如今环境变了,我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吗?德玲反复考虑,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
找肖老师去!返回自己的队伍。个人的事,无所谓,该怎么,就怎么吧!
德玲偷空,给陈子敬写了一封信。
“陈兄,”考虑很久,给了这样一个称呼。非常时期,一旦离开,谁也不知道结果怎样,这一别,说不定就是阴阳两界!陈子敬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她,给了她遮风避雨的港湾,这是她不能忘记的。这个温厚的男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勤勤恳恳经营着这个小家庭。他没有错。只是我,不是合适的对象。
“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你身边了。感谢你这些年对我的照顾。孩子交给你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你知道,孩子是我的心头肉,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会丢下他们的。拜托你了,我会永远感激你的。孩子长大也会感激你!不要问我到什么地方去,也不要问我去做什么,我只能告诉你,这是我的命运,绝对不能逃避的命运!愿你保重身体。如果可能,为孩子找个妈,我在远方也会为你们祈福!”写好这封信,就像母亲生下一个难产儿,有一种解脱感。她把这封信藏在柜子的夹层里,准备在离家的时候放在枕头下边。
那天,借着福生生日,给福生和枣花都照了相,德玲将照片贴身藏了。
一切准备好了,只等着上路。去那里要走好多天。带一点钱,带几件换洗衣服,其余的都不需要了。
这些天,德玲总把两个孩子揽在面前,亲不够,抚摸不够,福生似乎觉察到什么,问:“娘,你怎么眼睛是红的啊?”德玲说:“风大呀,风把娘的眼睛吹红了。”福生便笨笨地跑去关门。德玲看着儿子幼稚的身影,眼泪真的流下来了。
预定的日子到了。陈子敬不在,德玲把两个孩子领到隔壁汪婆家,对汪婆说:“那边村子里有个客户的款子要收,我去一下,孩子麻烦您管管。”汪婆高兴地答应了。
德玲对福生说:“带着妹妹好好玩啊!凡事让着妹妹,她小不懂事,你是好孩子!”福生懂事地嗯了一声,对她说:“娘,你要早回啊!”就像是知道什么似的,眼睛一直看着娘,也不说话。
德玲心如刀割,赶紧转身走了。到转弯处回头,儿子还牵着妹妹在呆呆地望着娘哩!看娘回身,福生又叫了声:“娘,早些回啊!”
可怜的孩子,娘是一去不回了啊!德玲吞下眼泪,狠着心往前走,走到镇外,四下无人,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德玲挽着个小包袱,一副农妇打扮,朝着那个方向,一路走,一路打听,走了很多天,看到了一个较大的庄子。打谷场上,一些穿灰军服的士兵在操练。
这是不是新四军呢?她拿不准。新四军军服她没见过,可不能弄错了。
路边有农舍,德玲走进一家,向一个大娘讨水喝。喝着水,她装作不经意地问大娘,庄子里住的什么部队?大娘立即说,新四军。又补充一句,李司令的队伍。德玲心里有了底。谢了大娘出来,便向村口的岗哨走去。
站岗的士兵只有十七八岁,稚气的圆脸,看着德玲,眼睛里却不乏警惕。德玲说自己是来找丈夫的,丈夫跟一个朋友去投新四军,好久没有消息。马上问士兵,你们是不是新四军?
