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大美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最后一幕在骤然加强的背景音乐中展开了。
现代戏剧舞台早已不是万长生以为的那样原始。
声光电控制的后台,其实更像是个阿里巴巴的宝藏洞,观众们在洞外,看见的只是洞口呈现那一点点场面。
坐在后台才能看见分为一层层的背景板、道具、场景,在天花板上吊着,在地板下藏着,随着一幕幕转换出现。
原本按照很多人心目中五四运动的经典场面,是一群年轻学子,斗志昂扬的仰头看着他们中间登高疾呼的引领导师,发表战斗檄文,旁边就应该是华表之类的背景场面。
这一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万长生才看了上半场,脑海里面想凸显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用今天给席大妈强调的那个三角形,这不应该是一群人里面鹤立鸡群的一个,而是呈金字塔状层层叠叠的很多人。
只有获得了坚实的民众基础,才有更多骨干,再拥戴着的精英,这是个三角形的结构,而不是一横上面突兀的一竖。
哪怕树立伟岸的形象,也要基于众多的群众基础,而不是拉开距离的单独独一个。
而且本来华表之类的象征意义,已经有点符号化了。
不懂这一套象征手法的万长生,反而出其不意的直接用了破败的城墙来表达国破山河在的气势,表达那种整个脊梁都破破烂烂,却依然挺立的坚韧。
那几位扮演导师的老戏骨,有衣衫褴褛的,也有带着血迹的,更有一身傲骨誓不低头的,拖着沉重的铁链,被无数学子推着登上城墙台阶!
历史上肯定没有这个场面。
但艺术的价值就在于,用极小的场面,极短的时间,浓缩精华般展现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如果没有提炼再造,那就成了老婆婆的裹脚布似絮絮叨叨。
艺术就是要有夸张,比喻,象征等等变化,有时候为了加强艺术效果,就得加深这种幅度。
副导演悄悄站在席大妈背后,小声:“这点改动……会不会被说是……不合适?”
席大妈抱着手不屑一顾:“有什么都冲着我来……来了!”
被无数人拥护着登上高处的导师慷慨陈词:“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热血才可保持!现在整个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的讴歌跟爱护……”
果然,相比之前的场面,现在更像是一座群像!
无数人前仆后继铸就的血肉群像,从监视器上就能看见,不再是之前把所有目光中心,都集中到高点导师的局面。
目光很容易就从他身边扩展到整个舞台上数十个演员形象上,然后还有背后背景板上似乎能跟这些舞台演员融合起来的无数普通人。
这就是万长生习惯的散点叙述,只有把形象扩展到如此多的人身上,才能让观众共鸣!
那不是一两个领袖,几个精英人群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个人都相关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因为谁都能从那么多群像中找到跟自己契合的身份、地位、心态甚至外形。
激荡忠愤!
周围所有的演员,不再是只要仰头看着最高处的导师就可以了。
他们就像万长生在那张壁画里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脸上没有千人一面的呆板,而是有人胆怯,有人犹豫,有人伤感,有人担忧。
但在这样国难当头的生死存亡之际,随着振聋发聩的呐喊,人人脸上都有种变化。
这才是人性。
人性是在认知中逐渐变化统一的。
可以说整部话剧,从头到尾本来就是表达这个主题。
万长生的提议,却敏锐的把这个主题浓缩到最后一幕了。
从后台角落里,已经能隐约看见外面观众席上,成片的有人起身,感同身受的那种激昂情绪。
哪怕台词还没有完,雷鸣般的掌声已经在观众席上浪涛般掠过,一遍又一遍,然后化为整齐的节奏!
不顾是不是会影响到演员们的发挥,因为不这样,就没法宣泄心中的情绪!
万长生注意到身边席大妈脸上已经泪流满面。
&nb... -->>
最后一幕在骤然加强的背景音乐中展开了。
现代戏剧舞台早已不是万长生以为的那样原始。
声光电控制的后台,其实更像是个阿里巴巴的宝藏洞,观众们在洞外,看见的只是洞口呈现那一点点场面。
坐在后台才能看见分为一层层的背景板、道具、场景,在天花板上吊着,在地板下藏着,随着一幕幕转换出现。
原本按照很多人心目中五四运动的经典场面,是一群年轻学子,斗志昂扬的仰头看着他们中间登高疾呼的引领导师,发表战斗檄文,旁边就应该是华表之类的背景场面。
这一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万长生才看了上半场,脑海里面想凸显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用今天给席大妈强调的那个三角形,这不应该是一群人里面鹤立鸡群的一个,而是呈金字塔状层层叠叠的很多人。
只有获得了坚实的民众基础,才有更多骨干,再拥戴着的精英,这是个三角形的结构,而不是一横上面突兀的一竖。
哪怕树立伟岸的形象,也要基于众多的群众基础,而不是拉开距离的单独独一个。
而且本来华表之类的象征意义,已经有点符号化了。
不懂这一套象征手法的万长生,反而出其不意的直接用了破败的城墙来表达国破山河在的气势,表达那种整个脊梁都破破烂烂,却依然挺立的坚韧。
那几位扮演导师的老戏骨,有衣衫褴褛的,也有带着血迹的,更有一身傲骨誓不低头的,拖着沉重的铁链,被无数学子推着登上城墙台阶!
历史上肯定没有这个场面。
但艺术的价值就在于,用极小的场面,极短的时间,浓缩精华般展现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如果没有提炼再造,那就成了老婆婆的裹脚布似絮絮叨叨。
艺术就是要有夸张,比喻,象征等等变化,有时候为了加强艺术效果,就得加深这种幅度。
副导演悄悄站在席大妈背后,小声:“这点改动……会不会被说是……不合适?”
席大妈抱着手不屑一顾:“有什么都冲着我来……来了!”
被无数人拥护着登上高处的导师慷慨陈词:“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热血才可保持!现在整个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的讴歌跟爱护……”
果然,相比之前的场面,现在更像是一座群像!
无数人前仆后继铸就的血肉群像,从监视器上就能看见,不再是之前把所有目光中心,都集中到高点导师的局面。
目光很容易就从他身边扩展到整个舞台上数十个演员形象上,然后还有背后背景板上似乎能跟这些舞台演员融合起来的无数普通人。
这就是万长生习惯的散点叙述,只有把形象扩展到如此多的人身上,才能让观众共鸣!
那不是一两个领袖,几个精英人群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个人都相关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因为谁都能从那么多群像中找到跟自己契合的身份、地位、心态甚至外形。
激荡忠愤!
周围所有的演员,不再是只要仰头看着最高处的导师就可以了。
他们就像万长生在那张壁画里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脸上没有千人一面的呆板,而是有人胆怯,有人犹豫,有人伤感,有人担忧。
但在这样国难当头的生死存亡之际,随着振聋发聩的呐喊,人人脸上都有种变化。
这才是人性。
人性是在认知中逐渐变化统一的。
可以说整部话剧,从头到尾本来就是表达这个主题。
万长生的提议,却敏锐的把这个主题浓缩到最后一幕了。
从后台角落里,已经能隐约看见外面观众席上,成片的有人起身,感同身受的那种激昂情绪。
哪怕台词还没有完,雷鸣般的掌声已经在观众席上浪涛般掠过,一遍又一遍,然后化为整齐的节奏!
不顾是不是会影响到演员们的发挥,因为不这样,就没法宣泄心中的情绪!
万长生注意到身边席大妈脸上已经泪流满面。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