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凡人凡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呼他们“骨哥”、“古哥”,“风希,妖兽中的战斗机”。
“义”这个字,在凡人中一点市场没有。你看书中人物的为人行事,简直就是把“义”字踩在地上践踏。
(三)、废礼
“荀曰守礼”。“礼”在儒家思想中,排在“仁”、“义”之后,也是极为重要的。
礼定尊卑。儒家重视尊卑、长幼、亲疏之别,讲究出身、地位、身份的差别,要求按照自己所处的位置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和“仁”、“义”不一样的是,“礼”的强制性、约束力更强。儒家卫道士们“以礼入法”,在制订律法时,加入“礼”的条款,形成所谓的“封建礼法”,不仅限制人们的行为,还能深入影响人们的思想。
礼不可废。在金庸武侠中,“礼”体现在对“师道”的尊重上,体现在严格遵守“江湖辈份”上。武功再高的人,对自己的师门,对自己的师傅,也得恭恭敬敬,对比自己辈份高的人,即便是实力不如自己,也得尊称他“师叔”、“师伯”、“师叔祖”、“前辈”等,表面上也得老老实实的,轻易不能扫了老家伙的面子。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虽然放荡不羁,却极为尊师重道,对伪君子师傅言听计从,唯唯诺诺,不敢稍稍失了礼数。
而在凡人中,简直是乱套了。辈份的高低,不是按照资历、长幼、入门先后来排的,而是根据拳头大小来定的。今天你比我强,我喊你前辈,明天大家实力一样了,就变平辈了,后天我比你强了,你得叫我前辈。
比如第二百一十五章《炼丹与筑基》中,跑跑在地火屋里筑基成功出来,门口的丑汉发现后,“倒也乖巧得很,立刻点头哈腰地陪笑着,连称呼也由以前的师弟,马上改成师叔了”。
再比如第七百零六章《雷万鹤的震惊》中,跑跑按以前的叫法,称呼“雷师伯”,雷万鹤脸上红白神色变了数遍后,终于苦笑一声后说道:“师伯这称呼,雷某万万不敢当了。韩前辈既然已经进阶元婴期,那就是晚辈的前辈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儒家对于“礼”的讲究是十分严格的,象凡人这样以拳头大小论辈份的做法,是对“礼”的极度藐视和彻底颠覆。
看完贫道以上分析后,有些道友恐怕会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追凡人那么久,原来它的主角居然是一个“不仁不义”,而且“无礼”的货色!
是的,没错,跑跑就是这么一个货!
既然这样,有些道友可能会说了,象这种道德败坏的垃圾,我们还追他干嘛!
这种说法就错了。跑跑是不仁不义,而且无礼,但你不能说他道德败坏。他不遵守儒家的道德,是因为他另有标准,他符合道家的做法,下面我们以《道德经》中的观点来论证。
老子对于“仁”、“义”、“礼”都是反对的,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认为,简单一点讲,道就是天地法则,德就是万物天性。讲道德,就是做事要符合天地法则和万物天性。老子反对把“仁、义、礼”作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既不是天地法则,也不符合人的天性。
首先,天地法则中没有仁的说法。世间各种生物之间,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植物从泥土里吸收营养,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食草动物吃植物长大;低级食肉动力吃食草动物;高级食肉动物吃低级食肉动物;高级食肉动物死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后又重归尘土,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循环。所有的生物,都处在吃与被吃的链条中,你不让它吃,它必死无疑;你不让它被吃,食物链中在它上游的生物必死无疑。作为一种生物,它要存在于世,必然是以牺牲其它比它低级的生物为代价的。天地法则中,哪有可能讲“仁”?
所以根据自然法则,从逻辑上讲,儒家提倡的“仁”本身就是狗屁不通。
人类社会其实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人的身上,依然存在着许多动物的特征。在人的天性中,自私是天生的,怎么可能“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爱父母胜过爱子女”?
