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月七日,是袁崇焕离开京城的日子,也是明军萨尔浒大败的消息在京师官场快速传播的日子,在京城外的十里亭,杨澜和一干人等为袁崇焕送行。
辰时时分。
此时,破晓时分出现在东边天际的红云已经荡然无存,原本露出了半个脑袋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细雨如织,从天而降,遮盖了天幕,雨点落在大树上,青草上,泥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春蚕吐丝一般。
或许是因为这雨,离别的气氛有些凄凉。
人人交替上前和袁崇焕说着告别的话,只是简短的说几句,很多话在昨夜的告别酒宴上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今日,唯有作诗一首,为其壮行。
袁崇焕的心情非常低落,虽然,他一向不爱将自己的情绪袒露在外,在这一刻,在这细雨霏霏的晚春时节,在这充满了离情别意的十里长亭,在他脸上,却满是尽力想要掩饰却怎么也掩饰不好的黯然之色。
这一切,与三年前他离开京师南游的心情并无差别。
那一年,他会试不曾中式,落第而还,也是在这十里亭,当时,与他挥泪而别的另有其人,那时,他口占了一首诗。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
今天,身边的人吟诵着送别诗为其送行,此情此景,不知怎地,让他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如今的他,好像并非外放为官,仍然是落榜归家一般。
让他心情低落的原因有三。
第一,他虽然会试中式,然而在殿试时,他所做的策论却无法入阅卷官的法眼,因此被打入了末等,他得到的只是一个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如夫人,都是被人笑话的料啊!
踌躇满志而来,失意伤怀而去。
这便是如今的袁崇焕心情的真实写照。
第二,在离京前夕,他听到了辽东战事的结果,在萨尔浒一役,分四路进剿的八万多明军被后金蛮夷各路击破,大败而归,文臣武将伤亡三百余人,兵丁伤亡四万余人,简直是万历朝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奇耻大辱啊!
一直以来,当年投笔从戎的班超便是袁崇焕的心中偶像,他自己的心愿便是为大明戎守四方,扫平四方蛮夷,打造一个大大的帝国,所以,听到萨尔浒一战失败的消息,心情也就更加糟糕了。
第三,身为同进士,不可避免就要被吏部外放为官,他原本想进入兵部任职的愿望也就落了个空,虽然,在江日彩大人的帮忙下,他得以前往福建邵武当知县,一个同进士出身的人,能成为一县之尊,却也算是破格,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羡慕他,然而,他们不知道,袁崇焕的目光始终是在北地,而非南方。
知县非他所愿,若是不能入兵部任职,他宁愿到山海关当一小吏。
杨澜自然不知道袁崇焕此时心中所想,但是,袁崇焕脸上的那抹黯然却明明白白地映入了他的眼帘。
对于袁崇焕此人,后世褒贬不一,先是将他抬得高高的,与岳飞等爱国名将相提并论;然后,又将其贬得低低的,直斥其为卖国贼;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与其有了接触的机会,杨澜自然要好好与他接触,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他才会故意接近袁崇焕,成为其在京的好友之一,这次袁崇焕离京,他也特意请了半天假,来为其送行。
或许是为了平添几分离愁,出了城之后,天气陡变,竟然下了细雨,只见天地之间,一片迷蒙,平原,远山,树木,荒草如同被一张细网套住一般,又像是被一缕缕的雾气缭绕,视线之中,格外凄迷。
细雨,离愁……
于是,众人诗兴大发,纷纷口占一句,以表离情。
杨澜一直站在最后,然而,终究还是轮到他上前和袁崇焕道别了。
这个状元公不擅诗词,早就在士子们中间传开了,当初,他中了解元之后,在鹿鸣宴上的一番话成为了众人取笑他的话柄,不管杨澜说得有多么的义正言辞,一个读书人,不会作诗,不会写词,这还能算是读书人吗?
杨澜在祝无双身处的菊楼所做的那首诗,嗯,准确地说,他抄袭的那首诗在熟识的人中间,只有两个人知道。方文是一个不喜欢说长道短的人,自然不会大肆宣扬,偏偏那阵冯铨又和杨澜疏远了,他当然不会将自己和杨澜一起去青楼的事情讲给大家听,所以,在众人的印象中,这个状元郎仍然是个不通诗文的穷酸书生。
当杨澜向前和袁崇焕道别时,人群中便有人起哄,他们呼吁杨澜作诗一首,为袁崇焕壮行,真是的目的很简单,无非是想看杨澜的笑话罢了!
入了官场,读书人之间的诗词唱和乃是雅事,若你不通诗文,不仅要受到众人的鄙视,而且,也无法融入以读书人为主的官场交际网中去。
因此,杨澜断不能在这个时候扫了众人之兴,若真扫了他们的兴,日后,若是有了什么交际应酬,这些人便不会邀请他参加了。
官场上,若是失去了人脉,就算这路并没有走到尽头,也会难行得很。
对于杨澜,袁崇焕的心情也颇为复杂。
对方年仅十八,自己却已经三十好几了,对方高中状元,自己却只是同进士出身,对方入了翰林,日后入阁辅政也是大有希望,自己则被贬向了偏远之地,理想似乎更为遥不可及了。
这叫他如何不感慨啊!
