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对策 (2/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葬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们看,哪里还能抽出兵?”
不约而同的,众人的目光落到地图上,心里盘算了片刻,很快,相互对视苦笑。
大清拥地万里、黎民数兆,全国各省军队加起来有数十万,听起来很吓人,仔细一惦量,庞大的军队,零星分散于庞大的国土,漫长的疆界、海岸线、重要城市据点,处处需要防守,北方的俄罗斯、越南的法国、缅甸的英国,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只要有机会,都会毫不迟疑的咬上几口,这些年的亏吃得太多了。
关键时刻,偌大的中国居然无兵可调,
其实在四大军入朝前,朝廷已经很头疼了,东拼西凑,拆东墙补西墙,能机动的全想到了,捉襟见肘啊。
室内的气氛更加凝重,如暴风雨前的征兆,乌云压顶,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好像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沉甸甸的。
周馥走回桌旁,举杯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自嘲道:“要兵没问题,我们可以学闵丙奭,招揽山贼、马匪,各省的亡命之徒多如牛毛,十万八万没问题,呵呵,关键是……”
“银子!”杨士琦代他说出口,摇摇头:“不用说十万八万,招个三万两万,卖了翁老儿也拿不出来,我敢打赌,老家伙肯定会搁担子。”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是军队的老话,战事一起,银子就像流水一般,哗啦啦的向外淌,朝廷的底子大家都知道,现有入朝的军费已是不堪重负,更何况老佛爷的六十大寿马上就到,再节省也不能让老佛爷受委曲。
李鸿章摆摆手,目光回到地图上,立即转换话题:“登陆地点呢?”
周馥脱口而出:“仁川、元山。”马上跑了过去,在图上指出地点。
仁川是汉城的门户,条件优越,目前控制在倭人手里,一支强大的舰队停泊在港口,前次入朝就是在此登陆,元山是北朝鲜唯一大港,也是可以大规模登陆最佳地点,王锡祉在夜间的电报里已经说明,倭人早有此计划,于成龙派一队奔袭防守。
从汉城北上,从元山西进,甚至于分兵西北方,攻占平城、顺川、博川、肃州,切断平壤与国内的联系,平壤城几成孤岛,四大军也有全军覆没之忧。
这两个港口是倭人的最好选择,杨士琦用手丈量了几下,忽然目光一滞,喃喃道:“不论是汉城还是元山,与平壤均有数百里的距离,行军时间太长,而且缺少了突然性。”食指一点某地,用目光询问众人:“如果从这里登陆呢?岂不是直捣平壤,打得我军措手不及?”
“大同江?”众人眼神一紧,面有惊愕。
从黄海进入江口,溯流几十里即是平壤城,那里的江面非常宽阔,大型军舰也能自由往来,运兵速度快,免去了陆路周转的奔波。
周馥立即摇头:“大同江固然是一条捷径,但那里没有大型港口,大部队很难登陆,特别是辎重、重武器,难度太大,耗费的时间太长,与陆路相比并无优势,如果有可能,至多是小规模的步兵,缺少强大的火力。”
他是李鸿章的老幕僚,办事谨小慎微,说罢又觉不妥,马上补充道:“杏城之言也有一定道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倭人一向喜欢冒险,干脆在江口布置水雷。”
李鸿章嗯了一声,表示可行。
李经方也伸出了手指,先点在元山港:“在我的印象中,元山以前是小渔港,正式开港才十余年,规模远不如仁川,而且于成龙动作很快,及时分兵,抢在倭人之前控制在手里,不过于部人数太小,那里只有一百多人,我建议立即派遣两到三营,架设大炮,吓阻倭军的军舰。”
李鸿章看了他一眼,满意的点点头:“令卫汝贵部,抽调两营转赴元山,接过港口防务,于成龙部属于马营,返回平壤协防。”顿了顿,又颇不放心:“盛军再留一营驻安州、两营驻肃州,毅军留一营驻义州,奉军留一营驻清川江要隘,丰阿升部留一营驻博州。”
入朝部队本来人数就不够,这一分兵又去了八营四千人,进驻平壤的仅剩九千五百余人,敌我力量更为悬殊,形势更加恶劣。
可两营驻防元山港,不一定能守住,一旦兵败失陷,倭军顺利登陆,必然要进攻平壤以北的各大重镇,作为决策者,不得不通盘考虑,正所谓“先败而后胜”。
周馥忧色愈重,小声道:“平壤压力太大,必须增兵。”
