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重生朱棣之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太医院院使戴思恭亲自出马,为朱高煦诊脉后,对朱棣、徐皇后说朱高煦是劳累过度引发的,修养一阵就好。
朱棣不放心,以商议事情的名义,派人把道衍和尚请到宫里,悄悄地让道衍和尚在这文华殿偏殿给朱高煦把脉。
“有劳大师。”
朱高煦起身向道衍和尚躬身一礼道。
这两年多的辛苦付出,对他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大明的基础建设、科举革新在稳步推进,假以时日,必能给大明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至于提高大明的医疗水平,有惠民医馆在积攒力量,如今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而科技的进步,则有墨巧司在打头阵,千里镜、杜仲胶胎、水银镜、脚踏式高效纺织机、机械钟表等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轻工业产物,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此外,这两年多以来,朱棣还在他的影响下,不仅完善了工商税,更实现了一条鞭法、永不加赋及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
由于军制改革与推行官吏一体化还不到时候,因此这两个方面他没有主动去向朱棣提及。
“陛下,好消息,郑和来信了。”
就在父子俩陪着道衍和尚喝茶的时候,宦官李兴弓着腰,疾步来到殿内,恭声禀告道。
“信是何时所发?”朱棣问道。
李兴答道:“五月十六。”
“看样子,郑和不日即可回航。”朱棣面露喜色道:“快念。”
“是。”李兴躬身道。
“臣郑和于天元号海船望北而叩,恭祈陛下万安。”
“微臣所率船队,已抵达旧港,一路之上,巡访各国,所到之处,皆称颂吾皇伟业,心向大明,并期盼与我大明通商。臣随船带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更是大受追捧。”
“臣恭请陛下,再备我中华灵器妙物,四个月之内运抵旧港,以供我海外交友贸易之需。臣身在异乡,深感吾皇巡洋决策之英明,臣以为欲使国家富强,万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四海平则万事兴。”
“财富取之于海?”
朱棣细细品味着郑和的这句话,低声问道。
“好啊!”道衍和尚抚须笑道:“贫僧这辈子做成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事,辅佐了一个盖世圣君,教出了一个绝世良才。”
朱棣点头道:“郑和确实有些见地。”
道衍和尚斟酌片刻,朗声说道:“贫僧要建言陛下,将郑和的奏本以邸报传知天下,大力宣扬万里巡洋之功,友善邻邦之利,借此声势排除非议,振兴国力,以备货出海为名,带动各种商业繁荣,以慰臣工之期望,安抚百姓之人心。”
“不错,朕正有此意!”
朱棣目露精光道。
他顿了顿,望向退到殿门口的李兴,道:“李兴?”
“奴婢在。”李兴躬身疾步而入,作揖道。
朱棣吩咐道:“李兴,速去传旨通政司,把郑和来信明发邸报,再让通政司加急印制一期《金陵旬报》特刊,把郑和来信内容,一字不差的附上!记住,要用头版头条!”
“奴婢遵旨。”
李兴急忙领旨,然后躬身退了下去。
朱棣又望向殿门外,高声道:“昌盛可在?”
“奴婢在。”
侍立在殿外的昌盛立即躬身疾步而入,作揖行礼道。
朱棣下令道:“传朕口谕,着户部今日当值的众臣工来文华殿议事。”
“奴婢领旨。”昌盛恭声领旨,随后退了下去。
“陛下,贫僧还有事,就不叨扰了。”
道衍和尚起身拱手作揖道。
朱高煦连忙对朱棣说道:“爹,孩儿送大师出宫。”
“也好。”朱棣刚想喊人抬轿子把道衍送回天界寺,此时听了朱高煦所言,立即点头道。
片刻后,朱高煦与道衍和尚出了文华殿。
不多时,两人过了金水桥,穿过午门后,来到了宫门外那辆永乐三年最新款的减震四轮马车前。
这辆四轮马车的车胎,乃是用硫化后的杜仲胶制作而成,耐磨性高,抗压能力强,再配合最新的弹簧减震器,便成为年老高官的首选。
道衍和尚人老成精,自然看得出朱高煦特意送他是有意为之,所以在上车之前,他一把抓住了朱高煦的袖子。
“大师?”朱高煦故作惊讶道。
道衍和尚道:“殿下有话不妨直说。”
朱高煦环顾左右,见四周并无人靠近,且不远处的车夫正是韦贤,一众护卫也都是东宫近卫。
于是,他压低声音道:“大师,我的身体确定无碍么?”
