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除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本人是狼,王京伟便是豺了。要打狼,必先锄掉豺。县委和村大队同时意识到了眼前的局面。
日本人已经有了许多次的围剿行动,他们把县委和村大队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这钉和刺一日不拔,就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更大的野心便无法实现。
日本人在城里建立据点是有一番野心的,他们要先城市、后乡村地占领整个大陆,确切地说,是征服国人。如此,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就和县委和村大队的任务有了矛盾。
县委接到万安的指示,深入敌后,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同时扩大根据地,消耗敌人。只有拖住城里的鬼子,拔掉城里的据点后,才能将根据地连成一片,最终向敌人发动真正的反击。
于是,你死我活的两拨人马,就在交手中斗智斗勇了。
眼前的形势是王京伟这个豺在帮着日本人死咬村大队,一次扫荡就让村大队死伤近百人,这对于村大队来说,还从来没有过如此惨重的损失。
敌人收兵了,村大队拖着疲惫的身体,摇摇晃晃地从山里走出来。此时的村大队和县委怀着一腔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的心情,仗打败了,以前虎虎有生的一溜队伍,一个月后就短了许多。再见乡亲们时,他们脸红心慌。开进山前,乡亲们倾尽所有,拿出家里仅有的嚼咕,塞到村大队战士的手里,千叮咛、万嘱咐地说:拿上吧,孩子,吃了好多杀几个鬼子。
乡亲们有千万条理由相信,村大队是不可战胜的,小鬼子们表面张狂,其实没啥,他们是打不过村大队的。
仅仅一个月,日本人和保安团班师回到城里,村大队也灰溜溜地从山里出来了。
走在队前的三中队长陈标脸上火辣辣的。胡小月在他身旁一耸一耸地走着,他也像没有看见一样,脸上一会儿热、一会儿凉的。
马上就要到白家庄了。
白家庄是县委和村大队的主要根据地,这里的群众工作开展得很好,各级组织建立得也最完善。这次反围剿失利以后,县委决定,把队伍拉到群众工作做得最好的白家庄进行休整。
还没有到村口,就看见妇救会主任白冬菊领着几个妇女,抬着水桶,拿着碗,已经等在那里多时了。
三中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白冬菊一眼就看见了三中队,确切地说,她是看见了队伍中的陈标。
陈标腰间的驳壳枪上的那块红绸子还是她给系上的,此时,那块红绸已经不如以往鲜亮了,蔫头耷脑地在陈标的身旁垂落着。整个队伍的情绪,也如同陈标腰间的红绸,了无神气和光彩。
白冬菊看着队伍,心里就“咯噔”一下。
她端着一杯水,向前走了两步,迎着走过来的队伍,喊了声:陈标。
陈标看了他一眼,便闷着头,从她身边走过去。
“咋了?连口水都不喝?”
陈标停了下来,他想冲白冬菊和她身后的妇女笑一笑。不管怎么说,白家庄是村大队最坚实的根据地,这里的乡亲为村大队可以说做了能做的一切。可他真的笑不出来,仗打败了,哪还有别的心思。
他勉强地接过白冬菊递过来的碗,没滋没味地喝了几口,就把队伍带到了村头的空场地上。他要等后面的队伍赶上来。
白冬菊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她小声地问:仗打败了?
