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佛说四十二章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下面讲第二十二章“财色招苦”这个是我们最重要的一课,而且十分重要。大家对这个都有非常的体会才出家的,对这个没有体会的话,他不会出家的。所以说,看破的关键还是在这个上面。“财色招苦”我们已经受到苦了,所以才知道出离的,但是对苦的根源和财色的害处还不是很明了,我们今天再具体的讲一讲。
释这是第二十二章,指示我们要明白财、色这两个字,它的滋味少,可是伤害却很多。所以有智慧的人,不要像小孩子那样无知识,贪著这个甜味。“佛言,财色于人”:佛说,这世间一个财、一个色,这两种把很多修行人都给害了。修道的人放不下财,就贪财;放不下色,就贪色。你贪财好色,道业是绝对不会成就的。
这人贪财,现在就没法说,因为现在世界上已经是崇拜金钱主义,人活着都没有缝(出路)。昨天还跟几个人谈到这个问题,有个居士就说:“现在这人哪,精神都不正常,很多年轻的都要‘出马’看病,精神恍惚。过去都是岁数大的才去当巫医神汉的,怎么现在连年轻的精神也是这样。”我说:“你不能怪他,怪谁呢?怪现在没有这种德的教育。”(编者注:出马,指某些人利用迷信欺骗人,进行所谓的“鬼神附体”为人看病,即民间所说的巫医神汉这一类的。)
现在的这种教育就是个财,有钱的就有了一切,没钱的什么都没有了。谁在讲理呢?就是财在讲理,有钱就有理,没钱就没有理。而且人堕落到这个苦里了,很多的人,特别是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人,他又不能与别人去争夺钱财,而且能力也有限度,所以他在这里就苦恼,他现在还不明白“财色招苦”的问题。
你看看现在的人,有时候父子的关系、母女的关系都得拿钱财来衡量,人和人的关系是看在钱财上,什么朋友、道友都不存在,只看钱财。社会上也是,你有钱你就生存,没钱你就没法生存。一切都是财,离开了财,夫妻俩第二天就要分手,那个跟那个走,这个跟这个走,儿女就扔下了。父和子的关系也是财,有钱呢,就跟你叫父亲;没钱呢,跟有钱的叫父亲。他把钱叫父亲,你没钱,你就不是父亲。
曾经有一个大学生上美国留学,然后定居。他母亲和父亲听说他结婚了,去看他,可能带了好几万去美国。住了七八天,他就问他母亲:“你什么时候回去?”他母亲当时就急眼了,她说:“我养你这么大,好不容易上这来了,才呆了七八天,你就开始撵我回去了。”不管你怎么说,他也不理她。就是吃饭在一起吃,吃完连话也不跟你说,扭头就走了。把她气得这个伤心,没办法。
后来她母亲说:“你还我钱,我把你从小养到这么大,你把钱都给我找回来,又上大学,又上美国”从小养到大,你说得花多少钱?气了一大顿,好不容易把他说了。说了也不行,最后俩人生气,全回来了。就是说,现在的社会就是认钱、认色,娶了妻子有了色,父母那个钱财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的时候,他对父母就产生了这种厌离心。
所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为钱色所困,没有道德,不知道钱是害人的,而且认为钱就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他就把钱看成生命一样,没有钱就等于没有生命,所以这样的人就苦恼,在没有前途、没有道德的情况下,他的精神肯定要错乱的。
人活着就像在一个没有缝的铁锅里,处在黑暗里,钻不出去,多少人被这所困。你若说做坏事,他心地善良,不能去做,他也不能抢银行啊,是不是?银行不能抢,若被关起来,就死了。又不能去骗人,去骗人吧,一个是没有那本领,另外,自己心里也不愿去做。再说,只要是你想骗别人,别人早就想骗你呢,是不是?他也不存在骗人的本钱。女人除非给人做“小姐”或做一些不应该的事情,痛苦万分,她又不甘心。
从小就已经看到自己没有什么前途了,关键是他这种追求金钱的思想一旦起来的时候,人就没有缝,你说得怎么天花乱坠,对他来讲都是在热锅上煎熬,最后人就变成精神不正常,没有解脱之力。所以说,现在年轻人精神分裂的特别多。主要是心里没有道德,没有解脱之路。
我说,他们如果能到咱这寺院来,心里就能开一点缝。咱这个僧团为什么没有进入深山去修行?为什么在这?就想给世间留一点缝出来,没有别的意思,让大家从痛苦中能喘口气,从那能出来,别死在那里。咱们不要钱、不摸钱,一切都不要,都舍去,就是给世间留这么一点缝隙。所以佛教能拯救这个,这是我们的责任。
别看我们人少,说:“人不多呀,我们也没有啥修行呀!”实际上我们以身示法,就能给众生带来清凉。这是很殊胜的任务和职责,所以我们大家要很珍惜这个因缘,一定要在这上给众生做一个清凉的使者,能扇一扇清凉风,让他们在烈火之中有一点暂息的机会,解脱的机会。要不是这样,人就完了,别说成佛道了,就算人活着也很难。
现在世界上都是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钱财。你看发展导弹,目的都是为了钱财。美国打仗就是为了发财,打完一次仗它发一次财,就是为了钱财。那对方对抗也是为了保护钱财。人生存在这个世界,就是难过财色这两关,所以说“财色招苦”苦不堪言哪!
这个体会大家都比较深,也看到了人世的冷暖。有钱就是朋友,没钱就不是朋友了,什么也不是。亲属,什么亲属关系?什么都不是。本来还有一点善良心,全被财色给灭掉了,把很多修道人都给害了。为什么把很多修道人给害了?出家,他也不是为了断绝财色而出家的,有时候是为了从另一角度得到满足。本来是好心出家,有的就不知道修道得先断财色,又是发单费又是攒钱,攒来攒去,道没修成,命早就丧尽。他以为在修道呢,自己其实被骗了。
过去我遇到一个师兄,他平时还真能吃苦,你给他吃什么他都吃,挺吃苦的,年龄也比我大。那回我碰着他,他就告诉我,那是他出家以后,他说:“我现在家里卖房子,卖了三万,我都攒上了。每年的单费,乱七八糟的进项又能攒个一万来块钱,这几年下来估计又能攒几万。我老的时候也就回家自己修了,找个小房。”
实际上,所谓回家修,就是找个小房自己修。“我这一生,因为有钱,我就能过去了。”打算得挺好,先攒钱后修道。还上咱寺院来过,后来不长时间,我就听说他死了。这个钱财哪去了?就不知道了。人没了,钱财虽存已成他人之物了。所以财色害人就这么快,这才几年的工夫?也就是四五年的工夫,完了!
