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综]母仪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的征税条例一出, 顿时下面又是物议纷纷,朱元璋手段一向严酷,给了个时限,时限之内,要是不及时释放隐户和奴婢,那么等到查出来, 就按欺君论处。当然,如果合作的话, 官府也会出赎买的费用,同样以退税的形式操作。
大家一点也不想挑战朱元璋那里欺君会是什么下场,何况,朱元璋的圣旨也写得非常冠冕堂皇, 蓄奴这种事情,总归是违背了圣人教诲的,圣人都说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子贡当年还要帮着国家赎买奴隶呢, 何况到了如今,家奴下人也是人啊!皇宫里头皇帝皇后, 辣么多妃嫔, 还有皇子皇女加起来才用了多少下人,尤其,按照舒云新制定的宫规,宫女年满二十五也是要出宫嫁人的, 宫里还会准备一份嫁妆。至于太监,之前也说了,宫里头用的太监要么就是元廷留下来的,要么就是对外作战的俘虏,所以,帝王家尚且不肯随意使唤自家子民,你一个普通人家,就仗着有几个臭钱,也敢使唤那么多下人?
这么一宣传,那就是典型的政治正确了,皇家尚且如此,下面人何德何能,要让同为汉家子民的人世世代代为奴为婢呢?
这些豪族加起来释放出来的奴婢还是不少的,为了防止朱元璋借题发挥,他们甚至多释放了不少,免得回头被抓了典型,这些奴婢被释放出来之后,自然是直接在官府登记,这些豪族也是故意恶心人,释放出来的奴婢许多都是老弱妇孺,壮劳力很少,但是,既然他们照做了,朱元璋虽说恼火,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只是他一向记仇,这些上了他小本本的,之后会是什么下场就可想而知了。不管怎么说,这些老弱只能就地安置了,强行让他们移民,这是要死人的!但是年轻一些的,如果愿意移民的,那么就可以免掉官府赎买的费用,否则的话,就得在五年之内还清这一笔钱。
因此,那些年轻的被释放出来的奴婢,反而更情愿移民,一方面移民有着各种优惠,另一方面呢,留在当地,总有人会提醒他们曾经为奴为婢的过往,当年岳飞就因为给人做过佃户,之后都已经是有名的将领了,遇到原本的主家,还得行礼。所以,留在本地,与知根知底的人凑在一块,真未必是什么好事。
“这些混账,钻空子的本事倒是挺多的!”朱元璋看着下面递过来的报告,几乎是咬牙切齿。
舒云给朱元璋倒了一杯茶,笑道:“如今能有这般境况,已经是不错了,何况,他们留下了那么多家仆,这些也是要成婚生子的……”
舒云话说到这里,朱元璋立马就明白了,没错,再过几年,说不定他们奴仆的数量就又要超额了!到时候,非叫他们知道厉害不可!
“征税的事情,的确不能继续交给户部了!”如今税种越来越多,户部掌握的税收也越来越多,在六部之中,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如今俨然已经有了失衡的趋势。
朱元璋在六部之上设立了丞相一职,如今的丞相就是李善长,李善长能力是有的,就是这个为人嘛,有些贪婪,总觉得自个非常聪明,是个整天向着虎嘴上拔毛的家伙。
朱元璋原本就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性子,李善长还屡次挑战他的底线,这让朱元璋对李善长根本就是不想再容忍下去了,所以,他需要想办法削去丞相的权威。
这会儿朱元璋在这边说起来的时候,就看到朱标若有所思地眨了眨眼镜,朱元璋顿时笑道:“标儿有什么想法?”
朱标乖乖地说道:“儿子就是觉得,如今只有一个丞相,所以李丞相大权在握,行事刚愎一些也是在所难免,不过儿子之前读史书,虽说唐宋的时候,也有丞相一职,但是那时候三省和政事堂之中,行使丞相之职的也是不少,自然会互相掣肘,不会行事一致!”
朱元璋以前也没做过皇帝,最重要的是,他起家实在是比较快,手底下资历能力堪当大任的文臣是真的不多,所以,暂时能够担当丞相职位的,还真的只有李善长,至于什么胡惟庸,现在还没来得及出头呢!所以,李善长能够有如今这个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比他功劳高的都是武将,文臣里头功劳都比他差得远!
朱元璋如今也有点头疼,淮西勋贵如今势大,就算是提拔新人,也跟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朱元璋又信不过那些文人,所以,刚刚开国,朱元璋居然就面临人才断层的尴尬了。
对此,舒云也没什么办法,她也不知道有什么人才好不好,胡乱出主意可就不行了!但是朱元璋很快就发了狠,我没法弄一堆丞相出来,我就不能用别的办法吗?
