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不知道梦境与因果是否有关系,但那六字大明咒,肯定与妍子念出的声音有关联。
今天的主要任务,我要给自己安排满,用大量的工作来充实徘徊的心境。如果你心里没有主张,就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潜入某个具体的事务中,如同打游戏,集中精神于一点。最后在完成时,享受疲惫后的那种虚脱而充实的复杂感受。
不知道这是覆盖法还是转移法,总之还算是有效的。
我先路过酒吧,还没开门。正想着没事时,小苏的电话恰到好处地打了进来。
“庄哥,忙不忙?”
“不忙,有啥事?”
“约个地方,我想找你探讨一个问题。”
“你在哪里?”
“我在店子里。”
“我在酒吧附近,这样吧,我马上到你店子来。”
从酒吧到店子,很快。他已经在门口等我了,让我进屋,在里间,茶已经泡好,我看见茶几上,有几本书。
“庄哥,想找你好久了,这段时间有些想法,务虚的,不知道是否耽误你的时间。”
“没事,我也闲着,这段。”
“你是国学大师,最近我也想学习一下,看了几本书,有一点想法,不知道有本书你听说过没有,叫《鬼谷子》。”
“看过,你也在看?”
他从茶几下面翻出一出现代装帧的所谓线装书,递给我看。我看见,仿佛是一套丛书,一个蓝色的盒子里,好些本。
“这是别人上门推销的,我觉得以前没见过,好奇,就买了一套。我想,庄哥你不是搞传统文化的吗,我也附庸风雅一下,说不定,还可以增加跟你的共同语言。”
我看了看,除了那本书以外,还有什么《抱朴子》、《周易参同契》、《山海经》之类的东西。我笑了:“这些东西,文字深奥难懂,内容虚妄离奇,乱用鬼神传说,吓唬现代青年,你看得进去?”
“庄哥,你再仔细看看?这里都有白话翻译呢。”
我翻了翻,大致上属于普及本,许多解释也有错误。但是,能够把这些东西卖给小苏这种精明人,也算是推销成功了。至少,它的市场定位还有可取之处。
我顺便看了看价格,吓了一跳,这一套书总计不过几十万字,定价为一千八百元,太贵了吧。我说到:“小苏,你这老搞推销的人,怎么也上当呢,这贵,你会买?”
“猜对了,庄哥,我不会以这个价钱买的。当时动心的原因,除了好奇外,主要是折扣,他给我打一折。”
“什么意思?180元拿下?”
“对,人家这样定价,肯定有道理,我还专门跟那个上门推销的人,探讨了这个道理,也算是收获吧。”
“什么情况,说来听听。”
小苏把其中一本书打开,用一只手迅速作了翻书的样子,纸张在他手中如车轮般翻转,然后,他“啪”的一声,把它拍在桌上,说到:“定价这么高,他们是针对两种客户的。第一种,给没读过古书的人,以假古装本来卖。现在有的人口袋里有点钱了,就想买点书装门面。什么书呢?当然是越古老越好的。古本肯定是买不起,也没地方买得到,假装的古本,起码放在家里的书架上,可以装装门面,对不对?这东西就是个样子货,装成有知识的样子。在我们大部分人心目中,所谓知识分子,就是传统的可以知乎者也、引经据典的人,如果家里的书架中没有几本古书,你都不好意思在家里摆放个书架。”
我觉得,小苏把这东西分析得很透。中国人读书的传统,一般是从古书开始的。要让他读西方哲学,他没办法进入,也收获不了知音。要让他读自然科学,他没有基础,也根本看不进去。如果在古书中找一两句名人名言,谈话时装点门面,倒可以暂时冒充有知识了。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这种印象更为深刻。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根本没有多少人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在他们的印象中,知识分子,就是学文科的,因为理科生的东西,广大人民不知道,没印象,读不懂。学文科最厉害的,就是可以弄些各乎者也的人。这种古文崇拜如同祖先崇拜一样,深入普通中国人心中。