李鸿章心中有底,沉吟良久,徐徐道:“向朝廷请旨,调宋庆毅军余部、刘盛休的铭军、盛军吕本元部,尽早赶赴朝鲜参战,依克唐阿将军驻守九连城、张锡銮移驻鸭绿江,盛京将军裕禄加强边防,并建议朝廷立即添募三十营,以备后用。”
七拼八凑,万把人算是凑齐了,这已是仅有的机动力量,平壤城将聚集两万人马,国内只有募兵这一条路,若是战事太过吃紧,这些新丁就拉上前线当炮灰。
于式枚不在场,杨士琦暂充文案,疾笔如飞。
这时,一位戈什哈进来了,跪地报告:“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在外求见。”
众幕僚相视一笑,李经方道:“让他等等,就说中堂大人尚未起床。”
李鸿章默认,挥手令戈什哈退下。
李经方热切的看着父亲,侃侃而谈:“仁川方面,肯定是倭军登陆的主要港口,虽然掌握在倭人手里,但大海辽阔,机会不少,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孩儿建议,北洋水师必须倾巢出动,中途截拦倭人的运输船,不惜决一死战。”
李鸿章无奈一笑:“电令丁日昌,速回天津,商讨海战事宜。”
说完这些,李鸿章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回到座位上,一声轻叹:“玉山,你草拟一个费用清单,赶在天黑前报送翁老儿,十万火急,不得有任何延误,争取在明天早朝时通过。”
玉山是周馥的字,他呵呵自嘲:“我这个前敌营务总办,早就变成了讨债鬼,翁大人现在一看到我,比阎王爷还害怕。”
想起翁同和的苦瓜脸,众幕僚莞尔,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
李鸿章淡淡的说道:“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为公为国,问心无愧。”目光闪了几下,慢悠悠的问道:“杀倭军的事,你们看如何?”
探讨了半天的局势,大家几乎忘记了王锡祉的那份电报。
李经方抢先说:“难得闵丙奭有此心意,自掏腰包养兵,不费我大清半钱银两,白得一支劲师,正好补充平壤的防守,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况且,闵丙奭的面子不能不给,干脆顺水推舟,甚至于给予大力帮助。”
道理很浅显,大家都点头赞同。
不过,老沉持重的周馥心有疑惑:“杀倭军属于朝鲜自建,与我大军如何协调?谁主谁次?各路大军来源复杂,必然要统一指挥,倘若闵丙奭另有想法,我们如何处置?”
李经方不假思索:“朝鲜是我大清的属国,闵丙奭只是区区一道总管,当然要服从我军的调动。”到底谁干入朝部队的统帅,目前尚无定论,李经方没有死心,暗自里在竭力争取。
李鸿章眉头微皱:“闵总管德高望重,身为一道之首,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当然,各军肯定要统一协调,但杀倭军有一定的自主权。”
杀倭军不是大清的军队,属于平安道自建,肯定轻易不会放手,大敌当前,急需闵丙奭的协助与配合,最忌内讧拆台,若是惹恼了闵总管,即便不敢明地里捣蛋,暗中也是心怀不满,一旦中途使坏,大清朝只有收拾烂摊子。
李经方稍有尴尬,不服气的说道:“指挥权上我们可以让步,但统领人选,必须重新考虑,闵总管不通军事,挑选的那个于成龙,其实是一个马匪。”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电报,顺手递给李鸿章:“这是奉天的消息,于成龙原藉山东,大字不识一个,从小就恶迹斑斑,后流窜内蒙、奉天十几年,占山为王、纵横草原,无恶不作,杀人如麻。”
资料很详细,众幕僚都是啼笑皆非。
杨士镶昨天还称赞于成龙为虎将,现在哭笑不得:“草莽英雄,打硬仗可能有一套,但让他统帅一军,这玩笑不能开。呵呵,翁老儿也走了眼,居然在朝中竭力保举。”
李鸿章没吭声,看了看张佩纶。
大舅子反对了,张佩纶不想多言,生怕再起冲突,但岳父大人既然询问了,只好强笑道:“闵大人虽不知兵,却饱读经书、久经宦场、人情练达,于成龙的出身为人,岂有不知之理?恐怕是另有所谋。”
李鸿章微笑点头:“平安道节度使属于从二品,我们也不能太小气,草拟奏章,建议任于成龙为宣抚使。”摆摆手,制止惊诧的众人劝阻:“向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发报,尽量为杀倭军提供方便,让于成龙早日成军。”
说罢起身:“荒川先生肯定等急了,我还去见见吧。”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来什么,扭头道:“伯行,你先预约俄罗斯公使,最好能在今晚会面。”(未完待续)
你们看,哪里还能抽出兵?”