想攒钱修道,你永远也修不成道。那个道,就是要去财才能修道的,你要是攒财就招苦。那苦,苦大劲就死了,最后就灭尽了。这个人还没多大贪心呢,他寻思攒个几万就行,攒个几万后,他也不想干别的,就想弄个小房自己去修,命同样就没了。很多修道人就为了这个财,结果就被财害了,被害的人太多太多。佛教的名声之所以有很大的损失,就是因为这个财把人害了。
前几天,派出所的所长,原先在咱们这里呆过,经常上咱寺院来。到咱这来惯了以后,再到别的寺院去看,他就生气,他说:“这怎么都搞收钱、记账?这太不清净了,佛教哪能搞这样的事?这不是和世间人做生意一样吗?”所以世间人都讥嫌,世间人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何况我们修道人本身?你拿钱,你去跟居士——哎!就别说了,这个口都不知道怎么张。那个手怎么能伸出来?手宁可被剁掉了也别去摸这个钱。我们应该永远不摸钱,这个财确实害人。
这个财包括钱,也包括我们的很多物质。我们穿衣戴帽也是这样,穿衣服要穿破的、要穿坏的,有坏的不穿好的,都得加小心。就一点儿财,一个鞋垫,你贪恋了,将来都是一种贪的漏。所以过去修道都是百一物,没有成双的。为什么?不给自己创造多储的因缘,一点都不创造,都让它们单个的。但我们的根基还差一些,所以给大家预备两套衣服,互相换一换。如果只有一套衣服,大家有的时候做不到。
(编者注:百一物,一种方法“百”是个不固定的数目词,指一个僧人所必须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以“一”为限,不储备多余的用品。如一个水杯,一根针,一件衣服等。这是一种增上胜法,但并不强制受持,由个人决定发心受持。如果没有受持,有的东西可以储备两件备用,例如储备两套衣服,一套平日穿着,另一套换洗时用,其它的用品以此类推。但如果发心受持以后,则每件个人用品必以一为准,多储备则为违犯。此处的物品都指个人所拥有的用品,不指常住物,以上只是略解,受持百一物有非常详细的作法,请自行参考有关资料。)
我们应该明白这个“财色招苦”特别是色,那就更厉害了。但世间人离不开,那本来就是一个火坑,那是地狱坑。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狱,有色的地方就是地狱,这个东西是最不净最不净的东西,但是世间人放不下,所以道业是绝对不会成的,放不下是决不会成的。
释“财色于人,人之不舍”:人人都舍不了这个财和色,好像什么呢?这里举出一个譬喻,就“譬如刀刃有蜜”刀刃上有那么一点点的蜜糖。“不足一餐之美”:分量不够吃一餐饱的美味。“小儿舐之”:看见刀刃上有糖,也不管它有割舌的危险,就用舌去舔它。这就说无知的人贪财色,就好像贪刀刃上的蜜似的。“则有割舌之患”:就有把舌头割断的危险。所以我们对于财色,一定要把它看破、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什么是小儿?就是无知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叫小儿。刀刃有蜜,你一舔它,那舌头当然就得被割掉了,为一点儿小蜜就把自己舌头割掉了。那个蜜也不是真正的蜜,是世间痛苦中出现的那么一点暂时的、一种能够让你缓解一下的东西。它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就是财色,好像是得到了,好像有个五欲之乐,实际上后面的危险是最大的,后面放着一把利刃,你只要是贪著,舌头就掉,身受大苦。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贪财色的。
看看道宣祖师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出净心诫观法诫观序宗法第二)
诫夫欲修道,于三业中,先断财色二种。若不贪财,即无谄诤。若不贪色,即无热恼。经曰:背舍离欲,顺菩提分,当修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爱,制伏垢恼,令心清净。以断财色,成无漏善根。熏本识中,成无贪种子。渐尽惑染,入贤圣位。今见解法人等,仍贪财色,长养结使。与诸漏相应,恶业系缚,坠三恶道。经云: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
出家人因为贪财色,你就不是道人,又不是白衣。
诫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戏论诤讼,递相谤嫉,三毒转强,烦恼增长,沉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嗔垢,所得恶果,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不可口言而得清净。三毒五结,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轻即自瘥。披戒定铠,摧心魔贼。
“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就穿着好的衣服,非常华丽,贪著这些衣服。
“戏论”专说那些笑话、一些无边的事情。“诤讼”互相争斗,要不就告状、打官司。“递相谤嫉”互相诽谤。“三毒转强”三毒越来越重,贪嗔痴越来越重。“烦恼增长,沉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所以说知而故犯,没有解脱时。
“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嗔垢,所得恶果。”犯盗,盗佛衣食。
“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就是像盲龙经说的,受恶龙身,最后得恶苦,还得下地狱。是先下地狱,再受恶龙身,因为是盗佛衣食。穿佛的袈裟,你不好好修行,还贪恋这个钱财、财色,最后肯定下地狱。有的人打着佛的招牌搞一些经忏、敛取钱财、骗人最后的结果不用说,肯定下地狱,下完地狱受恶龙身。我们知道解义,应该“即知解义”
“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你只要对治一分,你就解脱一分。在你对治毛病的时候,你只要能对治的时候,就是解脱的时候。什么是解脱?你只要是能把这个问题克服了,马上就解脱。解脱,不是说你对治了以后另外再有个解脱,在对治的同时,解脱就在其中。
“不可口言而得清净”那个解脱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不是说说就能得到清净。“三毒五结,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轻即自瘥。”先治重的,轻的自己慢慢就对治了。
“披戒定铠”就是以戒律和定为铠。铠就是古人穿的那个盔甲,有防御能力,别人砍不进去,打不动你,不能伤你生命。我们以什么为铠呢?就得以戒律和定为铠。“摧心魔贼”用这个戒定铠,摧心魔贼,这个都是心魔所起来的。
