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肱股明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宁塞大捷之后,延绥之地的叛乱基本已经肃清,陈渊也因此次战事而名动明廷内外。

    崇祯四年底,朝廷的嘉奖令正式下达,陈渊因为镇压匪贼的首功,被升为了兵部待郎,初授中奏大夫,而其它的人也各有升迁,如吴元清被升为了榆林总兵,天选之子李延在烟墩山之战中表现出色,其英雄事迹广为传唱,崇祯帝特授他骁骑尉,以资鼓励。

    其中,陈渊的兵部待郎只是挂阶,并不是京官实职。他原本的延绥巡抚的职位并未变动,暂时不用离开延绥,只是官位品阶升到从二品。但因已近年底,按惯例陈渊这个巡抚是要上京奏事的,所以他在延绥也呆不了多长时间。

    此次大胜,榆林军收获颇丰,在自身死伤五百多人的情况下,共歼敌三千人,俘虏三万五千多人,缴获脏银两万七千多两。

    俘虏的敌人,大多是皮瘦包骨的饥民,里面包括老人,妇女,甚至孩童。这些人如何处置便成了陈渊最为头疼得问题。

    就地遣散肯定是不行,如今西北之地已不能活人,这些人遣散之后没有生计,到时他们肯定又是转投起义军,无奈之下,陈渊也只得暂时将他们编为军属,带回榆林了。

    在拔营回榆林后,陈渊对榆林军进行了一次大整编,他正式将原属营部命名为忠义营,并在顺义营中精选了五百人补充到忠义营中,之后又在俘虏中挑选人员补进顺义营和工程营中,每营都是满员配置,三营加其他配属部分,榆林军总计人数高达九千多人。

    在完成军事编制之后,陈渊便有心想改善改善延绥的民生了。

    陈渊对待镇压西北起义的态度,一直是介于主剿与抚之间的。他认为,西北形势复杂多样,完全的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完全的抚又成效太慢,所需经费巨大,并不适合当前形势。只能抚剿并用,将有限的钱花费在刀刃上,而不是将其一味地直接散于起义军士卒或首领的手中,才能逐步稳定住西北局势。

    西北如今之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连年的干旱少雨,面对这样的天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兴修水利。陈渊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手里的人物财力都不是很缺,如果要修建一座中等规模的水利工程,他还是耗的起的。

    说干就干,在拟定好计划后,陈渊亲自选址,经过多轮考察,最终决定在榆林的榆溪河干流的桥头村出开挖红石峡水库。

    红石峡位于榆林境中腹之区,属于被后世称之为丹霞地貌的地形,境内沟壑纵横,榆溪河流经该地,本身就存在大量的水源涵养地,陈渊的规划便是将这些涵养地联系起来,合并成一个大的水源地。

    除此之外,这次水利工程规划还包括一些引水渠,灌溉深水井等等,预计能覆盖两千多亩的土地,保证明年的春耕用水。

    延绥寒冷的冬季,天空漂起了鹅毛大雪,阵阵寒风冷冽,连鸟在这种天气都不愿出门觅食了。

    但榆林的桥头村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数万平民裹着厚衣,戴着毛皮手套,拿着锄具榔锤,正在掘土凿石。

    李老头是这批劳力大军的一份子。今年六十多岁的他白发苍然,身体瘦条,但干起活来却一副虎虎生威的模样,一点也不逊于年轻人什么。

    以前他被神一魁裹挟当流民的时候,从未吃饱穿暖过,但自从陈渊把他与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