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凡人凡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样;仅仅是穿暖了还不够,还得穿出时尚;做ài不再是为了种族繁衍,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所以为了玩得尽性,还搞出3p、制服诱惑等等多种花样;物质生活丰富了,还要欣赏歌舞表演、看电影电视、旅游,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生活不成问题了,还不能满足,想要出名、掌权、实现自我价值、流芳百世、让万人景仰……
欲望是人类多数行为的出发点。我们之所以会去做事,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欲望,比如努力工作是为了满足升职的欲望;辛苦赚钱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上的欲望;奋力打拼是为了满足出人头地的欲望……
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个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正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人们才会去努力奋斗,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创造更多的财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欲望往往又是陷井。捕鼠器用食物来引诱老鼠;驯养师以喂小鱼来引诱海豚完成动作,这些都是利用了欲望的诱惑。
不要笑话动物没有智力,被人类玩得团团转,其实在诱惑面前,人类同样也会利令智昏,脑子进水。比如韩立在进坠魔谷之前曾说,这么多人进去,不可能所有人都在找到宝物之后,没有出来的机会,多半是因为贫心不足,想多试试运气,结果把自己葬送在里面了。还有南陇侯和鲁姓老者,虽然在寻宝之旅中发现了诸多的疑点,却禁不住诱惑,没能停下脚步,傻傻地自己敲着阎王殿的门拼命想挤进去,送给古魔当点心。
远离欲望陷井才是安全的。老子说:过于热衷名利,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过于贪敛财富,必定会死得很难看。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见危险。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然而人心苦不知足,欲壑难填,人类什么时候满足过?就如同歌中所唱: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
5、观念桎梏
影响人心的第三个因素是观念。和情感、欲望不同的是,观念不是人的天性,不是本能,在刚出生的时候,人的脑子里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观念是后天形成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环境,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尝试认识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接受学校、父母、社会的教育,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观念,最后综合在一起,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可能某个父亲认为世界很美好,他的儿子却觉得很糟糕,因为个人观念是不能遗传的。但某些接受程度较为广泛的个人观念,会积累、沉淀下来,变成群体观念、社会观念,甚至成为某种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观念通过言传身教,可以传播得很广很远,可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还有些观念,以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在书籍、文艺作品、生活用品中,可以流传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久。
文化传薪火,正是基于这种传承,我们能够分享先辈们总结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技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识和面对这个世界,因为它太大了,太复杂了,以一个人、一代人的思维能力,连摸到它的一点边都困难,所以我们需要积累。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知识技能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思想观念积累的历史,有了这些观念的传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就可以直接借用前人的视角,嫁接前人的理念,来作出判断,不必费力地全都靠自已感受、思考,来得出结论。
观念的传承绵绵不绝、影响深远。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的许多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国人,比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大器晚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治大国若烹小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封建帝制已经消亡了上百年,封建观念至今仍阴魂不散,深入国人的骨髓,打天下坐江山的官本位思想直到现在还大有市场。
这种传承和嫁接有时候会走向一个极端: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人渐渐地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借用前人的观念成了一种习惯,言必引经据典,动不动就这个古人曾经这么讲,那个权威曾经那样说,似乎先贤们没有说过的话,就值得怀疑,依据不足,缺乏可信度。
