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从万历到永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崇焕,
不肯撤关东。
当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袁崇焕不肯撤关东,是为了什么呢?
在不预设立场的前提下,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保家卫国。
可是努尔哈赤此次进攻的目标是粮食,对明朝的领土和主权没有什么威胁,似乎还达不到保家卫国这个高度。
此前我们己经多次谈到努尔哈赤对河西弃而不守的情况,这次在抢得觉华岛上的粮草后立马撤军,不再继续攻打宁远,也能再次证明他没有领土野心。
因此,对付努尔哈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粮草撤入山海关内,实行坚壁清野,让努尔哈赤扑个空,他一无所得,难以供养大军,自然就会撤退。
从保家卫国的角度看,最稳妥的办法是撤退。
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袁崇焕有个人利益的考量。
如果把士兵和物质撤入山海关内,对于国家来说,损失不大,顶多一些城堡被毁,还可以再修,但是士兵的生命和粮食保住了。对后金来说,得不到粮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此撤退是十分划算的。
但是这样做对袁崇焕个人来说损失十分巨大。宁远是袁崇焕的根据地,从宁远撤退,很可能就回到王在晋守山海关的主张上,自己“宁前道”的位置很可能不保,离开宁远,他就失去了舞台,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没有前途可言。
可以说,他反对高第,抗命拒撤宁远,和他反对王在晋,越级上书要求建宁远城的动机是一致的。这也和他辞去县令之职,选择了高风险但升迁快的从军的动机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说,这确实是勇气,但更是冒险、是胆大。
也许有人会说,既使袁崇焕是为了自己,但是仅仅为了保留一个位置就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吗?难道他不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吗?他有这么蠢吗?
的确,袁崇焕没那么蠢,他之所以敢冒风险,因为他早己成竹在胸。
他知道努尔哈赤是冲粮食来的,只要把粮食给努尔哈赤,让他饱掠而去,就可以换取他不攻打宁远,这样几乎就没有什么风险了。
这样虽然粮食丢了,但明年还可以再收,至于牺牲一点士兵,那只能是听天由命了。毕竟他亲手营建的宁远城保住了,他的舞台,他的职位,他的前途都保住了。这对他来说,是十分划算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的结论是推论得来的,没有证据。
的确,以上都是推论,但是谁说历史不能推论了?史料那么少,什么都要从史料中来,那我们就不用知道历史了,况且,史料本身就不一定靠得住。
这些推论可以使很多难题迎刃而解,比如:
为什么粮食不放在宁远城里而是放在觉华?因为粮食放到宁远城的话,粮食安全了,袁崇焕就不安全了。
为什么努尔哈赤只攻打了宁远二天就去攻打觉华?因为有人告诉他粮食在哪里,他找错门了。
为什么袁崇焕竭力反对撤退粮食?因为老虎喂饱了就不会吃人了。
为什么袁崇焕会主张用几千人抵挡后金十几万大军,说出“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的荒唐言论?因为这样可以把粮食留下来喂老虎,牺牲点人算什么。
如果我们不这么推测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解释上述这些问题。粗线条的史料中是不会有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只有靠我们去推论。
推论应该是允许的,但是推论仅供参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允许推论,推论仅供参考的基础上...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崇焕,
不肯撤关东。
当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袁崇焕不肯撤关东,是为了什么呢?
在不预设立场的前提下,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保家卫国。
可是努尔哈赤此次进攻的目标是粮食,对明朝的领土和主权没有什么威胁,似乎还达不到保家卫国这个高度。
此前我们己经多次谈到努尔哈赤对河西弃而不守的情况,这次在抢得觉华岛上的粮草后立马撤军,不再继续攻打宁远,也能再次证明他没有领土野心。
因此,对付努尔哈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粮草撤入山海关内,实行坚壁清野,让努尔哈赤扑个空,他一无所得,难以供养大军,自然就会撤退。
从保家卫国的角度看,最稳妥的办法是撤退。
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袁崇焕有个人利益的考量。
如果把士兵和物质撤入山海关内,对于国家来说,损失不大,顶多一些城堡被毁,还可以再修,但是士兵的生命和粮食保住了。对后金来说,得不到粮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此撤退是十分划算的。
但是这样做对袁崇焕个人来说损失十分巨大。宁远是袁崇焕的根据地,从宁远撤退,很可能就回到王在晋守山海关的主张上,自己“宁前道”的位置很可能不保,离开宁远,他就失去了舞台,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没有前途可言。
可以说,他反对高第,抗命拒撤宁远,和他反对王在晋,越级上书要求建宁远城的动机是一致的。这也和他辞去县令之职,选择了高风险但升迁快的从军的动机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说,这确实是勇气,但更是冒险、是胆大。
也许有人会说,既使袁崇焕是为了自己,但是仅仅为了保留一个位置就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吗?难道他不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吗?他有这么蠢吗?
的确,袁崇焕没那么蠢,他之所以敢冒风险,因为他早己成竹在胸。
他知道努尔哈赤是冲粮食来的,只要把粮食给努尔哈赤,让他饱掠而去,就可以换取他不攻打宁远,这样几乎就没有什么风险了。
这样虽然粮食丢了,但明年还可以再收,至于牺牲一点士兵,那只能是听天由命了。毕竟他亲手营建的宁远城保住了,他的舞台,他的职位,他的前途都保住了。这对他来说,是十分划算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的结论是推论得来的,没有证据。
的确,以上都是推论,但是谁说历史不能推论了?史料那么少,什么都要从史料中来,那我们就不用知道历史了,况且,史料本身就不一定靠得住。
这些推论可以使很多难题迎刃而解,比如:
为什么粮食不放在宁远城里而是放在觉华?因为粮食放到宁远城的话,粮食安全了,袁崇焕就不安全了。
为什么努尔哈赤只攻打了宁远二天就去攻打觉华?因为有人告诉他粮食在哪里,他找错门了。
为什么袁崇焕竭力反对撤退粮食?因为老虎喂饱了就不会吃人了。
为什么袁崇焕会主张用几千人抵挡后金十几万大军,说出“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的荒唐言论?因为这样可以把粮食留下来喂老虎,牺牲点人算什么。
如果我们不这么推测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解释上述这些问题。粗线条的史料中是不会有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只有靠我们去推论。
推论应该是允许的,但是推论仅供参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允许推论,推论仅供参考的基础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