诫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然此因果,悉在众生心微尘中。何故不禁余过,先诫财色?大乘经云:八万四千障道罪业,悉因财色以为根本。何以故?十方众生,无始已来,为财相杀者,过微尘数。为色相杀者,数复过是。道俗二流,为于财色,今现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中,受千万种苦。经无量劫,始入畜生饿鬼。缁素二人,同为财色之所伤害。初持后犯,能免者稀。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
“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这苦因果是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这句话挺好,大家应该记下来,随时要提醒自己。如果你贪了财色,好像是起了一种欢乐,但是你终得知道是苦因果,将来受苦无穷无尽。实际上,你只要得到财的时候,你那个乐已经失去了。你接受那个五欲之乐,实际上是一种苦,因为你不太清楚,烦恼已经起来了,你不知道。所以这个是很危险的,它非常微细。
过去我在本溪茅蓬的时候,有个比丘尼去依止,结夏安居时,她要依止。临走之前就要供养钱,拿一把钱就来供养。起先我看她还挺像个修道人样,看到出家人都挺清净的。她这一供养钱的时候,当时就起了一种特别的反感,觉得这人特别不清净。手里拿的不是钱,什么东西?比屎尿还埋汰的那个东西,就举着那个东西,当时就给我当时就是没好意思把她撵出去,我比划了一下,因为止语,不收钱。她说:“我这是给居士的。”我比划说:居士也不要。她就放炕上了,我就比划:你赶紧给拿走!因为她当时在场,我不好意思拿水去涮那个炕,我觉得炕都让她弄埋汰了。
本来心情还行,还有点自在,后来这心情被弄得特别烦恼。这一打坐,坐也坐不住了,这脑袋就开始疼,就恶心,就要吐,从来没有过的事。我说:没有过这病啊,什么时候也没有过这病。就光要吐、头疼,整整一宿。到第二天,我说:坏了,这修道出魔障了,这个东西太厉害了,这下把我弄得直恶心要吐,都污染到这么个程度,就像毒药似的。我们大家心里没有达到这种清净程度的时候,你感觉不出来。
后来什么时候好了呢?上厕所。屎尿那种气味突然钻到鼻子里去了,当时心里这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哎呀!一下子就开了。我看这屎尿都比它干净多了,这才把这个病治好了,当时这烦恼、恶心全没有了。
所以说这个财就是苦因。我们为什么认识不到?平时你不清净的时候,察觉不出来这个东西。财色就是苦的因,都在这里面搁着呢,你只是没看着。还没等你接受,你还不要,它对你的污染都这么大,何况你又喜欢,拿到手了,你说他会成什么样?我说:你不知道被毒成什么样了,甚至都可以下到地狱去了。
当时没有一丝一毫要的心,就光看它一眼,都会恶心到那么个程度,何况又对它喜欢又拿,又不断地想办法再去获取,你说得多恶心?哎呀!我不知道这个人他怎么过这一生,包括我们也是这样,过去都是怎么过的,贪著这些东西,它比屎尿还埋汰。屎尿只能是埋汰衣服、埋汰你的肚肠。它这东西能毁你的法身慧命,要你长期受苦。这苦不堪言,那脑袋疼得恶心,那滋味简直没有形容,了不得!而且其中还没有暂歇一段、清凉一段的时间,没有!一直就那样。
光看一眼,还拒绝了,我都想把地擦了,就这都不好使。何况现在有人还在储备这些东西或摸这东西,我都不知道他在怎么活。现在世间人就是这样,拿这个当成宝贝,他不知道那真是毒药中的毒药。
据说以前有一个香港的僧人到缅甸去,看到那个僧王,他还像在中国似的,拿着钱财去供养人家。那个僧王说:“哎呀哎呀,你怎么拿这个东西呢?”他非常惊讶。意思是:你是出家人,怎么可以摸这个东西呢?人家惊讶了,说:“你怎么摸这个东西?”虽然他也知道你是摸钱财的僧人,但是当你突然拿出来的时候,那个僧王都震惊了:你怎么可以摸这个?都震惊到这么个程度。所以说,你摸钱财,怎么算是一个清净的僧人?
所以佛法衰落有时候不在别的,就在于我们自己不努力。我们应该知道这个财色的苦因苦果,应该把这个风气转过来。佛法兴不兴盛,你就从财色上去看。如果断了财色,佛法马上就起来,世界就得和平;如果财色断不去,一切苦果在后面呢!世界战争就是因为财色,不能得道还是因为财色,所以说财色害人无数。
“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你有了戒,不去摸、不要财色,产生了清净的定力,你的乐都在后头呢,那是一种清净乐,自在。天下到哪都没有恐惧心,眼睛瞅谁都是正直的,人不会被财色所转。看到女人,也不会去瞅,也不会随人转;人家掏兜,你也不会随着人转。你要是贪钱财,人家一掏兜,你就寻思要给你钱呢,人家要是不掏出来,一看掏出来的不是钱,你心里当时又凉了,人家的一个动作都能把你的心给转了。如果你不贪财色,你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和我没关系,你给我,我还烦。
有很多居士到咱们这来了以后,他有感触,心里清净,说:“这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哪,我们看到了佛教的希望,我们在这体会到了过去的佛教。”他们的心里是非常的清净,虽然他们千说万说,但关键是他们心里能够得到暂时地清凉,这就可以了。而且他不至于走死路,不会为得不到钱财最后去自杀,不能活不下去,他这样就有能活下去的希望。
有很多有病的人,特别是精神不正常的人,有时候喝咱们大家诵的楞严咒水,他的病就好了。因为你用不贪财色的心诵出的咒,它就有戒定感应,就有乐因,这个乐因能治他的苦,所以他喝了这水以后,心里就会透亮。借着佛力,心里透亮了,有很多的病就开始解脱了,由重转轻,由轻转好,就是这样。这个例子就太多太多了。
甚至喝一口水,他都会在这得到无比的清凉,而种下这个菩提因。所以咱们诵楞严咒,发出去那些楞严咒水都给种了菩提因,将来有因缘,都能上这来出家,都让他出家。众生很苦很苦的,我们一定要带好头,一定要持好戒,我们为了大众,应该要这么做的,这是行菩萨道。
“然此因果,悉在众生心微尘中。”微尘,非常细微,这个因果在微细里,你察觉不出来的。如果我们不常有点清净心,你就察不出来它的好和坏的关系,因为它在心微尘中。
“何故不禁余过,先诫财色?大乘经云:八万四千障道罪业,悉因财色以为根本。何以故?十方众生,无始已来,为财相杀者,过微尘数。”像微尘一样的多,全是为了财而互相相杀。“为色相杀者,数复过是。”比这还多。不是为了色就是为了财。
过去有一个纣王,为了色,最后把国家都毁了。纣王本来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武艺也高强,体力、智慧还都可以,是非常出色的人物,但是被一个女人给骗了,把一个国家给毁了,最后千秋万代招人骂。还有那个霸王项羽,为了一个女人最后死在乌江。临死时还放不下那女的,那女的还骗他,说要跟他一起死。那女人的心里话:我是逃不脱,如果能逃脱,早跑了,还等着跟你一起死。他还以为干吗呢,其实是死都不放过他,死也得拽着他死。最后霸王就没办法,只得随她死去了,就因为贪恋色。这个色害人无数,特别是修道,财色都是最大的漏洞。这个漏洞不堵,你想得道,不可能的,所以说先断财色。