打游击,但她还是忍不住一遍遍地向北方望去。过了一马平川的平原,再往北,就是雁荡山了。
敌人扫荡的时候,鬼子的队伍也扫荡了白家庄,他们挨家挨户地搜,见什么抢什么。虽然在这之前,村里已经坚壁清野了,但鬼子总能顺手牵羊地翻出半袋粮食,牵走一头生畜什么的。日本人的政策是,不给村大队留下一点可用的东西,让村大队无法生存下去。这是他们的政策和招数,群众对鬼子的行径已经见怪不惊了,在鬼子没来之前,他们就把该藏的藏了,该躲的躲了,留给日本人的是一座空村子。气得日本人匆匆忙忙地点了几户人家的草房。
鬼子一走,人们又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于是,就又有了日子,鸡啼狗吠,又是一番人间景象了。
鬼子来时,白冬菊心里就空了。因为鬼子一来,村大队的人就要走了。后来,等来挨去的,日本人又走了,照例是一幅鸡犬不宁的样子,这时她的心里就又满了。鬼子结束了扫荡,也就是村大队的人马回来的日子。她盼着村大队,更盼着陈标。
她连夜动员各家的妇女,烧水做饭,甚至号下了房子,腾出来给村大队的人马暂住。一个月的反扫荡,村大队在山里过着野人似的生活,该让他们歇歇脚了。
白冬菊是村妇救会主任,这是她份内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她做得理直气壮,可一想起陈标,她就心虚气短,整个身子都瘫软得很。
眼前的情形却让她大失所望,她意识到村大队一定是打了败仗。她的心便悬了起来,一荡一悠的。
队伍在天擦黑之前,终于全部赶到了白家庄。
白家庄的父老乡亲一起拥出来迎接村大队。有许多家里的孩子在村大队当兵,他们要看看自己的孩子是胖了,还是瘦了,是不是囫囵个儿地回来了。到处都是爹一声、娘一声地呼唤,有的娘亲没有找到自家的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村大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即便在白家庄没有自己的亲人,但在这里无数次地吃过住过,和这里的乡亲们也早就熟得像一家人。乡亲们逐一地在队伍里寻找着自己熟悉的身影。
反围剿之前,近三百人的村大队,加上县委机关的几十号人,走在街面上也是浩浩荡荡的一大截。此时的队伍短了,人少了,昔日那些熟悉的面孔不见了,不用问,他们也明白,脸上的表情就有些悲壮。
天这时就暗了,乡亲们举着火把,源源不断地往村口聚来。当他们看到眼前疲惫不堪的村大队时,他们唏嘘不已,热泪长流,一声又一声呼唤着再也回不来的孩子们的名字。
***兼村大队政委曹刚,面对着乡亲,眼睛一直红着。他看着眼前越聚越多的乡亲们,和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他不能不说点什么了。
他站在一块石头上,喊了一声:乡亲们、同志们。声音就哽住了。
停了停,他才说:这次反围剿,村大队损失惨重,可以说是吃了败仗。为啥吃败仗,是城里出了一个汉奸,叫王京伟,他现在是保安团的团长,是他让咱们吃了败仗。为了以后咱们不再吃败仗,当务之急就是要除奸,革了王京伟的命。
曹刚政委说完,还向下挥了一下手。停顿了片刻,人们明白过来,也一起挥着手说:革了他的命。他是汉奸,革了他的命。
村大队在白家庄休整了两天后,似乎从这次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士可鼓,不可泄,这一带就这么一支革命军的队伍,全县的人都在看着他们呢?他们泄气了,乡亲们便看不到抗日的希望了。村大队是抗日的火种,一定要再一次熊熊地燃烧起来。
经历过血雨腥风、千百次砺炼的刘猛和曹刚,在白家庄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锄奸。随着形势的变化,别的县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他们当前最大的敌人不仅是***,还有汉奸。汉奸有时甚至比鬼子还可恨,他们仗着人熟地熟,干起坏事来总是很彻底。于是,一批锄奸队和锄奸队员便应运而生。此时的村大队也要成立除奸队了,汉奸不除,村大队以后还要吃大亏。
听说要成立除奸队,村大队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人人都想参加除奸队,亲手要了汉奸的狗命。
