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英雄连在194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库尔斯克怎么打,德国军队是有分歧的。曼施坦因提出他自己的两种建议,一是趁苏联红军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苏联红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抄击苏联红军后路。曼施坦因更为看好后者。但希特勒拒绝了后者,认为让苏联红军抢先进攻过于冒险。
曼斯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克鲁格元帅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莫德尔上将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天王星行动、火星行动和哈尔科夫战役以来。德国在欧洲东线坦克损失巨大,尽管德国装甲师正在补充新式的e50坦克,但数量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古德里安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他的改编装甲兵的计划也将破产。希特勒对此也犹豫不决。到了最后,希特勒虽然选择了曼施坦因的先期方案,试图抢先攻击,但又一再犹豫和推迟,并期待己方力量的增加。
当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为进攻计划争吵不休的时候,苏联红军也在计划下一步的行动。瓦图京大将主张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本人也倾向于这一方案,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则认为苏联红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此时,根据前线的侦查和间谍情报都预示德军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红军展开大规模进攻。
到了最后,还是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天王星行动到哈尔科夫战役的一系列战报,已经明显的表明,在现阶段苏德双方的对战中,防守反击才是最为稳妥的方式。斯大林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朱可夫的计划。于是苏联红军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
…………………………………………
迪米特里一行和其他部队相比,到也算不上旅途劳累,至少他们大部分时候还可以在车上睡上一觉。独立团一路换乘火车、汽车、马车,最后步行来到了命令中要求他们抵达的阵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宛如一个超级大工地。
“我从没交过这么大规模的防御工事!政委同志,这里可能有数万人在同时施工!”迪米特里像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年轻朝福明政委喊到。
福明政委:“迪米特里,这里会爆发一场旷世之战,双方会有超过两百万军队参与作战。我们集中了数量惊人的步兵、装甲和飞机,德国人也同样如此。”
密集而又复杂的战壕,让平原变成丘壑;海量的铁丝网和反坦克障碍形成了一片钢铁丛林;在这些工事后,是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机枪堡垒、反坦克堡垒、迫击炮阵地群、装甲部队的掩体和交通壕。也有无数的衣服上沾着泥浆和灰尘的苏联士兵,他们大多经历过一到两次大规模战役行动,对即将到来的命运都有充足的准备。
“苏维埃的战士们,敌人想复制巴巴罗萨行动的成功,再一次通过大量消灭苏联红军夺取战争主动权。让他们再次使用钳形攻势吧!让他们再次使用闪电战吧!我们牢不可破的防线会把德国人的爪牙全部崩碎!”
………………………………
“我们的防线也许能崩坏德国人的爪牙,但和这个玉米棒子呆在一起肯定会坏了我的好心情。”迪米特里心里这么想着,一边还得假装热情的和赫鲁晓夫愉快的交流。
迪米特里:“独立团可以和一个德国装甲师打得不分高下,而您的笔杆子的威力却胜过五个德国装甲师(指斯大林格勒期间赫鲁晓夫参与的宣传工作)。同志们因为您的报道而被领袖同志关注,这无疑是对士气的巨大鼓舞……”
赫鲁晓夫:“哦,别这样,迪米特里同志。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让真正的英雄进入伟大的领袖同志的视线中,这是我作为一名dang员的职责。”
“对了,迪米特里,你觉得接下来会在哪个地方爆发一场有价值的战斗呢?我的意思是,我想亲自带着你们去这个地方(捞军功)。”
…………………………
赫鲁晓夫的政治经验还算丰富,但是他拙劣的军事指挥能力却让他在中央的话语权降分不少。毕竟战争年代,能打胜仗的才是最重要的(不忠诚的已经被清洗了,所以大家都是忠诚的同志。)崭露头角的独立团在赫鲁晓夫眼里,便是一个可以刷军事分的高效团队,而幸运的是似乎还没有哪个政治家开始对迪米特里投资(或者说,赫鲁晓夫还不知道他投资的对象是朱可夫和贝利亚都有些忌惮的怪物)。
本着不得罪未来总书记(时间线变动后,穿越者也不见得能预见未来)的原则,迪米特里和赫鲁晓夫进行着革命同志般的互相“夸奖”。然后当戳到实际问题时,热烈的画面便一时间有些冷淡。
很自然,这是利益交换的时刻。
迪米特里本身就是个靠系统打仗升职的家伙,很难想象这种灵魂里依然没有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肥宅到底有多少军事素养(但有时候鬼点子多就是比循规蹈矩的打仗有用)。所幸赫鲁晓夫的军事素养和迪米特里相差无几(毕竟迪米特里也经历了这么多血战、赫鲁晓夫同样也有为军队的经历)。
于是迪米特里信誓旦旦的指着自己脚小这块地方说道:“赫鲁晓夫同志,就在这里,库尔斯克最激烈最具有决定性的战斗,就在此地。”