士兵毫不犹豫地说,那还有假!举起胳膊说,看我们的臂章!臂章上,一个冲锋的士兵,端着刺刀,两个醒目的大字:抗敌。
士兵还在问德玲,知不知道丈夫在哪一部分?德玲却无心回答。没有疑问了,她找到了新四军。肖老师,失散多年的亲人,就在这支部队里。他对士兵说,要找他的上级,有重要的事情。士兵奇怪地打量着她,这个尘垢满面的农妇,有什么重要事情?但是他还是朝庄里喊了一声,走过来一个高个干部,挎着短枪,问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德玲说要找官长,干部说我就是。听说德玲有重要事,干部便带着她进了村,到一间小屋里。
屋里先有两个人,都穿着军服,德玲走进去,还没落座,止不住激动,叫了声“同志!”几个军人都愣住了。一个人问她,谁是你的同志?德玲直截了当地说:“我找你们这里一个叫肖笛峰的人。”坐在板凳上的两人都站起来,一个人说:“你,你怎么认识他?”。高个军人摆摆手,问,肖笛峰是你什么人?德玲说,你带我去见他,他知道我。高个军人“哦”了一声,和那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说你们都在这呆会。转身出去。
不一会,高个军人进来,叫德玲跟他走。
德玲跟着到了一间大屋,里面有几个军官,一个年龄四十多的对德玲说,我是李司令,这两个,都是领导。说吧,你是什么人?
德玲说,我认识肖笛峰。我要见他。李司令说,肖主任不在。你跟肖主任什么关系?
德玲说:“我和他一起共过事。”
“哦?”李司令说:“共什么事?”
德玲*地说:“肖笛峰介绍我加入的共产党。”
旁边一个军官霍然站起:“啊!你慢慢说。”这军官约有三十多岁,四方脸,大眼睛,很精神,他走到德玲身边,递给她一杯开水。李司令说,这是我们黄参谋长,肖主任不在,党的事,你可以跟他说。
德玲喝了一口水,简略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从大革命,到上海地下党,到如何因为组织失散而流浪,如何在山乡小镇做一个主妇。没谈完,眼泪已经漫出眼眶,滴在地上。
几个人都被深深震动了!李司令激动地说:“苏同志,你吃苦了!这么多年,你孤身一人,一直对党忠心耿耿!”停了停,他又说:“不过你是老同志了,应该知道,这一切都要得到证实。”
德玲说你们让肖主任来,他一来,什么都清楚了。
几个人一愣,互相看了一眼。李司令叫把德玲带到旁边小屋休息。德玲在小屋坐了会,很快又叫她过去。
德玲坚定地看着李司令,诚恳地说:“我在武汉的事,肖主任一定能证实,上海的情况,我相信一些领导人还在,他们能证实。至于离开组织之后,我请求组织派人调查。我是清白的。”
李司令背着手,在屋子里走了几步,回过头来,对德玲说:“你讲述的一些情况,如果没有真实的斗争经历,是讲不出来的。我个人基本相信。可是你应该知道,我们办事得按程序来,至少在短时间内,没有法子取得证明。现在是战争时期啊!”
德玲说:“肖主任可以证明啊!你们为什么不让我和他见面呢?”
李司令看着德玲,缓缓地说:“告诉你吧,肖主任牺牲了。”
啊,如同一颗炸雷响在头顶,肖老师牺牲了!千里迢迢来这里,肖老师是她一路上的灯,顷刻之间,这盏灯就熄灭了。德玲几乎站立不住。一丝念头在脑海里闪现,或许是误会?过去,也曾以为肖老师牺牲,那样阴森的魔窟,进去的人都牺牲了。可是他却活出来了。这次会不会又是误会呢?
黄参谋长明确告诉她,肖主任确确实实牺牲了,他亲手安葬的。
德玲无力地坐在板凳上。
黄参谋长对她讲了肖老师牺牲的经过。
肖老师不是牺牲在战场上。他去一个部队文工团检查工作,刚好文工团排演节目,是一个活报剧,内容是惩治汉奸的。肖老师和几个领导坐在跟前观看。
剧中有一个场景,士兵将汉奸押到一边枪毙。士兵用的枪是临时从部队借来的。演员举着枪,对那个“汉奸”吼一声:“我代表人民,处决你这个卖国贼!”然后扣动扳机,“汉奸”倒下,剧就结束了。
谁也没有料到那支枪里有一颗子弹没有退出来!