“道俗二流,为于财色,今现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中,受千万种苦。”因财色而现有多少地狱呢?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还是大地狱,就这么些。
“受千万种苦,经无量劫,始入畜生饿鬼。”这时间没完没了了。“缁素二人,同为财色之所伤害。初持后犯”刚开始还能持戒,后来就犯了。特别是修道,修修道就还俗了,为了财色就走了。“能免者稀”能免于财色的太少了,太少太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千万不能叫财色给骗了。
“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佛说,你不断财色、摸财、要钱,不是我弟子。佛不承认你,虽然你说了各种方便,无论你怎么讲,你讲啥?财色在你手里,佛也不承认你。是你自己讲,那不是佛讲的。
说:“我这不行啊,现在是末法时期了,有种种因缘不方便,我得摸钱。没有钱,我就没法坐车,没法达到目的,或是没法怎么怎么的”你说一千遍,佛也不承认你是佛的弟子,你只是在狡辩,骗不了人的,你只能骗骗你自己就是了,骗别人都骗不了。你摸钱,你还说干净。我是知道那东西是苦的根本,不可能是干净的。所以说,如果不断财色,绝不是佛的弟子,我是不承认,他怎么说,我也不会承认,佛也不会承认的。
诫财色二事,相欲似轻,感罪尤重。河沙诳惑,由财色起。此之二过,能坏君臣、师徒、夫妇等,亦坏内外亲族、朋友、知识。若离财色,更无世间,人天脱苦,圣凡同赞,诸漏灭尽,进至佛果。为此先诫财色二种,因色生骄,因财生吝,骄而且吝,虽有余德,亦不足观。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后听经论,即是入道次第也。言逆行疾,故名净心。
“财色二事”这两种事。“相欲似轻”这个相好像没有杀人那么重。“感罪尤重”但它引起了各种重罪的发生。你看看,为财色而杀人的,那太多太多,最后死的人也太多了。感罪尤重,下地狱。
“河沙诳惑”就是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妄想和惑根。“惑”:疑惑和迷惑;诳:虚诳。“河沙”就是恒河沙。我们知道印度有一条非常长的河,叫恒河。它有多宽呢?宽四十里地,这个河有这么宽。而且那个河沙非常细,比我们这的河沙细多了,就像细面似的,比细面稍粗一点,那么小的、非常细的沙子。
“河沙诳惑”我们这个惑就是虚诳,就是罪业的意思。虚诳和惑根有多少呢?就像恒河沙那么多,无边无数。我们现在觉悟不出来,说:“我没有,我就打一个妄想、两个妄想。”你不知道,这都是“河沙诳惑”起的作用,一会儿这起来,那就灭了。在你不能察觉的时候,不知道灭了多少次,不断地起了多少次,你都不清楚。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引起来的呢?有些愚知愚见都是由财色引起。
“此之二过,能坏君臣、师徒、夫妇等。”能坏君臣,你看为财色的,最后那个帝王叫人给推翻了。有的帝王贪著财色,最后被人推翻了,国家也丧失了;被灭九族的,这太多了。师徒之间也因为钱闹不和“这师父有钱不给我”这就不和了,老惦记师父的钱。他也不是尊重师父,是尊重那个钱,把师父看成钱的化身,有钱就是师父,没钱就不是师父,所以师徒相争。还有世间的夫妻,现在更是那样,有了钱那就是夫妻,没钱就散,散了干吗呢?各自奔钱去了。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我就不说了,因为这太不好听,没啥意思,说他们都脏咱们的口。
“亦坏内外亲族、朋友、知识”也可以坏内外的亲族、朋友。你看看,为了钱财,最后亲属之间也骗,亲人也骗、父母也骗、兄弟也骗、姐妹之间也骗、朋友之间也在骗。我们可能都有感触,是不是?都是为了钱财,有钱呢,都是朋友,上你家去了;没钱,他一个也不来。
不说人家,就说我们自己吧,这家太穷我们也不去,怕人家跟咱借钱,是不是?做朋友也是这样,一看人家穷就瞧不起人。就是这样,所以说能“坏内外亲族、朋友、知识”自己也坏,别人也坏,都是为了钱财。特别是障碍不能接近一些善知识,我们不能接近善知识,因为交往都是看在钱的面子上、财色的面子上,就算有了朋友,最后也翻脸。
“若离财色,更无世间”如果我们能离开财色,更无世间。什么是世间?财色就是世间,你离开财色,就不存在世间这个问题。你说:“这么简单?”但是这么简单,人还是放不下、看不破。你离开了财色,就跳出世间了,这个世间就是财色组成的。所以我们今天能出家,能持这个不捉金钱戒,我们应生大欢喜。我们持戒,就在跳出世间。怎么跳出世间?你要是贪恋这个,就是世间;不贪恋,就是跳出世间,就没有世间了。
“人天脱苦,圣凡同赞”“人天脱苦”你不受人间的苦,也不受天上的苦,都能离苦,离这两种苦。你别看这好,也能脱苦。“圣凡同赞”不光圣人称赞,连凡夫都称赞。这咱们大家都有点体会,咱们遇不到圣人,最起码的,我们看到了老百姓那点欢乐和真诚,到这里称赞一句。
说老实话,我心里非常高兴,高兴他们能够在这里认识到钱财没有用,而且还认识到钱财害人。只要认识这么点,他就妥了,他就不至于走上极端,不能去自杀,不能去抢银行,是不是?实在了不起,还可以出家,是不是?若不能出家的还可以艰苦生活,不再贪恋那里了,他心里有点缝。我一听他们说“不要钱太好了”我非常高兴。
他只要念上一句:“不要钱太好了,这地方不收钱,这不收钱太好了!”就这一句,给他种下个善根,因为他在脑子里已经有“不要钱是好的”过去,他的意识概念就是“没有钱不能活”这时候脑子里突然种下一个“没钱才好呢”你说,这不是给他种下善根了吗?是不是?这是感到佛的戒律太清净了、太好了。
“诸漏灭尽”这是说远离钱财可以达到诸漏灭尽。“进至佛果”直接就可以进至到佛果去,佛的果位。要想“进至佛果”“为此先诫财色二种”第一个要断的就是财色。“因色生骄”就是说贪色者生骄,因色而生出这种情和骄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矫情做作。“因财生吝”本来是一种清净的布施心、舍我的心,但为了发财,最后变成什么呢?吝啬,不肯布施了,那是“我”在坚固。
“骄而且吝”一个人如果有这两种毛病。“虽有余德”就是还有很多好的地方,这人还能做这个事情、能办那个事情或是等等的事。“亦不足观”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因为有这两个,已经把整个都破坏了。虽然有余德,还有其它一点小小的优点,但因为有这两条,就不值得你去学习,你应该是远离。所以说,我们要清楚这个。
“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你断了财色,这个功行才能成立。就是我们有了定力,在这里有所成就。成就什么呢?财色对你不再起变化了,不再能诱惑你了。第一个是“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后听经论,即是入道次第也。”应该这么修。第一步,先断财色。你不断财色,想修行,想听经论,那都是听不清楚、听不明白的。
