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重生**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个体户和中下层商业户进行补偿和资助,无疑让大明朝廷不但得到了江南百姓的谅解,也赢得了个体户和中下层商业户的感激。
这样的举措对于以后开始征收商业税自然也减少了阻碍,同时也让以前那些被迫或主动来户部注册的商业户尝到了注册后的甜头,因为朝庭的补助是按照注册时的名单和资金来补偿的。
但此时的所谓注册还算不上成熟,流程也很简单,而且最多是注册个店铺名称或者产品名称,公司注册和商标注册还处于混淆状态。
不过,也正因为简单,且基本上也花不了多少钱(全户部领取凭条和执照明面上不超过一银元的成本),因而江南地区的大多数店铺和作坊都获得了补偿。
不过当初也有那些不愿意与时俱进的或者太过吝啬不愿意花钱的就都没有补偿。这些没有在户部注册的自然也是后悔不已,也算是为后来大明的经济深化改革,开展公司注册和商标注册时获得大批商业户支持埋下了伏笔。
工部尚书霍维华和工部右侍郎兼军械司郎中毕懋康等工部、皇家工程院、军械司和皇家工业公司、皇家银行、皇庄等皇家资本集团的负责人此次时也赶到了金陵城,且一来到金陵城,就被朱由校请进了紫禁城。
霍维华等此次来自然是为了解决江南地区无数因为皇家织造居和皇家工业公司的介入并改变江南经济格局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且处理在获得大量利润和挤垮无数同行当作坊后带来的大量失业问题。
"昨日南京户部给朕上呈了一折关于江南十府失业和失地百姓的最新数据,整个江南十府失业的百姓数量已经高达两百万之巨,这个数据可不少啊!
如真的这两百万人都揭竿而起,可以组成两百万的大军,我大明常规军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所以形势很严峻,这也是此次会发生游行示威的根本原因,必须让他们有工做,有饭吃!
这样无论是于他们自己的家庭而言还是对于整个大明的江山社稷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而如今,朕让你们来,就是让大家一起探讨探讨如何解决两百万人口的生存问题,你们现在都管着朕的百万千万产业,一个个富得流油,比盐政和铜政还赚钱,也因此得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陛下,微臣从天启六年开始就管着这天下工程,南来北往的,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天下驿站亟需整修和扩宽甚至还要增加。
随着四轮马车的出现,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更为方便,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天下的驰道还是适用于两轮马车的,尤其是在两京之间亟需一条连接南北的大道,这样即可以减轻漕运压力也可以避免一旦发生堵塞和黄河泛滥就导致漕运中断而不得不冒险走海路"。
首先出来说话的是工部尚书霍维华。
霍维华的设想其实就是要在京城和留都之间修一条跨南北的国道,现在随着皇家工程院研制的四轮马车在朱由校准予后不仅仅用于军事,从今年开始就向关内百姓们售卖。
之所以是售卖,是因为很多重要的零部件,民间还没办法仿制,而皇家工业公司的掌柜巩永固这个奸商为了赚钱只出售全套的四轮马车,不单独出售一套核心零部件。
而四轮马车一开放到民间市场就受到了民间的极大欢迎,如工部尚书霍维华所说,在民间的大宗货物在陆路上的运输变得方便得多,但狭窄的驿道的确是制约了四轮马车出现后的经济飞速发展。
"陛下,微臣做了一笔账,如果在两京之间从开一条大道,不但可以分担漕运压力,降低漕运的地位,减少漕运这块地方的贪污腐败给大明所带来的影响,每年可减少朝廷在漕运上的成本约三百万银元,同时还能促进南北的货物买卖,按照现在的漕运规模计算,可增加六百万银元的规模。
如果再各处设置路卡,朝廷就可每年增加四百万银元的收入,而前期耗费成本不过两千万银元左右,每年维护成本在一百万银元成本左右,四五年之内就可获利。"
霍维华所提出的工程设想不得不让人承认的确是个很心动的设想,在南北两京之间修一条大道,就相当于建设一条国道,这个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
但朱由校没有立即表态,毕竟这种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支撑,国力如能维持或许可以因此蒸蒸日上,但也有可能被这个拖垮。
毕竟这两千万银元砸下去,要四五年后才能开始赚钱,但谁知道四五年内会发生什么光景,会不会有大的天灾人祸,是不是会有大的战争,犹如当年隋炀帝一般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朕且问你,如果修这条大道,可解决多少家庭的生计问题,你这个工程可以满足多少人丁的吸纳?"
一个工程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是朱由校在赚钱之外更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毕竟作为国家资本,开启一个项目考虑的不仅仅是利润,有时候还要考虑对社会能起多大的稳定作用。
"大约需要三十万人,如果再增加,两千万就修不了",霍维华说完,朱由校则一锤定音道:"五十万人,如果你这个工程在两千万银元的资金前提下满足五十万人的工,且能将这条国道修成两个四轮车道外加两个双轮辅道,且工人的工钱不变,你能办到吗,如果能,朕就同意你。"
霍维华不假思索的摇了摇头,对朱由校拱手道:"陛下,两千万银元已经是臣精打细算出的结果,如今你让臣要同时让五十万人修成两车道的大道,实在是太难,除非你再给臣加一千万。"
"好你个霍维华,你当真是菜市场卖菜啊,跟朕讨价还价!"
