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中摸索了数万年时间,此刻,伴随着真真正正的对于宏观黑洞诞生过程的观测数据的到来,这上千种备选理论之中,立刻便被淘汰排除了99%。
因为它们的预测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那它们就是错的,就是这么简单。
剩余的几十种备选理论,在有了观测数据支撑之后,立刻开启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进化。甚至于开始相互融合,各自做出了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是当初五种超弦理论进化出了膜理论那样。
在后续源源不断的观测数据的解析之下,结合观测实际,耗费了几十年时间,终于有一个更为完善,更能解释观测数据的理论出现。
在韩阳看来,它已经具备了成为最终空间理论的潜质。
当然,也仅仅只是潜质而已。
现阶段人类科学家们认为,所谓的宏观黑洞的诞生过程,其实质上是因为能量太高,空间被真正撕裂的过程。
而基于此刻观测数据进行后续推导,该理论认为,在宇宙诞生初期,也即宇宙大爆炸初期,原始空间应该也遭受到了极为猛烈的扭曲和撕裂,并在某一个特定节点,将一部分物质甩出了当前宇宙。
这正好与一个万古未解之谜相对应:CP破缺。
根据当前宇宙学理论,在宇宙形成初期,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数量应该是严格对应的。也即,每有一份正物质,就应该存在一部分反物质。
宇宙最终的结局,应当是所有正物质与反物质同时湮灭,宇宙之中应该只剩下光子和轻子才对。
但现实很显然不是这样。现实宇宙之中存在万千星河,存在无数星辰,存在无数种奇妙的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便是CP破缺。
因为发生了CP破缺,所以反物质的数量比正物质要少了一点。这样一来,宇宙之中的万千星辰才得以存在。
CP破缺的正确性早已经得到了验证:K介子衰变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CP不守恒。但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
该理论认为,在宇宙形成之初,原本形成的反物质与正物质是对称的,但一部分反物质被甩出了当前宇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反物质宇宙,后续,该反物质宇宙又通过一些作用力对当前宇宙施加了某种影响,才导致了后续的CP破缺。
该理论预言,在某些极高能级之下,两个宇宙之间的通道会被短暂打开,反物质粒子会经由这个通道少量的来到当前宇宙,并与正物质相互湮灭,形成光子。
韩阳对这个预言很感兴趣,立刻开始组织人手进行验证,看看是否具备实验可行性。
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此之高的能级,恐怕只有黑洞才能达到。
人们转而去分析研究韩阳所带回来的数据,但最终一无所获,并没有在这些数据之中找到光子异常增加的现象。
后续研究又进一步证明,光子异常增加现象十分微弱,就算当初韩阳抵近观察,以此刻的探测精度,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之下也不可能探测的出来。
且,暗物质会极大的影响这一进程,会再度增加观测难度。而河系之内,无论银河系还是大犬座矮星系内部,暗物质俱都十分充盈。
这似乎彻底堵死了这一条验证路径。
不过没关系,人们很快便找到了另一条替代之路。
验证这一猜测,不需要人们再度靠近宏观黑洞的形成现场,微观黑洞即可。
而,制造微观黑洞,对于如今的人类来说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再加上微观黑洞观测环境高度可控,相比起宏观黑洞,微观黑洞更为合适。
除此之外还有外部环境的需求,必须要在一个暗物质薄弱的地方进行实验,才具备理论上观测到这一现象的可行性。
这也没有关系。早在之前阶段,人们便已经绘制出了银河系及周边暗物质分布地图。地图显示,就在银河系边缘5000光年范围内,就存在大量的适宜作为试验场地的地方。
于是一支科考舰队在韩阳的控制下,携带着上百万名克隆人和几十万名人类科学家立刻出发,以超光速方式向银河系边缘行去。
百余年时间后,在人类主舰队持续进行理论推导和数学研究,再度完善了这一套理论体系的前提之下,科考舰队终于到达。
韩阳直接将自己的算力延伸了过去,开始进行极大规模的建造。
韩阳仍旧打算使用粒子对撞机来制造微型黑洞。
只不过这一次所需要的微型黑洞,要比当初所制造的克级黑洞更大。
理论计算表明,如果要达到当前观测水平可以观测的程度,所制造出的黑洞的质量,必须要在一千克以上。
一千克的质量,换算成能量的话,便高达9*1016焦耳,相当于2000多万吨标准TNT炸药同时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
再算上损耗,预计需要将相当于3500万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施加到两颗小小的质子之上,令其对撞,才能形成符合标准的黑洞。
就算对于五级巅峰文明来说,这同样是一项极为庞大,极为困难的工程。
但韩阳别无选择。
这已经是要求最低的验证方式了。其余的验证方式,就算是韩阳都不可能做到。
在韩阳的控制之下,数亿台智能机器人和数量更多的智能设备,还有大量的克隆人、人类科学家,在十艘空天母舰所携带的物资支持之下,在这远离任何星辰的河系边缘展开了庞大的建造工程。
耗时三十年,最终,一条长度达到了16万公里,其中分布着20万台电磁与重力加速器,由超过三万座大功率夸克裂变-聚变电站供能的直线粒子加速器最终建造完成。
在几乎全人类瞩目之中,第一次对撞实验开始。然后,在粒子对撞机中段,仅仅不到一秒钟之后,便轰然爆炸。
猛烈的火光之下,长达9000多公里的对撞机管道被直接摧毁。
是的,这一条寄托了全人类希望的加速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次性的。每实验一次,就会被毁掉约一万公里的管道,然后需要人们再度投入大量的工程力量去修复。
第二次试验随之开始,然后第三次,第四次……(本章完)