其实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有其时代背景。离开了这一时代背景,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就有可能过时。但我们在传承某一观念时,因为时移世易,往往无法一目了然地知道其产生的背景,所以很难分辨哪些观念已经过时,哪些仍然适用。
在传承前人的观念时,我们不仅接收到他的经验,也接收了他的谬误,所以要批判地吸收。但这很难做到,因为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看某方面的书多了,和某类人群接触多了,思想就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这是防不胜防的。所以你千万不要得罪领导身边的人,比如他的老婆、秘书、司机什么的,因为枕头风之类的很厉害,不知不觉就把你在领导心中的印象吹黑了。
从全面的、运动的角度来看,任何观念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永远正确的。所以不要相信世界上存在“真理”、“天理”,因为任何“理”都是人为的观念,都不会是绝对正确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点,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对于你来说有理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可能就一点道理都没有,所以在民间发生纠纷时,经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也扯不清谁对谁错;孤立地看有理的,系统地看就可能只是一个笑话;短期看有理的,从长远看可能就完全站不住脚。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在现实中,如果迷信前人的观念、群体的观念、社会的观念,没有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怀疑,你就会形成思维定式,观念就会成为你精神上的桎梏。
6、赤子之心
情感、欲望、观念,三者交织在一起,生成一颗颗复杂深沉、变化莫测的人心。
其实人类本能的情感和欲望,是单纯而朴素的。我们看到,在一些与世隔绝的地方,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刀耕火种的简单生活,然而一旦这里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来往的人流带来了复杂的思想观念,人们就会很快地被同化,想法越来越多,人心越来越浮躁,再也看不到原来的纯朴。所以观念是情感和欲望变得复杂的罪魁祸首,是分化人心的催化剂。
有些观念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的观念,让国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争着抢着要多生孩子,使这块越来越贫瘠的土地上,挤满了十四亿嗷嗷待哺的人口;“以小脚为美”的观念,让无数妇女饱受摧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压抑了不知多少对相互爱慕者的人性,比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和俞秀莲;当社会的价值观念只剩下“金钱”这个单一标准,“成功人士”等同于“有钱人士”时,发生毒奶粉、激素门等事件就理所当然了。
有人认为:掌握了正确的观念,就能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所向披靡,所以有一句话叫做“仁者无敌”。其实事实恰恰刚好相反,在现实中比较容易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重感情、讲仁义的人,反而是那些不受情感束缚,不受观念制约的人。
如同《厚黑学》中所说的那样,皮厚心黑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心黑的人,不受感情的束缚,你拿捏不住他的软胁,他却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付你;皮厚的人,不受观念的制约,无耻者无畏,做事不会束手束脚,下黑手打闷棍样样在行,只管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只要有强烈的欲望支撑,就很容易成功,很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
观念往往会被用作束缚人、制约人的一种工具,“以德服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观念不是对付任何人都管用的,碰到不理睬这一套的人,“以德服人”就是个笑话。比如孔子曾经把他的理念拿去各国推销,却没有什么市场,因为战国时期是弱肉强食,拳头说话的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下讲仁义,就是捆住自己的手脚任人宰割,谁都不是傻瓜。到了汉代,江山大一统了,皇帝希望老百姓乖一点,便于管理,这时候就有推广“仁义礼”的需要的,好比养鸡的农民不喜欢小公鸡好斗,因为打架会掉膘,不长肉,所以农村专门有阉鸡这一行业。儒家的那一套,正适合用作对民众进行思想阉割的利器,所以大受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仁义道德”、“封建礼法”逐渐成了人们头上的紧箍咒,禁锢着国人的精神。树立道德楷模是朝庭的惯用手法,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圣人,挂上墙上,同时按照他们的标准,寻找现实中一些比较符合要求的人,加以美化,包装成先进典型,号召民众向圣人学习,向模范看齐,以此引导社会风气向他们所期望的方向转变。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树立道德标杆的行为,助长了社会的虚伪风气,因为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你要把他塑造成完人,就必须掩盖他身上的缺点,放大他的优点;社会有好的方面,也有丑陋之处,你要给统治者歌功颂德,宣扬歌舞升平,就必须给现实涂脂抹粉,自动过滤掉其中的丑恶现象。