朱元璋绝对是个狠人,很快,朝堂上又开始改组了。
质量不足,就用数量来补,原本朱元璋比较忌惮让武将插手朝政,但是如今,他干脆给一帮子开国功臣都安排了差不多的职位,连同他们的亲戚也提拔了起来,当然,大多数也就是普通的官职。
但是,就算是普通的官职,也得看是什么人来做!要是那等无根无底的,做这些官职,自然也只有给上头做应声虫的份,可现在呢,做这些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都能跟那些什么国公啊,侯爷,伯爷什么的扯上关系,不是亲近的族亲,就是儿女亲家。
这么多官员,别说不都是淮西勋贵了,就算都是,大家也不能说都是一个立场的。不说徐达这样的人精,像是汤和,这位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朱元璋还是个十夫长的时候,这位就已经是千夫长了,但是还是将自个当做是小弟,跟着朱元璋混。这位呢,屁股一向坐得非常稳当,朱元璋想做什么,他就坚定不移地跟着,他跟其他人私交不错,其他人求上门来,他也不介意帮忙,但是,如果朱元璋有什么命令下来,他连自个儿子都照样翻脸不误。
同一个派系的都各怀心思,何况,大家还各有立场,所以,朝堂上官员多了之后,李善长就算是想要因势利导,操控朝政也不可能了!他这个丞相的权力大为缩水不说,人事权也差不多丢掉了。官场上头,很多官职,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以前的时候,坑空在那里,李善长自然可以拿来许愿,收买人心。结果朱元璋釜底抽薪,直接将他能够做主的那些萝卜坑给填上了,其他的与他平齐,或者说只比他位置稍微低一点的位置上,也都有了人。那些固然不一定会盯着丞相这个位置,但是,他们往那里一坐,对于李善长来说,就是个威慑。
李善长见到如今这副境况,也只能暂时蛰伏起来,他要是这会儿还想要扑腾,那就真的是考验朱元璋是不是顾念当年的情谊了!
接着呢,就是开科举。虽说朱元璋对于儒家兴趣不大,但是不得不说,想要挑出一批官员出来,还是科举要比较快一点。
科举这玩意,真正变得规范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像是宋朝的时候,科举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皇帝想得起来的时候,就开一科,想不起来的时候,大家就得等着。至于到了元朝的时候,就更别提了,科举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大多数时候压根没这回事。元廷对于汉人中的儒生也没什么兴趣,甚至直接将儒生打入了下九流里头,这也就是后来所谓臭老九的由来。像是刘基那样的,科举名次不坏,名声也不错,又颇有实干的,放到宋朝,只要不站错队,很快就能进入中枢了,结果在元朝的时候,折腾几次,都还是不入流的小官。
朱元璋呢,对于科举,还是比较重视的,他很快规范了科举的制度,从童生试开始,一直到殿试,每一次考试是什么时间,频次如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后又延续了宋朝的科举制度,以防科举舞弊。另外就是,在殿试之后,加入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实习培训。
说白了,会读书的人未必会做事,别看科举都会考策论,一个个策论写得花团锦簇,实际上呢,大多数人说的都是些空话套话,真要是落实到行动上,一个个都得抓瞎,很多进士没个靠谱的幕僚,甚至连官都不会做。
所以,入职培训和先期实习是不能省的,然后呢,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职位分配,做事能力强的,就算是考试名次差一点,也能分到一个相对不错的职位,要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烂泥糊不上墙的那种,也就只能慢慢候补学习了!
朱元璋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舒云跟着出了不少主意,像是这种培训实习的事情,就是舒云提议的。另外舒云就是提出,不要将官和吏明确区分开来。目前来说,大明几层的小吏,从里长,保长到衙门里头的衙差,大多数都是退伍的军士,那些需要一定文化知识的,这些军士自然是不能胜任的,这等刀笔吏,原本都是世袭的,这也是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县令。以前的时候,各层小吏一般都是代代承袭,官员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得通过这些小吏,甚至是县尉,主簿这个层次的小官,都是当地的大族出身,他们若是有心,轻轻松松就能将顶头上司给架空了。当然,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这么做,这是犯忌讳的事情。
而舒云觉得,基层的小吏的确还是可以从退伍军士里头挑,但是,除此之外,也要给这些小吏一个晋升的渠道。也就是说,这些小吏若是有足够的才干,也可以晋升为官,这对于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也是一个警醒,别以为皇帝只有你们可以用,能用的人多着呢!