你所谓的能讲出来,那也不是从心里讲的,那都是从嘴上讲的。你说你修行,财色都断不了,你跟谁说修行?是不是?你只是在唬人,欺骗人。入道的次第,第一步就是先断财色,你把这断了,这就是入道、开始。什么是入道?你不要另外找入道,就是除你这些毛病习气,这就是入道。
“言逆行疾,故名净心。”虽然言是逆于耳,但是我们修行起来非常快,只要这样做,我们的心就会净了。
诫偈曰:
烦恼如河沙 先断恶二种 一财二是色 死时神不恐
吉罗须护持 况言犯四重 三聚戒清净 布萨心喜踊
鄙夫爱财色 诫汝断贪著 由财三世苦 因色入火镬
色能障圣道 财能令行薄 审谛自看心 知贪是狂错
智避如火坑 顽愚不嫌恶 若犯当悔除 除已更勿... -->>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下面讲第二十二章“财色招苦”这个是我们最重要的一课,而且十分重要。大家对这个都有非常的体会才出家的,对这个没有体会的话,他不会出家的。所以说,看破的关键还是在这个上面。“财色招苦”我们已经受到苦了,所以才知道出离的,但是对苦的根源和财色的害处还不是很明了,我们今天再具体的讲一讲。
释这是第二十二章,指示我们要明白财、色这两个字,它的滋味少,可是伤害却很多。所以有智慧的人,不要像小孩子那样无知识,贪著这个甜味。“佛言,财色于人”:佛说,这世间一个财、一个色,这两种把很多修行人都给害了。修道的人放不下财,就贪财;放不下色,就贪色。你贪财好色,道业是绝对不会成就的。
这人贪财,现在就没法说,因为现在世界上已经是崇拜金钱主义,人活着都没有缝(出路)。昨天还跟几个人谈到这个问题,有个居士就说:“现在这人哪,精神都不正常,很多年轻的都要‘出马’看病,精神恍惚。过去都是岁数大的才去当巫医神汉的,怎么现在连年轻的精神也是这样。”我说:“你不能怪他,怪谁呢?怪现在没有这种德的教育。”(编者注:出马,指某些人利用迷信欺骗人,进行所谓的“鬼神附体”为人看病,即民间所说的巫医神汉这一类的。)
现在的这种教育就是个财,有钱的就有了一切,没钱的什么都没有了。谁在讲理呢?就是财在讲理,有钱就有理,没钱就没有理。而且人堕落到这个苦里了,很多的人,特别是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人,他又不能与别人去争夺钱财,而且能力也有限度,所以他在这里就苦恼,他现在还不明白“财色招苦”的问题。
你看看现在的人,有时候父子的关系、母女的关系都得拿钱财来衡量,人和人的关系是看在钱财上,什么朋友、道友都不存在,只看钱财。社会上也是,你有钱你就生存,没钱你就没法生存。一切都是财,离开了财,夫妻俩第二天就要分手,那个跟那个走,这个跟这个走,儿女就扔下了。父和子的关系也是财,有钱呢,就跟你叫父亲;没钱呢,跟有钱的叫父亲。他把钱叫父亲,你没钱,你就不是父亲。
曾经有一个大学生上美国留学,然后定居。他母亲和父亲听说他结婚了,去看他,可能带了好几万去美国。住了七八天,他就问他母亲:“你什么时候回去?”他母亲当时就急眼了,她说:“我养你这么大,好不容易上这来了,才呆了七八天,你就开始撵我回去了。”不管你怎么说,他也不理她。就是吃饭在一起吃,吃完连话也不跟你说,扭头就走了。把她气得这个伤心,没办法。
后来她母亲说:“你还我钱,我把你从小养到这么大,你把钱都给我找回来,又上大学,又上美国”从小养到大,你说得花多少钱?气了一大顿,好不容易把他说了。说了也不行,最后俩人生气,全回来了。就是说,现在的社会就是认钱、认色,娶了妻子有了色,父母那个钱财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的时候,他对父母就产生了这种厌离心。
所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为钱色所困,没有道德,不知道钱是害人的,而且认为钱就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他就把钱看成生命一样,没有钱就等于没有生命,所以这样的人就苦恼,在没有前途、没有道德的情况下,他的精神肯定要错乱的。
人活着就像在一个没有缝的铁锅里,处在黑暗里,钻不出去,多少人被这所困。你若说做坏事,他心地善良,不能去做,他也不能抢银行啊,是不是?银行不能抢,若被关起来,就死了。又不能去骗人,去骗人吧,一个是没有那本领,另外,自己心里也不愿去做。再说,只要是你想骗别人,别人早就想骗你呢,是不是?他也不存在骗人的本钱。女人除非给人做“小姐”或做一些不应该的事情,痛苦万分,她又不甘心。
从小就已经看到自己没有什么前途了,关键是他这种追求金钱的思想一旦起来的时候,人就没有缝,你说得怎么天花乱坠,对他来讲都是在热锅上煎熬,最后人就变成精神不正常,没有解脱之力。所以说,现在年轻人精神分裂的特别多。主要是心里没有道德,没有解脱之路。
我说,他们如果能到咱这寺院来,心里就能开一点缝。咱这个僧团为什么没有进入深山去修行?为什么在这?就想给世间留一点缝出来,没有别的意思,让大家从痛苦中能喘口气,从那能出来,别死在那里。咱们不要钱、不摸钱,一切都不要,都舍去,就是给世间留这么一点缝隙。所以佛教能拯救这个,这是我们的责任。
别看我们人少,说:“人不多呀,我们也没有啥修行呀!”实际上我们以身示法,就能给众生带来清凉。这是很殊胜的任务和职责,所以我们大家要很珍惜这个因缘,一定要在这上给众生做一个清凉的使者,能扇一扇清凉风,让他们在烈火之中有一点暂息的机会,解脱的机会。要不是这样,人就完了,别说成佛道了,就算人活着也很难。
现在世界上都是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钱财。你看发展导弹,目的都是为了钱财。美国打仗就是为了发财,打完一次仗它发一次财,就是为了钱财。那对方对抗也是为了保护钱财。人生存在这个世界,就是难过财色这两关,所以说“财色招苦”苦不堪言哪!
这个体会大家都比较深,也看到了人世的冷暖。有钱就是朋友,没钱就不是朋友了,什么也不是。亲属,什么亲属关系?什么都不是。本来还有一点善良心,全被财色给灭掉了,把很多修道人都给害了。为什么把很多修道人给害了?出家,他也不是为了断绝财色而出家的,有时候是为了从另一角度得到满足。本来是好心出家,有的就不知道修道得先断财色,又是发单费又是攒钱,攒来攒去,道没修成,命早就丧尽。他以为在修道呢,自己其实被骗了。
过去我遇到一个师兄,他平时还真能吃苦,你给他吃什么他都吃,挺吃苦的,年龄也比我大。那回我碰着他,他就告诉我,那是他出家以后,他说:“我现在家里卖房子,卖了三万,我都攒上了。每年的单费,乱七八糟的进项又能攒个一万来块钱,这几年下来估计又能攒几万。我老的时候也就回家自己修了,找个小房。”
实际上,所谓回家修,就是找个小房自己修。“我这一生,因为有钱,我就能过去了。”打算得挺好,先攒钱后修道。还上咱寺院来过,后来不长时间,我就听说他死了。这个钱财哪去了?就不知道了。人没了,钱财虽存已成他人之物了。所以财色害人就这么快,这才几年的工夫?也就是四五年的工夫,完了!
