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矛盾,首先他强调它是不能经历的,其次他强调当你感受它的时候,你是有真实感的。困难以及美妙就在于此。
这是我用了别人的话对小说进行的描绘和命名。
那我自己对小说的命名是什么呢?我命名它为“心灵世界”很简单。我为什么叫它“心灵世界”呢?因为我觉得它的产生是一个人的,绝对绝对是一个人的。它不像别的东西,比如电影,联合了很多很多因素,如它这种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大众、市场等的要求。我觉得小说是一个绝对的心灵世界,当然我指的是好的小说,不是指那些差的小说。我是说小说绝对由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他自己创造的,是他一个人的心灵景象。它完全是出于一个人的经验。所以它一定是带有片面性的。这是它的重要特征。它首先一定是一个人的。第二点,也是重要的一点,它是没有任何功用的。
它不是说,最早这世界上没有椅子,人为了坐的需要发明了椅子,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检验着它的合理性使其越来越合乎使用的需求。
而小说绝对是一个没有功用性的东西,它没有一点实用的价值的。我记得有一次和一位画画的朋友讨论,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好的艺术家都是同性恋者。当然有很多种解释,这个朋友他有一个解释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很简单,同性恋是一种没有结果的,没有用的情欲。它不像男女之间可以生孩子,可以组织家庭,同性恋之间的感情是最无用的,而艺术就是最无用的。他的解释可能不合乎事实,但也是指出艺术的不实用性质。所以我觉得小说一定是带有不完全的,不客观的,不真实的毛病,用常说的话,它很主观。但我不喜欢主观这个词,似乎太科学,也太冷静了,我倒喜欢一些更加和人性有关系的东西。我就给它命名为一个“心灵世界”这是我个人对它的命名。
现在我说出了这个世界,但实际上我是否能够真正地解释,然后说服你们我不知道,我只是告诉你们了,有这么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我们对其基本上的了解是,和我们真实的世界没有明显的关系,它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对应,或者说是翻版。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另外存在的,一个独立的,完全是由它自己来决定的,由它自己的规定、原则去推动、发展、构造的,而这个世界是由一个人创造的,这个人可以说有相对的封闭性,他在他心灵的天地,心灵的制作场里把它慢慢构筑成功的。我们说它封闭也不对,因为这个人的心灵一定受到他的经验的影响。我所说的封闭只是指制作它的过程、制作它的瞬间是封闭的,他一个人的。它带有很强的心灵特征、即完全个人的精神的特征,你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性情、性格,都会在此有所表现,而且,绝对只是你个人的。你这个个人里面,没有真理性的,没有什么道理的,没有什么大家可以公认的对和错这一说的,没有是非,不是可以被大家用科学的东西或用社会意识形态的东西去检验、规定、衡量,没有这一说的,完全由他个人所决定。它的存在有一种反自然的性质。
它不是和自然同一的,好像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这就是自然。它却不一定这样。它完全不一定这样。它有它自己的升起和落下。所以它也是反现实的,一定是另外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当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实在和我们真实的生活一模一样,何苦再要去制作这样一个生活翻版呢?我们就不得不怀疑它的艺术性质了。
现在我们就算知道了它有自己的规则,性质、发生的原因、发展的逻辑和它自己的归宿,结局,那么它是怎样的形态呢?我现在用“形态”这个词。首先它是以讲故事为形式的。它不是诗,它也不是散文。故事应该怎样,这是另外讨论的事情,也许有人说这样是故事,那样不是故事,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这一点没有问题,它是有故事的,它一定是以讲故事的形式。然后它是以语言作材料的,它不是图画那样以色彩线条作材料,也不像音乐那样以节拍音符作材料,它是用语言作材料。这里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刚才也顺带说了一下,这里有很大的矛盾。第一我说它是一个反自然反现实,独立的个人的心灵的世界,但现在我又说它使用的材料是语言,它的形态是故事。
