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浮生唯有念与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谁是郝婷婷?”
我迟疑着举起右手。她对我一笑,温柔的说:“把手放下吧!”然后打开我的本子,向全班同学展示说:“看郝婷婷这字写的多漂亮!比老师写的都好看,大家要向她学习……”
我听不清她后面说什么,只感觉自己背上‘噗’的一声——窜出两个翅膀,我就毫无预兆的腾空而起。我的第一天,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桌、板凳,第一次被老师打,也是第一次被老师表扬。
一刻跌落谷底,一刻直上云霄,如此的特别。也许上天从一开始就要我学会习惯,这是属于我整个人生的节奏。
每当我跟朋友说起老师表扬我的字写得漂亮的时候,他们总会用惊诧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我记错了,好像老师应该夸我点别的。
但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我知道我现在的字对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它已经沦落到惨不忍睹,连我自己都不敢直视。这个悲惨的结果要归咎于姥姥。
每当我趴在炕上认真描摹我的字的时候,姥姥总要说:“你咋写的这么慢?绣花呢?考试能赶趟吗?快点写啊,自己能认识就得呗!”
十年如一日的这样教导我,终于如她所愿。现在我的字,果真只有我自己认识,甚至有时候自己也要仔细端详才猜的出来。
这是后话了,我的字的确被表扬了很长一段时间。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我都会看到最后一页有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笔写的我不认识的字,当然我推测也有可能是一个图案。(至于真正的答案是什么,你可以猜猜。我可以告诉你,我猜了整整一年,才被告知答案。)
偷着瞄一瞄同桌、后桌,他们大多只有一个对勾。我真的很想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是看看老师的脸总是风云多变的样子,只好吞一吞口水,把问题咽下去。
事实上,除了第一天她打了我一下之外,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连批评也没有。而且,她对我称得上是‘器重’。她对班里的同学说:“大家谁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问老师,我不在,可以问郝婷婷。”
大家和我一样不敢问她,于是诸多问题向我袭来。还好大家都是八、九岁的孩子,问题都也有限,我都能招架的住。
有时候会有调皮的男生拿出一个笔画很多、很生僻的字来,挑衅似的问道:“你啥都知道?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
我一下子来了斗志,拿过来一瞧,恰巧在电视上看过的,骄傲的答道:“不就是高跷的‘跷’吗?”他立刻愣了,随即诚恳的说:“哎呀,服了。”
我又开始飘飘然。终于有一天我碰到不能解答的问题了,一个小伙伴拿着作业本给我看,说:“这个字念啥啊?”‘扑通’一声,我感觉我落地了,飘不起来了。
我看着那红色图案心里嘀咕:我都不确定这是不是个字呢!略想了一下,只好实话实说:“不知道,像是随便划拉的。”
划拉,这在东北是一个动词。赵本上和宋丹丹的小品《策划》里曾经用到,丹丹说她家那只公鸡原来走道那样,后来这样,那鸡爪子在地上不知道划拉啥呢,仔细一看,明白了,那是下蛋公鸡在练签名。
我把这个词用在形容老师的批注上,实在有点不够恰当。但是谁知道呢?从此以后,小伙伴们都管那个我们不认识的‘图案’叫‘划拉的’。
由此,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老师给你写的啥?”“就一个对号。你呢?”“老师给我划拉的。”你看,我貌似能解答所有问题。而事实上,我的问题从来没有人给我解答。
学前班好像什么都没学。尤其对于我来说,脑子里新增加的内容就是几首歌。让人郁闷的是,我常常不能理解歌里的意思。
比如《鲁冰花》里有一句‘爷爷想起妈妈的话’。我当时就不明白爷爷为什么想起妈妈的话?就会有闪闪的泪光?因为‘卤’,在东北话里有‘腌’的意思。
于是我又产生了疑问:鲁冰花是花还是咸菜?还是一朵被腌成了咸菜的花?所以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问:“一个芝麻糕,不如一针细。是哪首歌?”的时候,我感同身受。
顺便说一下,这位网友最终采纳的答案是《七子之歌》。
歌词对我的折磨可谓不止一点点,不知道哪首歌里有一句‘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追求。’被我莫名的唱成‘给我一个旅游,让我去干求’。结果,被七姨笑到现在。
我那个时候还一直在琢磨‘干求’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我。这些疑问全数被暗暗记下,却不知该向何人问。谁给我回答?那个阴晴不定的女老师吗?
不,我不敢,我害怕。很多年后,当我终于一个个亲自揭晓答案的时候,我有过一丝很奇怪的感觉,也许没问是对的。人生中很多问题注定遗留多年,注定自己在某一天猛然发现答案。
也许没人回答是对的,别人的答案毕竟不能掺杂你想要的成份。也许怎么样都是对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夏日,她拿着沾着粉尘的黑板擦穿梭于每一趟课桌间,用板擦敲击着每一个路过的课桌打着拍子。
她敲过的我的桌子,声音好像不是单一里,有共鸣,有回响。那些粉尘落在我的桌面上,一点也不觉得脏。我觑着她走远,对着桌面轻轻一吹,雪白的粉末翩然而起,像一蓑烟雨,渲染了所有的记忆。
:“谁是郝婷婷?”