陈标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整个村大队里,他是资格最老的一批游击队员。村大队的前身是独立游击队,直接归地下县委领导。陈标十六岁就参加游击队了,当是他还是交通员,负责把县委的指示传达给游击队。他的直接组织就是曹刚,后来万安指示,开辟敌后根据地,万安又派来了一些干部和队伍,于是就有了村大队。
在游击队里,陈标大小仗也打过无数次,城里城外他都熟悉。成立除奸队,就必须摸到城里去,拔掉王京伟这颗日本人的大门牙。王京伟他是熟悉的,可以说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一个人。
陈标是孤儿,自小在王家庄长大,是陈标的爹娘收留了他。那会儿,他管王京伟叫哥。从八岁到十六岁,... -->>
日本人是狼,王京伟便是豺了。要打狼,必先锄掉豺。县委和村大队同时意识到了眼前的局面。
日本人已经有了许多次的围剿行动,他们把县委和村大队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这钉和刺一日不拔,就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更大的野心便无法实现。
日本人在城里建立据点是有一番野心的,他们要先城市、后乡村地占领整个大陆,确切地说,是征服国人。如此,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就和县委和村大队的任务有了矛盾。
县委接到万安的指示,深入敌后,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同时扩大根据地,消耗敌人。只有拖住城里的鬼子,拔掉城里的据点后,才能将根据地连成一片,最终向敌人发动真正的反击。
于是,你死我活的两拨人马,就在交手中斗智斗勇了。
眼前的形势是王京伟这个豺在帮着日本人死咬村大队,一次扫荡就让村大队死伤近百人,这对于村大队来说,还从来没有过如此惨重的损失。
敌人收兵了,村大队拖着疲惫的身体,摇摇晃晃地从山里走出来。此时的村大队和县委怀着一腔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的心情,仗打败了,以前虎虎有生的一溜队伍,一个月后就短了许多。再见乡亲们时,他们脸红心慌。开进山前,乡亲们倾尽所有,拿出家里仅有的嚼咕,塞到村大队战士的手里,千叮咛、万嘱咐地说:拿上吧,孩子,吃了好多杀几个鬼子。
乡亲们有千万条理由相信,村大队是不可战胜的,小鬼子们表面张狂,其实没啥,他们是打不过村大队的。
仅仅一个月,日本人和保安团班师回到城里,村大队也灰溜溜地从山里出来了。
走在队前的三中队长陈标脸上火辣辣的。胡小月在他身旁一耸一耸地走着,他也像没有看见一样,脸上一会儿热、一会儿凉的。
马上就要到白家庄了。
白家庄是县委和村大队的主要根据地,这里的群众工作开展得很好,各级组织建立得也最完善。这次反围剿失利以后,县委决定,把队伍拉到群众工作做得最好的白家庄进行休整。
还没有到村口,就看见妇救会主任白冬菊领着几个妇女,抬着水桶,拿着碗,已经等在那里多时了。
三中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白冬菊一眼就看见了三中队,确切地说,她是看见了队伍中的陈标。
陈标腰间的驳壳枪上的那块红绸子还是她给系上的,此时,那块红绸已经不如以往鲜亮了,蔫头耷脑地在陈标的身旁垂落着。整个队伍的情绪,也如同陈标腰间的红绸,了无神气和光彩。
白冬菊看着队伍,心里就“咯噔”一下。
她端着一杯水,向前走了两步,迎着走过来的队伍,喊了声:陈标。
陈标看了他一眼,便闷着头,从她身边走过去。
“咋了?连口水都不喝?”
陈标停了下来,他想冲白冬菊和她身后的妇女笑一笑。不管怎么说,白家庄是村大队最坚实的根据地,这里的乡亲为村大队可以说做了能做的一切。可他真的笑不出来,仗打败了,哪还有别的心思。
他勉强地接过白冬菊递过来的碗,没滋没味地喝了几口,就把队伍带到了村头的空场地上。他要等后面的队伍赶上来。
白冬菊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她小声地问:仗打败了?
