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道婴东归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宏正拂袖掸襟迎住了来人,却见不是老僧,这才知道这和尚是小和尚说的大师兄。
宏正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大和尚犹豫了一下,对小和尚嗔道:“你怎么说他们是施主,这是贵客。快,你把贵客带到客堂,先用了斋饭,我去去就来。”
师徒二人又回到了客堂,小和尚提来一个食盒,给宏正和太小儿倒上水。说道:“你们来的晚了些,斋堂已经没有人了,只好凑合了。”
太小儿没有了说词,只顾吃饭。宏正边吃边与小和尚说话,“你这寺院里如何这般地安静,全无盛世可言。”
“我听师傅说,佛家的全盛时代,这些僧房,都住满了僧人,可能还不够住呢。到了二百多年前的波罗王朝,这里受到信奉伊斯兰教的军队入侵,便遭到了毁灭性的劫难,以后就慢慢衰弱了,但是佛教的许多东西,还要继承,所以我师傅现在一直在坚持,这几天正是阿兰陀一年一度的大师讲坛。”
“大师讲坛?”哈没想到,这是佛学最高的讲坛,竟然让自己赶上了。
宏正从小和尚口中知道了这几天正是阿兰陀一年一度的讲坛。
宏正高兴,难得有这样学佛求道的好机会。宏正发出一阵感慨,门外进来两个人,小僧小声说:“这回是我们长老来了。”
莫多大师知道天竺山的道观,听徒弟说是哪里的道长来了,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来到了客堂。
小和尚一说莫多来了,宏正急忙迎出客堂。迎面果然是一位老僧,迈着稳重的脚步走来。
宏正看莫多,果然有不凡的气质,合掌以佛礼与莫多相见。
宾主互致问候,各自落座,宏正说:“贫道早闻莫多大师是顶级的高僧,此次南进西行,求佛学道,听说莫多大师要重整古寺,复兴佛教昔日的辉煌,故此贫道特来拜访,虽然谈不上求经,但也是学法,今日得见高僧,真是荣幸之至。”
莫多说:“道教是大明的门教。在西域的道观也仅有你这一处,佛教衰落,阿兰陀寺能有道家的人来寻访,实在难得。道长南进西行,求佛学道,无非是求得《杂心》、《俱舍》、《毗婆沙》,我这儿都收集齐全了,现在我的课,正在讲解,道长远来近得,也少了吃苦受累,更不必盲目地跑艰辛。道长到我这里,可以多住些时日。”
宏正说:“你说的几部经书,我已经有过领教了,只是还想有更多的见识。”
“再学就是大乘了。在这,你能把小乘学得,也够你一生之用了。”
宏正听出了莫多的意思,是推崇自顾自修,不是大乘,又坚持说道:“此处若有《瑜伽师地论》,大师能有所通解,贫道自然就不远行了。”
“你说的还是大乘。”莫多感觉宏正对自己没有兴趣,换了口气说:“以往我们这里的高僧,也有好高骛远者,最后将一事无成。”
宏正说:“也许是我只闻其声,未见其文。它在我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究竟如何,我很想见识。因为这里的小乘,只是保守着渐渐衰退的佛教,而大乘在大明,让佛教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所谓学无止境,佛经要比道经高,所以贫道才来求学。修行的意义和信众的范围,大乘要比小乘更深广,所以贫道更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我们道家讲的是求实,求理,求真。对佛教在大明的传播也能悟出一些道理来。在大明,大乘的教义符合大明民众的儒家理念,也与道教的法理相近。自从佛教传入东土,便在东土得到了认可,所以,天下诸教都在发展中,佛教也只有不断更新完善,才能发展,才有真正的出路。”
莫多笑道:“真正务实的佛门弟子也是要务实的。道长应该脚踏实地,自己修行就好,莫管他人归宿。大乘虚无飘渺,亦不比小乘实用?”