想攒钱修道,你永远也修不成道。那个道,就是要去财才能修道的,你要是攒财就招苦。那苦,苦大劲就死了,最后就灭尽了。这个人还没多大贪心呢,他寻思攒个几万就行,攒个几万后,他也不想干别的,就想弄个小房自己去修,命同样就没了。很多修道人就为了这个财,结果就被财害了,被害的人太多太多。佛教的名声之所以有很大的损失,就是因为这个财把人害了。
前几天,派出所的所长,原先在咱们这里呆过,经常上咱寺院来。到咱这来惯了以后,再到别的寺院去看,他就生气,他说:“这怎么都搞收钱、记账?这太不清净了,佛教哪能搞这样的事?这不是和世间人做生意一样吗?”所以世间人都讥嫌,世间人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何况我们修道人本身?你拿钱,你去跟居士——哎!就别说了,这个口都不知道怎么张。那个手怎么能伸出来?手宁可被剁掉了也别去摸这个钱。我们应该永远不摸钱,这个财确实害人。
这个财包括钱,也包括我们的很多物质。我们穿衣戴帽也是这样,穿衣服要穿破的、要穿坏的,有坏的不穿好的,都得加小心。就一点儿财,一个鞋垫,你贪恋了,将来都是一种贪的漏。所以过去修道都是百一物,没有成双的。为什么?不给自己创造多储的因缘,一点都不创造,都让它们单个的。但我们的根基还差一些,所以给大家预备两套衣服,互相换一换。如果只有一套衣服,大家有的时候做不到。
(编者注:百一物,一种方法“百”是个不固定的数目词,指一个僧人所必须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以“一”为限,不储备多余的用品。如一个水杯,一根针,一件衣服等。这是一种增上胜法,但并不强制受持,由个人决定发心受持。如果没有受持,有的东西可以储备两件备用,例如储备两套衣服,一套平日穿着,另一套换洗时用,其它的用品以此类推。但如果发心受持以后,则每件个人用品必以一为准,多储备则为违犯。此处的物品都指个人所拥有的用品,不指常住物,以上只是略解,受持百一物有非常详细的作法,请自行参考有关资料。)
我们应该明白这个“财色招苦”特别是色,那就更厉害了。但世间人离不开,那本来就是一个火坑,那是地狱坑。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狱,有色的地方就是地狱,这个东西是最不净最不净的东西,但是世间人放不下,所以道业是绝对不会成的,放不下是决不会成的。
释“财色于人,人之不舍”:人人都舍不了这个财和色,好像什么呢?这里举出一个譬喻,就“譬如刀刃有蜜”刀刃上有那么一点点的蜜糖。“不足一餐之美”:分量不够吃一餐饱的美味。“小儿舐之”:看见刀刃上有糖,也不管它有割舌的危险,就用舌去舔它。这就说无知的人贪财色,就好像贪刀刃上的蜜似的。“则有割舌之患”:就有把舌头割断的危险。所以我们对于财色,一定要把它看破、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什么是小儿?就是无知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叫小儿。刀刃有蜜,你一舔它,那舌头当然就得被割掉了,为一点儿小蜜就把自己舌头割掉了。那个蜜也不是真正的蜜,是世间痛苦中出现的那么一点暂时的、一种能够让你缓解一下的东西。它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就是财色,好像是得到了,好像有个五欲之乐,实际上后面的危险是最大的,后面放着一把利刃,你只要是贪著,舌头就掉,身受大苦。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贪财色的。
看看道宣祖师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出净心诫观法诫观序宗法第二)
诫夫欲修道,于三业中,先断财色二种。若不贪财,即无谄诤。若不贪色,即无热恼。经曰:背舍离欲,顺菩提分,当修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爱,制伏垢恼,令心清净。以断财色,成无漏善根。熏本识中,成无贪种子。渐尽惑染,入贤圣位。今见解法人等,仍贪财色,长养结使。与诸漏相应,恶业系缚,坠三恶道。经云: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
出家人因为贪财色,你就不是道人,又不是白衣。
诫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戏论诤讼,递相谤嫉,三毒转强,烦恼增长,沉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嗔垢,所得恶果,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不可口言而得清净。三毒五结,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轻即自瘥。披戒定铠,摧心魔贼。
“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就穿着好的衣服,非常华丽,贪著这些衣服。
“戏论”专说那些笑话、一些无边的事情。“诤讼”互相争斗,要不就告状、打官司。“递相谤嫉”互相诽谤。“三毒转强”三毒越来越重,贪嗔痴越来越重。“烦恼增长,沉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所以说知而故犯,没有解脱时。
“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嗔垢,所得恶果。”犯盗,盗佛衣食。
“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就是像盲龙经说的,受恶龙身,最后得恶苦,还得下地狱。是先下地狱,再受恶龙身,因为是盗佛衣食。穿佛的袈裟,你不好好修行,还贪恋这个钱财、财色,最后肯定下地狱。有的人打着佛的招牌搞一些经忏、敛取钱财、骗人最后的结果不用说,肯定下地狱,下完地狱受恶龙身。我们知道解义,应该“即知解义”
“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你只要对治一分,你就解脱一分。在你对治毛病的时候,你只要能对治的时候,就是解脱的时候。什么是解脱?你只要是能把这个问题克服了,马上就解脱。解脱,不是说你对治了以后另外再有个解脱,在对治的同时,解脱就在其中。
“不可口言而得清净”那个解脱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不是说说就能得到清净。“三毒五结,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轻即自瘥。”先治重的,轻的自己慢慢就对治了。
“披戒定铠”就是以戒律和定为铠。铠就是古人穿的那个盔甲,有防御能力,别人砍不进去,打不动你,不能伤你生命。我们以什么为铠呢?就得以戒律和定为铠。“摧心魔贼”用这个戒定铠,摧心魔贼,这个都是心魔所起来的。