楷模过于高大完美,民众就开始虚伪了。为了迎合上头的喜好,博取社会大众的喝彩,大家都把自己装扮成正人君子,在台上戴着面具唱高调,在台下摘下面具说真话;在人前按标准格式讲套话,在背后小圈子里说实话;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就虚伪成风,人人都是演员,个个都在演戏。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泡久了,就象吃多了大肥肉一样让人腻味。所以在看到忘语构筑的“不分正魔,只问本心”的凡人世界时,很多人会眼前一亮,倍感震撼。如果说在现实中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脸上涂满脂粉的虚假世界,那么忘语笔下的凡人,就是一个洗净沿华、素面朝天的真实世界,这里的人们,活得自然,活得真实,他们只有最朴素的情感,最本能的欲望,没有任何人为的世俗观念。凡人这本书所描绘的,是一个原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遵守丛林法则的世界,里头没有励志,没有煸情,没有仁义,没有礼法,没有**,只有最真实、最纯朴的人性,没有污七八糟的人心。所以你在里面看不到有人胸怀远大理想,试图拯救天下苍生,造福黎民百姓;看不到有人情感泛滥,想要抚慰世界上所有女子寂寞的心灵;看不到大义凛然的仁人志士;看不到道貌岸然的卫道士;看不到复杂的心理描写;看不到催人泪下的真情告白和感人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猪角韩立,是一个不受情感束缚,不受观念制约,不受欲望诱惑的苦修士,修仙是他的本能,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这种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是一个无情无义、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人,和动物没什么两样。但按照老子的观点,他却是一个最纯粹的人,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最有德之人,因为他有一颗没有受到情感、欲望、观念污染的“赤子之心”,象婴儿一样纯洁无瑕。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凡人看了两年,贫道最大的收获是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心。因为有洗净铅华的凡人世界来对照,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现实世界脸上的脂粉;有素面朝天的韩立来衬托,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人心。
不难看出,戴着情感枷锁的人,很难欣赏韩立的“赤子之心”;深受观念桎梧的人,很难认同韩立的“赤子之心”,所以心怀纠结的道友不在少数,书评区的质疑贴子也从未间断,贫道对此已懒得多费口舌解释,只能遗憾地说:真可惜,我不懂你的爱,你不懂我的美。
。。。。。。
收集整理人:妹妹拖着洋娃娃
。。。。。。
样;仅仅是穿暖了还不够,还得穿出时尚;做ài不再是为了种族繁衍,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所以为了玩得尽性,还搞出3p、制服诱惑等等多种花样;物质生活丰富了,还要欣赏歌舞表演、看电影电视、旅游,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生活不成问题了,还不能满足,想要出名、掌权、实现自我价值、流芳百世、让万人景仰……
欲望是人类多数行为的出发点。我们之所以会去做事,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欲望,比如努力工作是为了满足升职的欲望;辛苦赚钱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上的欲望;奋力打拼是为了满足出人头地的欲望……
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个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正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人们才会去努力奋斗,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创造更多的财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欲望往往又是陷井。捕鼠器用食物来引诱老鼠;驯养师以喂小鱼来引诱海豚完成动作,这些都是利用了欲望的诱惑。
不要笑话动物没有智力,被人类玩得团团转,其实在诱惑面前,人类同样也会利令智昏,脑子进水。比如韩立在进坠魔谷之前曾说,这么多人进去,不可能所有人都在找到宝物之后,没有出来的机会,多半是因为贫心不足,想多试试运气,结果把自己葬送在里面了。还有南陇侯和鲁姓老者,虽然在寻宝之旅中发现了诸多的疑点,却禁不住诱惑,没能停下脚步,傻傻地自己敲着阎王殿的门拼命想挤进去,送给古魔当点心。
远离欲望陷井才是安全的。老子说:过于热衷名利,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过于贪敛财富,必定会死得很难看。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见危险。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然而人心苦不知足,欲壑难填,人类什么时候满足过?就如同歌中所唱: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
5、观念桎梏