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矛盾,这矛盾是什么呢?小说语言是我们这个现实的生活所使用的东西,我们必须用我们现在所说的,所用的语言去表现它。我们没有别的工具,我觉得诗人还方便一些,诗人可以用一些反现实的语言,而我们不能。我们不能使用那种诗句一样的,抒情式朗诵式的语言。我们呢只能用一些最最日常化的语言,而且我个人也觉得最好的小说应该用最日常化的语言。比如我说你应该吃饭了,那我无论如何都得用“你应该吃饭了”而不能用别的语言去说。这是一个很要命的事情。所以我们所用的材料——语言,是非常写实化的。
这里的矛盾可以看出来了,我们这个世界是心灵的,独立的,拒外的,封闭的,可它材料又是那么现实。首先它的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用的一切的语言,其次还有,语言要说成一个故事,这故事所要求的逻辑、发展也是现实的。我们毕竟不是神话。“好小说就是一个好神话”那是一种描绘性的形容的说法,但实际上小说不是神话,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它只是具有神话的某一种特性,但是在形式上它不是神话。
我们说一个人到某地去,他必须是走去或坐车、坐飞机去,不能想象他是飞去。所以故事的发展、进退、动静全都是人间常态。这也是很讨厌的事。一个心灵的世界,我们已经强调出它的反自然、反现实,但这里面又出现一个问题,它所使用的材料全都是写实的材料,都是人间常态,人间面目的。那我们怎么办?
接下来引起了又一个问题:这个心灵世界和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的关系是什么?也许我们这几堂课主要要解答的就是,这个关系是什么?我想道理上是可以说得清的。道理上是什么呢?就是材料和建筑的关系。这个写实的世界,即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实际上是为我们这个心灵世界提供材料的,它是材料,它提供一种蓝图也好,砖头也好,结构也好,技术也好,它用它的写实材料来做一个心灵的世界,困难和陷阱就在这里。然后我再引用一下纳波科夫的话,还是在文学讲稿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里面,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当然是很真实的(只要现实还存在)”他首先承认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材料是真实的“我们这个世界”是指小说世界“但却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认的整体,而是一摊杂乱无章的东西,作家对这摊杂乱元章的东西大喝一声‘开始’,刹时只见整个世界在开始发光、融化、又重新组合,不仅仅是外表,就连每一粒原子都经过了重新组合,作家是第一个为这个奇妙的天地绘制地图的人,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得由他定名。”这段话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帮我确定了这样的想法,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为那个心灵世界提供材料,这个材料和建筑的关系我想是确定了。而第二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这个材料世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在我们眼睛里不是有序的、逻辑的,而是凌乱孤立的,是由作家自己去组合的,再重新构造一个我所说的心灵世界。这样一来从道理上大约已经把这问题说得差不多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只要我们承认这个现实还存在,我们便当然要使用现实的材料。纳波科夫,他也同意用真实的材料,用我们这个世界的材料。
然后,我们的问题是:这个我所谓的心灵世界的价值何在。这也是我们今后的课程所要回答的问题,我要以一些名著分析证明的问题。
现在,我以语言来说明的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开拓精神空间,建筑精神宫殿。让我们以“好小说就是好神话”这句话来追溯往事,看看原始人眼睛里的世界,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有所了解。原始人眼中的世界,可说就是那堆“杂乱无章的东西”他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归纳和总结,他们赤手空拳,仅凭借个人的情绪、感受,以及心灵幻像去看世界,他们的思想特别自由,简直无所不至。又由于他们不了解这个世界,世界便在他们心目中充满了神力,他们抱着无上的神圣感,对这世界充满了崇高的敬仰。而这种自由和神圣均是在不真实的基础上的,他们提供给我们一个不真实的世界,这世界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精神建构和灵魂活动,为我们开辟了另一个空间领域。