之中摸索了数万年时间,此刻,伴随着真真正正的对于宏观黑洞诞生过程的观测数据的到来,这上千种备选理论之中,立刻便被淘汰排除了99%。
因为它们的预测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那它们就是错的,就是这么简单。
剩余的几十种备选理论,在有了观测数据支撑之后,立刻开启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进化。甚至于开始相互融合,各自做出了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是当初五种超弦理论进化出了膜理论那样。
在后续源源不断的观测数据的解析之下,结合观测实际,耗费了几十年时间,终于有一个更为完善,更能解释观测数据的理论出现。
在韩阳看来,它已经具备了成为最终空间理论的潜质。
当然,也仅仅只是潜质而已。
现阶段人类科学家们认为,所谓的宏观黑洞的诞生过程,其实质上是因为能量太高,空间被真正撕裂的过程。
而基于此刻观测数据进行后续推导,该理论认为,在宇宙诞生初期,也即宇宙大爆炸初期,原始空间应该也遭受到了极为猛烈的扭曲和撕裂,并在某一个特定节点,将一部分物质甩出了当前宇宙。
这正好与一个万古未解之谜相对应:CP破缺。
根据当前宇宙学理论,在宇宙形成初期,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数量应该是严格对应的。也即,每有一份正物质,就应该存在一部分反物质。
宇宙最终的结局,应当是所有正物质与反物质同时湮灭,宇宙之中应该只剩下光子和轻子才对。
但现实很显然不是这样。现实宇宙之中存在万千星河,存在无数星辰,存在无数种奇妙的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便是CP破缺。
因为发生了CP破缺,所以反物质的数量比正物质要少了一点。这样一来,宇宙之中的万千星辰才得以存在。
CP破缺的正确性早已经得到了验证:K介子衰变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CP不守恒。但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
该理论认为,在宇宙形成之初,原本形成的反物质与正物质是对称的,但一部分反物质被甩出了当前宇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反物质宇宙,后续,该反物质宇宙又通过一些作用力对当前宇宙施加了某种影响,才导致了后续的CP破缺。
该理论预言,在某些极高能级之下,两个宇宙之间的通道会被短暂打开,反物质粒子会经由这个通道少量的来到当前宇宙,并与正物质相互湮灭,形成光子。
韩阳对这个预言很感兴趣,立刻开始组织人手进行验证,看看是否具备实验可行性。
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此之高的能级,恐怕只有黑洞才能达到。
人们转而去分析研究韩阳所带回来的数据,但最终一无所获,并没有在这些数据之中找到光子异常增加的现象。
后续研究又进一步证明,光子异常增加现象十分微弱,就算当初韩阳抵近观察,以此刻的探测精度,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之下也不可能探测的出来。
且,暗物质会极大的影响这一进程,会再度增加观测难度。而河系之内,无论银河系还是大犬座矮星系内部,暗物质俱都十分充盈。
这似乎彻底堵死了这一条验证路径。
不过没关系,人们很快便找到了另一条替代之路。
验证这一猜测,不需要人们再度靠近宏观黑洞的形成现场,微观黑洞即可。
而,制造微观黑洞,对于如今的人类来说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再加上微观黑洞观测环境高度可控,相比起宏观黑洞,微观黑洞更为合适。
除此之外还有外部环境的需求,必须要在一个暗物质薄弱的地方进行实验,才具备理论上观测到这一现象的可行性。
这也没有关系。早在之前阶段,人们便已经绘制出了银河系及周边暗物质分布地图。地图显示,就在银河系边缘5000光年范围内,就存在大量的适宜作为试验场地的地方。
于是一支科考舰队在韩阳的控制下,携带着上百万名克隆人和几十万名人类科学家立刻出发,以超光速方式向银河系边缘行去。
百余年时间后,在人类主舰队持续进行理论推导和数学研究,再度完善了这一套理论体系的前提之下,科考舰队终于到达。
韩阳直接将自己的算力延伸了过去,开始进行极大规模的建造。
韩阳仍旧打算使用粒子对撞机来制造微型黑洞。
只不过这一次所需要的微型黑洞,要比当初所制造的克级黑洞更大。
理论计算表明,如果要达到当前观测水平可以观测的程度,所制造出的黑洞的质量,必须要在一千克以上。
一千克的质量,换算成能量的话,便高达9*1016焦耳,相当于2000多万吨标准TNT炸药同时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
再算上损耗,预计需要将相当于3500万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施加到两颗小小的质子之上,令其对撞,才能形成符合标准的黑洞。
就算对于五级巅峰文明来说,这同样是一项极为庞大,极为困难的工程。
但韩阳别无选择。
这已经是要求最低的验证方式了。其余的验证方式,就算是韩阳都不可能做到。
在韩阳的控制之下,数亿台智能机器人和数量更多的智能设备,还有大量的克隆人、人类科学家,在十艘空天母舰所携带的物资支持之下,在这远离任何星辰的河系边缘展开了庞大的建造工程。
耗时三十年,最终,一条长度达到了16万公里,其中分布着20万台电磁与重力加速器,由超过三万座大功率夸克裂变-聚变电站供能的直线粒子加速器最终建造完成。
在几乎全人类瞩目之中,第一次对撞实验开始。然后,在粒子对撞机中段,仅仅不到一秒钟之后,便轰然爆炸。
猛烈的火光之下,长达9000多公里的对撞机管道被直接摧毁。
是的,这一条寄托了全人类希望的加速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次性的。每实验一次,就会被毁掉约一万公里的管道,然后需要人们再度投入大量的工程力量去修复。
第二次试验随之开始,然后第三次,第四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