打游击,但她还是忍不住一遍遍地向北方望去。过了一马平川的平原,再往北,就是雁荡山了。
敌人扫荡的时候,鬼子的队伍也扫荡了白家庄,他们挨家挨户地搜,见什么抢什么。虽然在这之前,村里已经坚壁清野了,但鬼子总能顺手牵羊地翻出半袋粮食,牵走一头生畜什么的。日本人的政策是,不给村大队留下一点可用的东西,让村大队无法生存下去。这是他们的政策和招数,群众对鬼子的行径已经见怪不惊了,在鬼子没来之前,他们就把该藏的藏了,该躲的躲了,留给日本人的是一座空村子。气得日本人匆匆忙忙地点了几户人家的草房。
鬼子一走,人们又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于是,就又有了日子,鸡啼狗吠,又是一番人间景象了。
鬼子来时,白冬菊心里就空了。因为鬼子一来,村大队的人就要走了。后来,等来挨去的,日本人又走了,照例是一幅鸡犬不宁的样子,这时她的心里就又满了。鬼子结束了扫荡,也就是村大队的人马回来的日子。她盼着村大队,更盼着陈标。
她连夜动员各家的妇女,烧水做饭,甚至号下了房子,腾出来给村大队的人马暂住。一个月的反扫荡,村大队在山里过着野人似的生活,该让他们歇歇脚了。
白冬菊是村妇救会主任,这是她份内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她做得理直气壮,可一想起陈标,她就心虚气短,整个身子都瘫软得很。
眼前的情形却让她大失所望,她意识到村大队一定是打了败仗。她的心便悬了起来,一荡一悠的。
队伍在天擦黑之前,终于全部赶到了白家庄。
白家庄的父老乡亲一起拥出来迎接村大队。有许多家里的孩子在村大队当兵,他们要看看自己的孩子是胖了,还是瘦了,是不是囫囵个儿地回来了。到处都是爹一声、娘一声地呼唤,有的娘亲没有找到自家的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村大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即便在白家庄没有自己的亲人,但在这里无数次地吃过住过,和这里的乡亲们也早就熟得像一家人。乡亲们逐一地在队伍里寻找着自己熟悉的身影。
反围剿之前,近三百人的村大队,加上县委机关的几十号人,走在街面上也是浩浩荡荡的一大截。此时的队伍短了,人少了,昔日那些熟悉的面孔不见了,不用问,他们也明白,脸上的表情就有些悲壮。
天这时就暗了,乡亲们举着火把,源源不断地往村口聚来。当他们看到眼前疲惫不堪的村大队时,他们唏嘘不已,热泪长流,一声又一声呼唤着再也回不来的孩子们的名字。
***兼村大队政委曹刚,面对着乡亲,眼睛一直红着。他看着眼前越聚越多的乡亲们,和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他不能不说点什么了。
他站在一块石头上,喊了一声:乡亲们、同志们。声音就哽住了。
停了停,他才说:这次反围剿,村大队损失惨重,可以说是吃了败仗。为啥吃败仗,是城里出了一个汉奸,叫王京伟,他现在是保安团的团长,是他让咱们吃了败仗。为了以后咱们不再吃败仗,当务之急就是要除奸,革了王京伟的命。
曹刚政委说完,还向下挥了一下手。停顿了片刻,人们明白过来,也一起挥着手说:革了他的命。他是汉奸,革了他的命。
村大队在白家庄休整了两天后,似乎从这次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士可鼓,不可泄,这一带就这么一支革命军的队伍,全县的人都在看着他们呢?他们泄气了,乡亲们便看不到抗日的希望了。村大队是抗日的火种,一定要再一次熊熊地燃烧起来。
经历过血雨腥风、千百次砺炼的刘猛和曹刚,在白家庄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锄奸。随着形势的变化,别的县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他们当前最大的敌人不仅是***,还有汉奸。汉奸有时甚至比鬼子还可恨,他们仗着人熟地熟,干起坏事来总是很彻底。于是,一批锄奸队和锄奸队员便应运而生。此时的村大队也要成立除奸队了,汉奸不除,村大队以后还要吃大亏。
听说要成立除奸队,村大队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人人都想参加除奸队,亲手要了汉奸的狗命。
陈标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整个村大队里,他是资格最老的一批游击队员。村大队的前身是独立游击队,直接归地下县委领导。陈标十六岁就参加游击队了,当是他还是交通员,负责把县委的指示传达给游击队。他的直接组织就是曹刚,后来万安指示,开辟敌后根据地,万安又派来了一些干部和队伍,于是就有了村大队。
在游击队里,陈标大小仗也打过无数次,城里城外他都熟悉。成立除奸队,就必须摸到城里去,拔掉王京伟这颗日本人的大门牙。王京伟他是熟悉的,可以说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一个人。
陈标是孤儿,自小在王家庄长大,是陈标的爹娘收留了他。那会儿,他管王京伟叫哥。从八岁到十六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