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武帝寄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击败这二人,是桓玄实现大志的第一步。走到这一步花费的时间虽短,然而其过程却无比艰辛。
当初父亲过世后,桓玄虽然被任命为义兴太守,但是他认为如此令朝廷忽视,非常不得志。于是,给皇帝上了一道疏以表达自己郁郁之情,同时也恳请皇帝能念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予以重用:
“臣闻周公大圣而四国流言,乐毅王佐而被谤骑劫,《巷伯》有豺兽之慨,苏公兴飘风之刺,恶直丑正,何代无之!先臣蒙国殊遇,姻娅皇极,常欲以身报德,投袂乘机,西平巴蜀,北清伊洛,使窃号之寇系颈北阙,园陵修复,大耻载雪,饮马灞浐悬旌赵魏,勤王之师,功非一捷……
……因兹而言,晋室之机危于殷汉,先臣之功高于伊霍矣。……朝廷若其遗之,臣亦不复计也。至于先帝龙飞九五,陛下之所以继明南面,请问谈者,谁之由邪?谁之德邪?岂惟晋室永安,祖宗血食,于陛下一门,实奇功也。
自顷权门日盛,丑政实繁,咸称述时旨,互相扇附,以臣之兄弟皆晋之罪人,臣等复何理可以苟存圣世?何颜可以尸飨封禄?若陛下忘先臣大造之功,信贝锦萋菲之说,臣等自当奉还三封,受戮市朝,然后下从先臣,归先帝于玄宫耳。若陛下述遵先旨,追录旧勋,窃望少垂恺悌覆盖之恩。”
这道疏主要说了两件事:一、父亲丰功伟绩,希望朝廷不要忽视功臣;二、自己想要子承父业,也希望朝廷给予机会。
结果这道疏呈到朝廷之后却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音讯。
桓玄深感失望,索性辞掉了义兴太守之职,回到了荆州,在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任职。
殷仲堪是深得皇帝信任的重臣。被派出京城到荆州镇守,是希望他能与建康形成互援。桓玄希望得到殷仲堪的提携,以便有机会重返仕途;而殷仲堪坐镇荆州的时间不长,非常需要桓玄这样的地方豪门作臂膀。
二人于是联合起来,各取所需。但是,两人的联合并没有相得益彰。因为桓玄自恃文武双全,根本不把殷仲堪这样的人放在眼里,他认为殷仲堪是那种典型的“大而无用”的人;殷仲堪则认为桓玄在荆州势力太大,自己屡受其牵制,不敢委以重任。
郁郁不得志的桓玄抓住殷仲堪两次率兵东下勤王的机会,终于掌控了部分军权。颇有政治头脑的桓玄利用朝廷各派势力的争斗为自己夺得州刺史的大权。从此,他不仅拥有自己的军队,也拥有了自己的领地。
殷仲堪自任用桓玄之日起,就无日不在防范桓玄。未料养虎伤身,殷仲堪一直担忧的事终成事实。桓玄的势力扩大之后,首先威胁的便是殷仲堪的地位。
殷仲堪一度拉拢桓玄来对抗杨佺期。时任雍州刺史的杨佺期是大晋国西部仅次于荆州的另一股强大势力。然而,渐渐地殷仲堪发现桓玄远较杨佺期难对付,于是不得不与杨佺期联姻,以防范桓玄。杨佺期与桓玄一贯不和,所以殷仲堪期望桓、杨两方能够互相削弱,他自己坐山观虎斗。
大晋国西部的暂时和平便有赖殷、杨、桓三股势力的平衡。这三股强大的势一旦有所倾斜,那么帝国之西就有倾覆之危。
与殷、杨相比,桓玄毕竟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不久,根基不牢。他害怕被殷、杨二人排挤而覆没,于是上表朝廷,请求扩大所统地域。
朝中掌权的司马道子与元显父子屡遭殷仲堪兵谏,有意牵制他的势力。他们见到桓玄意欲在殷仲堪后院放火,何乐而不为。道子父子就加封桓玄都督荆州四郡军事,又以桓伟代替杨佺期的兄长杨广为南蛮校尉。
这样的任命令殷仲堪忿然,更令杨佺期勃然大怒。杨佺期屡屡要寻衅,但一直被殷仲堪抑止。殷仲堪此举颇有深意。他既担忧桓玄,也担忧杨佺期。这二人虽然权势日益增大,但是毕竟还比不过殷仲堪的实... -->>
