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重生朱棣之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

    傍晚。

    天地之间,灰蒙蒙一片。

    大雪虽停,但寒气不减,反而更冷了几分。

    乾清宫之中,朱棣与朱高煦盘膝坐在龙榻的左右两边,正围着中间的暖炉商议着事情。

    “俺打算开春之后,命内官监少监李兴率船队护送施进卿及其随从,前去旧港宣旨册封梁道明为旧港宣慰使,着手建立旧港宣慰使司。”朱棣说道。

    朱高煦知道,宣慰使司简称宣慰司,是大明用来管理边境之地的地方行政机构。

    其长官称为宣慰使,从三品,相当于后世的高官,主要从当地望族或权贵选出,可以世袭。

    因为宣慰司管辖的是大明领土,所以其长官宣慰使要经朝廷册封。

    同时,朝廷对宣慰司亦有调解、保护的责任。

    历史上永乐年间,那罗塔派遣使者向大明朝贡,并“乞命以职”,朱棣于是赐冠服、印章,封他为缅甸宣慰使司宣慰使。

    其实宣慰司乃是土司的一种,土司包含了宣慰司。

    所谓土司,是元明清三代在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管理民族地区的机构,其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实行世袭制。

    从层级来说,有土府、土州、土县,它们统称土司,土司的长官,称为土司官。

    洪武年间规定“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

    根据《明史·土司总序》记载:“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往往有之。”

    朝廷对各级土官有任免权,即“袭替必奉朝命,虽万里外,皆赴阙授职。”

    比宣慰司级别更低的则是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长官司,其长官分别称为:从四品的宣抚使,相当于后世的厅级;从五品的招讨使、安抚使,相当于后世副厅级;正六品的长官,相当于后世副厅和正处之间。

    一般说来,军民府、土州、土县官吏在朝廷隶属吏部验封司,在地方隶属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

    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官吏在朝廷隶属兵部武选司,在地方隶属都指挥使司。

    土司必须定期向朝廷朝贡,贡期分一年一贡、二年一贡、三年一贡,按期到达者给全赏。

    “爹为何想在旧港设立宣慰司?”

    朱高煦故作疑惑道。

    他其实希望朱棣能在旧港设置都指挥使司,类似努尔干都司一样,由朝廷派遣一批官吏前去进行建设。

    “你皇爷爷曾言:‘御边之道,固当示以威武,尤必守以持重’。在大明边疆建立一支军队非常重要,如此既能显示朝廷威严,又可防范风险。”

    朱棣解释道:“在旧港发生骚乱时,梁道明便可以光明正大的调动武力来镇压,并可以率兵抵御如满者伯夷国之类的海外岛国的入侵。”

    “确实如此,宣慰司的设立可使朝廷得知边疆之事,迅速做出反应,以此减少边境隐患。”

    朱高煦对此表示赞成道:“若满者伯夷国攻打旧港,那就等于是对我大明宣战,到时候大明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灭了满者伯夷国。”

    “此外,宣慰司还有向朝廷纳贡之责。”

    朱棣想起了一件事,接着说道:“洪武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缅中宣慰使卜剌浪遭受麓川土司思伦侵占领土,遂遣使携带贡品入京告状。你皇爷爷于是派遣李思聪、钱古训等人调解双方矛盾。”

    通常情况下,宣慰使要准备好优质的贡品,派出使者持礼部铸造的符牌上京纳贡。

    纳贡对朝廷而言,可谓是一举多得,不仅可以维系宣慰司与朝廷的交流关系,增加国库收入,还可借此观察宣慰司对朝廷的态度,甚至还可以成为宣慰使谢罪的途径。

    历史上永乐时期,缅甸宣慰使那罗塔曾经因好斗犯错,而后也是乖乖地遣使、进贡、谢罪。

    虽然宣慰司的设立有助于朝廷巩固边疆、减少割据,但朱高煦非常清楚,拥有众多优点的宣慰司,在历史上的大明中后期逐渐走向了瓦解和崩溃。

    “爹,孩儿认为皇爷爷针对土司制定的宽猛适宜之策存在隐患。”

    朱高煦略作犹豫,最后还是决定趁此机会向朱棣阐述一下土司制度的缺点。

    “历代帝王擅长用‘以夷制夷’之策来治理边疆,你皇爷爷精通此道,他让夷民权贵成为宣慰使,来治理本地土人,彰显朝廷之仁义大度。”

    “而且,通过册封邻近土司之势力,让各土司之间形成制约,既能显示朝廷之仁义,又能利用地方矛盾而维系平稳,不至于地方夷民叛乱不止。”

    朱棣先是解释了一下以夷制夷的好处,接着反问道:“此策施行至今,并未见到隐患,你作何解释?”

    “爹,请试想,若有甲方宣慰司长官杀了乙方宣慰使长官及其长子,还侵占了乙方宣慰司的土地。朝廷获知此事后,会如何处置?”

    朱高煦没有直接说隐患,而是选择了举例说明。

    朱棣道:“自然派人前去问罪甲方宣尉使。”

    朱高煦道:“若甲方宣尉使灰溜溜地把土地还给乙方,然后遣使携带信符入京谢罪,朝廷又该如何处置?”

    “所谓‘好善恶恶,人情所同’,是人都会犯错,无论是中原汉民还是边境少民。”

    朱棣大度的说道:“蛮既服辜,其释不问。当把信符还给甲方宣尉使,命其三年来贡一次。”

    “父皇,此举动看似彰显仁慈,可细细琢磨,却治标不治本。”朱高煦说道。

    朱棣疑惑道:“此话何解?”

    “犯错的宣慰使,或许只是惧怕朝廷权势,并非真心反省认错,以后可能还会犯类似的错误。”

    朱高煦答道:“甚至,受欺负的乙方宣尉使的其余儿子,会认为朝廷赏罚不公,反而举兵反叛。”

    朱棣冷声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