我迟疑着举起右手。她对我一笑,温柔的说:“把手放下吧!”然后打开我的本子,向全班同学展示说:“看郝婷婷这字写的多漂亮!比老师写的都好看,大家要向她学习……”
我听不清她后面说什么,只感觉自己背上‘噗’的一声——窜出两个翅膀,我就毫无预兆的腾空而起。我的第一天,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桌、板凳,第一次被老师打,也是第一次被老师表扬。
一刻跌落谷底,一刻直上云霄,如此的特别。也许上天从一开始就要我学会习惯,这是属于我整个人生的节奏。
每当我跟朋友说起老师表扬我的字写得漂亮的时候,他们总会用惊诧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我记错了,好像老师应该夸我点别的。
但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我知道我现在的字对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它已经沦落到惨不忍睹,连我自己都不敢直视。这个悲惨的结果要归咎于姥姥。
每当我趴在炕上认真描摹我的字的时候,姥姥总要说:“你咋写的这么慢?绣花呢?考试能赶趟吗?快点写啊,自己能认识就得呗!”
十年如一日的这样教导我,终于如她所愿。现在我的字,果真只有我自己认识,甚至有时候自己也要仔细端详才猜的出来。
这是后话了,我的字的确被表扬了很长一段时间。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我都会看到最后一页有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笔写的我不认识的字,当然我推测也有可能是一个图案。(至于真正的答案是什么,你可以猜猜。我可以告诉你,我猜了整整一年,才被告知答案。)
偷着瞄一瞄同桌、后桌,他们大多只有一个对勾。我真的很想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是看看老师的脸总是风云多变的样子,只好吞一吞口水,把问题咽下去。
事实上,除了第一天她打了我一下之外,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连批评也没有。而且,她对我称得上是‘器重’。她对班里的同学说:“大家谁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问老师,我不在,可以问郝婷婷。”
大家和我一样不敢问她,于是诸多问题向我袭来。还好大家都是八、九岁的孩子,问题都也有限,我都能招架的住。
有时候会有调皮的男生拿出一个笔画很多、很生僻的字来,挑衅似的问道:“你啥都知道?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
我一下子来了斗志,拿过来一瞧,恰巧在电视上看过的,骄傲的答道:“不就是高跷的‘跷’吗?”他立刻愣了,随即诚恳的说:“哎呀,服了。”
我又开始飘飘然。终于有一天我碰到不能解答的问题了,一个小伙伴拿着作业本给我看,说:“这个字念啥啊?”‘扑通’一声,我感觉我落地了,飘不起来了。
我看着那红色图案心里嘀咕:我都不确定这是不是个字呢!略想了一下,只好实话实说:“不知道,像是随便划拉的。”
划拉,这在东北是一个动词。赵本上和宋丹丹的小品《策划》里曾经用到,丹丹说她家那只公鸡原来走道那样,后来这样,那鸡爪子在地上不知道划拉啥呢,仔细一看,明白了,那是下蛋公鸡在练签名。
我把这个词用在形容老师的批注上,实在有点不够恰当。但是谁知道呢?从此以后,小伙伴们都管那个我们不认识的‘图案’叫‘划拉的’。
由此,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老师给你写的啥?”“就一个对号。你呢?”“老师给我划拉的。”你看,我貌似能解答所有问题。而事实上,我的问题从来没有人给我解答。
学前班好像什么都没学。尤其对于我来说,脑子里新增加的内容就是几首歌。让人郁闷的是,我常常不能理解歌里的意思。
比如《鲁冰花》里有一句‘爷爷想起妈妈的话’。我当时就不明白爷爷为什么想起妈妈的话?就会有闪闪的泪光?因为‘卤’,在东北话里有‘腌’的意思。
于是我又产生了疑问:鲁冰花是花还是咸菜?还是一朵被腌成了咸菜的花?所以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问:“一个芝麻糕,不如一针细。是哪首歌?”的时候,我感同身受。
顺便说一下,这位网友最终采纳的答案是《七子之歌》。
歌词对我的折磨可谓不止一点点,不知道哪首歌里有一句‘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追求。’被我莫名的唱成‘给我一个旅游,让我去干求’。结果,被七姨笑到现在。
我那个时候还一直在琢磨‘干求’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我。这些疑问全数被暗暗记下,却不知该向何人问。谁给我回答?那个阴晴不定的女老师吗?
不,我不敢,我害怕。很多年后,当我终于一个个亲自揭晓答案的时候,我有过一丝很奇怪的感觉,也许没问是对的。人生中很多问题注定遗留多年,注定自己在某一天猛然发现答案。
也许没人回答是对的,别人的答案毕竟不能掺杂你想要的成份。也许怎么样都是对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夏日,她拿着沾着粉尘的黑板擦穿梭于每一趟课桌间,用板擦敲击着每一个路过的课桌打着拍子。
她敲过的我的桌子,声音好像不是单一里,有共鸣,有回响。那些粉尘落在我的桌面上,一点也不觉得脏。我觑着她走远,对着桌面轻轻一吹,雪白的粉末翩然而起,像一蓑烟雨,渲染了所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