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23wx.cx,细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梅纹还没有来得及向细米的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想法,细米就因为他的这份颖悟与爱好,犯了在爸爸妈妈看来——甚至是在全体稻香渡中学的老师们看来都不可饶恕的错误:他用他拙劣的刻刀,在祠堂的四根廊柱上,拙劣地乱刻了一通!
这是一个星期天,爸爸去镇上开校长会了,老师们都回家了,妈妈和梅纹去镇上赶集了,稻香渡中学一番空空落落。
细米带着他的狗,在校园里漫无目标地溜达着。他来到荷塘边,捡起地上的石子,朝荷叶砸去,石子非常容易地就穿过荷叶,然后扎入水中,发出“咚”的一声清响。这使细米联想到在电影中看到的枪击。他一口气击穿了几十张荷叶后,觉得这种把戏有点乏味,就转移到学校用来演出的大土台上。他在上面自唱自演,无论是唱还是动作,都十分夸张。陶醉了一阵之后,又觉得乏味了,便来到了祠堂的廊下。他用右胳膊抱住一根廊柱,开始绕着廊柱转动。
翘翘看了看,觉得有趣,也学着细米的样子,绕着另一根廊柱转动起来。
事情就坏在这份转动上。
细米转着转着,就觉得自己的身体失去了控制,仿佛就是自己不给力量,只要他搂着廊柱,他的身体就会绕着廊柱自行转动似的。
廊柱是根大轴,他就是这根轴上的极其油滑的转轮。
细米的另一支胳膊舒展着,由着自己飞翔,闭起双眼沉浸在这番迷人的眩晕之中。
终于慢慢停顿下来,细米开始琢磨他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旋转。他发现,廊柱的表面极为光滑,看上去油汪汪的,十分的滋润。以他的刻刀与多种木材打过交道的粗浅经验,他知道这是十分优良的木材。
细米的感觉是准确的。
这座祠堂为一个周姓的大家族所建。这个大家族中,有一人做生意,后来在上海成了巨富。他觉得这是祖上积德的缘故,决定出巨资建周家祠堂。族长们为向后代张扬光宗耀祖的精神,不仅接受了这笔巨资,还发动整个家族,各门各户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造一座这地方造价最昂贵也最有气派的祠堂。
建这座祠堂用了三年时间。
夸张的说法是:这座祠堂的价值相当于这片穷乡僻壤的全部资产。
而这座祠堂的四根廊柱的价值至少相当于整座祠堂的价值的一半。它们是通过一个做南洋木材生意的木材商人,特意订购而来的。
年代久远,这里的人,都已不再知道这种木材的名称,只知道它属于硬木的一种。
四根廊柱好像来自于同一片山林,颜色*为黑褐。说“黑褐”也只是一种大致上的说法,事实上,它们的颜色*十分复杂,有的地方为焦黄色*,有的地方为褐色*,而有的地方几乎为黑色*。在焦黄的地方,却又有几道黑色*的纹路,而在褐色*、黑色*的地方,又可能有几抹焦黄色*闪过。它的纹理更像是一种既坚硬又温润的石头。没有一处疤痕与虫眼,从头到脚,都十分完美。富有光泽,但并不耀眼,是那种黑暗而久远的光泽。与其它木材不一样,用手抚摸它们时,没有温暖之感,却只有一种深秋似的凉意。
细米现在面对着的就是这样的四根廊柱。他有点纳闷: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它们呢?
