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风波(1) (2/2)
顶点小说网 23wx.cx,巅峰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行了,以最为富裕的浙西省为例,浙西省每年的赋税折合银两10万两,其中,包括粮食00万担,折合银两140万两,盐铁等专营赋税60万两,商贸赋税10万两,支出的情况为:浙西省官吏俸禄80万两,省、州、郡、县日常开支40万两,粮食入库折损10万两,粮食运送花费10万两,刨去这些,朝廷能够收入80万两白银。最为贫穷的山南省,原来全省的赋税上缴不足10万两白银。
大周官吏的俸禄一律都是领取的白银,所以,朝廷能够收到的赋税,大都是粮食,后来,朝廷令各省一律折合为白银上缴。大周15个省,全年上缴的赋税折合白银为550万两,这些银两的开支为:皇上内宫100万两,朝廷官吏俸禄10万两,朝廷正常开支80万两,征边军、羽林军、勋卫军粮饷共计00万两,最终剩下的白银,只有50万两。这50万两白银,需要应付许多方面的紧急情况,比如说灾害、临时征战等等。
世家祸国殃民啊,作为最大的赋税群体,商贸居然没有什么赋税之贡献,区区50万两白银,能够干什么,世家之军队,每年拿走大批赋税,却一心想着和皇权抗衡,这种一面吸着百姓的血,一面不遗余力维护自身利益之行为,不仅仅是皇上忍不住,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会愤怒的。
大周之百姓承担了9成以上的赋税,而且,周世平估计,大周虽然是官绅一体纳粮,可是,实际情况肯定不是这样,主要的纳粮群体,还是普通百姓。
周世平明白,仅仅依靠普通百姓支撑,大周无法富裕,所谓统一中原将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战争需要钱粮支撑,虽说有谋略,但主要依靠的还是银子,世家执掌朝政多年,不管国家发展、不问百姓死活,想着的就是保住自身之地位,包括皇室都无可奈何,可见世家嚣张到了什么程度。变革是必然的,他周世平不过是在偶然的机会、偶然的时间遇见了这样的事情,义不容辞承担了这份责任。
商户关心的不是赋税的多少,5税1他们无所谓,他们关心赋税到哪里去了,今后该怎么办,世家、权贵的商铺,所有的利润都是自己得了,包括应该上缴的赋税,财力雄厚的商铺,每年花销的打点银子,远远不止这点赋税,外地来的商户,各项费用多了去了,除了赋税之外,还有什么保护费、占地费等等,能够维持算不错了,至于街头的小商小贩,生活在最底层,随便一个无赖都可以欺负他们。
周世平设计的传单之中,对这些都做了答复,凡京畿之地的商铺,在商会和县衙登记审核之后,能够按时缴纳赋税,一律受官府之保护,府衙和县衙将在之后对京畿之地进行大力整顿,狠狠打击那些无赖之徒,不准其他任何机构、任何人收取任何费用。
京城和京畿11县共有大大小小的商铺1.9万余,其中京城内近万家商铺。周世平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每户全年上缴赋税100两银子,也是近00万两白银,实际上,按照5税1的比例,足额征收,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可如今的京畿之地,除开盐铁专营赋税,其余不足0万两。周世平一面哀叹世家的心黑、商贾的狡诈,一面为皇上和大周百姓感到悲哀。
5月5日,京畿之地,因为传单的作用,所有商铺均知晓了府衙的举措,各方反应不一,属于世家、权贵所有的商铺,对此不屑一顾,财力雄厚的商铺,将信将疑,踌躇不已,外地来的商户,大都表示赞同。由此引发了多种不同之动作。
外地来的商户,占京畿商户的1成左右,这些商铺,都按照要求到商会、县衙登记审核,财力雄厚的商铺,按兵不动,看着那些背景强硬的商铺,世家、权贵所有的商铺,继续营业,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6月5日,已经过去了15日时间,商会、县衙登记的商户不足成,而且,渐渐没有商铺继续上门登记,就是已经登记审核的商户,也是惴惴不安,甚至有不少商户登记之后,提出能否退出来。
周世平按兵不动,还有15日的时间,让那些商户去闹、去串,明白了所有原因的周世平已经下了狠心,这次一定要将京畿的商铺整顿下来,不仅仅是为了皇上,更是为了大周的百姓。周世平已经给驻扎在槐林县的府兵下达了命令,养精蓄锐,6月1日进入京城,维持秩序。周世平深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十个手指按跳蚤,一个也按不住,这次的重点在京城,京畿11县,大都是看着京城的动作。
黄帮主也接到了周世平的命令,周世平这次毫不客气,顾不上讲什么礼仪了,要求歃血帮6月1日开始,在京城和京畿11县大胆骚扰那些没有登记、继续营业的商铺,凡是已经登记审核的商铺,府衙会发一面特别制作的旗子,上面书写“合法商铺”四个字,悬挂在门前显眼的位置,没有这面旗子的,无论是多大的商铺,歃血帮都去骚扰,不要退缩,只要不死人,不抢劫财物,府衙不会干涉。
周世平已经给府衙所有官吏上了紧箍咒,凡府衙和京畿11县官吏,有胡言乱语、妖言惑众者,一经查实,悉数开革,无论品轶高低,有勾结商铺对付府衙官吏、暗中支持商铺闹事者,革去官职,投入大牢,有消极怠工、躲让退缩着,视情节轻重,予以严惩。
府衙的告示还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因为诸多商铺还在继续开门营业,不过,很多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始有些紧张了,特别是京城内那些财力雄厚的商铺,府尹大人的强硬他们是有耳闻的。(未完待续)
