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面拉帘的独立房间。因谢试镇抚使仰慕他这样的贤臣,不忍正人君子蒙冤,连夜上奏天子,陈他的冤情。
圣天子英察善断,当即降恩准了他官复原职,仍管山厂,又将诬陷他的于秀枷号于锦衣卫衙门外,以儆世人。
百姓们若听着不信,锦衣卫门外站枷的人就是证据。若是信了这个,就能接着信谈伦是清官,就能信谢瑛是个好镇抚使,皇上是因为他断明了案子才叫谈伦官复原职的。
有硬盘里那么多小说为证,这种在忠臣抱冤受屈,听者为之愤慨无计的时候出场,轻易解开谜案,拿下凶手,还忠臣清白的外挂式人物才最受广大人民喜爱。
他安排人传讲这故事犹觉着不足,又叫计掌柜请人编写《柳营无头案》的院本。
这个故事的主角仍然是封云,王窈娘还能出来打打酱油,谢瑛只在破案最艰难、最无头续的关头出来轻推一下,指点他们放干塘水找到丢失的人头就行。
但因这部戏是叫乐工编的,编剧水准与前剧实在差太多。崔燮读了院本,实在舍不得让它和《琵琶记》并列,伤了前者的声誉,影响日后出续集,便想了个暗渡陈仓的法子。
他叫崔启把这本子带回乡,就用家里那些没训练出来的新匠人印,主角形象照描上一部戏的。也不用描得太好,印得太像,改换另一家书斋的牌记,只当是有乡下小书局羡慕他们第一部戏排的好,院本卖的好,仿了他们的盗版就是了。
他们早先出的《联芳录》《六才子评三国》在市面上都有许多仿冒、盗印的,至今世面上还流通着某些七才子、十才子、十二才子评的三国,来个续谢公案的也不新鲜。自己仿自己的版,多少年后可能还会叫收录院本的收藏家当作一套收藏,让这部柳营无头案重归本家呢。
——顺便也叫崔启回家看看他父亲,省得父子俩总不得团圆。
谢瑛初入镇抚司,每天早晚点卯,也不能像当千户时那样操训罢就回家,连初一十五都得正常上班。两人不能常见面,他能干的也就是背地夸夸谢瑛,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当面安慰了。
崔燮安排尽了能安排的事务,犹觉得空出的时间太多,没地方可去,没人可见。他只能在墙上挂了个“距乡试还有三百若干天”的大牌子,白天上学陪考,散学习后不是去李东阳家就是自己闭门读书。
直到十月初,他才得机会又见到谢...瑛。
却不是休沐日在他家见着的,而是散学后往家走时,从街边他家的茶摊旁看见的。
成化末年还不是小冰河高峰,但十月初的天气已经冷了。刘庄头和顺天府打了招呼,又有锦衣卫的面子,便把棚子外头用砖垒起来,挂了新棉布门帘。崔燮从棚子旁路过时,谢瑛正好掀开帘子从里面出来,两人目光便从空中撞上了。
谢瑛没穿曳撒,而是穿了直身官袍,外套着半袖披风。他那“镇抚使”头上虽还顶着个“试”字,却已换了从四品的绯衣,衬得他脸庞略显红润,比从前穿青时更精神。他脚下仍穿着普通的薄底靴,不知加没加增高垫,反正身材还是比别人修长。
崔燮贪看了几眼才翻下马,走到近前朝他拱了拱手,嗓子不知怎么有些微哑,低声说:“谢镇抚,好久不见。”
谢瑛微笑着还了半礼,也说:“难得相遇,何不进去喝杯茶?”
茶棚里头热烘烘的,已盖成了个小店,价钱还是像平常一样便宜。加之如今锦衣卫的名声好了,人又都穿得俊俏,叫人爱看,倒成了这茶棚里的活招牌,弄得他们的生意都比别处的大店铺还好。
崔燮跳下马,交给旁边的小二看着,自己背起书包进了棚子,跟谢瑛在墙角找了一个不显眼的座头,坐下说话。
水牌上的茶水点心比他最早筹划的已经多了许多样,只是不正式卖饭菜,想吃东西可以朝附近的觅汉们买来现成的吃。棚子一头还有说书先生站在台上,说着方兴未艾的智审谈伦案。
谁也不知道话本里那个总能在锦衣卫校尉们束手无策时轻巧点出疑点,找出线索的谢千户就坐在他们身边,更不知道这套谢公案的主编也在后面。
台上的说书人擅自在话本里添了封云和他妻子窈娘,讲到封云奉命去易州山厂调查取证,险些落入于秀同伙的陷阱时,底下那些听了不知多少遍书,还跑到镇抚司门外看过于秀的人还都急得大喊“快找谢千户”!