“出家人不打诳语,何况这种事关乎天家。殿下放宽心,你确实是劳累过度引发的眩晕,脉象并无其他异常。”
道衍和尚抚须道:“太医院戴院使为人正直,本就不会诓骗殿下,殿下多虑了。”
“有劳大师了。”
朱高煦拱手致谢,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道衍和尚上车。
他略懂医术,对自身的情况有所了解,之所以如此谨慎,乃是穿越者怕死的本性在作祟。
得到道衍和尚的肯定答复之后,朱高煦暗暗松了一口气,决定接下来一段时间好好休息,多陪一陪老婆孩子。
两刻钟之后。
“郑和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吧?”
文华殿之中,朱棣端坐龙椅之上,隔着御桌,询问殿内站着与坐着的一众户部臣工。
“臣等听到了。”
以郁新为首的户部官员齐声道。
“好!”朱棣点头道:“太子、郁新?”
“儿臣在(臣在)!”
朱高煦、郁新起身之后,走到殿中央,躬身齐声道。
“命你二人会同六部,督率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江西、胡广布政司,及松江、苏州、杭州三府衙门,再造海船八十八艘,并备齐郑和要求增加的各种货物。”
朱棣朗声吩咐道。
“陛下——”
郁新苦着一张老脸,近乎哀求道。
朱棣打断道:“四个月内运抵旧港,不得有误。”
“陛下,现在国库空虚,存银不及一百万两。陛下既要造船,又要采购各种物资,没有银两断难完成。”
郁新不得不硬着头皮恭声禀道。
朱棣板着脸道:“朕只要结果,银子的事,你们去想办法。”
“陛下,微臣——”
郁新还想再说,却被朱棣的一声疑问打断。
“太子?”
朱高煦立即躬身道:“儿臣遵旨!”
朱棣环视众人道:“朕再说一遍,为郑和船队所备物资,必须在四个月内运抵旧港。”
PS:卑微作者求推荐票、月票!章节说打卡!
第一百三十三章:郑和来信
p; 太医院院使戴思恭亲自出马,为朱高煦诊脉后,对朱棣、徐皇后说朱高煦是劳累过度引发的,修养一阵就好。
朱棣不放心,以商议事情的名义,派人把道衍和尚请到宫里,悄悄地让道衍和尚在这文华殿偏殿给朱高煦把脉。
“有劳大师。”
朱高煦起身向道衍和尚躬身一礼道。
这两年多的辛苦付出,对他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大明的基础建设、科举革新在稳步推进,假以时日,必能给大明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至于提高大明的医疗水平,有惠民医馆在积攒力量,如今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而科技的进步,则有墨巧司在打头阵,千里镜、杜仲胶胎、水银镜、脚踏式高效纺织机、机械钟表等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轻工业产物,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此外,这两年多以来,朱棣还在他的影响下,不仅完善了工商税,更实现了一条鞭法、永不加赋及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
由于军制改革与推行官吏一体化还不到时候,因此这两个方面他没有主动去向朱棣提及。
“陛下,好消息,郑和来信了。”
就在父子俩陪着道衍和尚喝茶的时候,宦官李兴弓着腰,疾步来到殿内,恭声禀告道。
“信是何时所发?”朱棣问道。
李兴答道:“五月十六。”
“看样子,郑和不日即可回航。”朱棣面露喜色道:“快念。”
“是。”李兴躬身道。
“臣郑和于天元号海船望北而叩,恭祈陛下万安。”
“微臣所率船队,已抵达旧港,一路之上,巡访各国,所到之处,皆称颂吾皇伟业,心向大明,并期盼与我大明通商。臣随船带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更是大受追捧。”
“臣恭请陛下,再备我中华灵器妙物,四个月之内运抵旧港,以供我海外交友贸易之需。臣身在异乡,深感吾皇巡洋决策之英明,臣以为欲使国家富强,万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四海平则万事兴。”
“财富取之于海?”