细米真有点像他妈妈所说的那样,他好像哪儿得了什么“病”了,一见到木材,就有用刀雕刻它们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从心底里升起的,几乎压抑不住。这四根廊柱,多好的木材,它们扇动着细米的欲望。他仿佛听到了它们的吁求:来吧,小家伙,用刀在我们身上狠狠划上一道,我们无声无息、一动不动地站在这里不知多少个年头了,寂寞死了,孤独死了,都已麻木了。
细米用手分别摸了摸四根廊柱。他又用手分别敲了敲它们,大概是因为密度太大,它们几乎是无声的。细米甚至用舌头舔了其中一根。他的舌头尝到了一种药的苦涩。
后来,他就回家取来了一把最锋利的刻刀。
再后来,他就将刻刀扎入了它们的躯体。他觉得它们是他迄今为止所刻过的木头中最难对付的那一种。他必须用力,而一用力,却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跑刀,在它们身上留下一道道无谓的伤痕。
他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刻着——刻着他的记忆,刻着他的印象与想象。
他忘记了这四根廊柱是爸爸杜子渐和稻香渡中学的全体师生乃至这整个地方上的人所精心保护的对象。他忘记了爸爸“珍视”、“惜物”等一系列教导,他忘记了一切,只看到他与这四根廊柱,只想着他要刻它们。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它们喜欢他用刀刻它们。
杜子渐喜欢这幢大屋,除了晚上回家睡觉,其余的时间,他都会呆在这幢大屋里。这座大屋让他有一种宫殿的感觉。他坐在这里头办公、喝茶、开会,精神振奋,甚至觉得气度非凡。他非常喜欢这种感觉。有时,他会跑到远处,与它拉开足够的距离观赏它。他发现,这幢大屋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全是因为那四根廊柱。他不是学美术的,也不是学建筑的,因此,他说不明白柱子为什么会在一座建筑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和如此强大的功能。
稻香渡中学的老师们也喜欢这幢大屋。他们喜欢在廊柱下聊天、喝茶,或倚着廊柱看学生在校园门口进进出出。廊下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也是冬季晒太阳的好去处。
因为位置的原因或是因为要开挖新的河道的原因,稻香渡中学曾几度要搬迁它地,但,最终都因为这幢带廊柱的大屋而依然留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发现廊柱被雕刻,已是第二天傍晚。
第一发现者是冯醒城老师。他躺在藤椅上喝茶,偶然一瞥,看到其中一根廊柱被人刻过了“哇”了一声,茶杯盖滑落在地上,跌得粉碎。
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闻声,以为冯醒城怎么了,都跑了出来。
冯醒城正在察看第二根廊柱,随即又“哇”了一声。
“怎么啦?”
“怎么啦?”
冯醒城已转身去看第三根廊柱,随即又“哇”了一声。
等冯醒城去看第四根廊柱时,其他老师们也分别从几根廊柱上发现了问题,几乎是与冯醒城的第四声“哇”同时,响起一片“哇”声。
杜子渐正从校门外往这边走来。
廊下,老师们有蹲着的,有坐着的,有站着的,犹如一群雕像,皆木然无语。
杜子渐很快走到了廊下,见老师们一个个都那个模样,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无人回答。
“到底怎么了?”
宁义夫说:“你看看柱子就知道了。”
“柱子怎么啦?”杜子渐走上前来,察看着柱子。当他看到廊柱被刻的痕迹之后,大声问:“谁干的?!”
无人回答。
冯醒城小声说:“再看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
杜子渐察看了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之后,变得暴跳如雷:“谁干的?!谁干的?!”
冯醒城双手一摊:“这还能有谁呢?”
杜子渐一下哑了,他掉头就往家走。
“校长,校长,杜校长”林秀穗第一个跟了上去,随即又有几个老师跟了上去。
杜子渐一脚踢开院门:“细米哪?!他人哪?!”
细米的妈妈见杜子渐这番脸色*,问:“怎么啦?”
“还怎么啦?他把那四根柱子全都刻啦!刻,刻,刻了家里的,现在刻公家的了!那四根柱子也是能刻的吗?!”他往屋里走去,大声喊叫着“他人哪?!人哪?!”
杜子渐的样子,好像是他只要将细米捉到手,就要将他弄死。
细米不在家。
杜子渐又从屋里气冲冲地回到院子里:“人哪?!他人死哪里去啦?!”
细米的妈妈退避到一边。
杜子渐见不着细米,冲着细米的妈妈:“你连一个孩子都管不住!刻,刻,总有一天要刻到你脑门子上!”
细米的妈妈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回敬了杜子渐一句:“你怎么不管?就该我一人管呀?”
杜子渐说:“这回非揍扁了他!”
细米的妈妈说:“打死了才好呢!”
老师们就分开站在院门口两侧,如果见杜子渐在打细米时下手太狠,好上来搭救。
梅纹一直战战兢兢地站在栅栏旁,她被杜子渐的那番怒色*吓坏了。她担心这个时候细米会突然从外面回家,她不住地朝院门口张望着。当她见到红藕也站在门口时,便走了过去,悄悄地将她拉到了一旁,低声说:“你去快找细米,让他先别回家。”
红藕点了点头,朝校园外面跑去。
天黑了,细米还没有回家。
昏暗的灯光下,大家都在很沉闷地吃着晚饭,谁也不说话,只有一片“嗤溜嗤溜”喝稀粥的声音。
梅纹端着粥碗,不时地看一眼门口:细米在哪儿呢?她隐隐约约地听到天边响着雷声。
老师们散去,梅纹帮细米的妈妈一起收拾着碗筷,妈妈小声说:“他不知在哪儿?死在外面也好。”
... -->>
梅纹还没有来得及向细米的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想法,细米就因为他的这份颖悟与爱好,犯了在爸爸妈妈看来——甚至是在全体稻香渡中学的老师们看来都不可饶恕的错误:他用他拙劣的刻刀,在祠堂的四根廊柱上,拙劣地乱刻了一通!
