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五代十国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是指的江陵城了。
唐僖宗的敕令不是纪实报告文学,也不是新闻广播稿,也许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学艺术气息。哪个皇帝一开口不是骈四俪六、前三皇后五帝的?所以他老人家的这篇敕令对于王镣之死的研究……毫无意义。
虽然缺乏直接的记载,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间接史实合理地推测:王仙芝“邓州请降”之后,率部南下,攻陷江陵城,并处死王镣泄愤,于是王铎转变态度,主动请缨。
逻辑上应该没毛病。
王铎请缨,唐僖宗非常高兴,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正南面剿匪总司令。
【代号:包饺子】
之前王铎力主和平招安,得罪了不少主战派文武官员,而且事态的发展也不如他所愿。王铎的政治主张因此饱受质疑,使他陷入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中,也是自“保研党”的迫害之后,再一次面临的巨大坎坷。
弟弟死了,王铎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国仇家恨涌然在胸,挂帅出征,与草军决一死战。下雪杀弟之仇,上洗误国之恨。
王铎是文官。但不要小瞧了文官,更不要因他先前是强力“主和派”而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杨知温那类腐儒。自古以来,文官治军出类拔萃的,比比皆是,前世有诸葛亮,后世有曾国藩,前不久还有他堂兄弟王式。
王铎,是诸葛亮式的人物。特别注意:记住这句话,有用。
赴镇之后,王铎招募精兵勇将、修葺工事、秣兵历马,为大决战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高骈也上疏朝廷,提交了他拟定的“包饺子”围歼计划。该项计划在史料中同样有着不同的版本,我们无法也无必要细考。虽然具体的部署略有不同,但总体作战方针是基本一致的,而且辨识度极高,一看就是出自高骈之手,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腾腾杀气。
这份计划中,不仅详细地制定了各路军团的进军路线,还细致到了每一支部队的统兵大将和部队人数,以及驻防地点,更不用说谁主攻、谁佯攻、谁接应了。这么说吧,他不仅帮自己人制定了进攻计划,还顺手帮黄巢制定了逃跑路线,并为他量身定制了一款伏击战。
客观公正地来审视这份计划,使我们不得不佩服高骈的军事才华。古往今来,在一份优秀的军事行动计划中,作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后勤保障、行进撤退路线等等诸多看似无足轻重的部分,往往是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否则,就是鲁莽骄兵,兵家大忌。
比如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之多谋并不体现在借东风、用火攻,而是精准预言了曹操必走华容道。想要死的,派张飞、赵云;想要活的,就派关羽。火攻,周瑜与诸葛亮不谋而合,难分伯仲,而“华容道”才是诸葛亮技高一筹的完美体现。
高骈的战略思路可以概括为:北防,东进,南突,西收。
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广东省一带的地图,好了,黄巢草军盘踞在广州附近。朝廷剿匪大军北路军驻扎在广东省北部,虚张声势,作势进攻,实则严防死守,扼住草军北逃的路线;
东路军由高骈亲自率领,翻山越岭,出其不意地急攻黄巢在广州的主力部队;
南路军由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走海路,从广州登陆,出其不意地掏心;
西路军在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守株待兔,伏击草军溃军。
海陆立体作战,堵一面,打两面,把黄巢扫进口袋阵中。堪称教科书式的围歼计划。
然而这篇满分作文,却被朝廷PASS掉了。朝廷下诏:不准!
高骈接到军事计划被驳回的通知,气得要吐出一口老血。大骂朝中奸臣当道,骂谁?骂王铎,骂他官僚主义,骂他蒙蔽圣聪。
算旧账,只因他苟徇私情,贻误战机,纵敌误军,祸国殃民;算新账,他摆官架,吃味儿了。
因为在高骈的计划中,“北路防线”的负责人是王铎。
王铎是总司令,是高骈的上级,又是当朝宰相,而高骈却对他指手画脚,王铎会服从高骈的调度吗?又会从中作梗吗?是否担心高骈抢了平贼首功而心生嫉妒?