诫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然此因果,悉在众生心微尘中。何故不禁余过,先诫财色?大乘经云:八万四千障道罪业,悉因财色以为根本。何以故?十方众生,无始已来,为财相杀者,过微尘数。为色相杀者,数复过是。道俗二流,为于财色,今现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中,受千万种苦。经无量劫,始入畜生饿鬼。缁素二人,同为财色之所伤害。初持后犯,能免者稀。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
“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这苦因果是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这句话挺好,大家应该记下来,随时要提醒自己。如果你贪了财色,好像是起了一种欢乐,但是你终得知道是苦因果,将来受苦无穷无尽。实际上,你只要得到财的时候,你那个乐已经失去了。你接受那个五欲之乐,实际上是一种苦,因为你不太清楚,烦恼已经起来了,你不知道。所以这个是很危险的,它非常微细。
过去我在本溪茅蓬的时候,有个比丘尼去依止,结夏安居时,她要依止。临走之前就要供养钱,拿一把钱就来供养。起先我看她还挺像个修道人样,看到出家人都挺清净的。她这一供养钱的时候,当时就起了一种特别的反感,觉得这人特别不清净。手里拿的不是钱,什么东西?比屎尿还埋汰的那个东西,就举着那个东西,当时就给我当时就是没好意思把她撵出去,我比划了一下,因为止语,不收钱。她说:“我这是给居士的。”我比划说:居士也不要。她就放炕上了,我就比划:你赶紧给拿走!因为她当时在场,我不好意思拿水去涮那个炕,我觉得炕都让她弄埋汰了。
本来心情还行,还有点自在,后来这心情被弄得特别烦恼。这一打坐,坐也坐不住了,这脑袋就开始疼,就恶心,就要吐,从来没有过的事。我说:没有过这病啊,什么时候也没有过这病。就光要吐、头疼,整整一宿。到第二天,我说:坏了,这修道出魔障了,这个东西太厉害了,这下把我弄得直恶心要吐,都污染到这么个程度,就像毒药似的。我们大家心里没有达到这种清净程度的时候,你感觉不出来。
后来什么时候好了呢?上厕所。屎尿那种气味突然钻到鼻子里去了,当时心里这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哎呀!一下子就开了。我看这屎尿都比它干净多了,这才把这个病治好了,当时这烦恼、恶心全没有了。
所以说这个财就是苦因。我们为什么认识不到?平时你不清净的时候,察觉不出来这个东西。财色就是苦的因,都在这里面搁着呢,你只是没看着。还没等你接受,你还不要,它对你的污染都这么大,何况你又喜欢,拿到手了,你说他会成什么样?我说:你不知道被毒成什么样了,甚至都可以下到地狱去了。
当时没有一丝一毫要的心,就光看它一眼,都会恶心到那么个程度,何况又对它喜欢又拿,又不断地想办法再去获取,你说得多恶心?哎呀!我不知道这个人他怎么过这一生,包括我们也是这样,过去都是怎么过的,贪著这些东西,它比屎尿还埋汰。屎尿只能是埋汰衣服、埋汰你的肚肠。它这东西能毁你的法身慧命,要你长期受苦。这苦不堪言,那脑袋疼得恶心,那滋味简直没有形容,了不得!而且其中还没有暂歇一段、清凉一段的时间,没有!一直就那样。
光看一眼,还拒绝了,我都想把地擦了,就这都不好使。何况现在有人还在储备这些东西或摸这东西,我都不知道他在怎么活。现在世间人就是这样,拿这个当成宝贝,他不知道那真是毒药中的毒药。
据说以前有一个香港的僧人到缅甸去,看到那个僧王,他还像在中国似的,拿着钱财去供养人家。那个僧王说:“哎呀哎呀,你怎么拿这个东西呢?”他非常惊讶。意思是:你是出家人,怎么可以摸这个东西呢?人家惊讶了,说:“你怎么摸这个东西?”虽然他也知道你是摸钱财的僧人,但是当你突然拿出来的时候,那个僧王都震惊了:你怎么可以摸这个?都震惊到这么个程度。所以说,你摸钱财,怎么算是一个清净的僧人?
所以佛法衰落有时候不在别的,就在于我们自己不努力。我们应该知道这个财色的苦因苦果,应该把这个风气转过来。佛法兴不兴盛,你就从财色上去看。如果断了财色,佛法马上就起来,世界就得和平;如果财色断不去,一切苦果在后面呢!世界战争就是因为财色,不能得道还是因为财色,所以说财色害人无数。
“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你有了戒,不去摸、不要财色,产生了清净的定力,你的乐都在后头呢,那是一种清净乐,自在。天下到哪都没有恐惧心,眼睛瞅谁都是正直的,人不会被财色所转。看到女人,也不会去瞅,也不会随人转;人家掏兜,你也不会随着人转。你要是贪钱财,人家一掏兜,你就寻思要给你钱呢,人家要是不掏出来,一看掏出来的不是钱,你心里当时又凉了,人家的一个动作都能把你的心给转了。如果你不贪财色,你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和我没关系,你给我,我还烦。
有很多居士到咱们这来了以后,他有感触,心里清净,说:“这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哪,我们看到了佛教的希望,我们在这体会到了过去的佛教。”他们的心里是非常的清净,虽然他们千说万说,但关键是他们心里能够得到暂时地清凉,这就可以了。而且他不至于走死路,不会为得不到钱财最后去自杀,不能活不下去,他这样就有能活下去的希望。
有很多有病的人,特别是精神不正常的人,有时候喝咱们大家诵的楞严咒水,他的病就好了。因为你用不贪财色的心诵出的咒,它就有戒定感应,就有乐因,这个乐因能治他的苦,所以他喝了这水以后,心里就会透亮。借着佛力,心里透亮了,有很多的病就开始解脱了,由重转轻,由轻转好,就是这样。这个例子就太多太多了。
甚至喝一口水,他都会在这得到无比的清凉,而种下这个菩提因。所以咱们诵楞严咒,发出去那些楞严咒水都给种了菩提因,将来有因缘,都能上这来出家,都让他出家。众生很苦很苦的,我们一定要带好头,一定要持好戒,我们为了大众,应该要这么做的,这是行菩萨道。
“然此因果,悉在众生心微尘中。”微尘,非常细微,这个因果在微细里,你察觉不出来的。如果我们不常有点清净心,你就察不出来它的好和坏的关系,因为它在心微尘中。
“何故不禁余过,先诫财色?大乘经云:八万四千障道罪业,悉因财色以为根本。何以故?十方众生,无始已来,为财相杀者,过微尘数。”像微尘一样的多,全是为了财而互相相杀。“为色相杀者,数复过是。”比这还多。不是为了色就是为了财。
过去有一个纣王,为了色,最后把国家都毁了。纣王本来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武艺也高强,体力、智慧还都可以,是非常出色的人物,但是被一个女人给骗了,把一个国家给毁了,最后千秋万代招人骂。还有那个霸王项羽,为了一个女人最后死在乌江。临死时还放不下那女的,那女的还骗他,说要跟他一起死。那女人的心里话:我是逃不脱,如果能逃脱,早跑了,还等着跟你一起死。他还以为干吗呢,其实是死都不放过他,死也得拽着他死。最后霸王就没办法,只得随她死去了,就因为贪恋色。这个色害人无数,特别是修道,财色都是最大的漏洞。这个漏洞不堵,你想得道,不可能的,所以说先断财色。
“道俗二流,为于财色,今现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中,受千万种苦。”因财色而现有多少地狱呢?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狱,还是大地狱,就这么些。