这是一个星期天,爸爸去镇上开校长会了,老师们都回家了,妈妈和梅纹去镇上赶集了,稻香渡中学一番空空落落。
细米带着他的狗,在校园里漫无目标地溜达着。他来到荷塘边,捡起地上的石子,朝荷叶砸去,石子非常容易地就穿过荷叶,然后扎入水中,发出“咚”的一声清响。这使细米联想到在电影中看到的枪击。他一口气击穿了几十张荷叶后,觉得这种把戏有点乏味,就转移到学校用来演出的大土台上。他在上面自唱自演,无论是唱还是动作,都十分夸张。陶醉了一阵之后,又觉得乏味了,便来到了祠堂的廊下。他用右胳膊抱住一根廊柱,开始绕着廊柱转动。
翘翘看了看,觉得有趣,也学着细米的样子,绕着另一根廊柱转动起来。
事情就坏在这份转动上。
细米转着转着,就觉得自己的身体失去了控制,仿佛就是自己不给力量,只要他搂着廊柱,他的身体就会绕着廊柱自行转动似的。
廊柱是根大轴,他就是这根轴上的极其油滑的转轮。
细米的另一支胳膊舒展着,由着自己飞翔,闭起双眼沉浸在这番迷人的眩晕之中。
终于慢慢停顿下来,细米开始琢磨他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旋转。他发现,廊柱的表面极为光滑,看上去油汪汪的,十分的滋润。以他的刻刀与多种木材打过交道的粗浅经验,他知道这是十分优良的木材。
细米的感觉是准确的。
这座祠堂为一个周姓的大家族所建。这个大家族中,有一人做生意,后来在上海成了巨富。他觉得这是祖上积德的缘故,决定出巨资建周家祠堂。族长们为向后代张扬光宗耀祖的精神,不仅接受了这笔巨资,还发动整个家族,各门各户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造一座这地方造价最昂贵也最有气派的祠堂。
建这座祠堂用了三年时间。
夸张的说法是:这座祠堂的价值相当于这片穷乡僻壤的全部资产。
而这座祠堂的四根廊柱的价值至少相当于整座祠堂的价值的一半。它们是通过一个做南洋木材生意的木材商人,特意订购而来的。
年代久远,这里的人,都已不再知道这种木材的名称,只知道它属于硬木的一种。
四根廊柱好像来自于同一片山林,颜色*为黑褐。说“黑褐”也只是一种大致上的说法,事实上,它们的颜色*十分复杂,有的地方为焦黄色*,有的地方为褐色*,而有的地方几乎为黑色*。在焦黄的地方,却又有几道黑色*的纹路,而在褐色*、黑色*的地方,又可能有几抹焦黄色*闪过。它的纹理更像是一种既坚硬又温润的石头。没有一处疤痕与虫眼,从头到脚,都十分完美。富有光泽,但并不耀眼,是那种黑暗而久远的光泽。与其它木材不一样,用手抚摸它们时,没有温暖之感,却只有一种深秋似的凉意。
细米现在面对着的就是这样的四根廊柱。他有点纳闷: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它们呢?