解放前的小知识分子,大多说话装的时候,都以“子曰”开头。五十年代读过几天夜校和识字班的人,喜欢引用某人的语录。六十年代的,喜欢用“虽然”、“但是”、“然而”等转折词,以小学造句的习惯来标榜自己受过正规教育。七十年代后,许多人已经读过中学了,听说过什么叫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了,他们貌似谦虚谨慎的开头语是:“我个人认为”,以显示独立思考的能力。八十年代,西方思想大量进入,人们有了批判的意识,即使没批判什么,也要装出批判的态度。他们开头喜欢讲“坦率地讲”。
当然,从八十年代起,发行量最大的书是名人名言,拿古今中外大人物的大话来吓唬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有一种以势逼人的习惯。从九十年代起,《读者》等畅销,主要内容是欧美怎么样怎么样,主要证明我们自己不行,当然,说话的人一旦说出我们自己不行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证明你们不行,我知道这些,我至少比你们这些不知道外国事情的人,行。这种风气蔓延到大学里,就是随意引用拉丁文、英文、德文、希腊文单词,仿佛可以证明其学术的国际正宗性。
小苏又把一本书“啪”在桌上,将我从思考中拉了回来。“第二种对象,就是公款买书的。你看定价这么高,成本这么低,中间的差价,是不是可以作为经办者的回扣?将销售费用定得如此之高,也是公款消费品的定价策略,对不对?”
真是分析准确,小苏算是学到东西了。
“你觉得你捡到便宜了?”我问小苏,他这个推销员,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个小买卖呢?
“当然,我又不是买他这几本纸张。第一,我在他那里买到了他定价策略。第二,这是最重要的,是买到了跟你庄哥,共同探讨的话题,我也想跟你交流思想,但我没有素材,这不,180元的素材,可以供我们探讨几天?”
“要真探讨,怕有一年,这东西,一句话还真说不明白,就是一辈子,也讲不清楚,本来就是玄之又玄的东西,从哪讲起?”
“庄哥,你还别说,我在这里面,还真找到了我感兴趣的东西,就是这本书《鬼谷子》,好像是讲如何说服人的艺术,这对我推销,可能是有帮助的,对不对?”
“好吧,你既然讲到有兴趣,我们可以从这个话题中开始讨论,既然来了,你又管茶,说不定过一会还会管午饭,那我就谈谈。”
“你不谈,我也愿意管饭啊,你这样的人,请都请不来。庄哥,这个鬼谷子挺神秘,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个人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但要了解他,只有两个线索,一个线索就是这本书,当然,这本书是不是真是他写的,还是个问题。但是,书是谁写的重要吧?只要里面的内容有意义就行。另一个比较可靠的线索,就得从他几个弟子讲起。我跟你讲两对弟子。第一对,军事家孙膑和宠涓。第二对,纵横家苏秦和张仪。”
“庄哥,等一下,这四个人,都是大人物啊,他们都是鬼谷子的弟子?”
“读过书,小苏,亏你还知道这四个人。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弟子可以说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而这个人如何,你就可以想象了。”
小苏抠了抠脑袋,说到:“我发现,这两组选手,都是对对手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上的,难道,鬼谷子的弟子,喜欢这样自已人怼自己人吗?”
“你说对了,鬼谷子讲术,道术的术,也就是说,他提供思维的工具,至于思维的目的和方向,那是道的范畴,他不强调。”
“孙膑和宠涓的事我知道得多些,苏秦的事,我也读过,大概有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前倨而后恭的成语。但是,这个张仪,我印象还不太明白。”
“你听说过三寸不烂之舌这个成语吗?那就是说张仪的。”
“怎么回事?这个事与他有关?”