宏正不知道莫多对大乘佛教不感兴趣,几句话间,他已经看出了莫多的话里,充满了权威的霸气。宏正心想,他霸道,我固执,这样下去,弄僵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宏正只好口气缓转下来,说道:“贫道觉得再好的经典也是相对的。大师能通解与《瑜伽论》有关的经论,贫也不会错过。”
莫多说:“《瑜伽论》乃是未来佛弥勒亲口所讲,无根无据。上千年了,我们佛界对它的争论还是无止无休。现在我小乘都后继无人了,谁还顾得上大乘,道长看好未来,可是没有信众,也是空谈,大乘是普度众生,而现在的问题是自身难保,能把佛教维持住,才是正理。这也是佛教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所以,众生的普度,还是要有佛子的自修为前提。如果自身也不能维持,就谈不上什么普度众生,那可就真看不到我们的未来了。你们大明的民众,能接纳佛教,
老衲也有耳闻,其中奥秘,老衲也曾略有所思。”
宏正道:“佛教只有把心胸放开,除旧论,纳新理,才能不使佛教停留在静止之地。佛教在大明的传播,已经得到了信众更广泛的认可,这样的局面,想要在西域出现,还需要有更多大师这样的高僧啊。”
莫多笑道:“当初大明的郑和来西洋,果然叫本邦民众领略了东土远邦的威仪和风范。如果有更多像大明的郑和,还有大唐的玄奘那样的人,来往于西域和大明之间,也如道长这般前来,扩大影响,本邦佛教的复兴,就更容易了。”
宏正道:“大师此言甚是,贫道身在道家,所到之处,尽纳佛法,更以儒家思想的传播为己任。路还要从脚下走。”
莫多道:“道长说的对,未来再好,那都是后话了。老衲现在的坚持,就是不至于让佛教消亡。”
宏正笑道:“大师高论,贫道求之不得,贫道乃佛外之人,来到此地,只为敬佛,遍学佛经,广求佛法。大师名望天下,还请莫多大师多多赐教。”
莫多应道:“尽你所问,我尽能详解。下午就有我的课,你来听听就知道了。”
“这样最好。”宏正说,“大师还要做讲课准备,贫道就不打扰了。此地佛迹古雅,我也想随处看看,下午一定听大师的课。”
“道长如此虔诚,让我这徒弟做陪同,与你转一转。”莫多说完,让小和尚安排了宏正的住处,和宏正招呼一声,便向法堂走去。
宏正问小和尚,当年玄奘的居所,小和尚晃着脑袋说不知道,只说是在教坛区。宏正要看看教坛区,小和尚引路,上了大殿的台基。宏正站在高阶上,放眼四野,真是山远影色清清,水近波光粼粼。这美好的景色,让他心中刚刚沉闷的心境有了一丝平复,他又看了看周围阿兰陀的墙郭,好大的一片废墟,让他的心境又沉重了。这是佛的王国,佛教的圣地,如今竟然衰败到了如此地步。他又联想到了和尚们在倒塌的大墙下的赌博,禁不住默默地叹息。
已经到了讲经时候了,小和尚把宏正和太小儿带进了法堂。
法堂的大厅里,正面是一个讲台,上面摆着一条案桌,桌后有一排法座,背衬的大墙上,有一幅雄狮静卧图。讲台向下伸展开来,便是听法席。法席里坐着三十几个僧人,堂厅后面还有一半的空地。宏正找了一个偏座,先把太小儿稳在了座位上,自己也坐下了。
“这位道长是宏正大师吧?”一个压低了的声音从宏正身边传来。
... -->>
宏正拂袖掸襟迎住了来人,却见不是老僧,这才知道这和尚是小和尚说的大师兄。
宏正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大和尚犹豫了一下,对小和尚嗔道:“你怎么说他们是施主,这是贵客。快,你把贵客带到客堂,先用了斋饭,我去去就来。”
师徒二人又回到了客堂,小和尚提来一个食盒,给宏正和太小儿倒上水。说道:“你们来的晚了些,斋堂已经没有人了,只好凑合了。”
太小儿没有了说词,只顾吃饭。宏正边吃边与小和尚说话,“你这寺院里如何这般地安静,全无盛世可言。”
“我听师傅说,佛家的全盛时代,这些僧房,都住满了僧人,可能还不够住呢。到了二百多年前的波罗王朝,这里受到信奉伊斯兰教的军队入侵,便遭到了毁灭性的劫难,以后就慢慢衰弱了,但是佛教的许多东西,还要继承,所以我师傅现在一直在坚持,这几天正是阿兰陀一年一度的大师讲坛。”
“大师讲坛?”哈没想到,这是佛学最高的讲坛,竟然让自己赶上了。
宏正从小和尚口中知道了这几天正是阿兰陀一年一度的讲坛。
宏正高兴,难得有这样学佛求道的好机会。宏正发出一阵感慨,门外进来两个人,小僧小声说:“这回是我们长老来了。”
莫多大师知道天竺山的道观,听徒弟说是哪里的道长来了,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来到了客堂。
小和尚一说莫多来了,宏正急忙迎出客堂。迎面果然是一位老僧,迈着稳重的脚步走来。
宏正看莫多,果然有不凡的气质,合掌以佛礼与莫多相见。
宾主互致问候,各自落座,宏正说:“贫道早闻莫多大师是顶级的高僧,此次南进西行,求佛学道,听说莫多大师要重整古寺,复兴佛教昔日的辉煌,故此贫道特来拜访,虽然谈不上求经,但也是学法,今日得见高僧,真是荣幸之至。”
莫多说:“道教是大明的门教。在西域的道观也仅有你这一处,佛教衰落,阿兰陀寺能有道家的人来寻访,实在难得。道长南进西行,求佛学道,无非是求得《杂心》、《俱舍》、《毗婆沙》,我这儿都收集齐全了,现在我的课,正在讲解,道长远来近得,也少了吃苦受累,更不必盲目地跑艰辛。道长到我这里,可以多住些时日。”
宏正说:“你说的几部经书,我已经有过领教了,只是还想有更多的见识。”
“再学就是大乘了。在这,你能把小乘学得,也够你一生之用了。”
宏正听出了莫多的意思,是推崇自顾自修,不是大乘,又坚持说道:“此处若有《瑜伽师地论》,大师能有所通解,贫道自然就不远行了。”
“你说的还是大乘。”莫多感觉宏正对自己没有兴趣,换了口气说:“以往我们这里的高僧,也有好高骛远者,最后将一事无成。”
宏正说:“也许是我只闻其声,未见其文。它在我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究竟如何,我很想见识。因为这里的小乘,只是保守着渐渐衰退的佛教,而大乘在大明,让佛教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所谓学无止境,佛经要比道经高,所以贫道才来求学。修行的意义和信众的范围,大乘要比小乘更深广,所以贫道更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我们道家讲的是求实,求理,求真。对佛教在大明的传播也能悟出一些道理来。在大明,大乘的教义符合大明民众的儒家理念,也与道教的法理相近。自从佛教传入东土,便在东土得到了认可,所以,天下诸教都在发展中,佛教也只有不断更新完善,才能发展,才有真正的出路。”
莫多笑道:“真正务实的佛门弟子也是要务实的。道长应该脚踏实地,自己修行就好,莫管他人归宿。大乘虚无飘渺,亦不比小乘实用?”