就行了,以最为富裕的浙西省为例,浙西省每年的赋税折合银两10万两,其中,包括粮食00万担,折合银两140万两,盐铁等专营赋税60万两,商贸赋税10万两,支出的情况为:浙西省官吏俸禄80万两,省、州、郡、县日常开支40万两,粮食入库折损10万两,粮食运送花费10万两,刨去这些,朝廷能够收入80万两白银。最为贫穷的山南省,原来全省的赋税上缴不足10万两白银。
大周官吏的俸禄一律都是领取的白银,所以,朝廷能够收到的赋税,大都是粮食,后来,朝廷令各省一律折合为白银上缴。大周15个省,全年上缴的赋税折合白银为550万两,这些银两的开支为:皇上内宫100万两,朝廷官吏俸禄10万两,朝廷正常开支80万两,征边军、羽林军、勋卫军粮饷共计00万两,最终剩下的白银,只有50万两。这50万两白银,需要应付许多方面的紧急情况,比如说灾害、临时征战等等。
世家祸国殃民啊,作为最大的赋税群体,商贸居然没有什么赋税之贡献,区区50万两白银,能够干什么,世家之军队,每年拿走大批赋税,却一心想着和皇权抗衡,这种一面吸着百姓的血,一面不遗余力维护自身利益之行为,不仅仅是皇上忍不住,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会愤怒的。
大周之百姓承担了9成以上的赋税,而且,周世平估计,大周虽然是官绅一体纳粮,可是,实际情况肯定不是这样,主要的纳粮群体,还是普通百姓。
周世平明白,仅仅依靠普通百姓支撑,大周无法富裕,所谓统一中原将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战争需要钱粮支撑,虽说有谋略,但主要依靠的还是银子,世家执掌朝政多年,不管国家发展、不问百姓死活,想着的就是保住自身之地位,包括皇室都无可奈何,可见世家嚣张到了什么程度。变革是必然的,他周世平不过是在偶然的机会、偶然的时间遇见了这样的事情,义不容辞承担了这份责任。
商户关心的不是赋税的多少,5税1他们无所谓,他们关心赋税到哪里去了,今后该怎么办,世家、权贵的商铺,所有的利润都是自己得了,包括应该上缴的赋税,财力雄厚的商铺,每年花销的打点银子,远远不止这点赋税,外地来的商户,各项费用多了去了,除了赋税之外,还有什么保护费、占地费等等,能够维持算不错了,至于街头的小商小贩,生活在最底层,随便一个无赖都可以欺负他们。
周世平设计的传单之中,对这些都做了答复,凡京畿之地的商铺,在商会和县衙登记审核之后,能够按时缴纳赋税,一律受官府之保护,府衙和县衙将在之后对京畿之地进行大力整顿,狠狠打击那些无赖之徒,不准其他任何机构、任何人收取任何费用。
京城和京畿11县共有大大小小的商铺1.9万余,其中京城内近万家商铺。周世平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每户全年上缴赋税100两银子,也是近00万两白银,实际上,按照5税1的比例,足额征收,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可如今的京畿之地,除开盐铁专营赋税,其余不足0万两。周世平一面哀叹世家的心黑、商贾的狡诈,一面为皇上和大周百姓感到悲哀。
5月5日,京畿之地,因为传单的作用,所有商铺均知晓了府衙的举措,各方反应不一,属于世家、权贵所有的商铺,对此不屑一顾,财力雄厚的商铺,将信将疑,踌躇不已,外地来的商户,大都表示赞同。由此引发了多种不同之动作。
外地来的商户,占京畿商户的1成左右,这些商铺,都按照要求到商会、县衙登记审核,财力雄厚的商铺,按兵不动,看着那些背景强硬的商铺,世家、权贵所有的商铺,继续营业,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6月5日,已经过去了15日时间,商会、县衙登记的商户不足成,而且,渐渐没有商铺继续上门登记,就是已经登记审核的商户,也是惴惴不安,甚至有不少商户登记之后,提出能否退出来。
周世平按兵不动,还有15日的时间,让那些商户去闹、去串,明白了所有原因的周世平已经下了狠心,这次一定要将京畿的商铺整顿下来,不仅仅是为了皇上,更是为了大周的百姓。周世平已经给驻扎在槐林县的府兵下达了命令,养精蓄锐,6月1日进入京城,维持秩序。周世平深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十个手指按跳蚤,一个也按不住,这次的重点在京城,京畿11县,大都是看着京城的动作。
黄帮主也接到了周世平的命令,周世平这次毫不客气,顾不上讲什么礼仪了,要求歃血帮6月1日开始,在京城和京畿11县大胆骚扰那些没有登记、继续营业的商铺,凡是已经登记审核的商铺,府衙会发一面特别制作的旗子,上面书写“合法商铺”四个字,悬挂在门前显眼的位置,没有这面旗子的,无论是多大的商铺,歃血帮都去骚扰,不要退缩,只要不死人,不抢劫财物,府衙不会干涉。
周世平已经给府衙所有官吏上了紧箍咒,凡府衙和京畿11县官吏,有胡言乱语、妖言惑众者,一经查实,悉数开革,无论品轶高低,有勾结商铺对付府衙官吏、暗中支持商铺闹事者,革去官职,投入大牢,有消极怠工、躲让退缩着,视情节轻重,予以严惩。
府衙的告示还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因为诸多商铺还在继续开门营业,不过,很多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始有些紧张了,特别是京城内那些财力雄厚的商铺,府尹大人的强硬他们是有耳闻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