“是的。原来张仪是在楚国当门客,楚国丢了东西,有人诬告是张仪偷的,官员把张仪拉去打了一顿,张仪的夫人在家痛哭绝望。等满身是伤的张仪抬回来后,他夫人一见,更是大哭不已。张仪安慰夫人到:你看我舌头是好的么?夫人答:是好的。张仪说到:只要我这三寸不烂之舌是好的,我就有富贵的办法。后来,他到泰国做官,凭口舌之利,说动秦王攻打楚国,让楚王被囚,楚国割地赔款,终于以口舌... -->>
我不知道梦境与因果是否有关系,但那六字大明咒,肯定与妍子念出的声音有关联。
今天的主要任务,我要给自己安排满,用大量的工作来充实徘徊的心境。如果你心里没有主张,就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潜入某个具体的事务中,如同打游戏,集中精神于一点。最后在完成时,享受疲惫后的那种虚脱而充实的复杂感受。
不知道这是覆盖法还是转移法,总之还算是有效的。
我先路过酒吧,还没开门。正想着没事时,小苏的电话恰到好处地打了进来。
“庄哥,忙不忙?”
“不忙,有啥事?”
“约个地方,我想找你探讨一个问题。”
“你在哪里?”
“我在店子里。”
“我在酒吧附近,这样吧,我马上到你店子来。”
从酒吧到店子,很快。他已经在门口等我了,让我进屋,在里间,茶已经泡好,我看见茶几上,有几本书。
“庄哥,想找你好久了,这段时间有些想法,务虚的,不知道是否耽误你的时间。”
“没事,我也闲着,这段。”
“你是国学大师,最近我也想学习一下,看了几本书,有一点想法,不知道有本书你听说过没有,叫《鬼谷子》。”
“看过,你也在看?”
他从茶几下面翻出一出现代装帧的所谓线装书,递给我看。我看见,仿佛是一套丛书,一个蓝色的盒子里,好些本。
“这是别人上门推销的,我觉得以前没见过,好奇,就买了一套。我想,庄哥你不是搞传统文化的吗,我也附庸风雅一下,说不定,还可以增加跟你的共同语言。”
我看了看,除了那本书以外,还有什么《抱朴子》、《周易参同契》、《山海经》之类的东西。我笑了:“这些东西,文字深奥难懂,内容虚妄离奇,乱用鬼神传说,吓唬现代青年,你看得进去?”
“庄哥,你再仔细看看?这里都有白话翻译呢。”
我翻了翻,大致上属于普及本,许多解释也有错误。但是,能够把这些东西卖给小苏这种精明人,也算是推销成功了。至少,它的市场定位还有可取之处。
我顺便看了看价格,吓了一跳,这一套书总计不过几十万字,定价为一千八百元,太贵了吧。我说到:“小苏,你这老搞推销的人,怎么也上当呢,这贵,你会买?”
“猜对了,庄哥,我不会以这个价钱买的。当时动心的原因,除了好奇外,主要是折扣,他给我打一折。”
“什么意思?180元拿下?”
“对,人家这样定价,肯定有道理,我还专门跟那个上门推销的人,探讨了这个道理,也算是收获吧。”
“什么情况,说来听听。”
小苏把其中一本书打开,用一只手迅速作了翻书的样子,纸张在他手中如车轮般翻转,然后,他“啪”的一声,把它拍在桌上,说到:“定价这么高,他们是针对两种客户的。第一种,给没读过古书的人,以假古装本来卖。现在有的人口袋里有点钱了,就想买点书装门面。什么书呢?当然是越古老越好的。古本肯定是买不起,也没地方买得到,假装的古本,起码放在家里的书架上,可以装装门面,对不对?这东西就是个样子货,装成有知识的样子。在我们大部分人心目中,所谓知识分子,就是传统的可以知乎者也、引经据典的人,如果家里的书架中没有几本古书,你都不好意思在家里摆放个书架。”
我觉得,小苏把这东西分析得很透。中国人读书的传统,一般是从古书开始的。要让他读西方哲学,他没办法进入,也收获不了知音。要让他读自然科学,他没有基础,也根本看不进去。如果在古书中找一两句名人名言,谈话时装点门面,倒可以暂时冒充有知识了。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这种印象更为深刻。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根本没有多少人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在他们的印象中,知识分子,就是学文科的,因为理科生的东西,广大人民不知道,没印象,读不懂。学文科最厉害的,就是可以弄些各乎者也的人。这种古文崇拜如同祖先崇拜一样,深入普通中国人心中。