宏正不知道莫多对大乘佛教不感兴趣,几句话间,他已经看出了莫多的话里,充满了权威的霸气。宏正心想,他霸道,我固执,这样下去,弄僵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宏正只好口气缓转下来,说道:“贫道觉得再好的经典也是相对的。大师能通解与《瑜伽论》有关的经论,贫也不会错过。”
莫多说:“《瑜伽论》乃是未来佛弥勒亲口所讲,无根无据。上千年了,我们佛界对它的争论还是无止无休。现在我小乘都后继无人了,谁还顾得上大乘,道长看好未来,可是没有信众,也是空谈,大乘是普度众生,而现在的问题是自身难保,能把佛教维持住,才是正理。这也是佛教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所以,众生的普度,还是要有佛子的自修为前提。如果自身也不能维持,就谈不上什么普度众生,那可就真看不到我们的未来了。你们大明的民众,能接纳佛教,
老衲也有耳闻,其中奥秘,老衲也曾略有所思。”
宏正道:“佛教只有把心胸放开,除旧论,纳新理,才能不使佛教停留在静止之地。佛教在大明的传播,已经得到了信众更广泛的认可,这样的局面,想要在西域出现,还需要有更多大师这样的高僧啊。”
莫多笑道:“当初大明的郑和来西洋,果然叫本邦民众领略了东土远邦的威仪和风范。如果有更多像大明的郑和,还有大唐的玄奘那样的人,来往于西域和大明之间,也如道长这般前来,扩大影响,本邦佛教的复兴,就更容易了。”
宏正道:“大师此言甚是,贫道身在道家,所到之处,尽纳佛法,更以儒家思想的传播为己任。路还要从脚下走。”
莫多道:“道长说的对,未来再好,那都是后话了。老衲现在的坚持,就是不至于让佛教消亡。”
宏正笑道:“大师高论,贫道求之不得,贫道乃佛外之人,来到此地,只为敬佛,遍学佛经,广求佛法。大师名望天下,还请莫多大师多多赐教。”
莫多应道:“尽你所问,我尽能详解。下午就有我的课,你来听听就知道了。”
“这样最好。”宏正说,“大师还要做讲课准备,贫道就不打扰了。此地佛迹古雅,我也想随处看看,下午一定听大师的课。”
“道长如此虔诚,让我这徒弟做陪同,与你转一转。”莫多说完,让小和尚安排了宏正的住处,和宏正招呼一声,便向法堂走去。
宏正问小和尚,当年玄奘的居所,小和尚晃着脑袋说不知道,只说是在教坛区。宏正要看看教坛区,小和尚引路,上了大殿的台基。宏正站在高阶上,放眼四野,真是山远影色清清,水近波光粼粼。这美好的景色,让他心中刚刚沉闷的心境有了一丝平复,他又看了看周围阿兰陀的墙郭,好大的一片废墟,让他的心境又沉重了。这是佛的王国,佛教的圣地,如今竟然衰败到了如此地步。他又联想到了和尚们在倒塌的大墙下的赌博,禁不住默默地叹息。
已经到了讲经时候了,小和尚把宏正和太小儿带进了法堂。
法堂的大厅里,正面是一个讲台,上面摆着一条案桌,桌后有一排法座,背衬的大墙上,有一幅雄狮静卧图。讲台向下伸展开来,便是听法席。法席里坐着三十几个僧人,堂厅后面还有一半的空地。宏正找了一个偏座,先把太小儿稳在了座位上,自己也坐下了。
“这位道长是宏正大师吧?”一个压低了的声音从宏正身边传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