迪米特里心想,独立团身处的地方背靠普罗霍罗夫卡城,多多少少也算得上是个坚固的据点,德国人不至于在这里和苏联军队发生最激烈的交火吧。
对于库尔斯克怎么打,德国军队是有分歧的。曼施坦因提出他自己的两种建议,一是趁苏联红军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苏联红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抄击苏联红军后路。曼施坦因更为看好后者。但希特勒拒绝了后者,认为让苏联红军抢先进攻过于冒险。
曼斯坦因的计划得到了克鲁格元帅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莫德尔上将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天王星行动、火星行动和哈尔科夫战役以来。德国在欧洲东线坦克损失巨大,尽管德国装甲师正在补充新式的e50坦克,但数量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古德里安认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将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他的改编装甲兵的计划也将破产。希特勒对此也犹豫不决。到了最后,希特勒虽然选择了曼施坦因的先期方案,试图抢先攻击,但又一再犹豫和推迟,并期待己方力量的增加。
当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为进攻计划争吵不休的时候,苏联红军也在计划下一步的行动。瓦图京大将主张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去的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本人也倾向于这一方案,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则认为苏联红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反攻。此时,根据前线的侦查和间谍情报都预示德军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红军展开大规模进攻。
到了最后,还是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天王星行动到哈尔科夫战役的一系列战报,已经明显的表明,在现阶段苏德双方的对战中,防守反击才是最为稳妥的方式。斯大林最终被说服,采纳了朱可夫的计划。于是苏联红军开始在库尔斯克转入了积极的防御准备。
…………………………………………
迪米特里一行和其他部队相比,到也算不上旅途劳累,至少他们大部分时候还可以在车上睡上一觉。独立团一路换乘火车、汽车、马车,最后步行来到了命令中要求他们抵达的阵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宛如一个超级大工地。
“我从没交过这么大规模的防御工事!政委同志,这里可能有数万人在同时施工!”迪米特里像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年轻朝福明政委喊到。
福明政委:“迪米特里,这里会爆发一场旷世之战,双方会有超过两百万军队参与作战。我们集中了数量惊人的步兵、装甲和飞机,德国人也同样如此。”
密集而又复杂的战壕,让平原变成丘壑;海量的铁丝网和反坦克障碍形成了一片钢铁丛林;在这些工事后,是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机枪堡垒、反坦克堡垒、迫击炮阵地群、装甲部队的掩体和交通壕。也有无数的衣服上沾着泥浆和灰尘的苏联士兵,他们大多经历过一到两次大规模战役行动,对即将到来的命运都有充足的准备。
“苏维埃的战士们,敌人想复制巴巴罗萨行动的成功,再一次通过大量消灭苏联红军夺取战争主动权。让他们再次使用钳形攻势吧!让他们再次使用闪电战吧!我们牢不可破的防线会把德国人的爪牙全部崩碎!”
………………………………
“我们的防线也许能崩坏德国人的爪牙,但和这个玉米棒子呆在一起肯定会坏了我的好心情。”迪米特里心里这么想着,一边还得假装热情的和赫鲁晓夫愉快的交流。
迪米特里:“独立团可以和一个德国装甲师打得不分高下,而您的笔杆子的威力却胜过五个德国装甲师(指斯大林格勒期间赫鲁晓夫参与的宣传工作)。同志们因为您的报道而被领袖同志关注,这无疑是对士气的巨大鼓舞……”
赫鲁晓夫:“哦,别这样,迪米特里同志。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让真正的英雄进入伟大的领袖同志的视线中,这是我作为一名dang员的职责。”
“对了,迪米特里,你觉得接下来会在哪个地方爆发一场有价值的战斗呢?我的意思是,我想亲自带着你们去这个地方(捞军功)。”
…………………………
赫鲁晓夫的政治经验还算丰富,但是他拙劣的军事指挥能力却让他在中央的话语权降分不少。毕竟战争年代,能打胜仗的才是最重要的(不忠诚的已经被清洗了,所以大家都是忠诚的同志。)崭露头角的独立团在赫鲁晓夫眼里,便是一个可以刷军事分的高效团队,而幸运的是似乎还没有哪个政治家开始对迪米特里投资(或者说,赫鲁晓夫还不知道他投资的对象是朱可夫和贝利亚都有些忌惮的怪物)。
本着不得罪未来总书记(时间线变动后,穿越者也不见得能预见未来)的原则,迪米特里和赫鲁晓夫进行着革命同志般的互相“夸奖”。然后当戳到实际问题时,热烈的画面便一时间有些冷淡。
很自然,这是利益交换的时刻。
迪米特里本身就是个靠系统打仗升职的家伙,很难想象这种灵魂里依然没有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肥宅到底有多少军事素养(但有时候鬼点子多就是比循规蹈矩的打仗有用)。所幸赫鲁晓夫的军事素养和迪米特里相差无几(毕竟迪米特里也经历了这么多血战、赫鲁晓夫同样也有为军队的经历)。
于是迪米特里信誓旦旦的指着自己脚小这块地方说道:“赫鲁晓夫同志,就在这里,库尔斯克最激烈最具有决定性的战斗,就在此地。”
迪米特里心想,独立团身处的地方背靠普罗霍罗夫卡城,多多少少也算得上是个坚固的据点,德国人不至于在这里和苏联军队发生最激烈的交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