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蚍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活一世,总得想着法子往上爬。如说酒色财气四大皆空,那是参禅入道的贤者才能有的修为,寻常人岂能企及?放眼当下,济济于这赵营中军大帐的众多军将,又有哪一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无所求?
景可勤也不例外。从前,他是川中赫赫有名的摇黄贼,就算曾屈就于袁韬的强权,那在台前到底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然而,新近加入赵营遭受到的冷遇,却让他倍感失落。不甘寂寞的他不愿飘忽在赵营核心圈子的外围,比起耿直憨厚的茅庵东,他更懂得如何表现自己。
机会要靠把握,当赵当世等人苦于没有对付袁韬的好办法时,他忽然想到自己拥有的优势。他是袁韬手下老人,对于袁韬军的了解远超旁人。所以,也不等思虑成熟,便急不可耐地说道:“小的不才,深知李效山、杨科新的为人。这二人亦不服袁韬久矣,可招降之。”
他头前说“深知李效山、杨科新的为人”时,众将的眼中都是亮光一闪,以为他会有什么惊人之语,然而当听到“可招降之”的话,眼神皆又黯淡下来。还以为什么奇计,原来不过是老一套。
众将扫兴,赵当世也略感失望。这并不是说招降之计不可行,而是并不适用于当下。从外策反敌军内部,最终成功,通常源于三种情况。第一种,敌方中有与我方极为亲密的内应;第二种,己方的压力足以逼迫敌方内部产生分裂;第三种,敌方将帅之间离心离德到了一定程度。
回到当下,李效山、杨科新此前与赵营从无交集,完全没有相互信任的基石。而袁、李、杨三部据险互为犄角也占据着优势,赵营施加的压力极其有限。除非是李、杨对袁韬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二人“不服袁韬久矣”,不服什么,不服到什么程度,都无从得知?事实上,从景可勤的语气中可以判断,李、杨二人对于袁韬,仅仅也只是有些不满而已,否则是不可能在官军的穷追猛打下坚持着追随袁韬退到营山县的。仅凭这一点点不满,就妄图令二人将身家性命押给赵营,太不现实。
综上考虑,招降之事或许可行,但成功率不会很高。
遇到冷场,景可勤不自在起来。赵当世瞧出他的窘迫,笑了笑道:“景千总之言颇有理,但具体操为,还需斟酌。”算是在众人面前变相给了他个台阶下,同时也暗中提醒他往后发言前,三思为上。
在赵当世的预想中,招降肯定是要试一试的,就景可勤不说也会派人去李效山、杨科新那里游说,但抱的希望不大。岂知景可勤的话却点醒了一直在侧沉默不语的昌则玉。
正当景可勤讪讪准备退回原位时,昌则玉忽道:“景千总且慢。”
若换作旁人也罢了,想这昌则玉是赵当世眼前的红人,营中前三把交椅的人物,被他喊住,景可勤心中“咔噔”一下,将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
“军、军师有何见教?”景可勤早在好几日前,就通过一些渠道将赵营上下的职位摸了个门儿清,也因此当下能及时反应过来。
赵当世见昌则玉突然说话,料其有想法,并不吭声,只听昌则玉继续道:“你方才说起李、杨,这两人现为袁韬左膀右臂,且不知性情如何?”
景可勤愣了愣,随即道:“李效山人称‘飞山鸟’,杨科新人称‘滚地龙’,二者皆骁勇善斗。故有宵小恬不知耻,将二人比做袁韬手下的龙凤。”
昌则玉点点头,笑着道:“有一龙一凤,尚如此狼狈。如此看来,袁韬此人,怕是连蠢猪都比不上。”
他说完,众人皆哄笑,景可勤也赶紧干巴巴陪着笑了一阵,忽然想起另一事,便想乘机助助气氛,复道:“可笑这李、杨,虽并称劳什子的龙凤,可二人之间却是势同水火。对袁韬,此二人怕反而是瘟鸡病蛇。”
本期待这句话一出,进一步煽动气氛,谁知事与愿违,昌则玉的笑容陡然消失,严肃之情浮满于面。在赵营中,他威望很高,所以众将见他变色,也都跟着憋下了笑容,抿嘴铁面。场面一时陷入沉寂。
景可勤再次遇到冷场,心中惊疑,正努力回忆自己哪个细节说错了,昌则玉那威严的声音顷刻传到耳畔:“你说李、杨不和?”