这是一个新兵的枪。他以为枪里没有子弹了,交给剧团,枪一大堆,也没有人逐一检查,就那样交给演员。
那演员按照布置,对着“汉奸”的后脑勺一扣扳机,“砰!”巨大的一声,枪*出子弹!瞬间,“汉奸”*迸裂!子弹穿过脑袋,射在对面的石头墙上,反弹过来,打在肖老师鼻梁上,又一反弹,将另一个领导的大腿击伤。
人们只顾去看那个“汉奸”,没成想肖老师已经不声不响地躺到了地上!
有人大声喊着“肖主任受伤了!”卫生员赶紧过来,他已经双目紧闭,失去知觉。人们迅速将他送医院,就在路上,他停止了呼吸。
德玲心里阵阵发痛,一个英雄的男子,那样的惊涛骇浪都平安度过,却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事故中失去生命。
德玲抬起头,看着李司令说:“我希望能早点参加工作。”
李司令说:“我们这里紧临敌占区,各种势力的渗透很厉害,不得不提高警惕。我们考虑了一下,最好请你暂时离开这里,等情况明朗了再来。我们给你一笔路费。”
德玲一听就急了,她站起来,大声说:“不!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我好不容易找到组织,绝不离开!”
黄参谋长看着她,没出声。德玲对他说:“我可以做一个普通士兵,无论干什么都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离开组织!”
屋里的几个人都不做声。良久,黄参谋长说:“假如你一定要留着,可能要受委屈的!”德玲问什么委屈?黄参谋长说:“在彻底查清你的事情之前,不能恢复你的党籍,不能担任任何职务,只能做普通工作,而且还要对你实行监视。你能接受这些吗?”
德玲不加考虑地说:“这有什么!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一切考验。”
很快就决定了,德玲到部队文工团去,没有任何职务。一会,文工团长来了,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姓蔡,参谋长把他叫到隔壁,谈了一阵,蔡团长带着德玲,去了文工团驻地。
团里有不少女同志,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姑娘,几个姑娘带着德玲,领了一套军装,穿起来,对着镜子一照,还真有点英姿飒爽。一个姑娘高兴地笑着说:“呵呵苏佳同志,美女啊!”
这姑娘叫李芳,是附近农村的姑娘,喜欢唱歌,部队到这里,她要求参军,就到了文工团。她对德玲很热情,领德玲去宿舍,张罗生活用品,直到德玲安置好才走。
蔡团长和德玲谈话,告诉她,团里为她成立了一个三人小组,德玲的一切要听从小组的安排。都是女性,一个叫袁静,一个叫吴月华,另一个就是李芳。
当时都见了面,德玲感到大家对自己还是欢迎的,气氛很友好。“我们都佩服你的经历,”蔡团长说:“但是组织纪律我们必须服从,相信你是理解这一切的。”
当天晚上,德玲和这三个人宿在一起。
德玲做了一个新兵。
“立正——”一声口令,所有人都“啪”的一声挺立。向右转,跑步,长长的队伍,穿过早晨宁静的村庄,沿着那条车路向前跑去。
远远的田埂上,警卫连的士兵,也在跑步,不同的是,他们是持枪的。
警卫连和文工团,都是司令部直辖的单位,另外还有一个连的战斗部队,也一起,负责保卫司令部。总有三百多人,一起行动。
早饭后学习。由政治教员念文件或者报纸,讲抗战要义,讲军人守则。战斗部队的士兵,在操场上刺杀,瞄准,练习进攻与防守。文工团就排练节目。
德玲没有具体任务,她为演员们清理衣物,搬道具,写海报。这些小事,真要一件件做好,也需要功夫。
“苏佳,搬两条凳子来!”有人喊。德玲马上过去,将凳子放在指定地方。
“苏佳大姐,”这是李芳在喊:“麻烦你帮我把绳子的那头牵着。”她手里拿着一根绳子,正往墙上一颗钉子上拴。德玲等她拴好,马上将这一头麻利地拴在另一面墙上,绳子上挂上一块床单,就是幕布。德玲做这一切,既麻利,又稳妥,李芳夸耀地说:“苏佳,你怎么这样能干哪?”
