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不会忽悠人的君子不是好君子 (1/2)
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下午,颜钧带着他另外一个学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总督行辕。可别小看泰州学派的读书人,小两百里路,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不到两个天就赶到了。虽然下马是学生扶着才下马的。
胡宗宪是出了辕门迎接的,远远第地就听到颜钧喜不自胜地感叹:我儒学再兴有望,我泰州学派兴盛有望了。
胡宗宪看到老友颜钧的表情也确定了自己昨晚对高翰文的判断。确定归确定,细节还得问。
胡宗宪与颜钧两人来到了总督行辕的书房,两位学生见过老师后都被打发去俞大猷、戚继光那里军队驻地了解情况了。这样等一会儿两位参将来汇报了,胡宗宪也好有个对比。
书房里的两老头,那就真的是坦诚相交了。
颜钧大夏天骑马狂奔了一路,全身都是汗,些微敞开了一点衣襟。总督大人胡宗宪则在一旁坐着一遍给其摇扇,一边问话。
首先就是最为关心的是高翰文治下的杭州城如何?这一点,虽然颜钧作为老学究,没有去城里各种保健消费过,但从路边摊贩的数量就能说明问题的。
那就是在高翰文的治理下,杭州城的商业特别是地摊经济高度繁荣,整体来讲,因水灾进城的人很多,受益于街面太平,以租代买后富余的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口红利,杭州城仿佛因祸得福,迎来了灾后的大繁荣。
第一条揭过,就是第二点,高翰文为人如何,轻佻与否,可靠吗?
这一条,颜钧说实话感觉非常复杂。从思想上看,高翰文是不介意跳出儒学范畴另起炉灶的。逻辑学的那一套如果纳入心学内容多好,这样就补足了儒学,为何还要另立西学,人为增加阻力。此外,其让人在小莲茶庄讲述的泰西故事、三国细说无不显示出其人思想上的轻佻。
但这些轻佻也都是其相关人干出来的,其自己无论是以租代买还是后续的进项税抵扣,看得出来都是非常的严谨,丝毫不见轻佻,这一点,看看《新编洗冤录》里,因为高翰文的建议,沈推官多做的那么多验证测试结果汇报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高翰文其人,是非常矛盾的集合体,但看在其既能斡旋士绅又能为民谋福来讲,值得相信。或许这就是圣人潜质般大才的谋略吧。总能从诸多矛盾中找到共同利益,然后利用这个因势利导,逐步改善。
两人聊到这时,意识到高翰文所做的或许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改革。以往的改革是先立下目标,然后党同伐异,强力推行,最后看结果。如果顺利成功,那么改革的推动者成为权臣被杀或者被孤立。如果有问题,那么必定是无法转圜,动摇国本。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王安石变法无不如是。
高翰文这个寻找利益共同点这一点非常有价值,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党同伐异,他本人也避免成为权臣而被诛戮的风险。
但是,这有一个风险,就是时间,需要时间来理出利益共同体,并花时间慢慢融合。高翰文所做的一切都建立在有充足的时间让他给整个大明梳理一个利益公约数的基础上的。然而... -->>
次日下午,颜钧带着他另外一个学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总督行辕。可别小看泰州学派的读书人,小两百里路,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不到两个天就赶到了。虽然下马是学生扶着才下马的。
胡宗宪是出了辕门迎接的,远远第地就听到颜钧喜不自胜地感叹:我儒学再兴有望,我泰州学派兴盛有望了。
胡宗宪看到老友颜钧的表情也确定了自己昨晚对高翰文的判断。确定归确定,细节还得问。
胡宗宪与颜钧两人来到了总督行辕的书房,两位学生见过老师后都被打发去俞大猷、戚继光那里军队驻地了解情况了。这样等一会儿两位参将来汇报了,胡宗宪也好有个对比。
书房里的两老头,那就真的是坦诚相交了。
颜钧大夏天骑马狂奔了一路,全身都是汗,些微敞开了一点衣襟。总督大人胡宗宪则在一旁坐着一遍给其摇扇,一边问话。
首先就是最为关心的是高翰文治下的杭州城如何?这一点,虽然颜钧作为老学究,没有去城里各种保健消费过,但从路边摊贩的数量就能说明问题的。
那就是在高翰文的治理下,杭州城的商业特别是地摊经济高度繁荣,整体来讲,因水灾进城的人很多,受益于街面太平,以租代买后富余的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口红利,杭州城仿佛因祸得福,迎来了灾后的大繁荣。
第一条揭过,就是第二点,高翰文为人如何,轻佻与否,可靠吗?
这一条,颜钧说实话感觉非常复杂。从思想上看,高翰文是不介意跳出儒学范畴另起炉灶的。逻辑学的那一套如果纳入心学内容多好,这样就补足了儒学,为何还要另立西学,人为增加阻力。此外,其让人在小莲茶庄讲述的泰西故事、三国细说无不显示出其人思想上的轻佻。
但这些轻佻也都是其相关人干出来的,其自己无论是以租代买还是后续的进项税抵扣,看得出来都是非常的严谨,丝毫不见轻佻,这一点,看看《新编洗冤录》里,因为高翰文的建议,沈推官多做的那么多验证测试结果汇报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高翰文其人,是非常矛盾的集合体,但看在其既能斡旋士绅又能为民谋福来讲,值得相信。或许这就是圣人潜质般大才的谋略吧。总能从诸多矛盾中找到共同利益,然后利用这个因势利导,逐步改善。
两人聊到这时,意识到高翰文所做的或许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改革。以往的改革是先立下目标,然后党同伐异,强力推行,最后看结果。如果顺利成功,那么改革的推动者成为权臣被杀或者被孤立。如果有问题,那么必定是无法转圜,动摇国本。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王安石变法无不如是。
高翰文这个寻找利益共同点这一点非常有价值,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党同伐异,他本人也避免成为权臣而被诛戮的风险。
但是,这有一个风险,就是时间,需要时间来理出利益共同体,并花时间慢慢融合。高翰文所做的一切都建立在有充足的时间让他给整个大明梳理一个利益公约数的基础上的。然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