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风雨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五代的藩镇延续而来。官员出为知州,向来被视为方面之官。理论上来说,其权限与藩镇相差不多,只是人事权、监察权和一部分财政权,被朝廷收回而已。宋朝避藩镇之祸,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收其钱谷,及财政权被逐渐收到了三司手中。另一个就是斩其爪牙,即其幕僚和参曹官仅存其名,成了朝廷委任的官员。其亲兵卫队,同样仅存其名,成了衙门的公吏差役。
后人多看重夺知州的财权和废其亲兵,其实幕职和参曹官被废才更加要害。没有了这些,就斩断了军队和地方的联系,军队无法插手地方事务。知州虽总管军政民政,却已经没有把两者捏在一起的手段了。
从安史之乱藩镇坐大开始,掌管钱粮公文的那些人便就是其绝对核心。安禄山起兵时商议的,是其孔目官。宋太祖夺天下,倚重的是他的掌书记。没有这些核心人员,仅靠着掌控军队,其实很难对朝廷形成威胁。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心腹,方面大员手下其实就是一个小朝廷,可以迅速形成完整的统治体系。
藩镇为祸之前,和平时期的叛乱,多是有着小朝廷的太子或者地方王室。藩镇形成,有着自己的统治体系,手下有兵有钱有粮有地盘,天下就分崩离析了。
宋太祖自己就是藩镇出身,对此的理解,不是其他人可比的。兵固然是核心,但统军大将只要没有钱粮爪牙,终形不成大患。宋朝被称为公人世界,原因很多,但很重要一条,就是地方吏人实际上是成体系的。从都孔目和孔目这些吏人首领,到押司、书手、兵马使、拦头等等,实际上就是从前藩镇管理地方官的系统。真正统治地方的,是这些人。跟地方势力结合起来,既有历史传统,又有地方基础。
地方官被吏所欺,明面上多是不通吏事,性格软弱,实际上大多都是对这一体系没有认识。宋朝地方吏治崩坏,一个原因是公吏待遇差,没有前途。吏人虽然可以出职,但有年限要求。到了年限的时候大多已经过了壮年,做个最底层的小官,有什么前途可言?学问好了考进士,则必须辞去吏职,三年之后才能考。能够下这个决心的,并没有多少人。
地方如此?那军队呢?杜中宵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军队不是简单的带兵打仗,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离不了支撑体系的非战斗人员。这个年代这些人是有的,不过地位不高,而且根本没有前途可言。指挥使都头以下的将领,大多数靠的是自己的心腹,一些小兵小校。替他们处理公文,管理钱粮,甚至维持军纪。再向上的都监、钤辖,本来是带兵打仗的方面大员,有自己的管理系统。这几年来地位下降,成为中级统兵官,管理靠的是亲随将校。统管一路的都部署之类帅臣,都没有专业的非战斗管理人员,多是临时设置亲信将领,或者子弟家人,甚至是仆人亲随。只有到了经略司一级,才开始有了专门的管理官员,成为真正的帅府。
这些依附于军队主官的非战斗人员,大多没有官身,官场上没有前途,要么是因为与主管的特殊关系或者个人感情,要么是为了金钱。他们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军队的后勤、兵器等等关键物资,是掌握在这些人手里,关键时刻可以左右主将的意见。
杜中宵想一想,后世的军队中非战斗人员对军队的战力形成意义重大,而且地位很高。当然事情过了头,有的军队甚至会出现文职人员比战斗人员还多的奇观。
前些日子,杜中宵放手铁监的时候,最担心的组织问题,是铁监的技术人员地位没有解决。他们没有官身,现在也没有完善的技术晋升体系,一有反复,就会影响士气,甚至是队伍的稳定。而对于工业化的工厂来说,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至关重要。
地方的吏人其实是同样的问题,军队中的非战斗管理人员也是一样。
军队不一定职业化,但一定要专业化。现在刚好相反,职业化上走得太远,专业化大倒退。
杜中宵让十三郎要当将军,一定要学会书算,学会自己管理军队,便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就会被这个时代的军队推着走,很难建立功业。
经过了这些日子与基层军队同吃同住,一起生活,杜中宵认识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强军队的专业化。专门的管理人员,专门的参谋人员,专门的技术人员,如此等等。不只是要有这些人,而后必须解决他们的政治前途,不然很难改观。