击败这二人,是桓玄实现大志的第一步。走到这一步花费的时间虽短,然而其过程却无比艰辛。
当初父亲过世后,桓玄虽然被任命为义兴太守,但是他认为如此令朝廷忽视,非常不得志。于是,给皇帝上了一道疏以表达自己郁郁之情,同时也恳请皇帝能念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予以重用:
“臣闻周公大圣而四国流言,乐毅王佐而被谤骑劫,《巷伯》有豺兽之慨,苏公兴飘风之刺,恶直丑正,何代无之!先臣蒙国殊遇,姻娅皇极,常欲以身报德,投袂乘机,西平巴蜀,北清伊洛,使窃号之寇系颈北阙,园陵修复,大耻载雪,饮马灞浐悬旌赵魏,勤王之师,功非一捷……
……因兹而言,晋室之机危于殷汉,先臣之功高于伊霍矣。……朝廷若其遗之,臣亦不复计也。至于先帝龙飞九五,陛下之所以继明南面,请问谈者,谁之由邪?谁之德邪?岂惟晋室永安,祖宗血食,于陛下一门,实奇功也。
自顷权门日盛,丑政实繁,咸称述时旨,互相扇附,以臣之兄弟皆晋之罪人,臣等复何理可以苟存圣世?何颜可以尸飨封禄?若陛下忘先臣大造之功,信贝锦萋菲之说,臣等自当奉还三封,受戮市朝,然后下从先臣,归先帝于玄宫耳。若陛下述遵先旨,追录旧勋,窃望少垂恺悌覆盖之恩。”
这道疏主要说了两件事:一、父亲丰功伟绩,希望朝廷不要忽视功臣;二、自己想要子承父业,也希望朝廷给予机会。
结果这道疏呈到朝廷之后却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音讯。
桓玄深感失望,索性辞掉了义兴太守之职,回到了荆州,在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任职。
殷仲堪是深得皇帝信任的重臣。被派出京城到荆州镇守,是希望他能与建康形成互援。桓玄希望得到殷仲堪的提携,以便有机会重返仕途;而殷仲堪坐镇荆州的时间不长,非常需要桓玄这样的地方豪门作臂膀。
二人于是联合起来,各取所需。但是,两人的联合并没有相得益彰。因为桓玄自恃文武双全,根本不把殷仲堪这样的人放在眼里,他认为殷仲堪是那种典型的“大而无用”的人;殷仲堪则认为桓玄在荆州势力太大,自己屡受其牵制,不敢委以重任。
郁郁不得志的桓玄抓住殷仲堪两次率兵东下勤王的机会,终于掌控了部分军权。颇有政治头脑的桓玄利用朝廷各派势力的争斗为自己夺得州刺史的大权。从此,他不仅拥有自己的军队,也拥有了自己的领地。
殷仲堪自任用桓玄之日起,就无日不在防范桓玄。未料养虎伤身,殷仲堪一直担忧的事终成事实。桓玄的势力扩大之后,首先威胁的便是殷仲堪的地位。
殷仲堪一度拉拢桓玄来对抗杨佺期。时任雍州刺史的杨佺期是大晋国西部仅次于荆州的另一股强大势力。然而,渐渐地殷仲堪发现桓玄远较杨佺期难对付,于是不得不与杨佺期联姻,以防范桓玄。杨佺期与桓玄一贯不和,所以殷仲堪期望桓、杨两方能够互相削弱,他自己坐山观虎斗。
大晋国西部的暂时和平便有赖殷、杨、桓三股势力的平衡。这三股强大的势一旦有所倾斜,那么帝国之西就有倾覆之危。
与殷、杨相比,桓玄毕竟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不久,根基不牢。他害怕被殷、杨二人排挤而覆没,于是上表朝廷,请求扩大所统地域。
朝中掌权的司马道子与元显父子屡遭殷仲堪兵谏,有意牵制他的势力。他们见到桓玄意欲在殷仲堪后院放火,何乐而不为。道子父子就加封桓玄都督荆州四郡军事,又以桓伟代替杨佺期的兄长杨广为南蛮校尉。
这样的任命令殷仲堪忿然,更令杨佺期勃然大怒。杨佺期屡屡要寻衅,但一直被殷仲堪抑止。殷仲堪此举颇有深意。他既担忧桓玄,也担忧杨佺期。这二人虽然权势日益增大,但是毕竟还比不过殷仲堪的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