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重生之假装是个聪明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确认了,现在是一九七九年,春节前?那自己已经八岁了。
杨宕勇确认这点并不意外。
他记得自己的生日很悲催,刚好是一月,小学中学每年到了期末考试的日子,自己的生日也到了。
期末考试都开始了,还想过个无忧无虑的生日?不存在的。
过生日是不是开心已经不重要了,反正自己就没真正过过什么生日,而且,所谓的生日,不过是母亲的受苦日,这时候该祝贺的,不该是母亲?
现在,重要的是自己没了被人当智障关爱的危机了。
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自己第二次生命,可以更好的陪着父母慢慢变老,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劳,这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
杨宕勇想开瓶82拉菲庆祝下。
82拉菲还没出现。
就算出现了杨宕勇也买不起。
就算买得起,以拉菲在国内泛滥程度,大概率买得也是假货。
最后,小孩子喝酒是不好行为,这点最重要。
没事偷着乐就成。
缩在被窝里,杨宕勇一个劲傻乐。
小孩的身体跟大人不一样,再过四十多年,自己可是身高一米七五,体重也是一百七十五斤的“胖子伯伯”,现在的自己,凭感觉自己身高还不到一米三,体重怕是连六十斤都没有。
五十斤有没有?
记得自己身高在北方也就平均水平,年少时体重却比别人轻了不少,将近三十岁结婚时,体重也不过刚刚一百二,谁知还没过二十年,这体重就飞了般重了五十多斤,岁月果然是把杀猪刀。
从跑两步就大喘气,到身轻如燕,这样的感觉,杨宕勇很想给自己点个赞。
不过以后一定要坚持体育锻炼了,想想父亲到快八十岁心梗离世时,身材还让自己无限羡慕嫉妒,而自己不到六十就突然倒下,不锻炼如何可以?
人不能靠长相过日子,可身体却是一切的基础。不想以后懊悔,不甘,锻炼就不能停止。
杨宕勇正放飞思想,吱呀一声,门又被推开了,从门后探出个小萝卜头,趴着门边看着里面。
“哥哥,聂彪晓燕姐姐要跳皮筋,你不一起玩?”
“小三儿?”
看着戴着棉帽,留着鼻涕的小人,杨宕勇心中又是一暖。
这是比他小两岁的弟弟,杨宕迪。
父亲有三个小孩,老大出生在金陵,于是取名杨宕宁,老二出生在甬城,取名杨宕勇(勇与甬同音)。生了杨宕勇后,母亲调动工作,带着他到了边疆迪城,两年后又生了老三,于是老三取名杨宕迪。
三个字,第一个是父亲的姓,第二个取父亲祖籍宕Q县第一个字,表示不忘祖籍,第三个就用出生地来表示了。
三兄弟老大在甬城跟着外婆,外婆年纪大了,女儿工作需要不在身边,有个外孙在身边能让外婆开心些,老二老三都跟在父母身边——爷爷奶奶早在困难时期就因为饥饿离世,父亲老家只有几个父亲的姐姐生活在那里,不然老二老三总有一个要回老家让爷爷奶奶带。
父母再革命,毕竟是中国人,还是很重视传统的。
“哥哥生病了,你别进去,别传染了,爸爸带你去走走。”
父亲声音从门外传来,杨宕迪心不甘情不愿被父亲拉了出去。
看着又关上的门,杨宕勇眼神有些发直。
记忆中,哥哥比自己大三岁,明年会因为外婆过世,从甬城回到迪城,因为从小跟着外婆,哥哥开始跟父母感情没自己和弟弟那么深厚,只是这些都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改变。
江南的教育质量不是迪城可以比拟的,就算迪城是边疆首府,教育上也不能跟江南比。哥哥学习成绩很好,小升初时以高分考上迪城一中,那可是边疆最知名的重点中学,后来在迪城一中读了高中,高三才参加了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三个竞赛拿了三个奖,数学三等奖,化学二等奖,物理一等奖,还没高考几个全国著名大学招生办老师就跑家里动员哥哥报名他们学校,母亲的母校,后来搬迁到金陵的宁通院还说只要报名就免试直接录取。
只是哥哥当时一心想学物理,哥哥小时候跟着外婆在沪市生活过,他很向往震旦大学的物理系,对其他学校自然没什么兴趣,后来高考时哥哥志愿填报也是震旦大学物理系,他只填报了一项,还没选服从调剂,真要成绩没考上,他宁可再考一次也要去,幸好,一次就过。