“受千万种苦,经无量劫,始入畜生饿鬼。”这时间没完没了了。“缁素二人,同为财色之所伤害。初持后犯”刚开始还能持戒,后来就犯了。特别是修道,修修道就还俗了,为了财色就走了。“能免者稀”能免于财色的太少了,太少太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千万不能叫财色给骗了。
“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佛说,你不断财色、摸财、要钱,不是我弟子。佛不承认你,虽然你说了各种方便,无论你怎么讲,你讲啥?财色在你手里,佛也不承认你。是你自己讲,那不是佛讲的。
说:“我这不行啊,现在是末法时期了,有种种因缘不方便,我得摸钱。没有钱,我就没法坐车,没法达到目的,或是没法怎么怎么的”你说一千遍,佛也不承认你是佛的弟子,你只是在狡辩,骗不了人的,你只能骗骗你自己就是了,骗别人都骗不了。你摸钱,你还说干净。我是知道那东西是苦的根本,不可能是干净的。所以说,如果不断财色,绝不是佛的弟子,我是不承认,他怎么说,我也不会承认,佛也不会承认的。
诫财色二事,相欲似轻,感罪尤重。河沙诳惑,由财色起。此之二过,能坏君臣、师徒、夫妇等,亦坏内外亲族、朋友、知识。若离财色,更无世间,人天脱苦,圣凡同赞,诸漏灭尽,进至佛果。为此先诫财色二种,因色生骄,因财生吝,骄而且吝,虽有余德,亦不足观。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后听经论,即是入道次第也。言逆行疾,故名净心。
“财色二事”这两种事。“相欲似轻”这个相好像没有杀人那么重。“感罪尤重”但它引起了各种重罪的发生。你看看,为财色而杀人的,那太多太多,最后死的人也太多了。感罪尤重,下地狱。
“河沙诳惑”就是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妄想和惑根。“惑”:疑惑和迷惑;诳:虚诳。“河沙”就是恒河沙。我们知道印度有一条非常长的河,叫恒河。它有多宽呢?宽四十里地,这个河有这么宽。而且那个河沙非常细,比我们这的河沙细多了,就像细面似的,比细面稍粗一点,那么小的、非常细的沙子。
“河沙诳惑”我们这个惑就是虚诳,就是罪业的意思。虚诳和惑根有多少呢?就像恒河沙那么多,无边无数。我们现在觉悟不出来,说:“我没有,我就打一个妄想、两个妄想。”你不知道,这都是“河沙诳惑”起的作用,一会儿这起来,那就灭了。在你不能察觉的时候,不知道灭了多少次,不断地起了多少次,你都不清楚。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引起来的呢?有些愚知愚见都是由财色引起。
“此之二过,能坏君臣、师徒、夫妇等。”能坏君臣,你看为财色的,最后那个帝王叫人给推翻了。有的帝王贪著财色,最后被人推翻了,国家也丧失了;被灭九族的,这太多了。师徒之间也因为钱闹不和“这师父有钱不给我”这就不和了,老惦记师父的钱。他也不是尊重师父,是尊重那个钱,把师父看成钱的化身,有钱就是师父,没钱就不是师父,所以师徒相争。还有世间的夫妻,现在更是那样,有了钱那就是夫妻,没钱就散,散了干吗呢?各自奔钱去了。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我就不说了,因为这太不好听,没啥意思,说他们都脏咱们的口。
“亦坏内外亲族、朋友、知识”也可以坏内外的亲族、朋友。你看看,为了钱财,最后亲属之间也骗,亲人也骗、父母也骗、兄弟也骗、姐妹之间也骗、朋友之间也在骗。我们可能都有感触,是不是?都是为了钱财,有钱呢,都是朋友,上你家去了;没钱,他一个也不来。
不说人家,就说我们自己吧,这家太穷我们也不去,怕人家跟咱借钱,是不是?做朋友也是这样,一看人家穷就瞧不起人。就是这样,所以说能“坏内外亲族、朋友、知识”自己也坏,别人也坏,都是为了钱财。特别是障碍不能接近一些善知识,我们不能接近善知识,因为交往都是看在钱的面子上、财色的面子上,就算有了朋友,最后也翻脸。
“若离财色,更无世间”如果我们能离开财色,更无世间。什么是世间?财色就是世间,你离开财色,就不存在世间这个问题。你说:“这么简单?”但是这么简单,人还是放不下、看不破。你离开了财色,就跳出世间了,这个世间就是财色组成的。所以我们今天能出家,能持这个不捉金钱戒,我们应生大欢喜。我们持戒,就在跳出世间。怎么跳出世间?你要是贪恋这个,就是世间;不贪恋,就是跳出世间,就没有世间了。
“人天脱苦,圣凡同赞”“人天脱苦”你不受人间的苦,也不受天上的苦,都能离苦,离这两种苦。你别看这好,也能脱苦。“圣凡同赞”不光圣人称赞,连凡夫都称赞。这咱们大家都有点体会,咱们遇不到圣人,最起码的,我们看到了老百姓那点欢乐和真诚,到这里称赞一句。
说老实话,我心里非常高兴,高兴他们能够在这里认识到钱财没有用,而且还认识到钱财害人。只要认识这么点,他就妥了,他就不至于走上极端,不能去自杀,不能去抢银行,是不是?实在了不起,还可以出家,是不是?若不能出家的还可以艰苦生活,不再贪恋那里了,他心里有点缝。我一听他们说“不要钱太好了”我非常高兴。
他只要念上一句:“不要钱太好了,这地方不收钱,这不收钱太好了!”就这一句,给他种下个善根,因为他在脑子里已经有“不要钱是好的”过去,他的意识概念就是“没有钱不能活”这时候脑子里突然种下一个“没钱才好呢”你说,这不是给他种下善根了吗?是不是?这是感到佛的戒律太清净了、太好了。
“诸漏灭尽”这是说远离钱财可以达到诸漏灭尽。“进至佛果”直接就可以进至到佛果去,佛的果位。要想“进至佛果”“为此先诫财色二种”第一个要断的就是财色。“因色生骄”就是说贪色者生骄,因色而生出这种情和骄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矫情做作。“因财生吝”本来是一种清净的布施心、舍我的心,但为了发财,最后变成什么呢?吝啬,不肯布施了,那是“我”在坚固。
“骄而且吝”一个人如果有这两种毛病。“虽有余德”就是还有很多好的地方,这人还能做这个事情、能办那个事情或是等等的事。“亦不足观”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因为有这两个,已经把整个都破坏了。虽然有余德,还有其它一点小小的优点,但因为有这两条,就不值得你去学习,你应该是远离。所以说,我们要清楚这个。
“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你断了财色,这个功行才能成立。就是我们有了定力,在这里有所成就。成就什么呢?财色对你不再起变化了,不再能诱惑你了。第一个是“先断财色,使功行成立”“后听经论,即是入道次第也。”应该这么修。第一步,先断财色。你不断财色,想修行,想听经论,那都是听不清楚、听不明白的。
你所谓的能讲出来,那也不是从心里讲的,那都是从嘴上讲的。你说你修行,财色都断不了,你跟谁说修行?是不是?你只是在唬人,欺骗人。入道的次第,第一步就是先断财色,你把这断了,这就是入道、开始。什么是入道?你不要另外找入道,就是除你这些毛病习气,这就是入道。
“言逆行疾,故名净心。”虽然言是逆于耳,但是我们修行起来非常快,只要这样做,我们的心就会净了。
诫偈曰:
烦恼如河沙 先断恶二种 一财二是色 死时神不恐
吉罗须护持 况言犯四重 三聚戒清净 布萨心喜踊
鄙夫爱财色 诫汝断贪著 由财三世苦 因色入火镬
色能障圣道 财能令行薄 审谛自看心 知贪是狂错
智避如火坑 顽愚不嫌恶 若犯当悔除 除已更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