谢瑛听他们喊得夸张,又见崔燮支着耳朵听得入神,心底竟不像领着同僚们听时那么自然,有些尴尬地低声说:“这些都是下面人胡乱传出来的东西……”
崔燮也压低了声音,不好意思地说:“不是别人传出来的,这段公案是我叫他们讲的……”
两人对视了一眼,同时失笑,捂着嘴默默耸肩,倒把这点儿尴尬和一点久别重逢的生疏情怯都笑开了。
谢瑛笑够了,正了正神色,招呼小二出去买了新制的鱼鲊、鹅脯、炸羊套肠、烧猪肉,又点了五色米糕和梨汤给崔燮。他自己刚吃过饭,不过陪着动动筷子,手边放一杯清茶,看着崔燮吃饭,口中说些气候变化,京中哪里的景色足堪赏玩之类。
他的手指常在杯缘摩挲,并不端起,只在说话间用手指蘸蘸水,倒着写下一个个转瞬即干的字:“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面拉帘的独立房间。因谢试镇抚使仰慕他这样的贤臣,不忍正人君子蒙冤,连夜上奏天子,陈他的冤情。
圣天子英察善断,当即降恩准了他官复原职,仍管山厂,又将诬陷他的于秀枷号于锦衣卫衙门外,以儆世人。
百姓们若听着不信,锦衣卫门外站枷的人就是证据。若是信了这个,就能接着信谈伦是清官,就能信谢瑛是个好镇抚使,皇上是因为他断明了案子才叫谈伦官复原职的。
有硬盘里那么多小说为证,这种在忠臣抱冤受屈,听者为之愤慨无计的时候出场,轻易解开谜案,拿下凶手,还忠臣清白的外挂式人物才最受广大人民喜爱。
他安排人传讲这故事犹觉着不足,又叫计掌柜请人编写《柳营无头案》的院本。
这个故事的主角仍然是封云,王窈娘还能出来打打酱油,谢瑛只在破案最艰难、最无头续的关头出来轻推一下,指点他们放干塘水找到丢失的人头就行。
但因这部戏是叫乐工编的,编剧水准与前剧实在差太多。崔燮读了院本,实在舍不得让它和《琵琶记》并列,伤了前者的声誉,影响日后出续集,便想了个暗渡陈仓的法子。
他叫崔启把这本子带回乡,就用家里那些没训练出来的新匠人印,主角形象照描上一部戏的。也不用描得太好,印得太像,改换另一家书斋的牌记,只当是有乡下小书局羡慕他们第一部戏排的好,院本卖的好,仿了他们的盗版就是了。
他们早先出的《联芳录》《六才子评三国》在市面上都有许多仿冒、盗印的,至今世面上还流通着某些七才子、十才子、十二才子评的三国,来个续谢公案的也不新鲜。自己仿自己的版,多少年后可能还会叫收录院本的收藏家当作一套收藏,让这部柳营无头案重归本家呢。
——顺便也叫崔启回家看看他父亲,省得父子俩总不得团圆。
谢瑛初入镇抚司,每天早晚点卯,也不能像当千户时那样操训罢就回家,连初一十五都得正常上班。两人不能常见面,他能干的也就是背地夸夸谢瑛,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当面安慰了。
崔燮安排尽了能安排的事务,犹觉得空出的时间太多,没地方可去,没人可见。他只能在墙上挂了个“距乡试还有三百若干天”的大牌子,白天上学陪考,散学习后不是去李东阳家就是自己闭门读书。
直到十月初,他才得机会又见到谢...瑛。
却不是休沐日在他家见着的,而是散学后往家走时,从街边他家的茶摊旁看见的。
成化末年还不是小冰河高峰,但十月初的天气已经冷了。刘庄头和顺天府打了招呼,又有锦衣卫的面子,便把棚子外头用砖垒起来,挂了新棉布门帘。崔燮从棚子旁路过时,谢瑛正好掀开帘子从里面出来,两人目光便从空中撞上了。
谢瑛没穿曳撒,而是穿了直身官袍,外套着半袖披风。他那“镇抚使”头上虽还顶着个“试”字,却已换了从四品的绯衣,衬得他脸庞略显红润,比从前穿青时更精神。他脚下仍穿着普通的薄底靴,不知加没加增高垫,反正身材还是比别人修长。
崔燮贪看了几眼才翻下马,走到近前朝他拱了拱手,嗓子不知怎么有些微哑,低声说:“谢镇抚,好久不见。”
谢瑛微笑着还了半礼,也说:“难得相遇,何不进去喝杯茶?”
茶棚里头热烘烘的,已盖成了个小店,价钱还是像平常一样便宜。加之如今锦衣卫的名声好了,人又都穿得俊俏,叫人爱看,倒成了这茶棚里的活招牌,弄得他们的生意都比别处的大店铺还好。
崔燮跳下马,交给旁边的小二看着,自己背起书包进了棚子,跟谢瑛在墙角找了一个不显眼的座头,坐下说话。
水牌上的茶水点心比他最早筹划的已经多了许多样,只是不正式卖饭菜,想吃东西可以朝附近的觅汉们买来现成的吃。棚子一头还有说书先生站在台上,说着方兴未艾的智审谈伦案。
谁也不知道话本里那个总能在锦衣卫校尉们束手无策时轻巧点出疑点,找出线索的谢千户就坐在他们身边,更不知道这套谢公案的主编也在后面。
台上的说书人擅自在话本里添了封云和他妻子窈娘,讲到封云奉命去易州山厂调查取证,险些落入于秀同伙的陷阱时,底下那些听了不知多少遍书,还跑到镇抚司门外看过于秀的人还都急得大喊“快找谢千户”!
谢瑛听他们喊得夸张,又见崔燮支着耳朵听得入神,心底竟不像领着同僚们听时那么自然,有些尴尬地低声说:“这些都是下面人胡乱传出来的东西……”
崔燮也压低了声音,不好意思地说:“不是别人传出来的,这段公案是我叫他们讲的……”
两人对视了一眼,同时失笑,捂着嘴默默耸肩,倒把这点儿尴尬和一点久别重逢的生疏情怯都笑开了。
谢瑛笑够了,正了正神色,招呼小二出去买了新制的鱼鲊、鹅脯、炸羊套肠、烧猪肉,又点了五色米糕和梨汤给崔燮。他自己刚吃过饭,不过陪着动动筷子,手边放一杯清茶,看着崔燮吃饭,口中说些气候变化,京中哪里的景色足堪赏玩之类。
他的手指常在杯缘摩挲,并不端起,只在说话间用手指蘸蘸水,倒着写下一个个转瞬即干的字:“既见君子,我心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