震旦大学物理系学了四年,哥哥又考上震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只是研究生只读了半个学期,他就考了托福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录取,为此当年震旦大学还要哥哥出培养费,那费用还不少,记得父亲当时把转业费都扔进去还不够,找亲戚借了不少钱……
去了伯克利,读了硕士又读博,大学当了几年助教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有关纳米的论文,后来就被硅谷一家研究纳米的大公司挖去当什么“首席科学家”,搞了不少专利。
可以说,杨宕宁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学术上很有地位,只是他钻进他的研究领域出不来了,总觉得国内没有他的研究环境,不肯回国效力国家,为此父亲生前很是不满,儿子事业有成让他高兴,可儿子却不肯为国效力,这是父亲永远的心痛。
就算哥哥拒绝为灯塔国军方进行研究,父亲还是无法谅解,他没说出来,可杨宕勇却真切的感受到。
杨宕勇记得,母亲不在边上时,有时候爷俩聊天谈起哥哥,父亲总是叹息,觉得把老大接到身边接晚了,要是早点接到身边,在自己教诲下,哥哥当年留学后会归国为国效力。
“什么民主,什么自由?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才是真的,你们不知道49年前国人过的什么生活,我有两个叔叔,一个当年红军打到宕渠时跟着红军走了,后来牺牲在长征路上,一个抗日时被抓了壮丁,还没到军队就死了。家里男孩我不是老大,你还有三个伯伯,可他们出生没多久就死了!要不是解放,你妈和我不可能读书,家里没钱怎么读?那样我只能在家给地主放牛,种地,搬煤,你奶奶当年为了差了五分钱学费,借遍邻居都借不到,一个人偷偷躲在屋外哭,你能想象那种穷?我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每年寒暑假为了给家里多赚几个钱,都要去矿上背煤,把煤从矿上背到县里,一趟来回八十里地,我这颈椎病就是当年落下的,要是没考上军校,也就没你们哥三了。你们这些糖罐里长大的,无法想象我们当年的苦。”
父亲当年喝上二两白酒,就要念叨这些。
这话杨宕勇从记事起,一直听到父亲离世时。
四十多年,他听了无数回,每次父亲提到当年的贫穷,提到爷爷... -->>
确认了,现在是一九七九年,春节前?那自己已经八岁了。
杨宕勇确认这点并不意外。
他记得自己的生日很悲催,刚好是一月,小学中学每年到了期末考试的日子,自己的生日也到了。
期末考试都开始了,还想过个无忧无虑的生日?不存在的。
过生日是不是开心已经不重要了,反正自己就没真正过过什么生日,而且,所谓的生日,不过是母亲的受苦日,这时候该祝贺的,不该是母亲?
现在,重要的是自己没了被人当智障关爱的危机了。
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自己第二次生命,可以更好的陪着父母慢慢变老,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劳,这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
杨宕勇想开瓶82拉菲庆祝下。
82拉菲还没出现。
就算出现了杨宕勇也买不起。
就算买得起,以拉菲在国内泛滥程度,大概率买得也是假货。
最后,小孩子喝酒是不好行为,这点最重要。
没事偷着乐就成。
缩在被窝里,杨宕勇一个劲傻乐。
小孩的身体跟大人不一样,再过四十多年,自己可是身高一米七五,体重也是一百七十五斤的“胖子伯伯”,现在的自己,凭感觉自己身高还不到一米三,体重怕是连六十斤都没有。
五十斤有没有?
记得自己身高在北方也就平均水平,年少时体重却比别人轻了不少,将近三十岁结婚时,体重也不过刚刚一百二,谁知还没过二十年,这体重就飞了般重了五十多斤,岁月果然是把杀猪刀。
从跑两步就大喘气,到身轻如燕,这样的感觉,杨宕勇很想给自己点个赞。
不过以后一定要坚持体育锻炼了,想想父亲到快八十岁心梗离世时,身材还让自己无限羡慕嫉妒,而自己不到六十就突然倒下,不锻炼如何可以?
人不能靠长相过日子,可身体却是一切的基础。不想以后懊悔,不甘,锻炼就不能停止。
杨宕勇正放飞思想,吱呀一声,门又被推开了,从门后探出个小萝卜头,趴着门边看着里面。
“哥哥,聂彪晓燕姐姐要跳皮筋,你不一起玩?”
“小三儿?”