细米真有点像他妈妈所说的那样,他好像哪儿得了什么“病”了,一见到木材,就有用刀雕刻它们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从心底里升起的,几乎压抑不住。这四根廊柱,多好的木材,它们扇动着细米的欲望。他仿佛听到了它们的吁求:来吧,小家伙,用刀在我们身上狠狠划上一道,我们无声无息、一动不动地站在这里不知多少个年头了,寂寞死了,孤独死了,都已麻木了。
细米用手分别摸了摸四根廊柱。他又用手分别敲了敲它们,大概是因为密度太大,它们几乎是无声的。细米甚至用舌头舔了其中一根。他的舌头尝到了一种药的苦涩。
后来,他就回家取来了一把最锋利的刻刀。
再后来,他就将刻刀扎入了它们的躯体。他觉得它们是他迄今为止所刻过的木头中最难对付的那一种。他必须用力,而一用力,却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跑刀,在它们身上留下一道道无谓的伤痕。
他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刻着——刻着他的记忆,刻着他的印象与想象。
他忘记了这四根廊柱是爸爸杜子渐和稻香渡中学的全体师生乃至这整个地方上的人所精心保护的对象。他忘记了爸爸“珍视”、“惜物”等一系列教导,他忘记了一切,只看到他与这四根廊柱,只想着他要刻它们。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它们喜欢他用刀刻它们。
杜子渐喜欢这幢大屋,除了晚上回家睡觉,其余的时间,他都会呆在这幢大屋里。这座大屋让他有一种宫殿的感觉。他坐在这里头办公、喝茶、开会,精神振奋,甚至觉得气度非凡。他非常喜欢这种感觉。有时,他会跑到远处,与它拉开足够的距离观赏它。他发现,这幢大屋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全是因为那四根廊柱。他不是学美术的,也不是学建筑的,因此,他说不明白柱子为什么会在一座建筑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和如此强大的功能。
稻香渡中学的老师们也喜欢这幢大屋。他们喜欢在廊柱下聊天、喝茶,或倚着廊柱看学生在校园门口进进出出。廊下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也是冬季晒太阳的好去处。
因为位置的原因或是因为要开挖新的河道的原因,稻香渡中学曾几度要搬迁它地,但,最终都因为这幢带廊柱的大屋而依然留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发现廊柱被雕刻,已是第二天傍晚。
第一发现者是冯醒城老师。他躺在藤椅上喝茶,偶然一瞥,看到其中一根廊柱被人刻过了“哇”了一声,茶杯盖滑落在地上,跌得粉碎。
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闻声,以为冯醒城怎么了,都跑了出来。
冯醒城正在察看第二根廊柱,随即又“哇”了一声。
“怎么啦?”
“怎么啦?”
冯醒城已转身去看第三根廊柱,随即又“哇”了一声。
等冯醒城去看第四根廊柱时,其他老师们也分别从几根廊柱上发现了问题,几乎是与冯醒城的第四声“哇”同时,响起一片“哇”声。
杜子渐正从校门外往这边走来。
廊下,老师们有蹲着的,有坐着的,有站着的,犹如一群雕像,皆木然无语。
杜子渐很快走到了廊下,见老师们一个个都那个模样,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无人回答。
“到底怎么了?”
宁义夫说:“你看看柱子就知道了。”
“柱子怎么啦?”杜子渐走上前来,察看着柱子。当他看到廊柱被刻的痕迹之后,大声问:“谁干的?!”
无人回答。
冯醒城小声说:“再看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
杜子渐察看了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之后,变得暴跳如雷:“谁干的?!谁干的?!”
冯醒城双手一摊:“这还能有谁呢?”
杜子渐一下哑了,他掉头就往家走。
“校长,校长,杜校长”林秀穗第一个跟了上去,随即又有几个老师跟了上去。
杜子渐一脚踢开院门:“细米哪?!他人哪?!”
细米的妈妈见杜子渐这番脸色*,问:“怎么啦?”
“还怎么啦?他把那四根柱子全都刻啦!刻,刻,刻了家里的,现在刻公家的了!那四根柱子也是能刻的吗?!”他往屋里走去,大声喊叫着“他人哪?!人哪?!”
杜子渐的样子,好像是他只要将细米捉到手,就要将他弄死。
细米不在家。
杜子渐又从屋里气冲冲地回到院子里:“人哪?!他人死哪里去啦?!”
细米的妈妈退避到一边。
杜子渐见不着细米,冲着细米的妈妈:“你连一个孩子都管不住!刻,刻,总有一天要刻到你脑门子上!”
细米的妈妈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回敬了杜子渐一句:“你怎么不管?就该我一人管呀?”
杜子渐说:“这回非揍扁了他!”
细米的妈妈说:“打死了才好呢!”
老师们就分开站在院门口两侧,如果见杜子渐在打细米时下手太狠,好上来搭救。
梅纹一直战战兢兢地站在栅栏旁,她被杜子渐的那番怒色*吓坏了。她担心这个时候细米会突然从外面回家,她不住地朝院门口张望着。当她见到红藕也站在门口时,便走了过去,悄悄地将她拉到了一旁,低声说:“你去快找细米,让他先别回家。”
红藕点了点头,朝校园外面跑去。
天黑了,细米还没有回家。
昏暗的灯光下,大家都在很沉闷地吃着晚饭,谁也不说话,只有一片“嗤溜嗤溜”喝稀粥的声音。
梅纹端着粥碗,不时地看一眼门口:细米在哪儿呢?她隐隐约约地听到天边响着雷声。
老师们散去,梅纹帮细米的妈妈一起收拾着碗筷,妈妈小声说:“他不知在哪儿?死在外面也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