朱元璋自然不... -->>
新的征税条例一出, 顿时下面又是物议纷纷,朱元璋手段一向严酷,给了个时限,时限之内,要是不及时释放隐户和奴婢,那么等到查出来, 就按欺君论处。当然,如果合作的话, 官府也会出赎买的费用,同样以退税的形式操作。
大家一点也不想挑战朱元璋那里欺君会是什么下场,何况,朱元璋的圣旨也写得非常冠冕堂皇, 蓄奴这种事情,总归是违背了圣人教诲的,圣人都说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子贡当年还要帮着国家赎买奴隶呢, 何况到了如今,家奴下人也是人啊!皇宫里头皇帝皇后, 辣么多妃嫔, 还有皇子皇女加起来才用了多少下人,尤其,按照舒云新制定的宫规,宫女年满二十五也是要出宫嫁人的, 宫里还会准备一份嫁妆。至于太监,之前也说了,宫里头用的太监要么就是元廷留下来的,要么就是对外作战的俘虏,所以,帝王家尚且不肯随意使唤自家子民,你一个普通人家,就仗着有几个臭钱,也敢使唤那么多下人?
这么一宣传,那就是典型的政治正确了,皇家尚且如此,下面人何德何能,要让同为汉家子民的人世世代代为奴为婢呢?
这些豪族加起来释放出来的奴婢还是不少的,为了防止朱元璋借题发挥,他们甚至多释放了不少,免得回头被抓了典型,这些奴婢被释放出来之后,自然是直接在官府登记,这些豪族也是故意恶心人,释放出来的奴婢许多都是老弱妇孺,壮劳力很少,但是,既然他们照做了,朱元璋虽说恼火,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只是他一向记仇,这些上了他小本本的,之后会是什么下场就可想而知了。不管怎么说,这些老弱只能就地安置了,强行让他们移民,这是要死人的!但是年轻一些的,如果愿意移民的,那么就可以免掉官府赎买的费用,否则的话,就得在五年之内还清这一笔钱。
因此,那些年轻的被释放出来的奴婢,反而更情愿移民,一方面移民有着各种优惠,另一方面呢,留在当地,总有人会提醒他们曾经为奴为婢的过往,当年岳飞就因为给人做过佃户,之后都已经是有名的将领了,遇到原本的主家,还得行礼。所以,留在本地,与知根知底的人凑在一块,真未必是什么好事。
“这些混账,钻空子的本事倒是挺多的!”朱元璋看着下面递过来的报告,几乎是咬牙切齿。
舒云给朱元璋倒了一杯茶,笑道:“如今能有这般境况,已经是不错了,何况,他们留下了那么多家仆,这些也是要成婚生子的……”
舒云话说到这里,朱元璋立马就明白了,没错,再过几年,说不定他们奴仆的数量就又要超额了!到时候,非叫他们知道厉害不可!
“征税的事情,的确不能继续交给户部了!”如今税种越来越多,户部掌握的税收也越来越多,在六部之中,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如今俨然已经有了失衡的趋势。
朱元璋在六部之上设立了丞相一职,如今的丞相就是李善长,李善长能力是有的,就是这个为人嘛,有些贪婪,总觉得自个非常聪明,是个整天向着虎嘴上拔毛的家伙。
朱元璋原本就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性子,李善长还屡次挑战他的底线,这让朱元璋对李善长根本就是不想再容忍下去了,所以,他需要想办法削去丞相的权威。
这会儿朱元璋在这边说起来的时候,就看到朱标若有所思地眨了眨眼镜,朱元璋顿时笑道:“标儿有什么想法?”
朱标乖乖地说道:“儿子就是觉得,如今只有一个丞相,所以李丞相大权在握,行事刚愎一些也是在所难免,不过儿子之前读史书,虽说唐宋的时候,也有丞相一职,但是那时候三省和政事堂之中,行使丞相之职的也是不少,自然会互相掣肘,不会行事一致!”
朱元璋以前也没做过皇帝,最重要的是,他起家实在是比较快,手底下资历能力堪当大任的文臣是真的不多,所以,暂时能够担当丞相职位的,还真的只有李善长,至于什么胡惟庸,现在还没来得及出头呢!所以,李善长能够有如今这个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比他功劳高的都是武将,文臣里头功劳都比他差得远!
朱元璋如今也有点头疼,淮西勋贵如今势大,就算是提拔新人,也跟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朱元璋又信不过那些文人,所以,刚刚开国,朱元璋居然就面临人才断层的尴尬了。
对此,舒云也没什么办法,她也不知道有什么人才好不好,胡乱出主意可就不行了!但是朱元璋很快就发了狠,我没法弄一堆丞相出来,我就不能用别的办法吗?
