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www.23wx.cx,幽后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和十七年农历八月,拓跋宏拜辞先太后冯氏的永固陵,便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万,自平城出发“南伐”。
大军列队出城,一路之上阵容齐整,浩浩荡荡,所经之地,秋毫无犯。经恒州、肆州,于九月,抵达洛阳城。
时值深秋,恰这几日洛阳城阴雨连绵,于是圣谕大军就地休整待命。
洛州牧高墉领洛州诸官至广莫门迎圣驾。拓跋宏于行辕只稍作休息,便冒雨出发巡视洛阳宫城。
呈现于拓跋宏眼前的是断垣残壁,宫城内杂草丛生。
拓跋宏心内大为感慨,便对随身的臣下道:“晋室不修功德,宗庙社稷倾于一旦,以致如今荒废成这般模样,着实令朕怵心刿目。”
言毕,吟起了《国风.蜀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且潸然泪下。
一干臣等惊慌失措,急忙下跪,连连叩首。
拓跋宏示意众人起身,道:“朕此次南伐,是为经营天下,免众生流离之苦。”
众臣皆高呼万岁,高墉上前一步请旨道:“陛下,臣请陛下回行辕歇息,待过几日雨过天晴,道路不再泥泞,臣再陪同陛下观洛桥、临太学。”
拓跋宏摆了摆手,道:“庙算已定,大军行程耽搁不得。朕虽贵为天子,亦不可延误时日。明日卯时,朕要亲临太学,与天下大儒采求治国之谋略。”
是日卯时,拓跋宏已端坐太学正堂。四方学子本就以洛阳太学为基所,今日又逢御驾亲临,学子们无不奔走相告。不多时,正堂已被挤得水泄不通。
拓跋宏俯视众人,朗声道:“今日朕亲至太学,是为向天下学子讨教治国安邦之道。不论出身高低,或在朝,或在野,皆可自由褒贬时政,不虚美,不隐恶。”
学子们闻皇帝如是言,便争相进言。自承明三年立三长法,行均田制始,至今日大军南伐,众人言来语去,各抒己见。
拓跋宏耐心倾听着,于他而言,此为难得倾听汉人学子言论之机。
“陛下,学生有建言,望陛下恩准。”拓跋宏循声望去,见是一眉清目秀的蓝衣少年已跪至御座前。
拓跋宏微微一笑道:“朕愿纳天下之士,公子理当直言。”
蓝衣少年再次向宏叩首,接着道:“自太祖建国,历六代至陛下,如今我大魏国势益盛,民可安居。然我大魏地域广宽,国之耗费亦广,而平城贫瘠,饷在河洛。今北方平定,陛下应迁都河洛,方可使我大魏长治久安。”
拓跋宏听少年此番言论,正是他心中所想,大喜,正欲开口,高墉已抢前一步跪地,边叩首边道:“陛下恕罪,犬子信口雌黄,是臣管教无方,臣死罪。”
拓跋宏微微一笑,道:“高州牧,今日朕有言在先,众人皆可褒贬时政,令郎何罪之有?”
示意高墉起身之后,又转向少年道:“我大魏基业在平城,怎可随意迁都?你既是高州牧之子,倒不防大胆道于朕听?”