不约而同的,众人的目光落到地图上,心里盘算了片刻,很快,相互对视苦笑。
大清拥地万里、黎民数兆,全国各省军队加起来有数十万,听起来很吓人,仔细一惦量,庞大的军队,零星分散于庞大的国土,漫长的疆界、海岸线、重要城市据点,处处需要防守,北方的俄罗斯、越南的法国、缅甸的英国,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只要有机会,都会毫不迟疑的咬上几口,这些年的亏吃得太多了。
关键时刻,偌大的中国居然无兵可调,
其实在四大军入朝前,朝廷已经很头疼了,东拼西凑,拆东墙补西墙,能机动的全想到了,捉襟见肘啊。
室内的气氛更加凝重,如暴风雨前的征兆,乌云压顶,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好像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沉甸甸的。
周馥走回桌旁,举杯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自嘲道:“要兵没问题,我们可以学闵丙奭,招揽山贼、马匪,各省的亡命之徒多如牛毛,十万八万没问题,呵呵,关键是……”
“银子!”杨士琦代他说出口,摇摇头:“不用说十万八万,招个三万两万,卖了翁老儿也拿不出来,我敢打赌,老家伙肯定会搁担子。”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是军队的老话,战事一起,银子就像流水一般,哗啦啦的向外淌,朝廷的底子大家都知道,现有入朝的军费已是不堪重负,更何况老佛爷的六十大寿马上就到,再节省也不能让老佛爷受委曲。
李鸿章摆摆手,目光回到地图上,立即转换话题:“登陆地点呢?”
周馥脱口而出:“仁川、元山。”马上跑了过去,在图上指出地点。
仁川是汉城的门户,条件优越,目前控制在倭人手里,一支强大的舰队停泊在港口,前次入朝就是在此登陆,元山是北朝鲜唯一大港,也是可以大规模登陆最佳地点,王锡祉在夜间的电报里已经说明,倭人早有此计划,于成龙派一队奔袭防守。
从汉城北上,从元山西进,甚至于分兵西北方,攻占平城、顺川、博川、肃州,切断平壤与国内的联系,平壤城几成孤岛,四大军也有全军覆没之忧。
这两个港口是倭人的最好选择,杨士琦用手丈量了几下,忽然目光一滞,喃喃道:“不论是汉城还是元山,与平壤均有数百里的距离,行军时间太长,而且缺少了突然性。”食指一点某地,用目光询问众人:“如果从这里登陆呢?岂不是直捣平壤,打得我军措手不及?”
“大同江?”众人眼神一紧,面有惊愕。
从黄海进入江口,溯流几十里即是平壤城,那里的江面非常宽阔,大型军舰也能自由往来,运兵速度快,免去了陆路周转的奔波。
周馥立即摇头:“大同江固然是一条捷径,但那里没有大型港口,大部队很难登陆,特别是辎重、重武器,难度太大,耗费的时间太长,与陆路相比并无优势,如果有可能,至多是小规模的步兵,缺少强大的火力。”
他是李鸿章的老幕僚,办事谨小慎微,说罢又觉不妥,马上补充道:“杏城之言也有一定道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倭人一向喜欢冒险,干脆在江口布置水雷。”
李鸿章嗯了一声,表示可行。
李经方也伸出了手指,先点在元山港:“在我的印象中,元山以前是小渔港,正式开港才十余年,规模远不如仁川,而且于成龙动作很快,及时分兵,抢在倭人之前控制在手里,不过于部人数太小,那里只有一百多人,我建议立即派遣两到三营,架设大炮,吓阻倭军的军舰。”
李鸿章看了他一眼,满意的点点头:“令卫汝贵部,抽调两营转赴元山,接过港口防务,于成龙部属于马营,返回平壤协防。”顿了顿,又颇不放心:“盛军再留一营驻安州、两营驻肃州,毅军留一营驻义州,奉军留一营驻清川江要隘,丰阿升部留一营驻博州。”
入朝部队本来人数就不够,这一分兵又去了八营四千人,进驻平壤的仅剩九千五百余人,敌我力量更为悬殊,形势更加恶劣。
可两营驻防元山港,不一定能守住,一旦兵败失陷,倭军顺利登陆,必然要进攻平壤以北的各大重镇,作为决策者,不得不通盘考虑,正所谓“先败而后胜”。
周馥忧色愈重,小声道:“平壤压力太大,必须增兵。”
李鸿章心中有底,沉吟良久,徐徐道:“向朝廷请旨,调宋庆毅军余部、刘盛休的铭军、盛军吕本元部,尽早赶赴朝鲜参战,依克唐阿将军驻守九连城、张锡銮移驻鸭绿江,盛京将军裕禄加强边防,并建议朝廷立即添募三十营,以备后用。”
七拼八凑,万把人算是凑齐了,这已是仅有的机动力量,平壤城将聚集两万人马,国内只有募兵这一条路,若是战事太过吃紧,这些新丁就拉上前线当炮灰。