所以儒家提倡的“仁”,完全是孔夫子的美好愿望,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之所以在历史上会成为传统主流思想,被一再提倡,只是因为统治者寄希望以此使读书人成为酸儒,把狮子改造成绵羊,便于驾驭。
其次,天地法则中没有是非一说。老子认为,矛盾的事物其实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恶,哪有善?没有丑,哪有美?你想绝对分清善恶、是非、对错,是不可能的,天地间根本就没有这种标准。所谓的是非标准,其实是人定的,里头大有问题,实际上执行的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那一套,为什么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就是这个道理。谁是正义的,谁是邪恶的,其实都是赢的人说了算。《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比如唐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兄弟间自相残杀,肯定不能说它对吧。但你看《隋唐演义》中,硬把李建成、李元吉说成阴险小人,李世民杀兄之举,就变成了“大义灭亲”,就符合了儒家的道德标准,而在很多史书中记载,其实李建成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又比如《九鼎记》最近一章《一饮一啄》中,明明是滕青山想抓董哲紫来换取自己需要的石刻,番茄偏偏要编出一个董哲紫残暴不仁的理由,来显示主角行为的正义。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历史上有多少人物,被泼上污水,无法清白?历史上有多少事件,被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所有这些,都源自于儒家的“义”,源自于人为的是非、对错、善恶标准,源自于儒家道德观。
再次,天地法则中也没有什么尊卑之分。儒家非要搞出一大堆的标准,说这个是高贵的、那个是卑贱的;这个是要尊敬的,那个是可以藐视的。其实你搞出来的这些东西,谁信哪?陈胜吴广早就喊出了“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儒家的“礼”,以律法的形式强制推广,所以大家不得不遵守。其实真正的明白人,谁也没把它当回事,最后执行的,还是“拳头大是哥哥”这一套。
儒家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做到“仁、义、礼”,但按照人的天性,很少人愿意这样做,实际上也根本做不到。怎么办呢?所以很多人开始说一套,做一套,假仁假义,虚伪之风泛滥,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所以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历史发展的事实,被他不幸言中。
《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就是典型的例子。人称“君子剑”的岳先生,表面文章可谓是滴水不漏,以至于在他身边朝夕相处的令狐冲,都一直相信他是个正人君子。而骨子里这人是个什么货色,想必不用贫道多说。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岳不群这样的货,道友们可以自己去算。但依贫道看来,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岳不群的影子,因为传统的儒家道德标准,定得根本不切实际,我们做不到,又不想被人说“不仁不义”,只好装。
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装b”,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既要做****,又要立牌坊,“装b”成风之后,每个人脸上都戴着面具,社会风气就糜烂至斯。
贫道宁愿喜欢凡人中的“真小人”,不愿意看到岳不群这样不男不女的“伪君子”,那实在让人恶心。
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看,跑跑确实是一个“不仁不义”而且“无礼”的人,但在贫道眼中,这种人很真,不装b,所以贫道很喜欢。
。。。。。。
收集整理人:妹妹拖着洋娃娃
。。。。。。
呼他们“骨哥”、“古哥”,“风希,妖兽中的战斗机”。
“义”这个字,在凡人中一点市场没有。你看书中人物的为人行事,简直就是把“义”字踩在地上践踏。
(三)、废礼
“荀曰守礼”。“礼”在儒家思想中,排在“仁”、“义”之后,也是极为重要的。
礼定尊卑。儒家重视尊卑、长幼、亲疏之别,讲究出身、地位、身份的差别,要求按照自己所处的位置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和“仁”、“义”不一样的是,“礼”的强制性、约束力更强。儒家卫道士们“以礼入法”,在制订律法时,加入“礼”的条款,形成所谓的“封建礼法”,不仅限制人们的行为,还能深入影响人们的思想。
礼不可废。在金庸武侠中,“礼”体现在对“师道”的尊重上,体现在严格遵守“江湖辈份”上。武功再高的人,对自己的师门,对自己的师傅,也得恭恭敬敬,对比自己辈份高的人,即便是实力不如自己,也得尊称他“师叔”、“师伯”、“师叔祖”、“前辈”等,表面上也得老老实实的,轻易不能扫了老家伙的面子。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虽然放荡不羁,却极为尊师重道,对伪君子师傅言听计从,唯唯诺诺,不敢稍稍失了礼数。
而在凡人中,简直是乱套了。辈份的高低,不是按照资历、长幼、入门先后来排的,而是根据拳头大小来定的。今天你比我强,我喊你前辈,明天大家实力一样了,就变平辈了,后天我比你强了,你得叫我前辈。
比如第二百一十五章《炼丹与筑基》中,跑跑在地火屋里筑基成功出来,门口的丑汉发现后,“倒也乖巧得很,立刻点头哈腰地陪笑着,连称呼也由以前的师弟,马上改成师叔了”。
再比如第七百零六章《雷万鹤的震惊》中,跑跑按以前的叫法,称呼“雷师伯”,雷万鹤脸上红白神色变了数遍后,终于苦笑一声后说道:“师伯这称呼,雷某万万不敢当了。韩前辈既然已经进阶元婴期,那就是晚辈的前辈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儒家对于“礼”的讲究是十分严格的,象凡人这样以拳头大小论辈份的做法,是对“礼”的极度藐视和彻底颠覆。
看完贫道以上分析后,有些道友恐怕会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追凡人那么久,原来它的主角居然是一个“不仁不义”,而且“无礼”的货色!