朱元璋绝对是个狠人,很快,朝堂上又开始改组了。
质量不足,就用数量来补,原本朱元璋比较忌惮让武将插手朝政,但是如今,他干脆给一帮子开国功臣都安排了差不多的职位,连同他们的亲戚也提拔了起来,当然,大多数也就是普通的官职。
但是,就算是普通的官职,也得看是什么人来做!要是那等无根无底的,做这些官职,自然也只有给上头做应声虫的份,可现在呢,做这些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都能跟那些什么国公啊,侯爷,伯爷什么的扯上关系,不是亲近的族亲,就是儿女亲家。
这么多官员,别说不都是淮西勋贵了,就算都是,大家也不能说都是一个立场的。不说徐达这样的人精,像是汤和,这位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朱元璋还是个十夫长的时候,这位就已经是千夫长了,但是还是将自个当做是小弟,跟着朱元璋混。这位呢,屁股一向坐得非常稳当,朱元璋想做什么,他就坚定不移地跟着,他跟其他人私交不错,其他人求上门来,他也不介意帮忙,但是,如果朱元璋有什么命令下来,他连自个儿子都照样翻脸不误。
同一个派系的都各怀心思,何况,大家还各有立场,所以,朝堂上官员多了之后,李善长就算是想要因势利导,操控朝政也不可能了!他这个丞相的权力大为缩水不说,人事权也差不多丢掉了。官场上头,很多官职,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以前的时候,坑空在那里,李善长自然可以拿来许愿,收买人心。结果朱元璋釜底抽薪,直接将他能够做主的那些萝卜坑给填上了,其他的与他平齐,或者说只比他位置稍微低一点的位置上,也都有了人。那些固然不一定会盯着丞相这个位置,但是,他们往那里一坐,对于李善长来说,就是个威慑。
李善长见到如今这副境况,也只能暂时蛰伏起来,他要是这会儿还想要扑腾,那就真的是考验朱元璋是不是顾念当年的情谊了!
接着呢,就是开科举。虽说朱元璋对于儒家兴趣不大,但是不得不说,想要挑出一批官员出来,还是科举要比较快一点。
科举这玩意,真正变得规范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像是宋朝的时候,科举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皇帝想得起来的时候,就开一科,想不起来的时候,大家就得等着。至于到了元朝的时候,就更别提了,科举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大多数时候压根没这回事。元廷对于汉人中的儒生也没什么兴趣,甚至直接将儒生打入了下九流里头,这也就是后来所谓臭老九的由来。像是刘基那样的,科举名次不坏,名声也不错,又颇有实干的,放到宋朝,只要不站错队,很快就能进入中枢了,结果在元朝的时候,折腾几次,都还是不入流的小官。
朱元璋呢,对于科举,还是比较重视的,他很快规范了科举的制度,从童生试开始,一直到殿试,每一次考试是什么时间,频次如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后又延续了宋朝的科举制度,以防科举舞弊。另外就是,在殿试之后,加入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实习培训。
说白了,会读书的人未必会做事,别看科举都会考策论,一个个策论写得花团锦簇,实际上呢,大多数人说的都是些空话套话,真要是落实到行动上,一个个都得抓瞎,很多进士没个靠谱的幕僚,甚至连官都不会做。
所以,入职培训和先期实习是不能省的,然后呢,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职位分配,做事能力强的,就算是考试名次差一点,也能分到一个相对不错的职位,要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烂泥糊不上墙的那种,也就只能慢慢候补学习了!
朱元璋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舒云跟着出了不少主意,像是这种培训实习的事情,就是舒云提议的。另外舒云就是提出,不要将官和吏明确区分开来。目前来说,大明几层的小吏,从里长,保长到衙门里头的衙差,大多数都是退伍的军士,那些需要一定文化知识的,这些军士自然是不能胜任的,这等刀笔吏,原本都是世袭的,这也是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县令。以前的时候,各层小吏一般都是代代承袭,官员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得通过这些小吏,甚至是县尉,主簿这个层次的小官,都是当地的大族出身,他们若是有心,轻轻松松就能将顶头上司给架空了。当然,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这么做,这是犯忌讳的事情。
而舒云觉得,基层的小吏的确还是可以从退伍军士里头挑,但是,除此之外,也要给这些小吏一个晋升的渠道。也就是说,这些小吏若是有足够的才干,也可以晋升为官,这对于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也是一个警醒,别以为皇帝只有你们可以用,能用的人多着呢!
朱元璋自然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