朱由校这时候不由得呵斥了霍维华一句,霍维华老脸一红,既觉得这样不可能又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么个大工程,毕竟自己从北到南调查了这么,费了那么多心血,如果不搞出来,他就觉得自己这个工部尚书没什么值得彪炳千秋的事。
&nbs... -->>
对个体户和中下层商业户进行补偿和资助,无疑让大明朝廷不但得到了江南百姓的谅解,也赢得了个体户和中下层商业户的感激。
这样的举措对于以后开始征收商业税自然也减少了阻碍,同时也让以前那些被迫或主动来户部注册的商业户尝到了注册后的甜头,因为朝庭的补助是按照注册时的名单和资金来补偿的。
但此时的所谓注册还算不上成熟,流程也很简单,而且最多是注册个店铺名称或者产品名称,公司注册和商标注册还处于混淆状态。
不过,也正因为简单,且基本上也花不了多少钱(全户部领取凭条和执照明面上不超过一银元的成本),因而江南地区的大多数店铺和作坊都获得了补偿。
不过当初也有那些不愿意与时俱进的或者太过吝啬不愿意花钱的就都没有补偿。这些没有在户部注册的自然也是后悔不已,也算是为后来大明的经济深化改革,开展公司注册和商标注册时获得大批商业户支持埋下了伏笔。
工部尚书霍维华和工部右侍郎兼军械司郎中毕懋康等工部、皇家工程院、军械司和皇家工业公司、皇家银行、皇庄等皇家资本集团的负责人此次时也赶到了金陵城,且一来到金陵城,就被朱由校请进了紫禁城。
霍维华等此次来自然是为了解决江南地区无数因为皇家织造居和皇家工业公司的介入并改变江南经济格局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且处理在获得大量利润和挤垮无数同行当作坊后带来的大量失业问题。
"昨日南京户部给朕上呈了一折关于江南十府失业和失地百姓的最新数据,整个江南十府失业的百姓数量已经高达两百万之巨,这个数据可不少啊!
如真的这两百万人都揭竿而起,可以组成两百万的大军,我大明常规军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所以形势很严峻,这也是此次会发生游行示威的根本原因,必须让他们有工做,有饭吃!
这样无论是于他们自己的家庭而言还是对于整个大明的江山社稷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而如今,朕让你们来,就是让大家一起探讨探讨如何解决两百万人口的生存问题,你们现在都管着朕的百万千万产业,一个个富得流油,比盐政和铜政还赚钱,也因此得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陛下,微臣从天启六年开始就管着这天下工程,南来北往的,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天下驿站亟需整修和扩宽甚至还要增加。
随着四轮马车的出现,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更为方便,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天下的驰道还是适用于两轮马车的,尤其是在两京之间亟需一条连接南北的大道,这样即可以减轻漕运压力也可以避免一旦发生堵塞和黄河泛滥就导致漕运中断而不得不冒险走海路"。
首先出来说话的是工部尚书霍维华。
霍维华的设想其实就是要在京城和留都之间修一条跨南北的国道,现在随着皇家工程院研制的四轮马车在朱由校准予后不仅仅用于军事,从今年开始就向关内百姓们售卖。
之所以是售卖,是因为很多重要的零部件,民间还没办法仿制,而皇家工业公司的掌柜巩永固这个奸商为了赚钱只出售全套的四轮马车,不单独出售一套核心零部件。
而四轮马车一开放到民间市场就受到了民间的极大欢迎,如工部尚书霍维华所说,在民间的大宗货物在陆路上的运输变得方便得多,但狭窄的驿道的确是制约了四轮马车出现后的经济飞速发展。
"陛下,微臣做了一笔账,如果在两京之间从开一条大道,不但可以分担漕运压力,降低漕运的地位,减少漕运这块地方的贪污腐败给大明所带来的影响,每年可减少朝廷在漕运上的成本约三百万银元,同时还能促进南北的货物买卖,按照现在的漕运规模计算,可增加六百万银元的规模。
如果再各处设置路卡,朝廷就可每年增加四百万银元的收入,而前期耗费成本不过两千万银元左右,每年维护成本在一百万银元成本左右,四五年之内就可获利。"
霍维华所提出的工程设想不得不让人承认的确是个很心动的设想,在南北两京之间修一条大道,就相当于建设一条国道,这个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
但朱由校没有立即表态,毕竟这种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支撑,国力如能维持或许可以因此蒸蒸日上,但也有可能被这个拖垮。
毕竟这两千万银元砸下去,要四五年后才能开始赚钱,但谁知道四五年内会发生什么光景,会不会有大的天灾人祸,是不是会有大的战争,犹如当年隋炀帝一般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朕且问你,如果修这条大道,可解决多少家庭的生计问题,你这个工程可以满足多少人丁的吸纳?"
一个工程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是朱由校在赚钱之外更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毕竟作为国家资本,开启一个项目考虑的不仅仅是利润,有时候还要考虑对社会能起多大的稳定作用。
"大约需要三十万人,如果再增加,两千万就修不了",霍维华说完,朱由校则一锤定音道:"五十万人,如果你这个工程在两千万银元的资金前提下满足五十万人的工,且能将这条国道修成两个四轮车道外加两个双轮辅道,且工人的工钱不变,你能办到吗,如果能,朕就同意你。"
霍维华不假思索的摇了摇头,对朱由校拱手道:"陛下,两千万银元已经是臣精打细算出的结果,如今你让臣要同时让五十万人修成两车道的大道,实在是太难,除非你再给臣加一千万。"
"好你个霍维华,你当真是菜市场卖菜啊,跟朕讨价还价!"
朱由校这时候不由得呵斥了霍维华一句,霍维华老脸一红,既觉得这样不可能又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么个大工程,毕竟自己从北到南调查了这么,费了那么多心血,如果不搞出来,他就觉得自己这个工部尚书没什么值得彪炳千秋的事。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