高融再次叩首,道:“学生高融,斗胆议论国事。只是学生以为,欲使我大魏富强,需赖举国之力,而河洛之地水陆交通具便,且易于控制黄淮平原,又近南齐,便于用兵。故学生请陛下迁都洛阳城。”
拓跋宏内心极为赞赏,然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只轻轻点头,道:“今日朕还将巡视军营,太学议政至此为止。”言罢,便起驾离去。
高墉愤愤地瞪了一眼高融,紧随圣驾离去。
御驾内,拓跋宏与任城王拓跋澄相对而坐。
拓跋宏对拓跋澄道:“我大魏自朔土兴起,立都平城,皆因平城乃是用武之地,却不可行文治。如今朕与皇叔假借南伐欲迁都中原,实乃非常之事行非常之道。而今高州牧之子,只一介书生,却敢道出尔等王公不敢道之言,可见汉人学子之才能。”
拓跋澄点头道:“陛下欲卜宅中土,经略四海,必要归拢汉人,方可助陛下成事。陛下既圣心已决,便按计施之。如今已至洛阳城,众臣不赞成亦无可奈何。”
拓跋宏大笑道:“知朕者,莫过皇叔也。”>
太和十七年农历八月,拓跋宏拜辞先太后冯氏的永固陵,便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万,自平城出发“南伐”。
大军列队出城,一路之上阵容齐整,浩浩荡荡,所经之地,秋毫无犯。经恒州、肆州,于九月,抵达洛阳城。
时值深秋,恰这几日洛阳城阴雨连绵,于是圣谕大军就地休整待命。
洛州牧高墉领洛州诸官至广莫门迎圣驾。拓跋宏于行辕只稍作休息,便冒雨出发巡视洛阳宫城。
呈现于拓跋宏眼前的是断垣残壁,宫城内杂草丛生。
拓跋宏心内大为感慨,便对随身的臣下道:“晋室不修功德,宗庙社稷倾于一旦,以致如今荒废成这般模样,着实令朕怵心刿目。”
言毕,吟起了《国风.蜀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且潸然泪下。
一干臣等惊慌失措,急忙下跪,连连叩首。
拓跋宏示意众人起身,道:“朕此次南伐,是为经营天下,免众生流离之苦。”
众臣皆高呼万岁,高墉上前一步请旨道:“陛下,臣请陛下回行辕歇息,待过几日雨过天晴,道路不再泥泞,臣再陪同陛下观洛桥、临太学。”
拓跋宏摆了摆手,道:“庙算已定,大军行程耽搁不得。朕虽贵为天子,亦不可延误时日。明日卯时,朕要亲临太学,与天下大儒采求治国之谋略。”
是日卯时,拓跋宏已端坐太学正堂。四方学子本就以洛阳太学为基所,今日又逢御驾亲临,学子们无不奔走相告。不多时,正堂已被挤得水泄不通。
拓跋宏俯视众人,朗声道:“今日朕亲至太学,是为向天下学子讨教治国安邦之道。不论出身高低,或在朝,或在野,皆可自由褒贬时政,不虚美,不隐恶。”
学子们闻皇帝如是言,便争相进言。自承明三年立三长法,行均田制始,至今日大军南伐,众人言来语去,各抒己见。
拓跋宏耐心倾听着,于他而言,此为难得倾听汉人学子言论之机。
“陛下,学生有建言,望陛下恩准。”拓跋宏循声望去,见是一眉清目秀的蓝衣少年已跪至御座前。
拓跋宏微微一笑道:“朕愿纳天下之士,公子理当直言。”
蓝衣少年再次向宏叩首,接着道:“自太祖建国,历六代至陛下,如今我大魏国势益盛,民可安居。然我大魏地域广宽,国之耗费亦广,而平城贫瘠,饷在河洛。今北方平定,陛下应迁都河洛,方可使我大魏长治久安。”
拓跋宏听少年此番言论,正是他心中所想,大喜,正欲开口,高墉已抢前一步跪地,边叩首边道:“陛下恕罪,犬子信口雌黄,是臣管教无方,臣死罪。”
拓跋宏微微一笑,道:“高州牧,今日朕有言在先,众人皆可褒贬时政,令郎何罪之有?”
示意高墉起身之后,又转向少年道:“我大魏基业在平城,怎可随意迁都?你既是高州牧之子,倒不防大胆道于朕听?”
高融再次叩首,道:“学生高融,斗胆议论国事。只是学生以为,欲使我大魏富强,需赖举国之力,而河洛之地水陆交通具便,且易于控制黄淮平原,又近南齐,便于用兵。故学生请陛下迁都洛阳城。”
拓跋宏内心极为赞赏,然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只轻轻点头,道:“今日朕还将巡视军营,太学议政至此为止。”言罢,便起驾离去。
高墉愤愤地瞪了一眼高融,紧随圣驾离去。
御驾内,拓跋宏与任城王拓跋澄相对而坐。
拓跋宏对拓跋澄道:“我大魏自朔土兴起,立都平城,皆因平城乃是用武之地,却不可行文治。如今朕与皇叔假借南伐欲迁都中原,实乃非常之事行非常之道。而今高州牧之子,只一介书生,却敢道出尔等王公不敢道之言,可见汉人学子之才能。”
拓跋澄点头道:“陛下欲卜宅中土,经略四海,必要归拢汉人,方可助陛下成事。陛下既圣心已决,便按计施之。如今已至洛阳城,众臣不赞成亦无可奈何。”
拓跋宏大笑道:“知朕者,莫过皇叔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