唐五代的藩镇延续而来。官员出为知州,向来被视为方面之官。理论上来说,其权限与藩镇相差不多,只是人事权、监察权和一部分财政权,被朝廷收回而已。宋朝避藩镇之祸,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收其钱谷,及财政权被逐渐收到了三司手中。另一个就是斩其爪牙,即其幕僚和参曹官仅存其名,成了朝廷委任的官员。其亲兵卫队,同样仅存其名,成了衙门的公吏差役。
后人多看重夺知州的财权和废其亲兵,其实幕职和参曹官被废才更加要害。没有了这些,就斩断了军队和地方的联系,军队无法插手地方事务。知州虽总管军政民政,却已经没有把两者捏在一起的手段了。
从安史之乱藩镇坐大开始,掌管钱粮公文的那些人便就是其绝对核心。安禄山起兵时商议的,是其孔目官。宋太祖夺天下,倚重的是他的掌书记。没有这些核心人员,仅靠着掌控军队,其实很难对朝廷形成威胁。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心腹,方面大员手下其实就是一个小朝廷,可以迅速形成完整的统治体系。
藩镇为祸之前,和平时期的叛乱,多是有着小朝廷的太子或者地方王室。藩镇形成,有着自己的统治体系,手下有兵有钱有粮有地盘,天下就分崩离析了。
宋太祖自己就是藩镇出身,对此的理解,不是其他人可比的。兵固然是核心,但统军大将只要没有钱粮爪牙,终形不成大患。宋朝被称为公人世界,原因很多,但很重要一条,就是地方吏人实际上是成体系的。从都孔目和孔目这些吏人首领,到押司、书手、兵马使、拦头等等,实际上就是从前藩镇管理地方官的系统。真正统治地方的,是这些人。跟地方势力结合起来,既有历史传统,又有地方基础。
地方官被吏所欺,明面上多是不通吏事,性格软弱,实际上大多都是对这一体系没有认识。宋朝地方吏治崩坏,一个原因是公吏待遇差,没有前途。吏人虽然可以出职,但有年限要求。到了年限的时候大多已经过了壮年,做个最底层的小官,有什么前途可言?学问好了考进士,则必须辞去吏职,三年之后才能考。能够下这个决心的,并没有多少人。
地方如此?那军队呢?杜中宵这些日子,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军队不是简单的带兵打仗,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离不了支撑体系的非战斗人员。这个年代这些人是有的,不过地位不高,而且根本没有前途可言。指挥使都头以下的将领,大多数靠的是自己的心腹,一些小兵小校。替他们处理公文,管理钱粮,甚至维持军纪。再向上的都监、钤辖,本来是带兵打仗的方面大员,有自己的管理系统。这几年来地位下降,成为中级统兵官,管理靠的是亲随将校。统管一路的都部署之类帅臣,都没有专业的非战斗管理人员,多是临时设置亲信将领,或者子弟家人,甚至是仆人亲随。只有到了经略司一级,才开始有了专门的管理官员,成为真正的帅府。
这些依附于军队主官的非战斗人员,大多没有官身,官场上没有前途,要么是因为与主管的特殊关系或者个人感情,要么是为了金钱。他们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军队的后勤、兵器等等关键物资,是掌握在这些人手里,关键时刻可以左右主将的意见。
杜中宵想一想,后世的军队中非战斗人员对军队的战力形成意义重大,而且地位很高。当然事情过了头,有的军队甚至会出现文职人员比战斗人员还多的奇观。
前些日子,杜中宵放手铁监的时候,最担心的组织问题,是铁监的技术人员地位没有解决。他们没有官身,现在也没有完善的技术晋升体系,一有反复,就会影响士气,甚至是队伍的稳定。而对于工业化的工厂来说,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至关重要。
地方的吏人其实是同样的问题,军队中的非战斗管理人员也是一样。
军队不一定职业化,但一定要专业化。现在刚好相反,职业化上走得太远,专业化大倒退。
杜中宵让十三郎要当将军,一定要学会书算,学会自己管理军队,便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就会被这个时代的军队推着走,很难建立功业。
经过了这些日子与基层军队同吃同住,一起生活,杜中宵认识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强军队的专业化。专门的管理人员,专门的参谋人员,专门的技术人员,如此等等。不只是要有这些人,而后必须解决他们的政治前途,不然很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