我个人觉得,应该不至于。不高兴是有的,但不至于狭隘到再度因私废公。虽然王铎有前科,那是因为手足之情。而现在正是在报杀弟之仇,即便下属越权、僭越,说到底,也还是在帮他。
当时的朝廷里,另一个宰相卢携是极力支持高骈的,所以应该也不是他。那么到底是什么人投了反对票呢?历史没有正面给出答案。
实际上,高骈还真错怪了王铎,因为让朝廷否定他计划的人不在朝廷内,此人正是盘踞在广州的黄巢。
当我们看地图的时候,相信黄巢也在看。影视作品中,指挥官总是皱着眉头死盯地图。
黄巢不再是初出茅庐的盐帮头领了,他有着多年的斗争经验,军事嗅觉赛狗鼻。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草军的危险处境,草军又一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考验。
以不变应万变。任你有千方百计,我只一计便可脱身。
这一计没有技术含量,包教包会,屡试不爽,这就是——诈降。
就是指的江陵城了。
唐僖宗的敕令不是纪实报告文学,也不是新闻广播稿,也许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学艺术气息。哪个皇帝一开口不是骈四俪六、前三皇后五帝的?所以他老人家的这篇敕令对于王镣之死的研究……毫无意义。
虽然缺乏直接的记载,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间接史实合理地推测:王仙芝“邓州请降”之后,率部南下,攻陷江陵城,并处死王镣泄愤,于是王铎转变态度,主动请缨。
逻辑上应该没毛病。
王铎请缨,唐僖宗非常高兴,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正南面剿匪总司令。
【代号:包饺子】
之前王铎力主和平招安,得罪了不少主战派文武官员,而且事态的发展也不如他所愿。王铎的政治主张因此饱受质疑,使他陷入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中,也是自“保研党”的迫害之后,再一次面临的巨大坎坷。
弟弟死了,王铎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国仇家恨涌然在胸,挂帅出征,与草军决一死战。下雪杀弟之仇,上洗误国之恨。
王铎是文官。但不要小瞧了文官,更不要因他先前是强力“主和派”而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杨知温那类腐儒。自古以来,文官治军出类拔萃的,比比皆是,前世有诸葛亮,后世有曾国藩,前不久还有他堂兄弟王式。
王铎,是诸葛亮式的人物。特别注意:记住这句话,有用。
赴镇之后,王铎招募精兵勇将、修葺工事、秣兵历马,为大决战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高骈也上疏朝廷,提交了他拟定的“包饺子”围歼计划。该项计划在史料中同样有着不同的版本,我们无法也无必要细考。虽然具体的部署略有不同,但总体作战方针是基本一致的,而且辨识度极高,一看就是出自高骈之手,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腾腾杀气。
这份计划中,不仅详细地制定了各路军团的进军路线,还细致到了每一支部队的统兵大将和部队人数,以及驻防地点,更不用说谁主攻、谁佯攻、谁接应了。这么说吧,他不仅帮自己人制定了进攻计划,还顺手帮黄巢制定了逃跑路线,并为他量身定制了一款伏击战。
客观公正地来审视这份计划,使我们不得不佩服高骈的军事才华。古往今来,在一份优秀的军事行动计划中,作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后勤保障、行进撤退路线等等诸多看似无足轻重的部分,往往是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否则,就是鲁莽骄兵,兵家大忌。
比如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之多谋并不体现在借东风、用火攻,而是精准预言了曹操必走华容道。想要死的,派张飞、赵云;想要活的,就派关羽。火攻,周瑜与诸葛亮不谋而合,难分伯仲,而“华容道”才是诸葛亮技高一筹的完美体现。
高骈的战略思路可以概括为:北防,东进,南突,西收。
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广东省一带的地图,好了,黄巢草军盘踞在广州附近。朝廷剿匪大军北路军驻扎在广东省北部,虚张声势,作势进攻,实则严防死守,扼住草军北逃的路线;
东路军由高骈亲自率领,翻山越岭,出其不意地急攻黄巢在广州的主力部队;
南路军由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走海路,从广州登陆,出其不意地掏心;
西路军在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守株待兔,伏击草军溃军。
海陆立体作战,堵一面,打两面,把黄巢扫进口袋阵中。堪称教科书式的围歼计划。
然而这篇满分作文,却被朝廷PASS掉了。朝廷下诏:不准!
高骈接到军事计划被驳回的通知,气得要吐出一口老血。大骂朝中奸臣当道,骂谁?骂王铎,骂他官僚主义,骂他蒙蔽圣聪。
算旧账,只因他苟徇私情,贻误战机,纵敌误军,祸国殃民;算新账,他摆官架,吃味儿了。
因为在高骈的计划中,“北路防线”的负责人是王铎。
王铎是总司令,是高骈的上级,又是当朝宰相,而高骈却对他指手画脚,王铎会服从高骈的调度吗?又会从中作梗吗?是否担心高骈抢了平贼首功而心生嫉妒?
我个人觉得,应该不至于。不高兴是有的,但不至于狭隘到再度因私废公。虽然王铎有前科,那是因为手足之情。而现在正是在报杀弟之仇,即便下属越权、僭越,说到底,也还是在帮他。
当时的朝廷里,另一个宰相卢携是极力支持高骈的,所以应该也不是他。那么到底是什么人投了反对票呢?历史没有正面给出答案。
实际上,高骈还真错怪了王铎,因为让朝廷否定他计划的人不在朝廷内,此人正是盘踞在广州的黄巢。
当我们看地图的时候,相信黄巢也在看。影视作品中,指挥官总是皱着眉头死盯地图。
黄巢不再是初出茅庐的盐帮头领了,他有着多年的斗争经验,军事嗅觉赛狗鼻。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草军的危险处境,草军又一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考验。
以不变应万变。任你有千方百计,我只一计便可脱身。
这一计没有技术含量,包教包会,屡试不爽,这就是——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