是的,没错,跑跑就是这么一个货!
既然这样,有些道友可能会说了,象这种道德败坏的垃圾,我们还追他干嘛!
这种说法就错了。跑跑是不仁不义,而且无礼,但你不能说他道德败坏。他不遵守儒家的道德,是因为他另有标准,他符合道家的做法,下面我们以《道德经》中的观点来论证。
老子对于“仁”、“义”、“礼”都是反对的,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认为,简单一点讲,道就是天地法则,德就是万物天性。讲道德,就是做事要符合天地法则和万物天性。老子反对把“仁、义、礼”作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既不是天地法则,也不符合人的天性。
首先,天地法则中没有仁的说法。世间各种生物之间,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植物从泥土里吸收营养,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食草动物吃植物长大;低级食肉动力吃食草动物;高级食肉动物吃低级食肉动物;高级食肉动物死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后又重归尘土,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循环。所有的生物,都处在吃与被吃的链条中,你不让它吃,它必死无疑;你不让它被吃,食物链中在它上游的生物必死无疑。作为一种生物,它要存在于世,必然是以牺牲其它比它低级的生物为代价的。天地法则中,哪有可能讲“仁”?
所以根据自然法则,从逻辑上讲,儒家提倡的“仁”本身就是狗屁不通。
人类社会其实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人的身上,依然存在着许多动物的特征。在人的天性中,自私是天生的,怎么可能“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爱父母胜过爱子女”?
所以儒家提倡的“仁”,完全是孔夫子的美好愿望,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之所以在历史上会成为传统主流思想,被一再提倡,只是因为统治者寄希望以此使读书人成为酸儒,把狮子改造成绵羊,便于驾驭。
其次,天地法则中没有是非一说。老子认为,矛盾的事物其实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恶,哪有善?没有丑,哪有美?你想绝对分清善恶、是非、对错,是不可能的,天地间根本就没有这种标准。所谓的是非标准,其实是人定的,里头大有问题,实际上执行的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那一套,为什么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就是这个道理。谁是正义的,谁是邪恶的,其实都是赢的人说了算。《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比如唐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兄弟间自相残杀,肯定不能说它对吧。但你看《隋唐演义》中,硬把李建成、李元吉说成阴险小人,李世民杀兄之举,就变成了“大义灭亲”,就符合了儒家的道德标准,而在很多史书中记载,其实李建成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又比如《九鼎记》最近一章《一饮一啄》中,明明是滕青山想抓董哲紫来换取自己需要的石刻,番茄偏偏要编出一个董哲紫残暴不仁的理由,来显示主角行为的正义。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历史上有多少人物,被泼上污水,无法清白?历史上有多少事件,被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所有这些,都源自于儒家的“义”,源自于人为的是非、对错、善恶标准,源自于儒家道德观。
再次,天地法则中也没有什么尊卑之分。儒家非要搞出一大堆的标准,说这个是高贵的、那个是卑贱的;这个是要尊敬的,那个是可以藐视的。其实你搞出来的这些东西,谁信哪?陈胜吴广早就喊出了“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儒家的“礼”,以律法的形式强制推广,所以大家不得不遵守。其实真正的明白人,谁也没把它当回事,最后执行的,还是“拳头大是哥哥”这一套。
儒家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做到“仁、义、礼”,但按照人的天性,很少人愿意这样做,实际上也根本做不到。怎么办呢?所以很多人开始说一套,做一套,假仁假义,虚伪之风泛滥,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所以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历史发展的事实,被他不幸言中。
《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就是典型的例子。人称“君子剑”的岳先生,表面文章可谓是滴水不漏,以至于在他身边朝夕相处的令狐冲,都一直相信他是个正人君子。而骨子里这人是个什么货色,想必不用贫道多说。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岳不群这样的货,道友们可以自己去算。但依贫道看来,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岳不群的影子,因为传统的儒家道德标准,定得根本不切实际,我们做不到,又不想被人说“不仁不义”,只好装。
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装b”,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既要做****,又要立牌坊,“装b”成风之后,每个人脸上都戴着面具,社会风气就糜烂至斯。
贫道宁愿喜欢凡人中的“真小人”,不愿意看到岳不群这样不男不女的“伪君子”,那实在让人恶心。
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看,跑跑确实是一个“不仁不义”而且“无礼”的人,但在贫道眼中,这种人很真,不装b,所以贫道很喜欢。
。。。。。。
收集整理人:妹妹拖着洋娃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