影响人心的第三个因素是观念。和情感、欲望不同的是,观念不是人的天性,不是本能,在刚出生的时候,人的脑子里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观念是后天形成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环境,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尝试认识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接受学校、父母、社会的教育,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观念,最后综合在一起,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可能某个父亲认为世界很美好,他的儿子却觉得很糟糕,因为个人观念是不能遗传的。但某些接受程度较为广泛的个人观念,会积累、沉淀下来,变成群体观念、社会观念,甚至成为某种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观念通过言传身教,可以传播得很广很远,可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还有些观念,以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在书籍、文艺作品、生活用品中,可以流传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久。
文化传薪火,正是基于这种传承,我们能够分享先辈们总结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技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识和面对这个世界,因为它太大了,太复杂了,以一个人、一代人的思维能力,连摸到它的一点边都困难,所以我们需要积累。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知识技能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思想观念积累的历史,有了这些观念的传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就可以直接借用前人的视角,嫁接前人的理念,来作出判断,不必费力地全都靠自已感受、思考,来得出结论。
观念的传承绵绵不绝、影响深远。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的许多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国人,比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大器晚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治大国若烹小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封建帝制已经消亡了上百年,封建观念至今仍阴魂不散,深入国人的骨髓,打天下坐江山的官本位思想直到现在还大有市场。
这种传承和嫁接有时候会走向一个极端: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人渐渐地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借用前人的观念成了一种习惯,言必引经据典,动不动就这个古人曾经这么讲,那个权威曾经那样说,似乎先贤们没有说过的话,就值得怀疑,依据不足,缺乏可信度。
其实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有其时代背景。离开了这一时代背景,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就有可能过时。但我们在传承某一观念时,因为时移世易,往往无法一目了然地知道其产生的背景,所以很难分辨哪些观念已经过时,哪些仍然适用。
在传承前人的观念时,我们不仅接收到他的经验,也接收了他的谬误,所以要批判地吸收。但这很难做到,因为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看某方面的书多了,和某类人群接触多了,思想就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这是防不胜防的。所以你千万不要得罪领导身边的人,比如他的老婆、秘书、司机什么的,因为枕头风之类的很厉害,不知不觉就把你在领导心中的印象吹黑了。
从全面的、运动的角度来看,任何观念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永远正确的。所以不要相信世界上存在“真理”、“天理”,因为任何“理”都是人为的观念,都不会是绝对正确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点,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对于你来说有理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可能就一点道理都没有,所以在民间发生纠纷时,经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也扯不清谁对谁错;孤立地看有理的,系统地看就可能只是一个笑话;短期看有理的,从长远看可能就完全站不住脚。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在现实中,如果迷信前人的观念、群体的观念、社会的观念,没有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怀疑,你就会形成思维定式,观念就会成为你精神上的桎梏。
6、赤子之心
情感、欲望、观念,三者交织在一起,生成一颗颗复杂深沉、变化莫测的人心。
其实人类本能的情感和欲望,是单纯而朴素的。我们看到,在一些与世隔绝的地方,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刀耕火种的简单生活,然而一旦这里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来往的人流带来了复杂的思想观念,人们就会很快地被同化,想法越来越多,人心越来越浮躁,再也看不到原来的纯朴。所以观念是情感和欲望变得复杂的罪魁祸首,是分化人心的催化剂。
有些观念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的观念,让国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争着抢着要多生孩子,使这块越来越贫瘠的土地上,挤满了十四亿嗷嗷待哺的人口;“以小脚为美”的观念,让无数妇女饱受摧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压抑了不知多少对相互爱慕者的人性,比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和俞秀莲;当社会的价值观念只剩下“金钱”这个单一标准,“成功人士”等同于“有钱人士”时,发生毒奶粉、激素门等事件就理所当然了。