其实,当我们观望原始人的创作时,心里所追寻的就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那里有着不为我们所知的逻辑、规则,起源和归宿。我们心里充斥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验和感情,这是真正的创造,真正的造物。它扩展了我们的存在,延伸了真实世界的背景和前景。
然而,有趣的事情却在这里,当原始人在洞穴里描画着那些变形的飞禽、走兽、人物,他们原来是在探索与寻找世界的真实面目。他们一代代地朝着真实走来,留下他们的足迹,我们所称之为文明的东西。经过漫长的道路,他们终于走出迷雾,具有神力的超人和英雄在一项项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之后,渐渐隐去了他们的身影。世界变得清晰、明了,艺术也一步步地走向写实。真实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一丁点微小的差异也瞒不过我们的眼睛。人们最初是将“知道的”画下来,于是侧面的人物和动物也会有两只眼睛和耳朵;然后,人们认识了事情的错误,便描画他们“看见的”东西,透视的技术也形成了;再接着,更苛求的革命来了,仅仅是“看见的”还不够,而是要表现更确切的“看见”那就是在瞬息万变的光色之下所看见的某一片刻。
所以,你别看印象派的作品模模糊糊,模棱两可的,其实它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好了,艺术就这样成了创造真实的事情。小说,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科学和民主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是近代的产物,写实是它牢不可破的外衣。到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好神话”都消失了,它们被真实取代。
事实上,我以为现代的作家们都在为小说的现实困扰,它们想尽一切办法,要将小说与真实拉开距离。他们从各种理论中去寻找途径,从心理学去找畸形反常态的人性表现,或者从相对论中找到时空错乱的根据,拉美文学大爆炸则亮出了“魔幻”这一个武器,它促使作家们到消失的神话中再度发掘宝藏。然而,现实是日趋成熟的一个世界,多少人在其间生存,出于需要为它加砖添瓦,它是那么坚固,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束缚着人们的想象,比人们自以为的更要固定。所以,在现代小说所有一切的变形反常的外表之下,其实还是一颗现实的心。
我举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上海作家陈村的一篇小说一天。
小说写一个名叫张三的人,在一天之中,度过了他从开始上流水线作业直至从流水线退休下来的一生劳作与生活。这是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谁也别想在一天之中过完几十年,它具有神话的特征,可惜只是一个外部的特征。事实上,它是在影射大工业生产方式中人生的苍白单调和枯乏,是对现实的描绘。20世纪的作家,总是难以走出影射,象征式的描绘,我们实在被现实缠绕得太紧了。
而我们也许会发现,在现代的文学中,作出更大贡献的往往是身处现实边缘的作家,比如犹太人,妇女,少数民族,同性恋倾向者,残疾者,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所处位置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的缘故,他们比较自由一些,可以纵情他们的想象,背叛真实和自然。
回过头去再谈这个心灵世界的价值何在。我们已经知道,它的价值不能由它的真实性来判定,那我们如何来界定其价值?举例而言,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运动员刘易斯创造了一个极迅速的短跑记录,这个记录应该说是无必要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有火车,有飞机,有非常先进的交通工具,何必要这个速度呢?而且这个速度也非常人能达到的,仅只个别人才能达到的,因此可说是不实用的速度。它的意义在于,在世界上设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或者说设立了一种理想,人的速度的理想。它也许没有用处,可是它照耀我们平凡的人世,显现了神力。再比如说数学里的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研究的,也是一个没有用处的东西,并不是能够迅速地投入到生产之中去,创造财富,创造有效益的东西,它的价值在于什么呢?它也是标志了一种神力,一种人的思维的神力,表明人的智慧、人的逻辑思维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觉得艺术也是这样,它就是设立一个很高的境界,这个境界不是以真实性、实用性为价值,它只是作为一个人类的理想,一个人类的神界。这也就是“好小说就是好神话”的意思。但我觉得这样光说道理,还是说不太明白,也不很具有说服力,需要举些实例来作证明。这就是以后我们的课程所要做的事情。