“是,是……”景可勤连连点头,好生紧张。
“不和到什么地步?”昌则玉再问。
在这种情形下,景可勤根本无暇多想,只能一五一十将自己耳闻目见的倒豆般说了:“李、杨不显前,皆为袁韬手下领哨民。二人本情同手足,不过先后受到提拔,便有了在袁韬面前争功表现的嫌隙。小人离开袁韬的两个月前,杨科新这厮在一战中获了个大美人,李效山眼热,曾数次讨要,均被拒绝,二人之间仇怨愈深。半月前甚至还火并过,若非袁韬当中调停,怕是不斗出死活不会罢休。小人也是看到袁韬军内耗不止,感觉无望,才决然出走的。”
昌则玉若有所思道:“居然有这等事。”
景可勤仿佛又看到了自己表现的曙光,马上接话道:“可不是,听闻那李效山还当众放出过话,说有朝一日不取杨科新的人头拿来斟酒便枉为大丈夫……想倘不是好有个袁韬在中间,他俩绝不可能合作共处。”
昌则玉哂笑两声,转视赵当世道:“御下如此,足见袁韬无能。”
赵当世摇了摇头,没搭话。昌则玉则奋然续道:“有此言,袁韬可破!”
所谓高士,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赵当世清楚昌则玉从不打诳语,登时来了兴致,问道:“军师莫非有了对策?”
昌则玉郑重点头道:“上兵伐谋。今要破袁韬,便在一个字——间。”
一日后,营山县群山中,杨科新的营寨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杨招凤从怀里摸出几个铜板,塞给代为传话的兵士。那兵士眼里放光,连声诺着扭头便跑了。
“瞧那穷酸样……”背后,背倚木栅嚼着嫩草茎的崔树强不屑道。
杨招凤没接他话茬,... -->>
人活一世,总得想着法子往上爬。如说酒色财气四大皆空,那是参禅入道的贤者才能有的修为,寻常人岂能企及?放眼当下,济济于这赵营中军大帐的众多军将,又有哪一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无所求?
景可勤也不例外。从前,他是川中赫赫有名的摇黄贼,就算曾屈就于袁韬的强权,那在台前到底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然而,新近加入赵营遭受到的冷遇,却让他倍感失落。不甘寂寞的他不愿飘忽在赵营核心圈子的外围,比起耿直憨厚的茅庵东,他更懂得如何表现自己。
机会要靠把握,当赵当世等人苦于没有对付袁韬的好办法时,他忽然想到自己拥有的优势。他是袁韬手下老人,对于袁韬军的了解远超旁人。所以,也不等思虑成熟,便急不可耐地说道:“小的不才,深知李效山、杨科新的为人。这二人亦不服袁韬久矣,可招降之。”
他头前说“深知李效山、杨科新的为人”时,众将的眼中都是亮光一闪,以为他会有什么惊人之语,然而当听到“可招降之”的话,眼神皆又黯淡下来。还以为什么奇计,原来不过是老一套。
众将扫兴,赵当世也略感失望。这并不是说招降之计不可行,而是并不适用于当下。从外策反敌军内部,最终成功,通常源于三种情况。第一种,敌方中有与我方极为亲密的内应;第二种,己方的压力足以逼迫敌方内部产生分裂;第三种,敌方将帅之间离心离德到了一定程度。
回到当下,李效山、杨科新此前与赵营从无交集,完全没有相互信任的基石。而袁、李、杨三部据险互为犄角也占据着优势,赵营施加的压力极其有限。除非是李、杨对袁韬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二人“不服袁韬久矣”,不服什么,不服到什么程度,都无从得知?事实上,从景可勤的语气中可以判断,李、杨二人对于袁韬,仅仅也只是有些不满而已,否则是不可能在官军的穷追猛打下坚持着追随袁韬退到营山县的。仅凭这一点点不满,就妄图令二人将身家性命押给赵营,太不现实。
综上考虑,招降之事或许可行,但成功率不会很高。
遇到冷场,景可勤不自在起来。赵当世瞧出他的窘迫,笑了笑道:“景千总之言颇有理,但具体操为,还需斟酌。”算是在众人面前变相给了他个台阶下,同时也暗中提醒他往后发言前,三思为上。
在赵当世的预想中,招降肯定是要试一试的,就景可勤不说也会派人去李效山、杨科新那里游说,但抱的希望不大。岂知景可勤的话却点醒了一直在侧沉默不语的昌则玉。
正当景可勤讪讪准备退回原位时,昌则玉忽道:“景千总且慢。”
若换作旁人也罢了,想这昌则玉是赵当世眼前的红人,营中前三把交椅的人物,被他喊住,景可勤心中“咔噔”一下,将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
“军、军师有何见教?”景可勤早在好几日前,就通过一些渠道将赵营上下的职位摸了个门儿清,也因此当下能及时反应过来。
赵当世见昌则玉突然说话,料其有想法,并不吭声,只听昌则玉继续道:“你方才说起李、杨,这两人现为袁韬左膀右臂,且不知性情如何?”