有人认为:掌握了正确的观念,就能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所向披靡,所以有一句话叫做“仁者无敌”。其实事实恰恰刚好相反,在现实中比较容易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重感情、讲仁义的人,反而是那些不受情感束缚,不受观念制约的人。
如同《厚黑学》中所说的那样,皮厚心黑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心黑的人,不受感情的束缚,你拿捏不住他的软胁,他却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付你;皮厚的人,不受观念的制约,无耻者无畏,做事不会束手束脚,下黑手打闷棍样样在行,只管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只要有强烈的欲望支撑,就很容易成功,很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
观念往往会被用作束缚人、制约人的一种工具,“以德服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观念不是对付任何人都管用的,碰到不理睬这一套的人,“以德服人”就是个笑话。比如孔子曾经把他的理念拿去各国推销,却没有什么市场,因为战国时期是弱肉强食,拳头说话的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下讲仁义,就是捆住自己的手脚任人宰割,谁都不是傻瓜。到了汉代,江山大一统了,皇帝希望老百姓乖一点,便于管理,这时候就有推广“仁义礼”的需要的,好比养鸡的农民不喜欢小公鸡好斗,因为打架会掉膘,不长肉,所以农村专门有阉鸡这一行业。儒家的那一套,正适合用作对民众进行思想阉割的利器,所以大受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仁义道德”、“封建礼法”逐渐成了人们头上的紧箍咒,禁锢着国人的精神。树立道德楷模是朝庭的惯用手法,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圣人,挂上墙上,同时按照他们的标准,寻找现实中一些比较符合要求的人,加以美化,包装成先进典型,号召民众向圣人学习,向模范看齐,以此引导社会风气向他们所期望的方向转变。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树立道德标杆的行为,助长了社会的虚伪风气,因为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你要把他塑造成完人,就必须掩盖他身上的缺点,放大他的优点;社会有好的方面,也有丑陋之处,你要给统治者歌功颂德,宣扬歌舞升平,就必须给现实涂脂抹粉,自动过滤掉其中的丑恶现象。
楷模过于高大完美,民众就开始虚伪了。为了迎合上头的喜好,博取社会大众的喝彩,大家都把自己装扮成正人君子,在台上戴着面具唱高调,在台下摘下面具说真话;在人前按标准格式讲套话,在背后小圈子里说实话;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就虚伪成风,人人都是演员,个个都在演戏。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泡久了,就象吃多了大肥肉一样让人腻味。所以在看到忘语构筑的“不分正魔,只问本心”的凡人世界时,很多人会眼前一亮,倍感震撼。如果说在现实中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脸上涂满脂粉的虚假世界,那么忘语笔下的凡人,就是一个洗净沿华、素面朝天的真实世界,这里的人们,活得自然,活得真实,他们只有最朴素的情感,最本能的欲望,没有任何人为的世俗观念。凡人这本书所描绘的,是一个原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遵守丛林法则的世界,里头没有励志,没有煸情,没有仁义,没有礼法,没有**,只有最真实、最纯朴的人性,没有污七八糟的人心。所以你在里面看不到有人胸怀远大理想,试图拯救天下苍生,造福黎民百姓;看不到有人情感泛滥,想要抚慰世界上所有女子寂寞的心灵;看不到大义凛然的仁人志士;看不到道貌岸然的卫道士;看不到复杂的心理描写;看不到催人泪下的真情告白和感人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猪角韩立,是一个不受情感束缚,不受观念制约,不受欲望诱惑的苦修士,修仙是他的本能,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这种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是一个无情无义、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人,和动物没什么两样。但按照老子的观点,他却是一个最纯粹的人,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最有德之人,因为他有一颗没有受到情感、欲望、观念污染的“赤子之心”,象婴儿一样纯洁无瑕。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凡人看了两年,贫道最大的收获是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心。因为有洗净铅华的凡人世界来对照,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现实世界脸上的脂粉;有素面朝天的韩立来衬托,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人心。
不难看出,戴着情感枷锁的人,很难欣赏韩立的“赤子之心”;深受观念桎梧的人,很难认同韩立的“赤子之心”,所以心怀纠结的道友不在少数,书评区的质疑贴子也从未间断,贫道对此已懒得多费口舌解释,只能遗憾地说:真可惜,我不懂你的爱,你不懂我的美。
。。。。。。
收集整理人:妹妹拖着洋娃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