矛盾,首先他强调它是不能经历的,其次他强调当你感受它的时候,你是有真实感的。困难以及美妙就在于此。
这是我用了别人的话对小说进行的描绘和命名。
那我自己对小说的命名是什么呢?我命名它为“心灵世界”很简单。我为什么叫它“心灵世界”呢?因为我觉得它的产生是一个人的,绝对绝对是一个人的。它不像别的东西,比如电影,联合了很多很多因素,如它这种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大众、市场等的要求。我觉得小说是一个绝对的心灵世界,当然我指的是好的小说,不是指那些差的小说。我是说小说绝对由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他自己创造的,是他一个人的心灵景象。它完全是出于一个人的经验。所以它一定是带有片面性的。这是它的重要特征。它首先一定是一个人的。第二点,也是重要的一点,它是没有任何功用的。
它不是说,最早这世界上没有椅子,人为了坐的需要发明了椅子,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检验着它的合理性使其越来越合乎使用的需求。
而小说绝对是一个没有功用性的东西,它没有一点实用的价值的。我记得有一次和一位画画的朋友讨论,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好的艺术家都是同性恋者。当然有很多种解释,这个朋友他有一个解释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很简单,同性恋是一种没有结果的,没有用的情欲。它不像男女之间可以生孩子,可以组织家庭,同性恋之间的感情是最无用的,而艺术就是最无用的。他的解释可能不合乎事实,但也是指出艺术的不实用性质。所以我觉得小说一定是带有不完全的,不客观的,不真实的毛病,用常说的话,它很主观。但我不喜欢主观这个词,似乎太科学,也太冷静了,我倒喜欢一些更加和人性有关系的东西。我就给它命名为一个“心灵世界”这是我个人对它的命名。
现在我说出了这个世界,但实际上我是否能够真正地解释,然后说服你们我不知道,我只是告诉你们了,有这么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我们对其基本上的了解是,和我们真实的世界没有明显的关系,它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对应,或者说是翻版。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另外存在的,一个独立的,完全是由它自己来决定的,由它自己的规定、原则去推动、发展、构造的,而这个世界是由一个人创造的,这个人可以说有相对的封闭性,他在他心灵的天地,心灵的制作场里把它慢慢构筑成功的。我们说它封闭也不对,因为这个人的心灵一定受到他的经验的影响。我所说的封闭只是指制作它的过程、制作它的瞬间是封闭的,他一个人的。它带有很强的心灵特征、即完全个人的精神的特征,你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性情、性格,都会在此有所表现,而且,绝对只是你个人的。你这个个人里面,没有真理性的,没有什么道理的,没有什么大家可以公认的对和错这一说的,没有是非,不是可以被大家用科学的东西或用社会意识形态的东西去检验、规定、衡量,没有这一说的,完全由他个人所决定。它的存在有一种反自然的性质。
它不是和自然同一的,好像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这就是自然。它却不一定这样。它完全不一定这样。它有它自己的升起和落下。所以它也是反现实的,一定是另外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当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实在和我们真实的生活一模一样,何苦再要去制作这样一个生活翻版呢?我们就不得不怀疑它的艺术性质了。
现在我们就算知道了它有自己的规则,性质、发生的原因、发展的逻辑和它自己的归宿,结局,那么它是怎样的形态呢?我现在用“形态”这个词。首先它是以讲故事为形式的。它不是诗,它也不是散文。故事应该怎样,这是另外讨论的事情,也许有人说这样是故事,那样不是故事,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这一点没有问题,它是有故事的,它一定是以讲故事的形式。然后它是以语言作材料的,它不是图画那样以色彩线条作材料,也不像音乐那样以节拍音符作材料,它是用语言作材料。这里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刚才也顺带说了一下,这里有很大的矛盾。第一我说它是一个反自然反现实,独立的个人的心灵的世界,但现在我又说它使用的材料是语言,它的形态是故事。
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矛盾,这矛盾是什么呢?小说语言是我们这个现实的生活所使用的东西,我们必须用我们现在所说的,所用的语言去表现它。我们没有别的工具,我觉得诗人还方便一些,诗人可以用一些反现实的语言,而我们不能。我们不能使用那种诗句一样的,抒情式朗诵式的语言。我们呢只能用一些最最日常化的语言,而且我个人也觉得最好的小说应该用最日常化的语言。比如我说你应该吃饭了,那我无论如何都得用“你应该吃饭了”而不能用别的语言去说。这是一个很要命的事情。所以我们所用的材料——语言,是非常写实化的。