解放前的小知识分子,大多说话装的时候,都以“子曰”开头。五十年代读过几天夜校和识字班的人,喜欢引用某人的语录。六十年代的,喜欢用“虽然”、“但是”、“然而”等转折词,以小学造句的习惯来标榜自己受过正规教育。七十年代后,许多人已经读过中学了,听说过什么叫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了,他们貌似谦虚谨慎的开头语是:“我个人认为”,以显示独立思考的能力。八十年代,西方思想大量进入,人们有了批判的意识,即使没批判什么,也要装出批判的态度。他们开头喜欢讲“坦率地讲”。
当然,从八十年代起,发行量最大的书是名人名言,拿古今中外大人物的大话来吓唬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有一种以势逼人的习惯。从九十年代起,《读者》等畅销,主要内容是欧美怎么样怎么样,主要证明我们自己不行,当然,说话的人一旦说出我们自己不行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证明你们不行,我知道这些,我至少比你们这些不知道外国事情的人,行。这种风气蔓延到大学里,就是随意引用拉丁文、英文、德文、希腊文单词,仿佛可以证明其学术的国际正宗性。
小苏又把一本书“啪”在桌上,将我从思考中拉了回来。“第二种对象,就是公款买书的。你看定价这么高,成本这么低,中间的差价,是不是可以作为经办者的回扣?将销售费用定得如此之高,也是公款消费品的定价策略,对不对?”
真是分析准确,小苏算是学到东西了。
“你觉得你捡到便宜了?”我问小苏,他这个推销员,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个小买卖呢?
“当然,我又不是买他这几本纸张。第一,我在他那里买到了他定价策略。第二,这是最重要的,是买到了跟你庄哥,共同探讨的话题,我也想跟你交流思想,但我没有素材,这不,180元的素材,可以供我们探讨几天?”
“要真探讨,怕有一年,这东西,一句话还真说不明白,就是一辈子,也讲不清楚,本来就是玄之又玄的东西,从哪讲起?”
“庄哥,你还别说,我在这里面,还真找到了我感兴趣的东西,就是这本书《鬼谷子》,好像是讲如何说服人的艺术,这对我推销,可能是有帮助的,对不对?”
“好吧,你既然讲到有兴趣,我们可以从这个话题中开始讨论,既然来了,你又管茶,说不定过一会还会管午饭,那我就谈谈。”
“你不谈,我也愿意管饭啊,你这样的人,请都请不来。庄哥,这个鬼谷子挺神秘,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个人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但要了解他,只有两个线索,一个线索就是这本书,当然,这本书是不是真是他写的,还是个问题。但是,书是谁写的重要吧?只要里面的内容有意义就行。另一个比较可靠的线索,就得从他几个弟子讲起。我跟你讲两对弟子。第一对,军事家孙膑和宠涓。第二对,纵横家苏秦和张仪。”
“庄哥,等一下,这四个人,都是大人物啊,他们都是鬼谷子的弟子?”
“读过书,小苏,亏你还知道这四个人。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弟子可以说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而这个人如何,你就可以想象了。”
小苏抠了抠脑袋,说到:“我发现,这两组选手,都是对对手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上的,难道,鬼谷子的弟子,喜欢这样自已人怼自己人吗?”
“你说对了,鬼谷子讲术,道术的术,也就是说,他提供思维的工具,至于思维的目的和方向,那是道的范畴,他不强调。”
“孙膑和宠涓的事我知道得多些,苏秦的事,我也读过,大概有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前倨而后恭的成语。但是,这个张仪,我印象还不太明白。”
“你听说过三寸不烂之舌这个成语吗?那就是说张仪的。”
“怎么回事?这个事与他有关?”
“是的。原来张仪是在楚国当门客,楚国丢了东西,有人诬告是张仪偷的,官员把张仪拉去打了一顿,张仪的夫人在家痛哭绝望。等满身是伤的张仪抬回来后,他夫人一见,更是大哭不已。张仪安慰夫人到:你看我舌头是好的么?夫人答:是好的。张仪说到:只要我这三寸不烂之舌是好的,我就有富贵的办法。后来,他到泰国做官,凭口舌之利,说动秦王攻打楚国,让楚王被囚,楚国割地赔款,终于以口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