晚饭后,在一个打谷场上,点起几盏马灯,还没开演,孩子们已经来了一大帮,叽叽喳喳的,像小鸟一样,绕着场子飞跑。
乐队的同志,将各式各样的乐器都搬到打谷场上,调着音。孩子们乐得什么似的,看着那些古怪的东西,胆大的,将手试探的伸出去,想摸一摸二胡,或者笛子下面垂挂的红穗,也有用小手在鼓上拍着。乐队的人,虎起脸说:“看摸坏了!”那孩子便吃惊的缩回手去,引起一阵哄笑。
部队来了。一队队,肩着枪,雄赳赳喊着口令,走进场子,就地坐下,齐刷刷一条线。老乡们围在外面,扶老携幼,笑着,看着台上。
台子是土堆的,栽两根树桩,拉一根绳子,挂上几条床单,就是幕布。
锣鼓震响起来,间杂着喇叭的声音,幕布被徐徐拉开,几十个文工团员,昂扬地站在台上,整齐的军装,嘹亮的歌喉,一起唱起《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唱到最后,下面的部队一起和起来,老乡中也有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
合唱之后,是舞蹈。曲子是《大刀进行曲》,刀光闪闪,步履整齐,很是带劲。
拉二胡的专业水平很高,他拉了个独奏“四季美人”,曲调悠长委婉,老乡们对这曲子耳熟能详,也跟着哼。
最多的还是唱。组织很好,台上表演的空隙,台下的部队之间就拉歌。你唱个《八百壮士》,我就唱《五月的鲜花》,也有唱古曲《怒发冲冠》的,也有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虽然嗓子一般,但是气势不凡。最后,全体演员一起上台,高唱《国际歌》,雄壮的歌声,冲破夜的沉寂,传得很远很远。
散场了,老乡们到处吆喝着孩子,纷纷离去。德玲赶紧和同志们收拾场子。主要用草绳,能捆扎的都捆扎好,抢着扛,很快,这里就没有演出的痕迹了。
夜里来了命令,今晚不许脱衣服睡觉。
半夜时分,有人轻轻推着德玲:“苏佳,苏佳,快起来!”是李芳。德玲睁开眼,看见屋子的角落里亮着一盏小油灯,很暗,同屋的都站在地上。德玲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打好背包,将自己的东西背上,外面,已经有微微的脚步声了。
女兵们走出门,黑暗的巷子里,看得见隐隐约约的人影,偶尔,看见枪刺闪光。部队正悄悄地,却是不停顿地走向村外。夜雾,带着潮气包围着夜行人,德玲的头发上有了水珠,冷冰冰的流下来,流到脸上。李芳紧跟在她身后,吴月华在左边,袁静在右边,隔一会,就有一个人轻轻叫声:“苏佳”到德玲答应了才不叫。
德玲猛然意识到自己正被“三人小组”监视着,不禁哭笑不得。
队伍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在一个小村庄停下来,三百多人,悄无声息,先在村庄周围布下岗哨,封锁消息,大队进村,各自找好房子,悄悄住下来。
天亮后,侦察员回来报告,昨天下半夜,日本兵一千多人,从六十里外的县城长驱直入,包围了司令部住过的村庄。扑了个空,敌人很生气,抓了几个农民审问,得知部队在半夜转移,敌人放火将司令部住过的农民房子烧了。
德玲听了,出了一身冷汗。敌我斗争的形势真是严峻啊!昨晚要是不转移,后果不堪设想。
天渐渐黑了,队伍悄悄集结起来,向村外移动。
德玲背着一个包袱,里面是演出服装,其他人也都拿着东西。走出几里路,命令来了,叫文工团离开战斗部队,去一个村子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