这里的矛盾可以看出来了,我们这个世界是心灵的,独立的,拒外的,封闭的,可它材料又是那么现实。首先它的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用的一切的语言,其次还有,语言要说成一个故事,这故事所要求的逻辑、发展也是现实的。我们毕竟不是神话。“好小说就是一个好神话”那是一种描绘性的形容的说法,但实际上小说不是神话,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它只是具有神话的某一种特性,但是在形式上它不是神话。
我们说一个人到某地去,他必须是走去或坐车、坐飞机去,不能想象他是飞去。所以故事的发展、进退、动静全都是人间常态。这也是很讨厌的事。一个心灵的世界,我们已经强调出它的反自然、反现实,但这里面又出现一个问题,它所使用的材料全都是写实的材料,都是人间常态,人间面目的。那我们怎么办?
接下来引起了又一个问题:这个心灵世界和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的关系是什么?也许我们这几堂课主要要解答的就是,这个关系是什么?我想道理上是可以说得清的。道理上是什么呢?就是材料和建筑的关系。这个写实的世界,即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实际上是为我们这个心灵世界提供材料的,它是材料,它提供一种蓝图也好,砖头也好,结构也好,技术也好,它用它的写实材料来做一个心灵的世界,困难和陷阱就在这里。然后我再引用一下纳波科夫的话,还是在文学讲稿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里面,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当然是很真实的(只要现实还存在)”他首先承认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材料是真实的“我们这个世界”是指小说世界“但却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认的整体,而是一摊杂乱无章的东西,作家对这摊杂乱元章的东西大喝一声‘开始’,刹时只见整个世界在开始发光、融化、又重新组合,不仅仅是外表,就连每一粒原子都经过了重新组合,作家是第一个为这个奇妙的天地绘制地图的人,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得由他定名。”这段话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帮我确定了这样的想法,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为那个心灵世界提供材料,这个材料和建筑的关系我想是确定了。而第二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这个材料世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在我们眼睛里不是有序的、逻辑的,而是凌乱孤立的,是由作家自己去组合的,再重新构造一个我所说的心灵世界。这样一来从道理上大约已经把这问题说得差不多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只要我们承认这个现实还存在,我们便当然要使用现实的材料。纳波科夫,他也同意用真实的材料,用我们这个世界的材料。
然后,我们的问题是:这个我所谓的心灵世界的价值何在。这也是我们今后的课程所要回答的问题,我要以一些名著分析证明的问题。
现在,我以语言来说明的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开拓精神空间,建筑精神宫殿。让我们以“好小说就是好神话”这句话来追溯往事,看看原始人眼睛里的世界,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有所了解。原始人眼中的世界,可说就是那堆“杂乱无章的东西”他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归纳和总结,他们赤手空拳,仅凭借个人的情绪、感受,以及心灵幻像去看世界,他们的思想特别自由,简直无所不至。又由于他们不了解这个世界,世界便在他们心目中充满了神力,他们抱着无上的神圣感,对这世界充满了崇高的敬仰。而这种自由和神圣均是在不真实的基础上的,他们提供给我们一个不真实的世界,这世界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精神建构和灵魂活动,为我们开辟了另一个空间领域。
其实,当我们观望原始人的创作时,心里所追寻的就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那里有着不为我们所知的逻辑、规则,起源和归宿。我们心里充斥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验和感情,这是真正的创造,真正的造物。它扩展了我们的存在,延伸了真实世界的背景和前景。