看着戴着棉帽,留着鼻涕的小人,杨宕勇心中又是一暖。
这是比他小两岁的弟弟,杨宕迪。
父亲有三个小孩,老大出生在金陵,于是取名杨宕宁,老二出生在甬城,取名杨宕勇(勇与甬同音)。生了杨宕勇后,母亲调动工作,带着他到了边疆迪城,两年后又生了老三,于是老三取名杨宕迪。
三个字,第一个是父亲的姓,第二个取父亲祖籍宕Q县第一个字,表示不忘祖籍,第三个就用出生地来表示了。
三兄弟老大在甬城跟着外婆,外婆年纪大了,女儿工作需要不在身边,有个外孙在身边能让外婆开心些,老二老三都跟在父母身边——爷爷奶奶早在困难时期就因为饥饿离世,父亲老家只有几个父亲的姐姐生活在那里,不然老二老三总有一个要回老家让爷爷奶奶带。
父母再革命,毕竟是中国人,还是很重视传统的。
“哥哥生病了,你别进去,别传染了,爸爸带你去走走。”
父亲声音从门外传来,杨宕迪心不甘情不愿被父亲拉了出去。
看着又关上的门,杨宕勇眼神有些发直。
记忆中,哥哥比自己大三岁,明年会因为外婆过世,从甬城回到迪城,因为从小跟着外婆,哥哥开始跟父母感情没自己和弟弟那么深厚,只是这些都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改变。
江南的教育质量不是迪城可以比拟的,就算迪城是边疆首府,教育上也不能跟江南比。哥哥学习成绩很好,小升初时以高分考上迪城一中,那可是边疆最知名的重点中学,后来在迪城一中读了高中,高三才参加了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三个竞赛拿了三个奖,数学三等奖,化学二等奖,物理一等奖,还没高考几个全国著名大学招生办老师就跑家里动员哥哥报名他们学校,母亲的母校,后来搬迁到金陵的宁通院还说只要报名就免试直接录取。
只是哥哥当时一心想学物理,哥哥小时候跟着外婆在沪市生活过,他很向往震旦大学的物理系,对其他学校自然没什么兴趣,后来高考时哥哥志愿填报也是震旦大学物理系,他只填报了一项,还没选服从调剂,真要成绩没考上,他宁可再考一次也要去,幸好,一次就过。
震旦大学物理系学了四年,哥哥又考上震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只是研究生只读了半个学期,他就考了托福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录取,为此当年震旦大学还要哥哥出培养费,那费用还不少,记得父亲当时把转业费都扔进去还不够,找亲戚借了不少钱……
去了伯克利,读了硕士又读博,大学当了几年助教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有关纳米的论文,后来就被硅谷一家研究纳米的大公司挖去当什么“首席科学家”,搞了不少专利。
可以说,杨宕宁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学术上很有地位,只是他钻进他的研究领域出不来了,总觉得国内没有他的研究环境,不肯回国效力国家,为此父亲生前很是不满,儿子事业有成让他高兴,可儿子却不肯为国效力,这是父亲永远的心痛。
就算哥哥拒绝为灯塔国军方进行研究,父亲还是无法谅解,他没说出来,可杨宕勇却真切的感受到。
杨宕勇记得,母亲不在边上时,有时候爷俩聊天谈起哥哥,父亲总是叹息,觉得把老大接到身边接晚了,要是早点接到身边,在自己教诲下,哥哥当年留学后会归国为国效力。
“什么民主,什么自由?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才是真的,你们不知道49年前国人过的什么生活,我有两个叔叔,一个当年红军打到宕渠时跟着红军走了,后来牺牲在长征路上,一个抗日时被抓了壮丁,还没到军队就死了。家里男孩我不是老大,你还有三个伯伯,可他们出生没多久就死了!要不是解放,你妈和我不可能读书,家里没钱怎么读?那样我只能在家给地主放牛,种地,搬煤,你奶奶当年为了差了五分钱学费,借遍邻居都借不到,一个人偷偷躲在屋外哭,你能想象那种穷?我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每年寒暑假为了给家里多赚几个钱,都要去矿上背煤,把煤从矿上背到县里,一趟来回八十里地,我这颈椎病就是当年落下的,要是没考上军校,也就没你们哥三了。你们这些糖罐里长大的,无法想象我们当年的苦。”
父亲当年喝上二两白酒,就要念叨这些。
这话杨宕勇从记事起,一直听到父亲离世时。
四十多年,他听了无数回,每次父亲提到当年的贫穷,提到爷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