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郑王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估计很多读者认为主角娶文姜是个毒点,枕中也不止一次的看到很多人吐槽主角要戴原谅帽了。
本书的第五章,枕中也解释过这个问题,但是有读者对此并不买账,认为枕中是为文姜洗白。
要弄清楚文姜是否与其兄私通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搞明白这种说法最先是从哪传出来。
最先讲到文姜与其兄私通的是《左传》,《春秋》三传中只有《左传》这么言辞凿凿的讲,而后来司马迁的《史记》也有讲到,接着还有《毛诗》也出言讽刺过。
《毛诗》的相关问题,枕中在第五章已经论述过,在此就不在赘言。而学术界的一般说法认为,《史记》中和《左传》中大致相同的地方,都可以认为《史记》是在抄《左传》(这个有条件的可以去问问,看看枕中是不是在瞎说。)
所以,可以这样说,文姜与其兄私通的事是从《左传》中传出来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我们现在来谈论下《左传》的问题,司马迁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但是,这点的争议很大,近代以来的大学者,如钱穆、郭沫若,认为《左传》并不是左丘明所作而是吴起所作,梁启超、康有为则认为这是汉代刘歆的伪作。
总而言之,《左传》成书最早的时间应该是战国初期,进一步说成书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86年之间。而根据《史记》、《论语》等一些资料记述,左丘明生活在鲁国的襄、昭、定、哀公时期,年龄大约与孔子仿佛。由此计算,即使左丘明年龄小于孔子二三十岁并且高寿,也活不到公元前403年。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左传》托名伪作的嫌疑极大,若将《左传》的成书时间定为战国时期,那么,此时正是儒家思想在民间蓬勃发展的时期,《左传》在此时解读出文姜之乱,可以说是为其解经服务的。《左传》解经突出一个“礼”,礼既是是非的标准,也能决定人物与事件的成败。《春秋》记载,鲁桓公在会见齐襄公那年死在了齐国。《左传》认为《春秋》之所以记载这件事,肯定是有微言大义的,接着就从“礼”的角度去审视鲁桓公之死:鲁桓死在国外,其中肯定有非礼的因素。恰好鲁桓公去见齐襄公时带了夫人,于是鲁桓的死因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归咎于夫人。《左传》认为国君带夫人出访是不合礼的,不合礼就不祥,不祥就不会有好结果《左传》一向认为女人是祸水。这样,《左传》就完成了对《春秋》微义大义的发掘,并且还以文姜是鲁桓之死的祸根为基调,向世人展示文姜其人及其婚事。
在《左传》作者眼里,文姜嫁给鲁桓公及其在鲁国的所作所为,处处都存在非礼之举。
《左传桓公三年》:“秋,公子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齐侯送姜女于,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左传桓公十八年》:“十八年春,公将行... -->>
估计很多读者认为主角娶文姜是个毒点,枕中也不止一次的看到很多人吐槽主角要戴原谅帽了。
本书的第五章,枕中也解释过这个问题,但是有读者对此并不买账,认为枕中是为文姜洗白。
要弄清楚文姜是否与其兄私通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搞明白这种说法最先是从哪传出来。
最先讲到文姜与其兄私通的是《左传》,《春秋》三传中只有《左传》这么言辞凿凿的讲,而后来司马迁的《史记》也有讲到,接着还有《毛诗》也出言讽刺过。
《毛诗》的相关问题,枕中在第五章已经论述过,在此就不在赘言。而学术界的一般说法认为,《史记》中和《左传》中大致相同的地方,都可以认为《史记》是在抄《左传》(这个有条件的可以去问问,看看枕中是不是在瞎说。)
所以,可以这样说,文姜与其兄私通的事是从《左传》中传出来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我们现在来谈论下《左传》的问题,司马迁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但是,这点的争议很大,近代以来的大学者,如钱穆、郭沫若,认为《左传》并不是左丘明所作而是吴起所作,梁启超、康有为则认为这是汉代刘歆的伪作。
总而言之,《左传》成书最早的时间应该是战国初期,进一步说成书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86年之间。而根据《史记》、《论语》等一些资料记述,左丘明生活在鲁国的襄、昭、定、哀公时期,年龄大约与孔子仿佛。由此计算,即使左丘明年龄小于孔子二三十岁并且高寿,也活不到公元前403年。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左传》托名伪作的嫌疑极大,若将《左传》的成书时间定为战国时期,那么,此时正是儒家思想在民间蓬勃发展的时期,《左传》在此时解读出文姜之乱,可以说是为其解经服务的。《左传》解经突出一个“礼”,礼既是是非的标准,也能决定人物与事件的成败。《春秋》记载,鲁桓公在会见齐襄公那年死在了齐国。《左传》认为《春秋》之所以记载这件事,肯定是有微言大义的,接着就从“礼”的角度去审视鲁桓公之死:鲁桓死在国外,其中肯定有非礼的因素。恰好鲁桓公去见齐襄公时带了夫人,于是鲁桓的死因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归咎于夫人。《左传》认为国君带夫人出访是不合礼的,不合礼就不祥,不祥就不会有好结果《左传》一向认为女人是祸水。这样,《左传》就完成了对《春秋》微义大义的发掘,并且还以文姜是鲁桓之死的祸根为基调,向世人展示文姜其人及其婚事。
在《左传》作者眼里,文姜嫁给鲁桓公及其在鲁国的所作所为,处处都存在非礼之举。
《左传桓公三年》:“秋,公子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齐侯送姜女于,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左传桓公十八年》:“十八年春,公将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