然而,有趣的事情却在这里,当原始人在洞穴里描画着那些变形的飞禽、走兽、人物,他们原来是在探索与寻找世界的真实面目。他们一代代地朝着真实走来,留下他们的足迹,我们所称之为文明的东西。经过漫长的道路,他们终于走出迷雾,具有神力的超人和英雄在一项项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之后,渐渐隐去了他们的身影。世界变得清晰、明了,艺术也一步步地走向写实。真实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一丁点微小的差异也瞒不过我们的眼睛。人们最初是将“知道的”画下来,于是侧面的人物和动物也会有两只眼睛和耳朵;然后,人们认识了事情的错误,便描画他们“看见的”东西,透视的技术也形成了;再接着,更苛求的革命来了,仅仅是“看见的”还不够,而是要表现更确切的“看见”那就是在瞬息万变的光色之下所看见的某一片刻。
所以,你别看印象派的作品模模糊糊,模棱两可的,其实它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好了,艺术就这样成了创造真实的事情。小说,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科学和民主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是近代的产物,写实是它牢不可破的外衣。到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好神话”都消失了,它们被真实取代。
事实上,我以为现代的作家们都在为小说的现实困扰,它们想尽一切办法,要将小说与真实拉开距离。他们从各种理论中去寻找途径,从心理学去找畸形反常态的人性表现,或者从相对论中找到时空错乱的根据,拉美文学大爆炸则亮出了“魔幻”这一个武器,它促使作家们到消失的神话中再度发掘宝藏。然而,现实是日趋成熟的一个世界,多少人在其间生存,出于需要为它加砖添瓦,它是那么坚固,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束缚着人们的想象,比人们自以为的更要固定。所以,在现代小说所有一切的变形反常的外表之下,其实还是一颗现实的心。
我举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上海作家陈村的一篇小说一天。
小说写一个名叫张三的人,在一天之中,度过了他从开始上流水线作业直至从流水线退休下来的一生劳作与生活。这是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谁也别想在一天之中过完几十年,它具有神话的特征,可惜只是一个外部的特征。事实上,它是在影射大工业生产方式中人生的苍白单调和枯乏,是对现实的描绘。20世纪的作家,总是难以走出影射,象征式的描绘,我们实在被现实缠绕得太紧了。
而我们也许会发现,在现代的文学中,作出更大贡献的往往是身处现实边缘的作家,比如犹太人,妇女,少数民族,同性恋倾向者,残疾者,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所处位置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的缘故,他们比较自由一些,可以纵情他们的想象,背叛真实和自然。
回过头去再谈这个心灵世界的价值何在。我们已经知道,它的价值不能由它的真实性来判定,那我们如何来界定其价值?举例而言,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运动员刘易斯创造了一个极迅速的短跑记录,这个记录应该说是无必要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有火车,有飞机,有非常先进的交通工具,何必要这个速度呢?而且这个速度也非常人能达到的,仅只个别人才能达到的,因此可说是不实用的速度。它的意义在于,在世界上设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或者说设立了一种理想,人的速度的理想。它也许没有用处,可是它照耀我们平凡的人世,显现了神力。再比如说数学里的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研究的,也是一个没有用处的东西,并不是能够迅速地投入到生产之中去,创造财富,创造有效益的东西,它的价值在于什么呢?它也是标志了一种神力,一种人的思维的神力,表明人的智慧、人的逻辑思维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觉得艺术也是这样,它就是设立一个很高的境界,这个境界不是以真实性、实用性为价值,它只是作为一个人类的理想,一个人类的神界。这也就是“好小说就是好神话”的意思。但我觉得这样光说道理,还是说不太明白,也不很具有说服力,需要举些实例来作证明。这就是以后我们的课程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