于式枚不在场,杨士琦暂充文案,疾笔如飞。
这时,一位戈什哈进来了,跪地报告:“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在外求见。”
众幕僚相视一笑,李经方道:“让他等等,就说中堂大人尚未起床。”
李鸿章默认,挥手令戈什哈退下。
李经方热切的看着父亲,侃侃而谈:“仁川方面,肯定是倭军登陆的主要港口,虽然掌握在倭人手里,但大海辽阔,机会不少,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孩儿建议,北洋水师必须倾巢出动,中途截拦倭人的运输船,不惜决一死战。”
李鸿章无奈一笑:“电令丁日昌,速回天津,商讨海战事宜。”
说完这些,李鸿章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回到座位上,一声轻叹:“玉山,你草拟一个费用清单,赶在天黑前报送翁老儿,十万火急,不得有任何延误,争取在明天早朝时通过。”
玉山是周馥的字,他呵呵自嘲:“我这个前敌营务总办,早就变成了讨债鬼,翁大人现在一看到我,比阎王爷还害怕。”
想起翁同和的苦瓜脸,众幕僚莞尔,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
李鸿章淡淡的说道:“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为公为国,问心无愧。”目光闪了几下,慢悠悠的问道:“杀倭军的事,你们看如何?”
探讨了半天的局势,大家几乎忘记了王锡祉的那份电报。
李经方抢先说:“难得闵丙奭有此心意,自掏腰包养兵,不费我大清半钱银两,白得一支劲师,正好补充平壤的防守,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况且,闵丙奭的面子不能不给,干脆顺水推舟,甚至于给予大力帮助。”
道理很浅显,大家都点头赞同。
不过,老沉持重的周馥心有疑惑:“杀倭军属于朝鲜自建,与我大军如何协调?谁主谁次?各路大军来源复杂,必然要统一指挥,倘若闵丙奭另有想法,我们如何处置?”
李经方不假思索:“朝鲜是我大清的属国,闵丙奭只是区区一道总管,当然要服从我军的调动。”到底谁干入朝部队的统帅,目前尚无定论,李经方没有死心,暗自里在竭力争取。
李鸿章眉头微皱:“闵总管德高望重,身为一道之首,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当然,各军肯定要统一协调,但杀倭军有一定的自主权。”
杀倭军不是大清的军队,属于平安道自建,肯定轻易不会放手,大敌当前,急需闵丙奭的协助与配合,最忌内讧拆台,若是惹恼了闵总管,即便不敢明地里捣蛋,暗中也是心怀不满,一旦中途使坏,大清朝只有收拾烂摊子。
李经方稍有尴尬,不服气的说道:“指挥权上我们可以让步,但统领人选,必须重新考虑,闵总管不通军事,挑选的那个于成龙,其实是一个马匪。”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电报,顺手递给李鸿章:“这是奉天的消息,于成龙原藉山东,大字不识一个,从小就恶迹斑斑,后流窜内蒙、奉天十几年,占山为王、纵横草原,无恶不作,杀人如麻。”
资料很详细,众幕僚都是啼笑皆非。
杨士镶昨天还称赞于成龙为虎将,现在哭笑不得:“草莽英雄,打硬仗可能有一套,但让他统帅一军,这玩笑不能开。呵呵,翁老儿也走了眼,居然在朝中竭力保举。”
李鸿章没吭声,看了看张佩纶。
大舅子反对了,张佩纶不想多言,生怕再起冲突,但岳父大人既然询问了,只好强笑道:“闵大人虽不知兵,却饱读经书、久经宦场、人情练达,于成龙的出身为人,岂有不知之理?恐怕是另有所谋。”
李鸿章微笑点头:“平安道节度使属于从二品,我们也不能太小气,草拟奏章,建议任于成龙为宣抚使。”摆摆手,制止惊诧的众人劝阻:“向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发报,尽量为杀倭军提供方便,让于成龙早日成军。”
说罢起身:“荒川先生肯定等急了,我还去见见吧。”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来什么,扭头道:“伯行,你先预约俄罗斯公使,最好能在今晚会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