朱棣细细品味着郑和的这句话,低声问道。
“好啊!”道衍和尚抚须笑道:“贫僧这辈子做成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事,辅佐了一个盖世圣君,教出了一个绝世良才。”
朱棣点头道:“郑和确实有些见地。”
道衍和尚斟酌片刻,朗声说道:“贫僧要建言陛下,将郑和的奏本以邸报传知天下,大力宣扬万里巡洋之功,友善邻邦之利,借此声势排除非议,振兴国力,以备货出海为名,带动各种商业繁荣,以慰臣工之期望,安抚百姓之人心。”
“不错,朕正有此意!”
朱棣目露精光道。
他顿了顿,望向退到殿门口的李兴,道:“李兴?”
“奴婢在。”李兴躬身疾步而入,作揖道。
朱棣吩咐道:“李兴,速去传旨通政司,把郑和来信明发邸报,再让通政司加急印制一期《金陵旬报》特刊,把郑和来信内容,一字不差的附上!记住,要用头版头条!”
“奴婢遵旨。”
李兴急忙领旨,然后躬身退了下去。
朱棣又望向殿门外,高声道:“昌盛可在?”
“奴婢在。”
侍立在殿外的昌盛立即躬身疾步而入,作揖行礼道。
朱棣下令道:“传朕口谕,着户部今日当值的众臣工来文华殿议事。”
“奴婢领旨。”昌盛恭声领旨,随后退了下去。
“陛下,贫僧还有事,就不叨扰了。”
道衍和尚起身拱手作揖道。
朱高煦连忙对朱棣说道:“爹,孩儿送大师出宫。”
“也好。”朱棣刚想喊人抬轿子把道衍送回天界寺,此时听了朱高煦所言,立即点头道。
片刻后,朱高煦与道衍和尚出了文华殿。
不多时,两人过了金水桥,穿过午门后,来到了宫门外那辆永乐三年最新款的减震四轮马车前。
这辆四轮马车的车胎,乃是用硫化后的杜仲胶制作而成,耐磨性高,抗压能力强,再配合最新的弹簧减震器,便成为年老高官的首选。
道衍和尚人老成精,自然看得出朱高煦特意送他是有意为之,所以在上车之前,他一把抓住了朱高煦的袖子。
“大师?”朱高煦故作惊讶道。
道衍和尚道:“殿下有话不妨直说。”
朱高煦环顾左右,见四周并无人靠近,且不远处的车夫正是韦贤,一众护卫也都是东宫近卫。
于是,他压低声音道:“大师,我的身体确定无碍么?”
“出家人不打诳语,何况这种事关乎天家。殿下放宽心,你确实是劳累过度引发的眩晕,脉象并无其他异常。”
道衍和尚抚须道:“太医院戴院使为人正直,本就不会诓骗殿下,殿下多虑了。”
“有劳大师了。”
朱高煦拱手致谢,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道衍和尚上车。
他略懂医术,对自身的情况有所了解,之所以如此谨慎,乃是穿越者怕死的本性在作祟。
得到道衍和尚的肯定答复之后,朱高煦暗暗松了一口气,决定接下来一段时间好好休息,多陪一陪老婆孩子。
两刻钟之后。
“郑和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吧?”
文华殿之中,朱棣端坐龙椅之上,隔着御桌,询问殿内站着与坐着的一众户部臣工。
“臣等听到了。”
以郁新为首的户部官员齐声道。
“好!”朱棣点头道:“太子、郁新?”
“儿臣在(臣在)!”
朱高煦、郁新起身之后,走到殿中央,躬身齐声道。
“命你二人会同六部,督率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江西、胡广布政司,及松江、苏州、杭州三府衙门,再造海船八十八艘,并备齐郑和要求增加的各种货物。”
朱棣朗声吩咐道。
“陛下——”
郁新苦着一张老脸,近乎哀求道。
朱棣打断道:“四个月内运抵旧港,不得有误。”
“陛下,现在国库空虚,存银不及一百万两。陛下既要造船,又要采购各种物资,没有银两断难完成。”
郁新不得不硬着头皮恭声禀道。
朱棣板着脸道:“朕只要结果,银子的事,你们去想办法。”
“陛下,微臣——”
郁新还想再说,却被朱棣的一声疑问打断。
“太子?”
朱高煦立即躬身道:“儿臣遵旨!”
朱棣环视众人道:“朕再说一遍,为郑和船队所备物资,必须在四个月内运抵旧港。”
PS:卑微作者求推荐票、月票!章节说打卡!
第一百三十三章:郑和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