然而,一方面他又有些佩服杨澜,是的,从来自视极高的他对这个十八岁的状元的确感到由衷的佩服。
... -->>
四月七日,是袁崇焕离开京城的日子,也是明军萨尔浒大败的消息在京师官场快速传播的日子,在京城外的十里亭,杨澜和一干人等为袁崇焕送行。
辰时时分。
此时,破晓时分出现在东边天际的红云已经荡然无存,原本露出了半个脑袋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细雨如织,从天而降,遮盖了天幕,雨点落在大树上,青草上,泥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春蚕吐丝一般。
或许是因为这雨,离别的气氛有些凄凉。
人人交替上前和袁崇焕说着告别的话,只是简短的说几句,很多话在昨夜的告别酒宴上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今日,唯有作诗一首,为其壮行。
袁崇焕的心情非常低落,虽然,他一向不爱将自己的情绪袒露在外,在这一刻,在这细雨霏霏的晚春时节,在这充满了离情别意的十里长亭,在他脸上,却满是尽力想要掩饰却怎么也掩饰不好的黯然之色。
这一切,与三年前他离开京师南游的心情并无差别。
那一年,他会试不曾中式,落第而还,也是在这十里亭,当时,与他挥泪而别的另有其人,那时,他口占了一首诗。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
今天,身边的人吟诵着送别诗为其送行,此情此景,不知怎地,让他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如今的他,好像并非外放为官,仍然是落榜归家一般。
让他心情低落的原因有三。
第一,他虽然会试中式,然而在殿试时,他所做的策论却无法入阅卷官的法眼,因此被打入了末等,他得到的只是一个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如夫人,都是被人笑话的料啊!
踌躇满志而来,失意伤怀而去。
这便是如今的袁崇焕心情的真实写照。
第二,在离京前夕,他听到了辽东战事的结果,在萨尔浒一役,分四路进剿的八万多明军被后金蛮夷各路击破,大败而归,文臣武将伤亡三百余人,兵丁伤亡四万余人,简直是万历朝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奇耻大辱啊!
一直以来,当年投笔从戎的班超便是袁崇焕的心中偶像,他自己的心愿便是为大明戎守四方,扫平四方蛮夷,打造一个大大的帝国,所以,听到萨尔浒一战失败的消息,心情也就更加糟糕了。
第三,身为同进士,不可避免就要被吏部外放为官,他原本想进入兵部任职的愿望也就落了个空,虽然,在江日彩大人的帮忙下,他得以前往福建邵武当知县,一个同进士出身的人,能成为一县之尊,却也算是破格,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羡慕他,然而,他们不知道,袁崇焕的目光始终是在北地,而非南方。
知县非他所愿,若是不能入兵部任职,他宁愿到山海关当一小吏。
杨澜自然不知道袁崇焕此时心中所想,但是,袁崇焕脸上的那抹黯然却明明白白地映入了他的眼帘。
对于袁崇焕此人,后世褒贬不一,先是将他抬得高高的,与岳飞等爱国名将相提并论;然后,又将其贬得低低的,直斥其为卖国贼;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与其有了接触的机会,杨澜自然要好好与他接触,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他才会故意接近袁崇焕,成为其在京的好友之一,这次袁崇焕离京,他也特意请了半天假,来为其送行。
或许是为了平添几分离愁,出了城之后,天气陡变,竟然下了细雨,只见天地之间,一片迷蒙,平原,远山,树木,荒草如同被一张细网套住一般,又像是被一缕缕的雾气缭绕,视线之中,格外凄迷。
细雨,离愁……
于是,众人诗兴大发,纷纷口占一句,以表离情。
杨澜一直站在最后,然而,终究还是轮到他上前和袁崇焕道别了。
这个状元公不擅诗词,早就在士子们中间传开了,当初,他中了解元之后,在鹿鸣宴上的一番话成为了众人取笑他的话柄,不管杨澜说得有多么的义正言辞,一个读书人,不会作诗,不会写词,这还能算是读书人吗?
杨澜在祝无双身处的菊楼所做的那首诗,嗯,准确地说,他抄袭的那首诗在熟识的人中间,只有两个人知道。方文是一个不喜欢说长道短的人,自然不会大肆宣扬,偏偏那阵冯铨又和杨澜疏远了,他当然不会将自己和杨澜一起去青楼的事情讲给大家听,所以,在众人的印象中,这个状元郎仍然是个不通诗文的穷酸书生。
当杨澜向前和袁崇焕道别时,人群中便有人起哄,他们呼吁杨澜作诗一首,为袁崇焕壮行,真是的目的很简单,无非是想看杨澜的笑话罢了!
入了官场,读书人之间的诗词唱和乃是雅事,若你不通诗文,不仅要受到众人的鄙视,而且,也无法融入以读书人为主的官场交际网中去。
因此,杨澜断不能在这个时候扫了众人之兴,若真扫了他们的兴,日后,若是有了什么交际应酬,这些人便不会邀请他参加了。
官场上,若是失去了人脉,就算这路并没有走到尽头,也会难行得很。
对于杨澜,袁崇焕的心情也颇为复杂。
对方年仅十八,自己却已经三十好几了,对方高中状元,自己却只是同进士出身,对方入了翰林,日后入阁辅政也是大有希望,自己则被贬向了偏远之地,理想似乎更为遥不可及了。
这叫他如何不感慨啊!
然而,一方面他又有些佩服杨澜,是的,从来自视极高的他对这个十八岁的状元的确感到由衷的佩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