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从万历到永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后金政权很快稳定下来,女真人民紧密团结在以皇太极为首的八和硕贝勒周围,维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在此之前,明朝辽东官僚之间的争斗也告一段落,袁县长成为关外地区的NO.1。
这样,在辽东的大舞台上,袁崇焕和皇太极这两位新秀成为主角,他们将代表大明和后金进行搏奕,上演一出新的历史大戏。
这场大戏的第一幕叫“议和”。
经过一段时间的厮杀和对峙之后,明、金双方是麻杆打蛇——两头怕。
明朝屡遭败绩,心有余悸,对关外欲罢不能,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金虽然得了便宜,但那是努尔哈赤时代取得的成绩,新生代能否经得住大战的考验,还是个未知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虽然伤得不轻,也病得不轻,但毕竟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明朝一旦恢复元气,走上正轨,从关内发大兵,把后金打入石器时代,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双方都不敢轻挑战端。
明朝不甘心失败,调整了军事策略,采取乌龟战术,企图以堡垒推进收复失地,以为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为了防止后金干扰,需要争取一段时间的和平,以便集中力量修筑城堡。
后金希望争取明朝的承认,将既得的利益合法化。这样就不用担心关西发大兵来袭,又可以通过赏赐、贸易等途径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努尔哈赤在取得河东以后,就一直追求这个目标,皇太极继位以后,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议和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不同的是,明朝的议和是虚的,后金的议和是实的;明朝的议和是战术性的,后金的议和是战略性的;明朝的议和是手段,后金的议和是目的。
当然明朝内部对于议和也有不同看法。
居庙堂之高的朝臣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多反对议和,最多同意把议和当作工具。
处江湖之远的前线指挥官知道世事难为,风险很大,大多希望能够达成和平,这样可以既可避祸,又可减负,利国利己,十分便宜。
从现在的眼光看,后者的主张是正确的,应该和后金达成和平。
从当时的眼光看,前者的主张也并非没有道理。
天启的眼光只能看到当前,看不到后来,因此,他反对议和,坚持战斗到底,这个“底”,指的是努尔哈赤誓师伐明以前的状态,他要把后金打回原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明、金之间的议和就在真真假假、若有若无间曲折进行,呈现出扑朔迷离、真假难辩的面貌。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议和最终以扭曲变态的“胁和”掀起*,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大戏,最终以壮烈的场面收场,影响十分深远。
这是后话,以后再说,先来看看“议和”是怎么开场的。
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死,九月一日,皇太极即位,十月十七日,袁崇焕派遣宗教人士李喇嘛、都司傅有爵、田成等一行三十四人前去吊丧,并贺皇太极新君即位,顺便“考察”一下后金的情况。
努尔哈赤生前挑起了明、金之间的战争,死后却为双方和谈开启了方便之门,可谓“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皇太极虽然不知道袁崇焕唱得是哪出,但他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肯定是对鸡有想法。双赢这个事只存在于朋友之间,敌人之间不存在双赢,因为敌人的收获就是自己的损失,如果敌人来谈双赢,那绝对是忽悠。
既然你... -->>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后金政权很快稳定下来,女真人民紧密团结在以皇太极为首的八和硕贝勒周围,维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在此之前,明朝辽东官僚之间的争斗也告一段落,袁县长成为关外地区的NO.1。
这样,在辽东的大舞台上,袁崇焕和皇太极这两位新秀成为主角,他们将代表大明和后金进行搏奕,上演一出新的历史大戏。
这场大戏的第一幕叫“议和”。
经过一段时间的厮杀和对峙之后,明、金双方是麻杆打蛇——两头怕。
明朝屡遭败绩,心有余悸,对关外欲罢不能,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金虽然得了便宜,但那是努尔哈赤时代取得的成绩,新生代能否经得住大战的考验,还是个未知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虽然伤得不轻,也病得不轻,但毕竟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明朝一旦恢复元气,走上正轨,从关内发大兵,把后金打入石器时代,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双方都不敢轻挑战端。
明朝不甘心失败,调整了军事策略,采取乌龟战术,企图以堡垒推进收复失地,以为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为了防止后金干扰,需要争取一段时间的和平,以便集中力量修筑城堡。
后金希望争取明朝的承认,将既得的利益合法化。这样就不用担心关西发大兵来袭,又可以通过赏赐、贸易等途径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努尔哈赤在取得河东以后,就一直追求这个目标,皇太极继位以后,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议和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不同的是,明朝的议和是虚的,后金的议和是实的;明朝的议和是战术性的,后金的议和是战略性的;明朝的议和是手段,后金的议和是目的。
当然明朝内部对于议和也有不同看法。
居庙堂之高的朝臣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多反对议和,最多同意把议和当作工具。
处江湖之远的前线指挥官知道世事难为,风险很大,大多希望能够达成和平,这样可以既可避祸,又可减负,利国利己,十分便宜。
从现在的眼光看,后者的主张是正确的,应该和后金达成和平。
从当时的眼光看,前者的主张也并非没有道理。
天启的眼光只能看到当前,看不到后来,因此,他反对议和,坚持战斗到底,这个“底”,指的是努尔哈赤誓师伐明以前的状态,他要把后金打回原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明、金之间的议和就在真真假假、若有若无间曲折进行,呈现出扑朔迷离、真假难辩的面貌。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议和最终以扭曲变态的“胁和”掀起*,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大戏,最终以壮烈的场面收场,影响十分深远。
这是后话,以后再说,先来看看“议和”是怎么开场的。
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死,九月一日,皇太极即位,十月十七日,袁崇焕派遣宗教人士李喇嘛、都司傅有爵、田成等一行三十四人前去吊丧,并贺皇太极新君即位,顺便“考察”一下后金的情况。
努尔哈赤生前挑起了明、金之间的战争,死后却为双方和谈开启了方便之门,可谓“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皇太极虽然不知道袁崇焕唱得是哪出,但他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肯定是对鸡有想法。双赢这个事只存在于朋友之间,敌人之间不存在双赢,因为敌人的收获就是自己的损失,如果敌人来谈双赢,那绝对是忽悠。
既然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