景可勤愣了愣,随即道:“李效山人称‘飞山鸟’,杨科新人称‘滚地龙’,二者皆骁勇善斗。故有宵小恬不知耻,将二人比做袁韬手下的龙凤。”
昌则玉点点头,笑着道:“有一龙一凤,尚如此狼狈。如此看来,袁韬此人,怕是连蠢猪都比不上。”
他说完,众人皆哄笑,景可勤也赶紧干巴巴陪着笑了一阵,忽然想起另一事,便想乘机助助气氛,复道:“可笑这李、杨,虽并称劳什子的龙凤,可二人之间却是势同水火。对袁韬,此二人怕反而是瘟鸡病蛇。”
本期待这句话一出,进一步煽动气氛,谁知事与愿违,昌则玉的笑容陡然消失,严肃之情浮满于面。在赵营中,他威望很高,所以众将见他变色,也都跟着憋下了笑容,抿嘴铁面。场面一时陷入沉寂。
景可勤再次遇到冷场,心中惊疑,正努力回忆自己哪个细节说错了,昌则玉那威严的声音顷刻传到耳畔:“你说李、杨不和?”
“是,是……”景可勤连连点头,好生紧张。
“不和到什么地步?”昌则玉再问。
在这种情形下,景可勤根本无暇多想,只能一五一十将自己耳闻目见的倒豆般说了:“李、杨不显前,皆为袁韬手下领哨民。二人本情同手足,不过先后受到提拔,便有了在袁韬面前争功表现的嫌隙。小人离开袁韬的两个月前,杨科新这厮在一战中获了个大美人,李效山眼热,曾数次讨要,均被拒绝,二人之间仇怨愈深。半月前甚至还火并过,若非袁韬当中调停,怕是不斗出死活不会罢休。小人也是看到袁韬军内耗不止,感觉无望,才决然出走的。”
昌则玉若有所思道:“居然有这等事。”
景可勤仿佛又看到了自己表现的曙光,马上接话道:“可不是,听闻那李效山还当众放出过话,说有朝一日不取杨科新的人头拿来斟酒便枉为大丈夫……想倘不是好有个袁韬在中间,他俩绝不可能合作共处。”
昌则玉哂笑两声,转视赵当世道:“御下如此,足见袁韬无能。”
赵当世摇了摇头,没搭话。昌则玉则奋然续道:“有此言,袁韬可破!”
所谓高士,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赵当世清楚昌则玉从不打诳语,登时来了兴致,问道:“军师莫非有了对策?”
昌则玉郑重点头道:“上兵伐谋。今要破袁韬,便在一个字——间。”
一日后,营山县群山中,杨科新的营寨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杨招凤从怀里摸出几个铜板,塞给代为传话的兵士。那兵士眼里放光,连声诺着扭头便跑了。
“瞧那穷酸样……”背后,背倚木栅嚼着嫩草茎的崔树强不屑道。
杨招凤没接他话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